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119421次
2人
3个
25个
852人
45部
云南《师氏家谱》序综述 云南赵州(弥渡)《师氏家谱》原已有之,经明末滇南土酋沙定洲之乱毁之,清嘉庆年间师范公已作修编,又民国初年师法、师源二公相继修续,公元一九九二年冬师谆公从台回滇省亲捐资修谱,弥渡现存《师氏家谱》成谱于一九九三年春。毓秀公后裔通海支系族人亦修《师氏家谱》。陆良支系查拉村族人建章公于一九六五年修查拉《师氏家谱》未成而逝。此次所修沾益泉关支系《师氏家谱》的主要依据和资料均来自上述谱牒,为明其源流和正本清源故,特录有关谱序及相关资料于后。 入滇始祖毓秀公二十世孙师建云(泉关)收集综汇 《纂 辑 师 氏 族 谱 序》 谱牒,作为一门学问,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一族一家人口发展,兴衰起伏的记录,是反映社会发展状况的窗口。真实可靠的家谱,还是研究战争、灾害、民族关系等诸多历史问题的有用资料。新谱与旧谱当有所别,旧时修谱是为光宗耀祖,巩固族权家规;今人修谱,旨在明其源流,志而不忘其本,扬先人之德行以效,明先人之欠为而戒之。此有益后人之事,何乐而不为?师氏,本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人氏,家居师旷里即汉时乐师师旷故里(注:师旷是公元前六世纪东周春秋晋国著名乐师)。明朝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始祖师毓秀随军来滇,明朝定鼎后,以武德将军之职率军屯戍弥渡下川武邑。与当地民族和睦相处,娶字氏夫人,开垦生息传六世,遇昆雌河水患,遂迁今莘野(新邑)村。十世可植公务农重学,耕读并举,考入楚雄州学生。继之问忠公,荔扉公先后于干隆时父子双中亚元。问忠公为乐亭令时,刚正不阿,杖打蕃司,传为一方佳话。殁后,大散文家姚鼐亲作墓志。荔扉公在滇时,任剑川儒学训导,为培养民族人才献其心力。虽几上春官不第,仍周游天下名山大川,广交天下名士,与姚鼐、洪亮吉、费淳、檀萃、钱沣、孙髯、谷际歧等结为知交,并与溟洲张鹏升结为生死相托之交。任安微望江县令时,怜才好贤,为官清正,解官后,贫不能归。一生作诗万首,书画皆为名家推崇。着有《滇系》等巨作,成为著名的史学家、诗人,名垂青史。其子道南,诗才横溢,虽英年早逝,仍有《鸿洲愚夫集》存,所作《鼠死行》一诗,为发现人间鼠疫之先创,今为世人珍重。十七世师源公,为创立新县治奔走呼号,据理力争。建县后被推为议长。所作《二余堂诗续稿》,是弥邑民国年间早期问梓的唯一诗作。今师氏一族,枝繁叶茂,后起之秀,不乏人才。《师氏族谱》早已有之。清嘉庆时,荔扉公已作修缮,民国初年又有法、源二公相继修续。前年乙巳(公元1989年),闻师惠表叔相告:族人又作续修。然表叔相继作古,谱仪成稿。辛未冬师谆表叔回乡省亲,修复荔扉等先达墓,并欲将族谱纂辑印存,实为善举。以此继先辈德行,激励后人。以扬中华民族之传统精神也夫!余修志之余,受表亲所托纂辑族谱,并嘱之为序,因资料学识所限,实为万难。奈亲情难却,只好不顾贻笑大方,斗胆命笔,以此成卷并序之。 愚表世侄 盛代昌 撰于辛未年四月 昆园铭稷张昭沐手恭书于癸酉年(公元1993年)清明 《重 修 族 谱 叙 》 物本乎天犹衣服之有冠冕,人本乎祖犹木水之有本源,此天下古今之所同然也。我师氏自武德公由平阳启宇来滇为滇人者已历二十余世,溯十三世时,高祖荔扉公有族谱总叙、家谱自叙,流传至今想其谱必穷流竟委,条理井然,且约五年一修,宜其继序不忘,可以传之无穷矣。讵意前清咸丰同治间杜逆文秀肇乱于大理,蹂躏此地者十余年,且屯营军溃,故此地之聚族而居者户口萧然,礼祀几于杳然,岂能免文籍之荡然乎。丧乱之后数十年文献无征,族无谱而安之,若素亦且无之何也,而师亁师坤辈每谆谆以修谱为嘱。予初谢以有志未逮,既而不敢不勉,于是就各支中凡存家乘者征集采择,不遗残缺,编成世次,十世以上存其略,十七世以上阙其疑,二十二世以上载其详,既告竣且与族众言约曰:遵祖训,守族规实言简而意赅也。至源此举不敢疏忽,亦不敢附会,征闻考见庶可继荔扉公志,而九族之睦或亦赖此,以谆叙也夫!谨叙。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岁次庚申春三月上巳辰 十七代孙源书于 祖祠北楼下(三支支长收执) 《师氏原始记谨案》碑 始祖考师公讳毓秀,妣字氏宜人。公生子五:长讳则,次讳增,三讳禄,四讳初,五讳武。原籍山西省平阳府洪硐县之师旷里,先氏迁太原城内。明洪武十三年从征云南,傅颖川侯麾下,(曲靖白石江之役及)乌撒(镇雄)之战号称首庸。十六年春,梁段具授首,明军凯旋。沐平西侯留镇,以公总理政(屯)务,遂择弥渡县之下川西山,因有龙潭故之以潭西南居之,村名武邑,盖志武功也。历大理卫指挥,诰封武德将军,妣封宜人,墓立小西庄丫口梅树下,干山巽向,今名大坟。黄帝纪元四千六百十二年甲寅(公元1914年)师氏合族重立 十七代孙师法谨书 《师氏家谱自序》碑 师氏盖尝有谱矣,沙之变遂至荡然。先君子每留意予此,范少时见其与名世、景梁、履升三族兄杯酒絮语,先君子曰:某也顾且勤后世足衣食,某也奸而狡彝,世绝宗祧。三兄亦曰:某也系生某某也,系某生某也,系招婿某也,系过房某也,寿几何墓在某所。凡族间之善恶兴替,匪不详尽而通,至范虽有总角,心默识之。时先君子请告还里,范亦就识广文奉禄,剑湖间岁一归省,名世、景梁已早卒,履升亦遭水后意绪颓唐。而告先君子犹自谆谆告诫,以修谱为首务。奈暮入朝出,朝入暮出十阅寒暑未获藏事。丙辰赴选部门旋复,接丁内艰。已未秋,返自渐东。庐墓后,侨寓村寺之南楼,始与子侄辈从容商办,而履升兄亦复逝去,老成凋谢,四顾茫茫。范本家师谕一户半已迷失,不禁作而叹曰:使当吾世而无谱,后之人必有以祖为曾,以兄为弟者,今年秋,各支中陆续开阅,则曾无而迷高曾者有矣。且以子孙而迷其祖父者有矣。呜呼!谱之所失岂细故哉!于是合欧、苏二家余意,仍参以空同子之说,先就本家编成图例,今各支遂一仿效。自今至往五年一修,并合各支中年及二十者,凭族兴长入祠取字略体冠礼,遗意至范,此举不疏,亦不敢凿,因所闻以后所见庶可完先君之志。而名世、景梁、履升三兄或亦莞然于九泉也夫!谨序。嘉庆庚申(公元1800年)秋八月初七日 十三代孙师范书于祖祠北偏之吾亦爱吾庐中华民国甲寅年夏五月(公元1914年)十七代师法敬书 《师氏家谱总序》碑 国无史必不可,族无谱独可乎?国无史是非淆,族无谱次序杂。史之失惧其诬,谱之失恐其凿,处谱数百年之后,纪数百年之前,则谱更难于史。史之成,内资实录外采稗官;谱所恃,唯碑与主,若并碑与主而失之,才虽班马,无从落笔。我师氏自武德公从平阳启宇来滇,为滇人者历十七世,五支中或迁河西、陆凉、云州、顺宁皆由于此。而此间之聚族而居者,户才俞百,丁不满千,其势介在盛衰之际。譬诸水,由滥觞以至归墟,漫衍汪洋,源若分而流则合;譬诸山,由一峰以及万岭,蜿蜒磅礴。本虽合而末则分。范之纂此,守缺抱残,合所当合晰群辩类,分所当分。五世以上存其略,十世以上阙其疑,十七世以上载其详。既告竣,且系以规,曰敦孝友;曰专职业;四节衣食;曰谨交游,是四者。规之即所以劝也。曰除奸盗;曰禁赌博;四息争讼;曰戒酗酒;是四者。规之即所以惩之也,稽谱所规责在支长。夫平阳乃古唐魏地,唐魏俗俭,今则习奢;唐魏思深,今则虑浅。试揆族之众,苟于十五世以前,由是一父母之子弟,切勿以卑犯尊,以强凌弱,勿趋利为骛,勿疾善如仇,勿以贫富为亲疏,勿以智愚倚轻重。困苦者,宜消妒忌心;方便者,宜绝营谋心。范方出为朝廷效奔走,少有建白,即归老荔扉书楼,与子孙侄孙元辈习礼让,以暇时学稼明农,逍遥于龙山昆水之中,是又先灵之所默鉴,而吾宗之所乐闻也。 敬序嘉庆五年岁在庚申(公元1800年) 秋八月二十有六日 裔孙师范书于祖祠北之吾亦爱吾庐大中华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岁次甲寅阴历夏五月二十有八日 十六代孙师坤敬述并铭 《谱成告庙祝》 饮食非高曾所屑计,霜露则以续所难忘。神既有依礼容亵,唯始祖武德公,河东甲姓,汾右翘材。服弓矢以从戎,开草莽而创业。五花有诰,会膺五品之封。千室成村,聿衍千秋之绪,天有本,谁为星宿;山有脉,此即昆仑。唯二世祖五公,圭璧联辉,芝业表瑞,难为兄更难为弟。各生子并各生孙,水火木金土,运行总根乎太极;仁义礼智信,发育悉本于至诚。唯岁蔫公希风淳古,负性奇嶷,一经明而群经可通,前代作而后代有述,耆年乐志,三杯酒趣溢琴书,彩服盈庭。半亩花春融竹石,福由德致寿以仁基为亚元。公诚可通神,勤练日蟾宫,路启非得路于他人,桂苑香高复传香于继体,清芬仰谈经之帐,遗爱留堕泪之碑。善厥初,保厥终,求仕籍完人指当首屈彰其美,传真盛,论无祖孝子谁弗能加,阳泽堪追,新猷丕焕,敬编谱牒,永奠宗祠。昔虽已具夫规模,兹乃载其统系,爰藉频藜洁,虔申妥侑之思,况后代有闻,人亦识家多达者,同愿通灵于冥漠,咸钦来格于几筵,百世不迁,罔恫罔怨,一堂相对,以翼以严。尚享。 裔孙师范率叩 嘉庆庚申(公元1800年)秋 《安主恭祀》 礼大夫有三庙,士有寝庙。我师氏介在士以大夫之间,其有庙固且有之盖。自前庚申始庙为屋,凡三楹,中造一楹台设始祖武德公位。每遇春秋祭,新书币牌十数,插米斗中,以将祀事,典实盛矣,然亦或有古亦存焉。范于已未冬左右各增一龛,为宝者亦五支,外龛当有溢。以二世祖五公配,始祖至五世祖而止,岁蔫公及范父亚元公以配之,俱无衬。今五支各祀所当祀,于其实,首曰述德,绩善之家,必有余庆。善言事而德言心,食其搌者子孙。次曰纪功,开创之初,奔走着劳,然舍德而言功,其心或不安矣。再次曰昌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发达者尚矣。能广丁男亦书之。三次曰励俗,浇漓之习,自古有然苟守身苦志,何颓风之不可振耶。是四者。一以扬先人之美,一以勉后人之修。余则总登之于屏,知我罪我皆非所论也。谨祀! 裔孙师范 敬书 嘉庆庚申(公元1800年)秋 注:安主即安祖宗神位。 陆凉支系查拉《师氏家谱序》 我师氏由陆良迁居查拉已十世矣,咸同兵燹,家谱失落,族中各支,记录不同,有将师氏家谱序、家谱自序、谱成告庙祝文、安主恭祀、永禁以婿作子约五篇抄录于前,后将族中各支拉杂笼统开些,世系莫辨。予前有志,去赵州寻荔扉公所修家谱、图例世系,或有存寄,今则已不可能矣。荔扉公抱残守缺,各支开阅,重修家谱,咸同兵燹,又复荡然。吾支自启周祖推至始祖中间阙七世,荔扉公言:五支中或迁陆凉,究不知迁陆之祖世系名讳若何,查族中祖宗单,有记载师傅落籍陆凉,此不考而信者也。忆章童时,先父曾言,咸同兵燹,汝与陈大祖家,将谱牒寄存天生关梅姓,亲谊后乱平遗失,故以后祖宗单上只由启周祖开始。启周祖生四子:世德、世宪、世勋、世奇。世勋、世奇两支居陆凉宗所、上坝、中坝等村。世德之子圣于清康熙年间,应查拉老亲陈姓之聘,来至查拉教读,慕此地山明水秀,土地肥美,遂家焉。同时世宪之子盛亦迁此地。故查拉师氏系世德、世宪两支之后。两支中或迁宜乐白、泸西城内三门街、新坝、他官坟、小乌龟、天生桥、木舍格、果河、江外等处,皆由于此。据传迁陆凉之祖,系袭职陆凉卫,继由陆凉迁居查拉十余世,均以耕读为业。在科举未停以前,黉宫秀毓之选,代不乏人,科举即停以后,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而师范毕业,为人师、通文理者有矣,或由武校出而服务者有矣。但现在求稍通文理事无人,故族中叔侄弟兄辈惧以后不唯师姓来源不可知,祖宗名讳不可知,即尊卑长幼次序亦不能辩。取名取字,犯同无论。嘱予写数言以贻后人,予早见及此时抱悲叹。今族中既有人倡议,最关心的是楠叔,予虽不文,何敢辞,故心然命笔。本拟将查拉师氏列一系统图,列一世系表,各支只要寻系统图、世系表,自了若指掌,知支分派系矣。但此多需币笔,多需时间,多麻烦。侯有力及暖时又再续补。兹特先就本支列一世系表,各支可以效仿。至章所考《滇系》,师氏派衍山西,绩著滇南,滇南陆凉、河阳河西、赵州今凤仪县弥渡、云州、顺宁、通海、弥勒、泸西等处师姓,皆同出一祖。后之人知此梗概,一则知云南师姓皆始祖毓秀公之后;一则知查拉师姓及迁居在外者,皆世德世宪两支之后,亦同出一祖后之人。独惜承继无人,徒劳无功,但使后之人知水源木本。则区区之心或可对先人于地下矣。投混覆瓿,吾唯听之。谨叙。 裔孙 建章公元一九六五年夏历叔苴月注:查拉村原属陆良县辖一九五三年划归师宗县辖。 曲靖市沾益县泉关支系《师氏家谱》序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谱作为中华各血亲集团记载宗族的图籍,将其有血缘关系的宗亲成员的世系、生卒年月、学历、成就记载下来,成为家族中维系血缘关系及记载家族历史的珍贵人文资料,以勿忘根本,代代相传。我中华乃礼仪之邦,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和优良的传统美德,现届太平盛世,海内外华人修谱寻根蔚然成风,有关谱学书籍和家谱网站大量出现,当地周边各县大姓多已续谱。吾泉关《师氏家谱》已失传多年,子孙后代取名无章可循,越上犯祖讳尚不知晓,更不知师氏源流,族人或云:吾祖宗源于南京府高石坎柳树湾;或云源于山西洪洞县广济寺大槐树村。殊不知此两地是明代南方和北方各省移民实滇官府签发“凭照川资”即户照、路条、资费之办事衙门所在之处。更有甚者认已是充军谪戍移民后裔。此乃人云亦云之语,怎可毫无根据的乱认宗祧,岂不让世人贻笑大方。正本清源是为师氏祖先后裔的应尽之责,可见吾泉关师氏续谱之举,已十分紧迫矣。吾与培善叔、建舜兄、建玉兄、建勋弟、祺熹侄、祺良儿共议续谱事宜,遂成共识,毅然负起承前启后之义务,齐心协力完成之。为收集有关史料,吾在省、市档案馆查阅了大量史料,只身行程数千里,到弥渡、通海、泸西、师宗、陆良等地寻访探究,在获取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本着借鉴各类谱本,体现时代特色,继承历史,兼顾现实,继往开来之准则来编修吾泉关师氏家谱。吾师氏源远流长,据有关史料记载,历代贤臣、清官、廉吏、良将、名师不乏其人。古代师姓乃望族也。为以励吾族后代,勿忘根本,故将师姓源流、师氏名人典故及族人传记整理载录以昭示后人。据有关史料记载,师氏先祖主要有两支,一支以官为氏,如周太师师永、周王辅臣师尹之后代; 另一支以技为氏, 如春秋鲁国乐师师襄之后代。据考, 云南赵州师姓的祖先源于太原郡(山西省太原市),后裔一支迁到平阳府洪洞县(山西省)师村。明朝洪武十三年(公元一三八零年),明太祖朱元璋命征南大将军傅友德率副将蓝玉、沐英挥军征南,吾始祖武德将军毓秀公率军从山西洪洞县出发随大军征南入滇,曲靖白石江之役、乌撒(镇雄)之役军功卓著,授指挥使,戍大理,屯军赵州弥渡下川,遂定居武邑。六百余年来后裔已繁衍二十五代万余人,聚集在弥渡、凤庆、云县、通海、陆良、师宗、沾益、沪西等地。 明朝中叶,毓秀公六世孙继明公之子师傅袭职陆凉卫中所镇抚(从六品衔),遂落籍陆凉中所(后称中所),傅公传子泰安,孙启周,曾孙有四:世德、世宪、世勋、世奇。世德子圣,世宪子盛皆迁查拉(现师宗县);世勋后裔居上坝;世奇居中所,长子君辅迁南宁县泉关,次子从先及其后裔居中所(宗所)。傅公后裔分布陆良、师宗、沾益、沪西、石林、宜良等地。沾益县白水镇泉关师氏一支自迁泉关始祖君辅公清朝顺治年间从陆凉到南宁县就职白水关驿丞遂定居白水三百多年来,至今传十四代,定居泉关的后代六十余户,三百余人,乃本村大姓之一。君辅公后裔分布在沾益、曲靖、昭通、贵州黔西南、辽宁锦州、昆明等地。此次续编家谱之目的是:昭示吾族后人,继承祖先之忠孝节义,亲善睦友,纯朴厚道,仁德诚信,和谦恭良,勤俭奋博,清正廉直之优良传统,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的人。《师氏家谱》原在族兄建文公家收藏,抗日战争时期一九四四年当时驻防白水镇的抗日远征军少校团长师贞族叔(属陆良支系由查拉迁居泸西城)到建文兄家认族亲,带走家谱未还。后来吾询问师蕙汝大姐(师贞族叔之女,省政府机关幼儿院院长,离休干部)家谱一事,并到沪西县城师谦族叔(师贞之弟)处寻觅仍无下落。原意想与族兄师建民(陆良支系时任云南省武警总队大校正师级军官)共修联谱,但条件不备,只好先修泉关支系《师氏家谱》,望族人见谅。由于史料和学识所限,难遂先人遗愿,然吾不敢不尽力而为之。续谱吾之夙愿,族人能知已为武德将军毓秀公之后裔,傅公之传人,君辅公之裔孙,亦觉无愧于祖宗矣。 谨 序续谱主编 毓秀公之二十世孙 建云 公元二00三年癸未年季秋
作者:泉夫 回复:0 发表时间:2013-12-29 16:06:14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