族谱录LOGO

纪念论坛 该吧是一个特殊吧,只有管理员授权的用户才可以编辑此吧!

03-24

43227次

0人

2个

2029个

62人


[主楼] 六月六是什么?都是哪些节日呢?


【天贶节】六月六有降天书的传说,所以又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道教元始天尊于六月初六赐书于人间;玄女六月初六赐书于宋江,要他替天行道;宋真宗赵恒某年的六月六日称上天赐给他天书,后在泰山脚下的岱庙建造天贶殿纪念,由此还有典故“天书封祀”。六月初六正处于盛夏,多雨易霉,只要遇到晴天就要进行曝晒,所以这天又叫龙晒鳞。河南民谚:六月六晒龙衣,龙衣晒不干,连阴带晴四十五天。此日有晒衣物、器具、书籍的风俗。六月初六有藏井水的风俗,明人沈榜《宛署杂记》:六月六日,各家取井水收藏,以造酱醋,浸瓜茄。水取五更初汲者,即久收不坏。曝所有衣服,是日朝内亦晒銮驾。河南郑州农家此日做麦曲,以备造酒、造醋和做酱油、面酱之用。所以天贶节也称“晒衣节”、“瞧夏节”、“神曲节”等。

寒冬、酷夏时最易得病,所以六月初六很多地方要祈求人畜的安全。山东临朐地区六月六祭山神祈求:男人走路不害怕,女人走路不见邪。《万历野获编》:妇女多于是日(六月六日)沐发,谓沐之则不腻不垢。至于猫犬之属,亦俾浴于河。京师象只,皆用其日洗于郭外之水滨,一年惟此一度。杭州妇女除在六月六洗头外,必为小儿沐浴。广西壮族以六月六为牛魂节,此期间为牛洗澡,让牛休息,喂各种好饲料。盛夏也易水灾雨害,所以六月初六也有祈求晴天的活动,闺中儿女剪扫晴娘(妇女形象的纸人,伸展两臂,两手各持一把扫帚或树枝,作驱云赶雨的姿势)悬挂在门的左边。陇东地区称扫天婆、扫天娃娃、驱云婆婆等等。
食俗方面,山东鲁西南有一种习惯,66岁的老人必在该年六月六日过生日,做好吃的,有民谚:六月六,一块肉。这是一种特殊的敬老良俗,祈求老人延年高寿。江苏东台县六月初六早晨全家老少都要互道恭喜,并吃一种用面、糖、油制成的糕屑,有说:六月六,吃了糕屑长了肉。
浙江义乌赤岸镇三角毛店、南深塘一带有吃六月饼的习惯。六月饼的原料是上好麦粉。村民们将饼做好后,为防天气炎热麦饼变质,事先将饼炙烤。薄薄的六月饼也有松、软、硬多种吃法。松的是用食用油将麦饼煎松吃。软的是用蒸气将饼蒸熟,菜放到饼中间卷起来吃。硬的要将锅烧热,贴上饼,洒水盖锅焖几分钟,待饼熟硬了就可拿出享用。过去农历六月,麦早已收割进仓,早稻也将相继成熟,在早稻开镰收割前夕,当地农民准备了麦饼等到田头祭谢田公田婆,保佑粮食四季丰收。北方类似习俗是用新麦蒸馒头上供。浙江上虞六月初六是尝新节。这天正当天热入伏,早稻成熟即将开镰收割之际,家家品尝新谷,如果新谷未熟,也要抽几根禾穗煮熟大家品尝。现在品尝新谷的习俗已由吃鸡吃肉的习俗所取代。俗语:六月六,不吃鸡就吃肉。六月六吃鸡是为夏收做好体力准备。

河南郑州民间这一天要行香祭天,庆祝麦子入仓和祈祝秋粮丰收。吃炒麦面红糖粥,喝大小麦、豌豆汤,说是可以祛热湿,免眼疾、防伤暑。有的地方六月初六要吃焦薄饼。焦薄饼是河南烙馍的一种,烙地时候里边放些芝麻、盐、五香粉,吃起来焦、酥、脆、香,根据喜好有不同吃法。传说古时候蚂蚁帮助一个书生考试,后书生做官为报答蚂蚁而定六月初六大家都吃焦薄饼,吃焦薄饼时掉的渣也就送给蚂蚁做口粮了。这种薄饼发展到后来可烙可炸,炸的取名炸麻燕儿。陕西榆林米脂六月六讲究吃白面蒸馍、面条、肉,庆贺夏粮入仓,有“六月六,新麦子馍馍熬羊肉”的说法。

另外六月初一俗称“过半年”、“小年下”。旧时商号店铺该日犒赏职工,摆酒宴吃喝以酬其劳,并放假一日。俗语: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豫东和豫南的农村更为重视六月初一过小年。六月初一这一天备些新麦做的水饺、馒头、枣山及瓜果之类供品,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焚香燃炮祈求秋季丰收。尽管初六与初一有区别,但两个节日距离太近,活动自然而然地就融合在一块了。
【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相传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他是保护和跟随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国的功臣,封相后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干,晋国上下对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过生日的时候,总有无数的人给他拜寿送礼。就这样狐偃慢慢地骄傲起来。时间一长,人们对他不满了。但狐偃权高势重,人们都对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儿亲家是当时的功臣赵衰。他对狐偃的作为很反感,就直言相劝。但狐偃听不进苦口良言,当众责骂亲家。赵衰年老体弱,不久因气而死。他的儿子恨岳父不讲仁义,决心为父报仇。
第二年,晋国夏粮遭灾,狐偃出京放粮,临走时说,六月初六一定赶回来过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这个消息,决定六月初六大闹寿筵,杀狐偃,报父仇。狐偃的女婿见到妻子。问她:“像我岳父那样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儿对父亲的作为也很生气,顺口答道:“连你我都恨他,还用说别人?”他丈夫就把计划说出来。他妻子听了,脸一红一白,说:“我是你家的人,顾不得娘家了,你看着办吧!”
从此以后,狐偃的女儿整天心惊肉跳,她恨父亲狂妄自大,对亲家绝情。但转念想起父亲的好,亲生女儿不能见死不救。她最后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诉母亲丈夫的计划。母亲大惊,急忙连夜给狐偃送信。
狐偃的女婿见妻子逃跑了,知道机密败露,闷在家里等狐偃来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亲自来到亲家府上,狐偃见了女婿就像没事一样,翁婿二人并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寿筵上,狐偃说:“老夫今年放粮,亲见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年来做事有错。今天贤婿设计害我,虽然过于狠毒,但事没办成,他是为民除害,为父报仇,老夫决不怪罪。女儿救父危机,尽了大孝,理当受我一拜。并望贤婿看在我面上,不计仇恨,两相和好!”从此以后,狐偃真心改过,翁婿比以前更加亲近。为了永远记取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回闺女、女婿团聚一番。这件事情张扬出去,老百姓各个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去难的吉利。年长日久,相沿成习,流传至今,人们称为“姑姑节”。

【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的俗谚;“红绿”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此谚的后一句,又作“家家晒龙袍”;在扬州有个解释,说乾隆皇帝在扬州巡游的路上恰遭大雨,淋湿了外衣,又不好借百姓的衣服替换,只好等待雨过天晴,将湿衣晒干再穿,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六,因而有“晒龙袍”之说。江南地区,经过了黄梅天,藏在箱底的衣物容易上霉,取出来晒一晒,可免霉烂。此外还有给猫狗洗澡的趣事,叫做“六月六,猫儿狗儿同洗浴”。
【翻经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传说唐僧到西天取经回来,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方才保存下来。因此寺院藏经也在天贶节这一天翻检曝晒。
【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六月六”是布依族人民的传统佳节,由于居住地区不同,过节的日期也不统一,有的地区六月初六过节,称为六月六;有的地区六月十六日或农历六月二十六日过年,称为六月街或六月桥。布依族人民十分重视这个节日,有过“小年”之称。
  “六月六”节已有悠久的历史。据清乾隆年晨李节昌纂的《南龙志·地理志》记载:“六月六栽秧已毕,其宰分食如三月然,呼为六月六。汉语曰过六月六也。其用意无非禳灾祈祷, 预祝五谷丰盈……”。其起源,各地传说不同。
  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在远古的洪荒年代,布依族的先人“盘古”,在劳动中积累了栽培水稻的经验,年年丰收,后来他与龙王的女儿结婚,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新横。一次儿子冒犯了母亲,龙女一气之下,返回龙宫,再不回来。“盘古”没有办法,只好再娶,一年的六月六日盘古死去,新横从此遭到继母虐待,几乎被害。他忍无可忍,便上天控告继母,并发誓要毁掉她栽培的水稻秧苗,继母知道后,万分后悔,终于与新横和好,并于每年六月六日,盘古逝世这天,杀猪宰鸭,做粑粑、供祭盘古,布依族 人民因此每年农在六月六日都举行祭盘古,供祖先的活动,以示子孙延续、五谷丰收,年复一年,就形成了这个民族节日。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前有个叫抵师的布依族后生,聪明能干,开朗乐观,而且有动人的歌喉。他常在农活之隙,引吭高歌,他的歌声和人品感动了玉帝的一个女儿,她下到人间与抵师结为百年之好,夫妻百般恩爱。谁知好景不长。不久,仙女下凡的事让玉帝知道,他不允许自己的女儿与凡人婚配,就派天神下凡拆散了这一对恩爱夫妻。离别时,仙女含泪送给抵师一只宝葫芦,告诉他,每年的六月初六她将在南天门与他遥见一面。抵师遵嘱不再续娶,并于每年六月六到河边与天上的妻子相望,直到享尽天年为止。后来,布依族人民为歌颂他们坚贞的爱情和表达对仙女赠送宝葫芦的谢意,每年六月初六这一天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
  节日里,家家户户采购节日用品,包煮各式各色粽子。男女青年谈情说爱,选择意中人。据说这天选中对象的人将会很幸福,因为他(她)将得到抵师和仙女的保佑。
  在贵州安龙一带,这一节日则是有纪念人民反抗斗争胜利的意义。相传,清同治九年六月初,兴义县大土豪刘三,勾结龙广大地主刘四,屠杀安龙布依族群众。人民不畏强暴,当即起来反抗,于六月六日这天击败敌人。于是人们在这一节日中加进了纪念人民起义胜利的内容。

作者:纪念论坛小编   回复:1   发表时间:2013-07-12 21:50:02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六月六是什么?都是哪些节日呢?

“六月六,尝新谷!”

作者:蒋廉兵   发表时间:2013-07-13 22:09:36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