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纪念论坛 该吧是一个特殊吧,只有管理员授权的用户才可以编辑此吧!

03-24

42848次

0人

2个

2029个

62人


[主楼] 【各地丧葬习俗 ·内蒙古】


undefined


达斡尔族:

墓地和葬制
达斡尔族实行土葬。过去各屯都有“莫昆”的公共墓地,墓地内各户都有指定的位置。埋葬次序顺着岗坡,长辈在上,晚辈在下,如是平地,长辈靠北,晚辈靠南。埋葬同辈人年长在左,年幼在右,晚辈先逝给长辈留位置,年幼先逝给年长者留位置。夫妇先后死亡要实行夫左妇右并骨。难产死亡、孕妇死亡及暴死者都进行火化,遗骨埋在别处。未婚姑娘死亡埋在别处。婴幼儿夭折,用草捆扎弃于野外。

葬仪
停放遗体:老人咽气后,更换寿衣,洗脸剃头(女人梳头),然后将遗体头南脚北停放在地下。遗体下垫板子,用白布遮脸,头前放供桌,摆鸡、米饭、果物等供品。遗体右侧放点燃的烟袋,由儿子、儿媳随时装换新烟。女儿蹲坐在头前,儿子、儿媳、侄儿、侄媳等跪于两侧,长者坐在炕沿上痛哭一场。然后通知本屯“莫昆”成员,同时派人到外屯通知娘亲和姻亲。“莫昆”亲属及死者生前友好前来吊丧时,儿子、儿媳跪陪。

服孝
死者的妻子、儿子、儿媳、侄子、侄媳穿全身孝服,孝期3个月。死者的弟弟、弟妹、叔伯侄子、第三代等腰系孝带,带头男左女右经肩头跨过,垂于背后止于脚踵,孝期2个月。五代内的“莫昆”近亲,腰系孝带,带头搭在前面,与衣服下摆相齐,孝期1个月。服孝期内男子不理发,妇女不戴首饰,不参加婚礼,不出嫁。孝期满后,到坟地祭奠脱孝,将孝服捆成一束,在烧纸的火焰上摆晃三次收起来。

达斡尔人是新疆人口较少的民族。他们的人口虽然少,但沿袭下来的丧葬习俗却十分讲究。达斡尔人由于敬老的传统和灵魂不死的信念,对于死者的安葬和悼念活动很讲究。对死者忌讳直言说“死了”,而是针对死者的年龄、辈份,采用不同的说法。如对长辈之崩,敬称为“成佛了”;中壮年之殁,雅称为“逝世了”;少年之殇,惜称为“少活了”;婴儿夭折,憾称为“没站住”;萨满过世,崇称为“上尚德了”(上了神坛)。

人将咽气时,不许全家人睡觉,以免死人将睡着的人的灵魂带去;停灵以后,不许猫接近灵柩,怕猫从灵柩上跳过,引起僵尸坐起来;禁用铁钉钉棺材,有外伤的人不能见尸体或灵柩,以免伤口发作;掩埋死人时,严禁选择双日;祖坟内不准埋葬未出嫁的姑娘、孕妇、无儿无女及传染病者;不能从门抬出尸体,必须从天窗抬出;服丧期间不许打架斗殴,不许参加娱乐活动和结婚典礼以及出远门,不许剃光、剪修指甲。


鄂温克族:

索伦鄂温克人在老人故世,五代内都戴孝。儿子和儿媳要穿白色孝服,出嫁的姑娘也要穿孝服,女婿可以不穿。服孝期限为三个月。这期间禁止打架,无论男女都不结头绳,男子不理发,不能刮脸,不能喝酒,女子避免穿艳服,年节守灵位,不外出拜年,不燃放爆竹,不能参加宴会和娱乐活动。叔叔去世,只在身上斜一条白带子,腰上横一条白带子。
孙辈的人们,只扎白布腰带,戴孝期是21天。兄去世,弟弟也是同样。
舅舅去世,外甥们一定参加葬礼,也要拿出一些钱或羊来表示致祭,有些地区穿孝一个月,有的地区可不戴孝。
母亲去世,一定要通知她的娘家,娘家晚辈的人们可不戴孝。姑姑去世,也只是至祭,并不穿孝。对于女性去世后不通知娘家,或接到通知不来的人,人们通常表示不满。
父母去世,儿子穿孝的同时也要扎白布腰带。对母:白布腰带一端要从腰间向上,通过右肩而夹到腰背上,意味着母亲是开右襟的纽扣,给吃奶养大了自己,所以要这样感恩。对父:腰带的一端要由腰间通过左肩而夹到背面的腰带里,意味着感谢用肩膀的力气负担了对自己的养育。人们一看腰带的结法,即知道是丧父还是丧母。儿媳和出嫁的姑娘戴孝,腰带不通过肩上。
在戴孝礼仪比较严格时期,孝服和带子于孝期满后,举行简单仪式,由别的姓氏的人给解脱下来,并送给那人,一般是由亲戚关系的人执行。
萨满死后,其子弟戴半孝,即把一小块白布缝在帽子或衣服上,戴孝期一般是九十天。但萨满的妻子要戴全孝,穿白孝服,戴孝期为三年。
使鹿鄂温克人在父母死后,儿女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得刮脸、理发。另外父母在世时,一般不留胡须,但是父亲去世后长子可以留胡须,弟妹特别多的人,认为一家中没有一个留胡须的人,小孩们就会死。


索伦鄂温克人在老人过世后,首先使其闭眼、合嘴,眼嘴不合拢认为死者的灵魂不归天,惦记儿女,会给儿女带来病灾。其次是把手和脸洗净,男要理发刮脸,女要梳头。再为其换上寿服,戴上帽子,女人戴头巾,仰卧躺好,用呈文纸蒙住脸和手,也有用白布蒙脸的。(辉河地区的鄂温克人给老人换上服装后,在死者的铺位上搭一个蓝布帐篷)死者前面放一个供桌,供有肉食、乳食、各种糕点食品、水果、糖、酒等,还要杀一只鸡供在供桌上。装上一袋烟点燃,掖在枕头旁。在灵前烧香,烧金银箔纸叠成的元宝、纸钱等,全家在其灵前磕头恸哭。
在老人弥留状态时,就要通知直系亲属及老人关系密切的朋友,过世后要派人通知其他亲属及朋友。每次亲属朋友吊唁时,其子女都要陪来人一起磕头。
停灵情况和季节有一定的关系,在夏季多于去世当日发葬,其他季节则根据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在逝世第三日发葬,如老人子女或亲兄弟姐妹在外地,需停灵数日等待。对于女性逝者要等到娘家人来后才能出殡。据《鄂温克族社会历史调查》记载:阿荣旗查巴奇乡当过“佐领”的人去世后,全牛录的人都参加,甚至其他地区如格尼、讷河的人都来。在老“佐领”的院子里把他生前的功劳都摆出来,遗体仍要戴上官帽,并穿上礼服,也入“毛哄”的坟地①。“佐领”去世最少要停灵三日以上。发葬日距去世日是单日,第三天、第五天、第七天等。


蒙古族的治丧过程:

丧葬的作法,几乎一切与平时相反,顺着来倒着走。平日生活中的许多禁忌,都是从丧葬仪式来的。葬礼是人生的终结仪式,是一个人对社会的脱离和告别。
1 、入 殓
乌盟各旗人将死时,家人必扶之使坐,俗忌卧死。伊盟人死以后,要趁尸体软和的时候,把两臂屈在胸前,双手合什,盘腿而坐,作祈祷之状。蒙语把人死称为“成佛”,就是由此而来。保持这种姿势装进干净的自布口袋,面朝西北而坐。面前摆上灵桌,点起尸灯,燃上黄香,昼夜守护,不使熄灭。还放七个饼子、五枚红枣。饼上不压花纹,面朝下扣过。把缸中的水倒掉,天窗上的顶毡盖下来。门窗堵得严严实实,切忌猫狗闯入,更怕“跳尸”。在鄂尔多斯,则降下禄马风旗(或在玛尼杆上裹以黑布),就像国葬下半旗致哀一样。
2、出  殡
停尸三天以后出殡的时候,不能从门上抬出。住蒙古包的,要把西南的毡子撩起,把尸体从哈那下面送出来;住板森(房子)的,要从窗户上往出抬。
出院子的时候,也不能从豁口或院门上出,一定要从院墙上架出去,还讲究死人不许落地。山区的人们,直接把死人扶到马背上;平原的人们,直接把死人抬到车上。马背上的死人,一律驮在马外手(右边),头朝前,脸冲外,身体平躺紧贴着马背(有时也用骆驼),就像驮一条口袋一样。里手便真的有一条口袋,装满等量的石头,以便与尸体平衡。这是青海蒙古的作法。有的地方给死人披件衣服,使其坐在马背,活人骑在后面抱着他。送出去以后,这件衣服又拿了回来,必须领口朝下,从外手耷拉下来,表示一个人到了阴间。送过死人的车马,回来以后不能进浩特,马放开让它撒野,三七内不能使用。车要从左向右倒扣在隐蔽的地方,一七内不能使用。乌珠穆沁送葬的车,则要卸掉外手车头,让车轴直接着地,把车“一边倒”半扣过。背过抱过死人的人,就算倒了霉,一月之内不能回家,家人也不让他回去。就那么把死人的毡包打扫干净,在里面孤孤单单住上一个月。
3、守  孝
死人邀走以后,家人开始守孝。晚辈为长辈守,弟妹为兄姊守,妻子为丈夫守,丈夫却不为妻子守。守孝期限,一七、三七、七七不等,最长不超过百日大孝。
守孝的人,当官的要去掉顶带花翎,摘掉帽缨子;为民的倘戴度帽,男的要垂下左耳扇,女的要垂下右耳扇。男女一律不扣肩头的纽扣,马蹄袖口要卷起来,腰带要缠在腰上(过去是别着的)。男的不戴图海(一种银饰件)、鼻烟壶袋;女的不戴火镰、鼻烟壶。男女一律穿黑色孝服。作媳妇的去掉头饰,用黑纱包住连垂;姑娘则不辫辫梢,或干脆把头发散开。现在有些牧区老妪,死看不惯披头散发的姑娘,骂日“恶兆头”,原因就在这里。
守孝期间的人,见面从不问好。所以平时人骂不懂礼貌的年轻人:“你家死下人了,见面也不问好!”因为你要一问,别人势必还礼:“您好!”老人死了,自然尴尬不能回答。岂止如此,诸如唱歌跳舞、打闹说笑、坐席吃喜、抽烟喝酒也一律禁绝。一年不能进出两口,预定的婚事必须停办。遇上新年也不过。甚至不能往外借奶汁,不能大把花钱,不能做买卖,男女不能同房等等。从衣着打扮,到往来礼仪,都跟平时相反。
4、死人不走活人走
清人罗卜桑悫丹的《蒙古风俗鉴》载:人死以后,把他抬到一座生前住过的毡包里,家人则把其余的毡包装到车上,赶着牲畜,迁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再也不回来了。那毡包也同死人一起扔了。这就是死人不走活人走。《元史·祭祀志》说:“凡帝后有疾危殆,度其不可愈,移居外毡帐房,有不讳,则就殡殓其中。”成吉思汗也享受过这种“待遇”,只不过他后来龙体康复,才没有让养病的毡帐成为他的坟墓。
在古老的乌珠穆沁草原,如今偶尔尚能看到这种风俗的遗迹。那里灵车一启动,人们就一起使劲,把蒙古包反向抬起,里面的人用火钳夹着火,连续三次靠近火撑,同时大叫一声“住啦”,有人便在包内洒些灰水,三日之内将此包迁到新址上去。据说以前死人不走活人走的时候,一定要迁到三个程头(路上走三天)的地方方能落脚。所以后来简化,把火钳向火撑靠近三此,暗示生火三次,在途中走了三日。苏尼特又前进一步,连火钳也不用,只把蒙古包换个地方,就表示搬走了。不过必须在送葬之人出发以后、回来之前这段短暂的时间内,把蒙古包拆卸、搬迁、搭盖的任务完成。
科尔沁草原又有发展:老人死后,用红柳或芦苇绑个假窗户,套在真窗户外面。死人从窗户上往外抬的时候,千万不能碰着真窗户。那假窗户却同死人一起,拉到墓地上烧掉了。这假窗户,显然是一个道具,象征古代入殓死者的蒙古包,所以要同死人一起扔掉。本来还应当“死人不走活人走”的,因为居住了不能搬迁的土房,只好委屈死人让路,这是一种变通的办法。

收尸者是死者肉体的安顿者

在蒙古族葬礼中,能跟尸体直接打交道的,除了喇嘛,大概就是收尸者了。喇嘛是超渡亡灵的,动口不动手。收尸者是安顿肉体的,动手不动口。虽然在实际的重要性上,收尸者超过喇嘛,可是地位远比喇嘛低贱。除了死者的苫面布、裹尸布和一双袜子,别的好东西全让喇嘛拿去了,属于“受苦不挣钱”者。在民间也没有形成一个固定的阶层,常常是由死者的遗嘱指定的,以跟死者属相相克为好。不过,有些时候收尸者也于喇嘛所于的勾当,有些请不起喇嘛的人家,往往就请收尸者一并代劳。
收尸者的任务有下面几项:
(1) 人殓死者
病人一合眼,别人就不敢接近了。收尸者便挺身而出,在死者头跟前煨上香火。那时无口罩,用毛巾紧紧捂住口鼻,用双手的无名指,一下一下地往上搓死者的额头,赶他的灵魂快走。死者肚内如有余气,切忌扑入活人七窍。因此总是与死者保持一段距离,用双手不断挤压他的腹部,使气慢慢排出。这时便说“时辰到了”,男人从左腿开始,女人从右腿开始,脱裤子,脱袍子,矫正对方姿势,把头发散开(有的地方男剃头女梳头),弄得赤条条后,脚上穿上袜子,脸±盖上自布,身上用自布裹起来。这时候,子女们就可以在脚上放哈达(相传灵魂藏于脚内),跪在那里磕头了。
(2) 帮助出殡
出殡的时候,车上拉上死人,收尸者在前面骑马开路。马在哪里撒尿,哪里就是最好的墓地。如果马索性不尿,收尸者就丢骰子卜一下,定个大体方位,铺下一方白布,用扁羊角在外面画一圈,再把自布去掉,就算划出了墓地。死者一律头朝北,长者靠上,壮者居中,少者靠下。收尸者燃起一堆火,念经烟祭。子女们把食物焚在脚边,绕着尸体“呼瑞”三圈,在脚下叩头而去了。收尸者留下,把苫面布取了,袜子脱了,裹尸布扒了,赤条条把死者丢在野地不管了。这三样东西都归了收尸者。所以民闯有句俗话:“死者连一匹大布(土布)都不能给自己带走。”
(3) 三日探尸
三天以后,后代中的男性和收尸者要去探尸。亲人从脚的方向来,远远地下马站住,观望老人狼吃狗啃没有。收尸者则走到跟前,焚火烟祭,别人也远远地绕尸三周,再在脚下叩三头而回。从此以后,游牧他乡,再不回来探望。

作者:纪念论坛小编   回复:0   发表时间:2013-11-26 20:00:37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