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纪念论坛 该吧是一个特殊吧,只有管理员授权的用户才可以编辑此吧!

03-24

42973次

0人

2个

2029个

62人


[主楼] 【各地丧葬习俗 ·湖北】

undefined



襄樊地区:

旧时兴土葬,对棺木(也称寿木)特别讲究,多用杉、柏、楸等上等优质木材制作,内装裱,外雕镂,反复油漆。人死后,洗身、穿寿衣、放入棺内,名曰“入殓”。灵柩放入灵堂“停灵”,夜间由死者亲人陪伴,停灵3天。然后由孝子孝孙送至墓地掩埋。

建国后,上述丧礼中属封建迷信的活动渐废除。70年代中期提倡火葬。国家公职人员及大部分市民,遇丧事只设灵堂,置花圈、挽联,开追悼会,家属亲友佩黑纱于左臂寄托哀思,礼仪肃穆庄严。

近年来,少数地方在民间丧仪中有些旧俗又有所抬头。



竹山地区:

俗语有言:一去二三里,各处一乡风。丧葬,是人生最后的一项重大仪程,虽然活人都要对逝者进行最后的安顿,但各地的安顿方式却大有不同。

竹山,地处秦楚巴蜀腹地,丧葬习俗不仅杂烩了秦楚巴蜀遗风,而且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弥留之际的人在行将西去之时,要知道给亲属尽量留下遗言,那遗言一旦出口,后人就应当象圣旨一样遵照执行。连遗言也不听从的后人,就会被乡邻视为不忠不孝。其次则是要有人在床前为亡者“送终”。有人送终,是亡人的造化,证明他有后人,有亲属,有知己。否则就是无儿无女的“孤老”,或者是儿女不尽孝道。当然,也有亲人赶不拢场的,则另当别论。没有赶上送终的亲人便留下了一生的遗憾。可是,不是亲属的人赶上了送终,心里就很不舒服,甚至认为自己要开始背时了。

一旦弥留之际的人断了气(再没有呼吸了),就要找一个瓦盆,随便烧几张火纸,是谓“落气纸”。落气纸一烧,就赶紧给亡人脱光从前所穿的衣裤——洗澡。人生最后一次洗澡,是象征性的,只是揪一把热水手巾,在其前胸搽三把,在其后背抹四下,所谓“前三后四”。洗澡毕,由亡人最贴己的亲人先穿几分钟“老衣”(也称寿衣),叫做“热身”。由活人热了身,亡人穿上也就不冷了;同时,对先穿老衣的人,是优惠待遇——是一种祝福,也即他(她)已经穿过老衣了,死神就不会再纠缠他;起码可以消灾免祸呢。 亡人的老衣,一般是上七(件)下八(件)——避免了七上八下的不吉利;有条件的可以是里外全新,没有条件的,也可以是面上的衣裤全新。(当然,条件特坏的,一张破席子也卷人啊)老衣穿上以后,要羁腰带。那腰带,是白色坯子线。亡人是多大的岁数,就悠多少股坯子线给绑上亡者的腰间。接着,给亡者穿鞋。那鞋子,虽然有帮有底,但是鞋底是不用一针针细密密地纳。爱好的人家顶多也就在底子上纳出个凸起线条的象形“寿”字;鞋底上还要留出两段线绳,给亡者穿上脚以后,再用线绳把双脚给攀连起来,谓之“攀脚绳”——意思是阳间的路该同志已经不可以再走了,只由魂魄朝阴间飘荡。 老衣寿鞋穿毕,要在亡者口里放一枚拴线绳的铜钱(现在改用钢蹦儿),叫做“噙口钱”。竹山有爱叫穷的人,往往要说自己连噙口的钱都没有,就是这个来历。噙口钱一丢,再给亡者的右手颈套上线绳串起来的如小月饼样的麦面饼,叫做“打狗饼”——是怕亡人新上阴间的路,有恶狗相拦截,好让亡人有哄狗让路的食物。接下来,再看看亡者的眼睛和嘴巴是否都闭上了。眼睛不闭,是说明亡者的很多愿望没有实现,很多要办的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办好;嘴巴不闭,是说明生前或者是病中想吃的东西没有吃到。为了避免外人看见那种状况说闲话,就要一面给亡者祷告,交代,道歉,一面用手巴掌朝拢揉捏,直到揉捏拢为止。生怕外人说死不瞑目,死不闭嘴。然后再用一张火纸把亡者的面部给遮盖着。本意是亡者已经不可以再见天,还有个作用是掩盖了亡者面部的变形变态,以免有碍观瞻。

接下来,并不直接入棺,而是要准备一块门板,把穿戴齐整的亡者先捧抬到门板上停放一个时辰,叫做“下榻”(我不知道大宾馆为什么对贵宾就寝叫做下榻)。 下榻时辰既过,就是正式将亡者入棺收敛了——棺材内底层要铺草木灰或者是碳灰(主要是起吸水防潮作用),再铺垫皮纸,然后才铺被褥,让亡者躺下。亡者的头部空隙,用泥瓦加塞,脚下空隙用青砖加塞,意思是上有遮雨屋,下有立足地。两边空隙用火纸卡塞,意思是亡者携带的有现钞。

把亡者安顿妥帖了,由众人捧棺送入灵堂——寿终正寝的,在自己家里死的,停放在客堂;非正常死亡的,或者在外边死亡的,则不许进入客堂,而是在大门外另搭棚房停放。

棺材的停放也有讲究,亡者上面再无长辈人的,是平正的一字型横置放;头上还有长辈人的,是斜一字型偏置放;满花甲岁的人,不叫“化生子”,略斜放即可;这一程序,证明了亡者应享受的名分位置的等级规格。 固定棺材的用品,竹山西部地区从前使用的是竹篾,叫做“软腔篾”。在棺材底部前后置两横木方,籍此攀连软腔篾。后来竹缺,都改用三根扁体铁抓钉(叫做“棺材钉”)。棺材钉是连接棺材底和盖的专用钉,分男左女右,男左手边钉一,右手钉二;女则反之。不过,棺材钉并不及时加钉,而是要等亡者的亲属亲戚朋友全部到齐看望了最后一眼,或者是出殡的前夜才加钉。这有两个作用,一是总希望亡者还能够活转来;二是不落亲属说没有让最后看上一眼的闲话。 加钉棺材钉的程序叫做“泥梓口”,也叫“抿梓口”。“故乡”很文的叫法是“梓里”,竹山人是取其文雅意思。在棺材上加固了软腔篾和棺材钉以后,就封死了亡者回梓里的门径口径,那泥梓口的泥象抿一样都做动词用。

棺材放,灵堂起,要请道士先生进门,定出殡的日期。一是有“闭”日不论婚,“开”日不作葬之说——亡人之路怎么能够开放呢?!二是道士先生进门就观察出了这一家的经济条件闹不闹腾得起,闹腾得起多少日子,然后就决定(一般是)三至五日不等,也有犯忌日的,十天半月也不稀奇。但最少是要停放三天。也有停放不起三天的,就从死亡之日到出殡之时做虚三天的。

接下来就是给远亲近友送信,讲明出殡的日子。于是,该悼唁的就准备悼唁的行程和物品。 于是,孝子们就要戴起“孝”(布)来,准备接待悼唁人客。孝布的佩带也很有尺寸的讲究:亡者嫡亲子女(包括媳、婿)的孝布长度与棺材大体一般长短,即六尺;若有“干儿”“干女”,也同嫡亲子女一样对待,戴六尺:子侄辈份的戴五尺;嫡亲孙子辈分戴四尺;姑舅老表和一般亲戚戴三尺;凡是前来悼唁的,来送了礼物的,都要扯给孝布,算是孝家给与的回赠品。忘记给谁了,都会多心;孝子还得赔不是才行。

现代则有所变化,白孝布发放的范围仅在嫡亲圈内,其他人等只配给黑色袖章——五寸黑纱比三尺白布省钱不是?。 当然能来领取三尺白孝布和五寸黑纱的人,也不是空手而来,讲文雅的有送孝帐、挽联的,讲实在的是给活人送银钱的,更为普遍的是给亡者送来了火纸;一般乡里邻居送一蓝豆腐一筐萝卜和豆芽也算是赶了人情。现在则很实惠,五十元或百元现金不等外带一只花圈。出嫁了的姑娘和女儿则是送灵屋、供飨馍。还嫌意思没有尽到,也可以加送纸马、纸轿等。而现在纸摩托、纸轿车都有了,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化着。至亲、家门送礼,一般是相互邀约,结队而去,锣鼓喇叭相随。

孝家闻有锣鼓响,鞭炮鸣,则也迅速催动锣鼓喇叭,鸣炮相迎。。 灵堂的一侧,支有一账桌,专门做受礼登记。登记表格比较明细,有姓名、序号、礼品名目、规格、数量、价值、备注等。礼簿的作用有:可以查看都是谁到了,谁该到的却没有到,没有预计到的却到了——一是可以按照名单请客,防止到了的人,孝家忘记了答谢。而没有到的,却去请吃,就会闹出尴尬。二是日后他人有事情的时候,要还情分,有基数可以参照。

武汉丧葬礼俗多循古礼,晚清时代丧服、丧期均遵《文公家礼》(朱熹所撰,又称《朱子家礼》)。大致程序为:长辈弥留之际,子孙必须到场送终,如果父母死时子女不在身边,不仅亲友责其不孝,子女也会感到终身遗憾和愧疚。死者断气(即《家礼》中所说的“初终”)后,立即烧钱纸,称为“落气纸”;在死者身旁点一盏油灯,称“长明灯”。家中及时确立丧主等经办丧事的人员。亲属按与死者关系的亲疏穿戴孝服,按旧制应分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而实际生活中多披白色头巾,以头巾之长短、系头巾之麻线的粗细和颜色来分别,但统言之披麻戴孝。鞋则用白布覆盖,根据辈份点缀一点红绿。一面派人购制棺木(许多有条件的老人生前就已置办了寿材),一面通知亲友前来参加葬礼,一般人家口头通报,富家大户发讣告,讣告有一定格式。然后为死者洗澡,“前三后四”,即用湿毛巾在死者胸前抹三下,背后抹四下,穿戴寿衣寿帽,并在其右手放入一根棍棒或柳树枝,上串一烧饼,称“打狗棒”。覆衾死者身上,脸上则覆盖白布(即《家礼》中所说“小殓”)。设祭,哭丧,守灵。一般摊尸半天到三天不等,家中必要到场的人到齐后即将死者放入棺材(即《家礼》中所说的“大殓”),亦设奠,家人嚎哭。钉棺盖时孝子在一旁高喊“某某躲钉!”此时成服,设祭堂,早晚奠,接受亲友吊丧。在家中办理这些事情的同时,派人外出择定墓地,挖好墓穴。出殡(俗称“上山”)日,请道士做斋,为死者开路。棺木一般有八人抬,路远的还要有八人替换。棺木出门时要摔碎一只碗或钵。出门后前面有人擎铭旌,丢纸钱(俗称“买路钱”),中间有孙子或重孙骑坐在棺木上,后面孝子贤孙、亲戚朋友依此跟进,徐徐向墓地进发。棺停墓穴旁,先用稻草烧墓穴,谓之“暖井”,有的还杀一只公鸡将鸡血洒在墓穴周围。棺木放在墓穴后,孝子先撒一把土,然后土工填埋,堆成新坟。三天后亲人再至墓地上坟添土,称为“复三”或“复山”、“复土”。

武汉三镇和周边地区丧葬礼俗大致相同,所不同者,汉口商家丧礼,讲究奢华,所置棺椁要选择花板中心有菊花者,墙板厚至尺许,每年要加漆一道。入殓时陪葬品丰厚,多以珠宝玉器殉葬。题主仪式上,往往请地位显贵者题点木主。葬前延请地理先生看风水,选择牛眠吉地,下葬则要请算命先生占卜时日。有部分人家丧事循古礼不修佛事,而举行祭奠。大部分人家丧事还是要做佛事,一般要延请和尚在家念经三至五、七日,送殡仪仗中方相明器以巧为能,亭彩幡帐以多为贵。小户人家请不起和尚,但仍要请人唱孝歌,因此汉口出现了一种专门唱孝歌的行业,业此者在其门上悬挂“悲乐堂”招牌,其鼓盆之歌,几令人绝倒。贫困户棺椁极平常,有十二圆花的就很好了。最穷苦人家甚至买不起棺木,到自新善堂板棺局去乞求施舍薄棺。该局每年施舍无算。

殓后计算日支与死时相冲,则要预设祭仪,关门掩户,全家躲避他处,称“回殃”,认为亡者回家时会带回殃神。回殃又称“回煞”,届时必用芦秆作梯,靠在屋檐上,说亡人由此而下地回家,有的人家还撒灰在地上以验亡者足迹。屋中设有筵席,等待死者回来享用。次日如发现灰上有痕迹,就以为是亡魂昨夜回家了,其实是偷荤猫、鼠留下的行迹也说不定。更有甚者,请道士驱煞,送走殃神,俗称“赶鬼”。

人死至七日称“头七”,然后逢七日有“二七”、“三七”以至“七七”或“十七”,民间认为每七日死者要过一阎罗,故请僧道诵经、焚楮,以为“超度”。逢七日,必以竹为箱形,糊以纸,里面装钱纸,谓之“篑”,或装纸袋内,谓之“包袱”,或包袱上书写死者姓名,生殁时日。时人认为“不经之甚”,但相沿成俗,莫之或易,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有烧包袱的。

荆州地区:

死亡对于人们来说是没有办法避免的,茫茫宇宙,大千世界,人们在这里诞生、成长,直到最后的死亡。几千年来人们形成的丧葬礼仪,是既要让死去的人满意,也要让活着的人安宁。在整个丧葬的过程中,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坚韧的结——念祖怀亲。这个结,表现在生者和死者之间的实体联系中,也表现在两者之间的精神联系之中。而这就揭示了中国人生死观的深层内涵。

在历史中常被标签为崇巫、迷信色彩浓的楚文化中,死亡更是不亚于出生的大事,在丧葬中也是各种讲究禁忌度多多,特别是一些农村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可以说丧葬礼仪就是整个楚文化的一个缩影,其实整个丧葬过程并不仅仅是死者死后出殡那几天,各种丧葬礼仪其实是体现在从死者死亡前一段时间及至死后几十年间的。

1、叶落归根 死亡前的几天或几小时是一定要在死者家中度过的,若是意外死亡或在医院抢救不治,那也要在死后第一时间送回家中,讲究叶落归根。若死后立刻送去殡仪馆会被认为家中无势,家人亲戚都会遭受指责。若是立刻送去火葬场火化遗体,受指责程度更深。

2、搭灵台 家乡话中叫“搭棚子”,即死者死后家人们会立刻请人在家附近搭起占地上百平米的大棚,三面包围一面留门,大棚中靠后空间内做成隔间,用白布帘遮掩,隔间内停放遗体,三面墙上层层相叠地摆放花圈。布帘朝外的那一面上贴上挽联和大“奠”字,白纸黑子用毛笔书写。布帘前方摆放灵台,上摆遗像、贡品、香炉等。灵台前方放大盆,作为烧纸钱所用,再放跪垫,供拜祭。隔间外的大空间作为亲戚及拜祭人休息所用,两边摆满条椅,条椅后摆满花圈。花圈多少也是家中财富或地位的一种象征。

(几年前由于为了不影响城市市容市貌,已不容许在自家附近搭灵台,殡仪馆也改革辟出几十间大屋子专门作为停灵场所,屋子专供亲戚朋友拜祭所用,遗体会存放在殡仪馆内部。屋子的布置等等还是与原来类似,但在设施上会更现代化。故现在在荆州城区已见不到“搭棚子”的景象,但在少数农村仍然存在。)

3、遗体安置 死者死后会由死者亲属中女子(如孝女、妻子、母亲等关系近的亲属)打一盆清水,用一方白布帕给死者擦净躯体,通常以“三幅子”(方言,“幅子”即“布”的意思)为限,即抹拭时将布帕浸水拧干三遭,称“三把”。一把抹头脸,二把抹胸腹,三把抹脚腿。净身亦称“洗丧”。净身后给亡者换上干净衣裤鞋袜,内是白布料的古式内衣,外穿为死者新买的平常衣物,颜色艳丽也没关系,以求漂亮美观为主,意为让死者穿着得体美丽地进入阴间让阎王爷准其下辈子投胎好人生(带点迷信色彩)。若是青壮年夭折上有父母者,手臂上应戴黑纱;老年人的裤带用白棉线合股系扎,合股线的支数以其年龄而定,老年人换衣称“穿寿衣”。同时脚踝处用白线系住双腿,以求死者死后不要化作鬼魂骚扰生者。

4、停灵 时间以单数为限,一般三日或五日,在以前“搭棚子”阶段,停灵时间的长短也是家势的象征,越长说明越有势。而现在都在殡仪馆停灵,故一般都是三日。期间家中亲属都在手臂上戴黑纱(布料),名为“戴袖装”,近亲如妻子、丈夫、子女、孙子的黑“袖装”上绣上红色的十字符号,女性近亲在头上插白纸花。停灵的最后一天晚上会有“打丧鼓”活动,会请专门演艺人敲锣打鼓唱京剧,有点像唱堂会,摆上横条的长桌子,延伸好几米,桌上摆上水果瓜子茶等食物,亲戚朋友围桌坐,所有的祭拜人员都会在这天晚上到来,这一天也会是最热闹的一天,不能哭,讲究喜丧,让死者不寂寞,热热闹闹地离开。一般是晚上8点开始到12点结束,然后全部的亲属留下守灵,人们会聊天或进行棋牌活动等,总之是要体现热闹之感。停灵期间祭拜的来宾一般会送来花圈、钱物、布匹、香烟(送布和香烟的原因好像也是有讲究的,但我多方查证还是没找到具体依据,抱歉)等物,名为“送人情”,而家人也会在停灵期间负责来宾的饮食。整个停灵期间要不间断播放哀乐。

5、送葬 在“打丧鼓”活动的第二天早上,一般7点左右会召开追悼会,祭拜人员全部到场,大家全部在身上别上白纸花。先由死者工作单位上司或家中前辈读关于死者生平的介绍, 接着举行最后送别仪式,所有人员围着冷棺(较现代的棺材非木棺)转 ,看死者最后一眼,近亲要大哭,然后由4名或8名男性近亲抬灵上车送往火葬场火化。送葬车辆的多少也是体现家势的一种形式,车越多越有势,放遗体的一般用敞篷大货车,外围摆满花圈,车上围着棺材坐满吹奏乐器的艺人,一路开车一路吹奏。在快到火葬场之前会将花圈全部仍在路边,意为扔掉身外物,让死者清清白白离开。到火葬场后火葬之前会再举行一次送别遗体的仪式,将遗体从冷棺中取出,放置在火葬场专门的台上,亲属围着走一圈,将身上的白纸花扔在遗体周围,然后遗体送去火化。

(由于现在停灵期间遗体都寄放在殡仪馆内,所以其他程序都有,但是不需要由亲属抬灵上车,而且停灵车也是殡仪馆专门的送葬车,不会是敞篷的了不会有艺人吹奏,会用机器不间断播放哀乐,花圈也会由殡仪馆处理。)

6、下葬 一般有两个时间,一是火化后立即下葬,一是先将骨灰存放在火葬场,在“五七”即死后35天那天下葬。现在一般都会选择公墓下葬,埋葬期间放鞭炮烧纸钱,女性亲属大哭以表示纪念。立碑仪式的时间也有多个选择,下葬后即立碑或在下一个清明节立碑。结束后一般在傍晚亲属们会在酒店置办酒席答谢来祭拜的来宾,意为“吃白席”。

7、设灵与圆坟 亡者落葬后,家中应设灵位于厅堂左侧,称“设灵”;三日后亲人去坟前祭扫,称为“圆坟”。以死者去世之日算起,亲人在每一个第七日应在灵位前点烛燃香,举行祭奠仪式,到第五个“七日”为止,称为“做五七”。

8、做七 这个好像是中华民族都有的一个习俗。讲究“过七”,而在荆楚地区在“头七”至“五七”期间也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如头七和五七那天是必须到坟前祭拜,其他“七”家中祭拜即可。烧纸钱的数量也依时间而定,“头七”时纸钱沓数为七,依此类推。家中父母亡故,男性亲属在出“五七”之前,不得理发不得出远门,以示追思亡亲;不理容颜,表明孝心。“五七”时烧灵屋,灵屋是给亡者到阴间居住的房屋。烧灵屋时,还要烧化亲戚朋友送来的纸钱,孝子贤孙长跪叩首,不时用竹棍抽打四周以赶跑孤魂野鬼,不能让其争抢冥钱。亦不准外人观看,以免中煞。

9、后拜祭 死者逝后每年腊月三十晚上插灯,即插上纸灯笼。正月初一必须上坟“拜新年”,若家中近几年内有亲属去世的,在大年三十吃年夜饭时,另拿一个碗摆放于餐桌主位,将筷子横搁碗上,名为“叫饭“,即让死去的人也来参加团圆宴。以后每逢清明、七月半都要上坟烧纸钱、培坟,供奉亡灵。其中清明祭拜又有新老亡人之分,逝世三年之内的为新亡人,祭拜时间是在新清明,即阴历的清明节那天的前几天的一段时间,老清明则是在后。阴历七月半称为鬼节鬼门开,也是有新旧亡人之间,同理,祭拜时间上有先后。家中有亲属新近去世的,那么那一段时间里家中人都要在晚上12点之前回家,不在外逗留不惹事。

孝感地区:

盘出。一个人如果病得特别严重,眼看快要不行了,甚至处于弥留之际,家人就要把他从房里抬出来,在堂屋左面的地面上铺上稻草,安个地铺,让他头朝上睡在铺上。

送终。一个人快要死了,只要不是意外突然死亡,一般都有些征兆,所以,周围的亲人尤其是家里人,都要来到他的身边,倾听他的临终遗嘱,亲眼看到他闭上双眼。如果是子女,谁没赶上送终,都是十分遗憾的事,一是没有看上父母最后一眼,二是别人会说某某跟老人没结着缘分,或不孝,老人不要他送终。

遮堂。人死了,家里马上要用簸箕将堂屋供奉的菩萨遮盖起来,意思是不要让死人照了堂不吉利。

洁身。一个人离开阳世,不能让他把不干净的东西带入阴间,所以要象征性的跟他擦澡,擦澡前要由后辈把老人背着坐在扑着的箩筐上,然后由另外一个人规矩是在前面擦七下,在背后擦八下,叫前七后八。

装老。擦完澡就要把事先准备好的装老的新衣服跟他穿上,不管是冬还是夏,死人的衣服都一个样:不穿内衣,只穿黑色棉裤、棉袄,穿上白色袜子和黑色布鞋。头上包一块黑布。

下榻。人如果断了气,就要用两条板凳搁一个铺板,把死者抬到铺板上。不过,这时死者的头部就要放在堂屋下方。待死者身子快冷时用手将嘴唇和眼抹一下,让其合拢。让死者平直地躺在铺板上,腰部系一缕白线腰带,两脚也用一缕白线将双脚带拢,不让分开。铺板下面要用一个碗倒入香油,放上一根灯草,点上长眠灯。

烧落气纸。人一断气,就要在他下榻的铺板头部下方焚烧钱纸,叫烧落气纸。同时还要放鞭炮,以告诉他人这一噩耗。

烧床铺草。人死后,将他睡过的床和地铺上铺的稻草全部搂出去烧掉,叫烧床铺草。烧床铺草时,儿子要从火中大步跨过去,听说这样做可以遮心寒(不生病的意思)。

搭望望台。在本家门前当面的一棵树的主干上一人多高处绑上一叠草纸,叫作望望台,意思是死者的灵魂会在望望台上,传说没过童关的小孩在这台上可以看见死者的灵魂。

接重殇。人死了必须要请八个重殇,他们的职责:一是到死者生前的每个亲朋好友家通知这一噩耗,并接他们在出殡前前来参加悼念:二是给死者下葬的地方挖一个坟坑,叫打井;三是将死者入殓、送火葬厂直至送到坟墓下土为安。重殇应该受到主人的尊重,打井时要送酒菜到坟地让他们过中,坐席时要将第一席留给他们,出殡时,主人要一路给他们作揖甚至磕头,恳求他们把亡者抬平稳,让其一路走好。

请道士乐队。家里死了人,至少要请三个道士。一般还要请一个乐队(有的是喇叭、军鼓军号,有的还加戏班)。

入殓。人死的第二天,重殇就要将死者从铺板抬进棺材,叫入殓。棺材要放在堂屋中间,用方桌或板凳搁着,棺材大头(即死者头部)朝堂屋下方。死者睡在棺材里头部要枕三块瓦片,里面垫上棉絮,盖上棉被,嘴巴上盖一张草纸。棺材下面仍然要点上长眠灯。

带孝。老人去世了。他的后辈们要有带孝的标志。过去一般是孝子孝女全身穿白色孝服,鞋子前面缝上一块白布片。其它后辈们和所有前来吊唁的亲戚朋友,每人都发一块白布片(称孝布),在出葬时全部盖在头上或围在脖子上,系在手腕上表示孝意。等老人入土后,在回来的时候,都必须将戴孝的服饰取下来。

剃头。老人去世的第一二天,男性后辈们要接理发师到家理发,表示对老人的悼念。并且着次理发必须要等35天过五七时才能再次理发,这叫蓄五七头。

开路。农村一般在人死后的第二天就请道士开路。道士来后,一是跟死者活着的所有后辈亲属上孝名;二是推算死者的出殡时辰,以及七个七、百日、周年、两年、三年的具体日期并贴在灵堂旁边的墙上;三是跟亡人开路。道士的唱词一般人也不懂,主要意思是为死者进阴间解开一个个结,打通一道到关,铺平道路,让他能在阴间平安生活。反正在家一直唱两天,直到送死者入土、安灵、接望望台才结束。他们分别在堂前、门前稻场和坟地三处做法子和唱和。

唱孝歌。在第二天晚上,道士会为死者唱孝歌,意思是历数死者(一般人)人生经历的十磨九乱,教育后辈要不忘前辈受的苦,对老人要讲孝道。

作者:纪念论坛小编   回复:0   发表时间:2013-10-26 14:44:14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