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凤凰山庄秩事

09-19

2230次

0人

2个

2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倾取烟波落照间

倾取烟波落照间

---明代进士潘师道

   潘师道(1566-1636),字懋中,号太乙。明湖广兴国州辛亭里凤凰山(今阳新县黄颡口镇凤凰村)人。为万历四十一年癸丑科第三甲进士。
     

     
   远在明天顺二年(1458),时年五十五岁的潘洪,由本州丰义里荆山源,迁居辛亭里吴家保董家园,即现今凤凰山庄。这里背靠青山,面对长江,古木森森,溪水潺潺,鸟语花香,丘膏原沃,雨量充沛,四季分明,确是繁衍生息的好地方。洪公育有七子二十一世孙,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断壮大潘氏基业。不过百年,凤凰山庄已成本州望族。传至第六代,诞生了辛亭里唯一的一位进士潘师道,更是让凤凰山庄声名远播,迄今犹香。
   潘师道的祖父潘赤(1508-1568),字正南,号凤池。性情敦厚,诚实守信,知书达理,执言仗义,乐善好施,每遇饥荒之年,能散积广施,口碑甚好,深受一方钦敬。明神宗诰封其“中大夫”,崇祯帝也赐神道碑“明诰赠中大夫浙江参政潘赤暨配淑人费氏功迹碑”一尊。该碑立于崇祯己巳(1629)年季冬月,高约3米,宽0.9米,厚0.2米,重约2吨。神道碑精选太湖石制作,做工精美,堪称精品。据传说,当年潘师道亲自护送该碑,用船只从千里迢迢的江浙,溯江而上,运回故里。船至沛子湖后,慢慢往凤凰山庄靠近。当船行至庄东约一公里处,突然侧倾,潘师道从官船一跃而起,跳上运载神道碑的船只,顿时,船只平稳如初。此刻,潘师道自语道:此为天意,当立碑于此。该碑虽历经岁月洗礼,依旧光采照人。可惜难逃厄运,不幸毁于1968年秋,但断碑尚存,依稀可见昔日之尊荣。为弘扬祖德,激励后人,凤凰山庄于2008年依原碑仿制,异址新立于凤凰山庄东门。
   潘师道的父亲潘铣(1542-1591),字国政,号肖池。天资聪颖,勤学好进,初学举子业,但时运不济。遂寄情山水,博览经史,同时精通阴阳术数。对教育子女,尤为重视。“延师训子,岁时伏腊,无一弛教”。就是逢年过节,也丝毫不放松对孩子的教育。
   潘铣娶了两房夫人,原配徐氏,只生四女;继配张氏,生四子,潘师道排行第二。潘师道出生于嘉靖丙寅年(1566年)十二月,长得玲珑可爱,嫡母徐氏对其疼爱有加,一直带在身边。据说师道刚出生不久的一天上午,徐氏要外出浆洗衣服,怕他冻着,就把他放在摇篮里睡,并在摇篮边放置了一个烘坛。衣服还未洗完,忽然听到一只喜鹊在头顶鸣叫,好像发出了“火烧巡抚脚”的叫声。徐氏觉得十分奇怪,喜鹊怎么说话啦?惊慌之中丢下手中的衣服往家赶。果然,小师道的摇篮着火了。虽然徐氏及时赶到,但小师道的脚还是因此落下了一点微疾。潘师道后来究竟是否任过巡抚,已无从可考,但还是做到了正三品的大官,似乎也应证了“喜鹊传信”的传说。
   潘师道五岁从父亲启蒙,七岁入族中蒙馆,十二岁后,父亲把他送到徐省外婆家附近的济桥湾,成为当时最有名的黄姓塾师的得意弟子。小师道聪明好学,机巧乖变,但玩心不泯,天真无邪,显现出机智与果敢。十七岁的时候,有一天,外婆家来了客人,自然多了几道菜。小师道下学回家后,闻到饭菜的香味,走到了厨房。看到灶台上的菜肴,忍不住伸出小手,拈些菜肴往嘴里丢。外婆看到后,笑着说:读书人要注意形象,这么随便的话,将来要是做官了,谁能怕你?小师道随口回应道:现在就有人怕我,何谈日后?正在此时,其舅妈怒气冲天来到厨房,说是一只大母鸡被人偷了。小师道笑着说:我有办法把鸡找回来。随即“如此这般”安排一番。众人将信将疑,依计行事。只见小师道在外婆家的宗堂上方正襟危坐,俨然一副大法官的模样。宗堂里,人头攒动,笑语声喧。只见小师道用目光扫视全场后,拿起一块木头,用力往桌上一拍,大声喊道:“都给我跪下!”顿时,一片寂静,纷纷跪下。接着又连喊两声:“未偷鸡的站起来!”“谁叫偷鸡的站起来了?”那个偷鸡的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威吓,惊惊慌慌地又跪了下去。偷鸡者现了原形,众人对小师道刮目相看,赞赏不已。据传说,小师道的第二声大喊,惊得门口池塘里的鱼都跃出了水面。
   正所谓:苦心人,天不负。万历乙酉年(1585),年方十九的潘师道以优异成绩入州庠学,次年补郡博士弟子。此后,秋闱春院,捷音连臻。万历辛卯年(1591)考取一等第三名廪生;丁酉年(1597)以乡试第三十三名中举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中癸丑科第三甲进士。从此走上仕途,尽显风光荣华。


   
   潘师道中了进士以后,初任职湖广荆州府监利县,后调任大理寺左评事(正七品)、寺副(从六品)。泰昌元年(1620),任户部福建清吏司员外郎(从五品)、郎中(正五品)等职。
   天启元年(1621)八月,任福建邵武府知府(正四品),不久即调繁福州府知府(正四品)。此时,正值荷兰人入侵我澎湖,骚扰福建沿海地区。朝廷要求全力抗击侵略者。在这场战争中,潘师道“运筹兵甲填胸,御侮风雷在握”,为夺取最后的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据《明季荷兰人侵据彭湖残档》记载:红夷(即荷兰人)自天启二年六月进入我彭湖地区,要求参与市场交易。因为所请不遂,就驾舟骚扰福建沿海。他们虽被官兵堵截,颇有杀伤,但还要求互市。福建巡抚商周祚只允许他们遵照旧例在咬嵧吧和福建商人贸易,决不许在我内地另行开辟市场,并且谕令荷兰人速离彭湖,不许其船只在福建沿海抛泊。历经三年多的艰苦抵御和打击,终于天启四年十月十八日,赶走了荷兰侵略者,捣毁其营寨,并俘获酋长高文律等一大批荷兰将士。此后,福建抚臣南居益在向朝廷“献俘奏捷”时,盛赞潘师道等官员的所作所为,并为其邀功请赏。其辞曰:“……若升任福州府知府潘师道、漳州府海防同知赵纾、泉州府海防同知何舜龄、漳州府推官今行取林栋隆……或守郡而周桑士之谋,或防海而扫鲸鲵之窟,或明刑而饶黄石之奇,或固圉而兼转饷之绩,均应表扬,以俟优异者也……”天启五年,潘师道因此擢升为河南按察使司副使(正四品)。在兵部总结表彰“澎湖捷功”时,再次盛赞潘师道:“若夫府县诸臣,则原任福州府知府今升河南副使潘师道,谈兵腹裕千军,足食计宏万斛,三山福曜,列宿羽仪;漳州府海防同知赵纾,长才远驭天南,硕画尤周海表,风严鳄徙,波静鱼闲;泉州府海防同知……以上诸臣,或效力于烟波之中,或谋画于岛屿之外,建绩厥钧,超擢宜亟。”
   天启六年(1626)八月乙丑日,潘师道由河南按察司副使(正四品)升任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从三品)建南道 。(见《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五》)
   天启六年(1626)十一月壬辰日,潘师道由福建布政使司右参政调任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从三品)。(见《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七十八》)
   崇祯元年(1628)十一月戊午日,潘师道由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升为四川按察使(正三品)。(见《藏钞本崇祯长编卷之十五》)
   潘师道每到一个地方任职,爱民如子,勤政廉洁,深得朝廷赞赏。多次获封皇上颁授的诰敕,表彰其祖父母、父母的嘉言懿行。皇上还恩赐了潘师道府上三道辕门,两道建在凤凰山庄,一道赐给其外婆家,建在今太子镇徐省湾。据传说,潘师道在外婆家建一道辕门是为了兑现孩童时的一句戏言。年幼的潘师道有一次随母亲去外婆家,其时外婆家正在新修房子,小师道看见房子的大门窄小,就说:“怎么修这么窄的大门呀?”外公听了,戏言道:“外孙你要是做了官,如果官轿进不来,我就把大门拆了它!”外公这句话,小师道铭记在心。后来,潘师道官至三品,皇上恩赐的辕门,就有一道建在外婆家。至今,三道辕门历经近四百年的风风雨雨,仍完好无损,清辉可鉴。凤凰山庄的辕门外,上马墩、羁马石也保存完好。
   在浙江布政使司右参政任期内,皇上赏给他一船极为珍贵的梼木,用于建造官厅。但潘师道看到家族的宗堂破旧不堪,就将这些梼木捐给宗族作了宗堂。现如今,一根长约10米,直径约0.45米的梼木,作为潘家宗祠正堂的大梁,还在炫耀着那段辉煌的历史。
   在四川任职期间,多年的战乱让四川处在历史上最黑暗与惨淡的图景中,曾经娇艳丰腴的天府之国,到处满目疮痍,枯骨对泣。潘师道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目睹兵荒马乱、生灵涂炭、官场黑暗,朝廷风雨飘摇,深感回天无力,痛心疾首,遂生归隐之念。崇祯三年(1630)四月,按察使潘师道告病辞官,回到家乡。(见《藏钞本崇祯长编卷之三十三》)



   归隐后的潘师道,并没有荣归故里的欣喜与张狂,而是谨言慎行,低调处事,过着一个平民百姓的普通日子。经再三考虑,选择兴国州城北十里许的长垅下卢(现综合农场胜利大队境内)。他拿出平生积蓄,购置了百亩田产,筑室而居,绝迹仕途。
   闲暇之余,潘师道不忘游历山川,兴国州境内,很多地方留下了他的足迹。寄情山水,多有吟咏。凤栖洞,位于今阳新县西南部,坐落在富水镇石角村之南的小宝陀山(亦名下琴山)西南麓,因崖顶有一石酷似栖息之凤而得名。潘师道写下了《凤栖洞》九首:
   (一)昔日看山山逐客,客来此日愧高山。
       摩崖剩有登临意,倾取烟波落照间。
   (二)羽葆凌空势欲飞,晴岚一片罨斜晖。
       避秦那必桃源地,解有山僧葛纸衣。
   (三)氤氲小有自天开,贝阙云幢半藓苔。
       几度霜钟声隐隐,慢惊石上卧如来。
   (四)天柱崚嶒插普陀,悬岩窈窕几摩挲。
       枝头残火时明灭,疑向璇宫月下过。
   (五)低回寒谷足逃喧,满目藤萝拂洞门。
       贳酒买山都不费,却拼十日醉平原。
(六)往事山林炉亦偏,风风雨雨水连天。
洞中怪底乾坤别,缥缈从今一解悬。
(七)山色葳蕤景倍新,恣游未许波沉沦。
       拈诗却只迟工部,对酒从何觅主人。
(八)列炬探奇不厌深,巨灵天辟好招寻。
龙宫雪巘千秋胜,长使藜鼪讶足音。
(九)百花葱蒨子云居,荼毒逢君强破除。
几夜联床浑不寐,坐批玄草问璠屿。
   只可惜,潘师道诗作尽数散失,传世无多。今日只能见到上述九首及《太浩寺》一首:
       萧寺霏微古木中,湖光山色半烟笼。
       灯傳诸品空王偈,行苦双修大士功。
       都向卧轮忘伎俩,总无饶舌动幡风。
       云间钟磬松间月,万劫千秋转蒨葱。
   潘师道归隐后,极尽为子的孝道和为父的责任。其父母早在其入仕前就先后去世了,他归隐后重新厚葬其父母,于崇祯乙亥年(1635)十月初十日将父母合葬于白沙铺阮家山,并铭刻暗藏碑文记述父母行实。他的第二个儿子良珩,“聪明天授,才学浩博”,师道对他“爱之如珍”,可惜经不起兵荒马乱的恫吓,年仅十七岁就夭亡了。临死前,嘱咐师道建庙。潘师道于归隐后在州城东建有“在兹阁”,以纪念其早逝的儿子。
   晚年的潘师道,因社会动荡、家庭变故,显得郁郁寡欢。多年的勤学苦读、官场打拼,带给他的不是名门望族的兴盛,而是不可言状的苦衷。正室赵氏、副室伍氏、叶氏都已过世,四个儿子,两个夭折,仅有三子生下一个孙子士红。门庭冷落,可想而知。悲悲戚戚中,不幸于崇祯丙子年(1636)六月十九日去世了。其时,李自成、张献忠的起义军横扫中原,波及兴国州。兵荒马乱之中,任由当地百姓草葬于城北下卢。其余簉室及子孙,作为明朝遗臣家眷,多遭不测,不知所踪。直至70年后的康熙四十六年(1707)丁亥仲冬月,才由凤凰山庄族人为其修葺坟墓,立碑纪念,并延请清康熙三十三年进士都察院监察御史吴甫生撰写墓志铭。如今,墓碑尚存,墓志依稀可辨,只有三棵苍劲的樟树守护着曾经闪耀明末的进士潘师道的亡灵。
   至于潘师道的后人,据《潘氏宗谱》记载,孙子士红育有一子,名学远,宦游未归,已与凤凰山庄失去联系。


   参考资料:
   1、《潘氏宗谱》,忠武堂1988戊辰版
   2、《大明熹宗悊皇帝实录》
   3、《明季荷兰人侵据彭湖残档》
   4、《藏钞本崇祯长编》
   5、《潘师道墓志铭》
   6、《明诰赠潘母赵淑人暨伍孺人合葬墓志铭》

       资料收集:严荣刚 程贤富 潘世林 潘世谷 潘隆发
       执 笔:程贤富
       二零一二年四月
     程主任:确实写得很好,这才是潘师道的“本来面目”。此文章有血有肉,既有历史事实,又有生活渲染,把传说写得活灵实在。全文既有现代风范、又有古代韵香。真是一篇上乘的历史传纪。她将在潘氏的谱牒中光炽久远,你也在吾族的史书上光德千秋。
     潘龙发简评

作者:潘龙发   回复:1   发表时间:2013-10-16 15:31:29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倾取烟波落照间

作者:潘龙发   发表时间:2013-10-16 15:34:16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