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纪念论坛 该吧是一个特殊吧,只有管理员授权的用户才可以编辑此吧!

03-24

43200次

0人

2个

2029个

62人


[主楼] 【各地丧葬习俗 ·江苏】

undefined

南京地区:

招魂幅。以极稀的丝娟一方,藏于死者胸际,殓后取出悬于灵幡,说是可招魂归来。择七单。以死者的出生年、月、日、时及绝气时间,命星相术士推算入殓的吉时和避冲犯的方法,说是偶一不慎,便会犯“重丧恶煞”,最为不详。

入殓。届时亲人均需环送,将死者抬入棺。棺内放置黄土、石灰、炭屑、雄黄、衾、褥被、鸡鸣枕、脚炭、纸卷等物;另外尚有兜巾、暖肩、分金、收钉、上凳安位、叫好、正荐魂幡等礼节。

成服。死者死后三日或五日,全家易凶服,所有亲戚均于是日吊唁。富家则铺张扬厉,悬挂灯彩,奏乐致哀。作七。死者死后每隔七日(至“七七”止),设盛馔以祭。如有女已嫁,必于“六七”日致祭,民俗说是“六七”日不食自家饭。富家则延请僧道礼忏念经,以示冥福。

常州地区:

常州已全面实行火葬,早已不用陪葬品,入殓也逐渐简化,但“梳头”和《梳头经》的习俗有时在民间葬礼中还有所见闻。特别是在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采编工作中,武进县的新桥乡、无锡市等地均搜集到类似的《梳头经》。

另外,旧时丧葬仪礼中有一项重要的仪式——吊孝。亲戚朋友前往死者灵堂吊孝时,习惯要带一把篦箕。

扬州地区:
在古礼中又叫“卒”,扬州民间俗语中又叫“挺尸”、“停尸”。汪曾祺在散文《我的家》中云:“一是要在正堂屋停灵,也只好同意了”。又如《广陵潮》第六十四回中云:“先生挺尸在床,少不得夜间还要延僧放瑜伽焰口。”

当家中有人病危时,扬州人家就开始准备丧事,如把室内外打扫干净,准备宾客前来吊唁的用具,为病危的人准备“寿衣”等。当病人已经处于弥留之际时,有人家在病人鼻子下方的上嘴唇上,放一点新丝棉,用以测试病人是否还在呼吸。

徐州地区:

死者弥留时,便应为其穿戴寿衣。寿衣的颜色为红、青、蓝等,忌用黑色。待弥留者气绝后,死者是男子,把灵床停于正寝;是女子则把灵床停于内寝(即室内冲门或偏右之地)。灵前燃香烛及一个小油灯(照尸灯),另放一个瓶子,内装米饭,米饭上面盖面饼,用红布扎上瓶口,插新红筷子一双,名为“阴阳瓶”。地上放一个瓦盆,盆底居中钻孔,死者有几个儿子就穿几个孔。在盆内烧箔,称为“牢盆”。

停灵后,家人环在周围哭泣,并立即派人送“传事禀”遍告亲友。家人此时遵礼成服,丧服分“斩衰”、“齐衰”(即期服),“大功服”、“小功服”、“缌服”等五服。


苏州地区:

苏州人对葬礼十分看重,老人逝世,葬礼尤为隆重。

老人死后,由小辈或雇请“土作”为其“揩身”,穿戴寿衣、鞋帽,转放于客堂中门板上,头南脚北,用单被或白布履盖全身,头前置油灯,昼夜不息,称“长明灯”。灵堂前挂帐幔,贴特大“奠”字,两旁挂挽联,焚香点烛,烧化纸钱,烟雾缭绕。并延请僧侣诵经,超度亡灵。死者亲属穿白衣、系白腰带、穿白鞋,后来又改为戴黑纱臂章,称为“戴孝”。儿子、媳妇及女儿、女婿将白布带中间挽圈套在头上,拖到脚部,俗称“拖白布”。儿子、媳妇还要头戴“麻袋”,称为“披麻戴孝”。家属亲友分批轮流日夜守灵,女人在遗体旁拖腔带调地啼哭,一边诉说死者生前的好处、恩怨,俗称“哭亲人”。至亲好友要送奠仪,旧时俱用“牵襄”,最重麻布,棉布次之,或一丈,或七尺,或五尺。

淮安地区:

据《 西后城风俗志》 载:“诸子、诸妇及昆弟之子,夜居柩左右,妇女夜五哭,逢更则哭,俗名:‘啼更’”。
孝堂又称“灵堂”、“灵棚”、“祭堂”,是停放灵柩、祭奠死者灵魂的场所。棺柩停在主屋里,前屋外的院子里搭起宽阔的“灵棚”。正面摆着祭桌,桌后挂关竹帘,帘上糊着一个大大的“奠”字或“灵”字。两旁的门上各有一个小竖匾,匾文十分考究,如丧家死的是父亲,则横匾上写:“陟岵兴悲”。如丧家死的是母亲,则横匾上写:“陟屺兴悲”。两旁有挽联,也称“灵棚对子”,其内容要求点出死者与丧主的关系、死者的身份地位,以及对国家、民族、家庭的贡献,要求对仗工整,情感真挚,令人读而生悲。无论是棚里棚外的挽联,不拘字数多少,可随意而作。



作者:纪念论坛小编   回复:0   发表时间:2013-10-18 20:40:58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