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HAO  

03-09

213385次

4人

5个

100个

1234人

117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清代经学家郝懿行后代、栖霞农民郝庆光:痴心一片写家谱

清代经学家郝懿行后代、栖霞农民郝庆光:痴心一片写家谱
来 源:《烟台日报》 他曾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户,5年来,为编撰家谱,他行程上万公里,访问数千人次,整理了100万字的文稿,花光了全部积蓄……请看——— 他曾是十里八村远近有名的富裕户,为了编撰《栖霞郝氏总谱》,他抛家舍业,花光了所有积蓄,一贫如洗却矢志不渝;他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为了编撰《栖霞郝氏总谱》,他翻烂了三本字典、一本词典,在五年的时间里编撰、整理了100万字的文稿;他身体瘦弱,但为了编撰《栖霞郝氏总谱》,他硬是靠两只脚和一辆摩托车,跑遍了全市的好多地方,访问了数千人,行程上万公里。 他就是我国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藏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的第五代孙、栖霞市城关村农民郝庆光。 陋室立宏愿 一走进他的院内,只见四间简陋的平房已显得有些破旧,他的办公室便安设在仅有十几平方米的南厅里。在他那简陋的办公桌上,并排摆放着各种资料以及撰写的手稿,正中墙上挂着两副对联,一副是“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另一副是:“译史撰谱思在古昔,登高望远显于今时”。郝庆光告诉我们说,第一副是他的高祖父———清朝著名训诂学家郝懿行的手迹,第二副则是市内一位叫林书华的好友赠送的。他解释说,看了这副对联,你们就知道我为什么要修这个家谱了。原来,郝姓是从明洪武三年由莱州府徙居栖霞的,已有635年的历史。其间出过许多名人,除了郝懿行外,还有郝懿行的高祖父明兼理兵部尚书的郝晋等等。郝庆光现在居住的地方就是当年郝懿行的书斋———“双莲书屋”。郝氏家族作为栖霞四大望族之一,635年来,流传下来的只有几本支谱,却始终没有一本总谱。众所周知,中国的家谱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国民族历史学的三大支柱,对于传承文化、凝聚亲情、教育后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01年2月7日,国家文化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要求各地给予支持。今年8月27日郝庆光在《中国文化报》上发表了《别因噎废食》一文,表明了他对编撰家谱的独到见解。 现年46岁的郝庆光,先后搞过交通运输、食品加工等,家里也逐渐殷实起来,成了远近有名的富裕户。2000年秋天,正当郝庆光生意兴隆的时候,他却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决定:放弃了年收入数万元的生意,倾心编撰《栖霞郝氏总谱》。他的行为让许多人都不理解。有的说,郝庆光凭着好日子不过,偏去修什么家谱,真是不务正业。还有的说,他肯定是想通过这种手段捞钱!面对别人的种种议论和讥讽,郝庆光却义无返顾。他先从家里找出了父亲留下来的一本光绪十一年的木刻版《栖霞县郝氏晒书堂支谱》,精心研究,反复推敲,开始续修他这一族的支谱,由于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仅用了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编撰完成,从而进一步增强了他编撰《栖霞郝氏总谱》的信心。 2001年春天,郝庆光向全市首发《栖霞郝氏总谱》倡议书,开始了长达五年的修谱生涯。 修谱不怕难 修家谱是一件非常繁琐的工作。郝庆光读书时,正赶上“文革”,虽然读过高中,但也只有初中水平,而且已有20多年没舞文弄墨了。要完成这样一部长达百万字的鸿篇巨制,对他来说决非易事。为此,他从社会上聘请了两名学识渊博、有撰谱经验的老人做顾问,妻子也主动做他的助手,帮他抄写和打印文稿。 栖霞境内有郝氏家族居住的村庄就达50多个,涉及到古今著名人物就有数百位。为了调查和搜集有关资料,他靠着一辆摩托车跑遍了所有村庄,发出征集资料信函达500多封。这其间,郝庆光吃尽了各种苦头。2003年的一个冬天,天格外地冷,气温达到零下10度,郝庆光和七旬的退休教师郝照华去桃村一带调查资料时,突遇大雪。返回时,他又到亭口和臧家庄调查,由于不通车,郝庆光便踏着埋脚深的大雪,步行30多里地,硬是从亭口走到了臧家庄,等他返回家时已是半夜。 郝庆光做事非常认真。在编撰家谱的过程中,他发现过去的旧支谱记载郝氏一世祖明远公徙居栖霞的时间为明洪武初年,但具体时间不详。前年,市里有关单位在进行建筑施工时,需要搬迁郝氏祖坟。郝庆光在对挖掘现场进行考察时,意外地发现了数块墓志铭,于是他连夜带着妻子,一起来到凌乱的墓地,伏下身子,跪在地上,一片片地摹制。回家以后,连夜进行研究,根据文字记载,终于第一次考证出郝氏一世祖明远公徙居栖霞的时间是明洪武三年。 全家总动员 五年来,郝庆光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了家谱上。搞运输的车也不跑了,做食品的店也不开了。眼看着过去的储蓄在一天天减少,为了补贴家用,他便试着搞一些牵扯精力少的养殖业。2002年,他花一万多元,买了一条良种犬喂养,结果生了小狗却没人收;后来,他又投资3万多元,买了11头肉牛,雇人放养,可是由于饲养技术不到位,再加上市场不好,结果又赔了两万多元。五年下来,过去几年辛辛苦苦积攒的一点积蓄全部花光了。今年秋天,女儿考上了北京一所大学,可是家里却怎么也拿不出那一万多元的学杂费,只得东奔西跑向亲戚朋友去借。由于雇不起打字员打印文稿,族里近七旬的退休教师郝国英老人便义务来打印文稿。他不忍心让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长时间伏案工作,又让女儿帮助打印,女儿开学了,他便让妻子学习打字。郝庆光就是这样,调动了全家人的力量共同完成修谱这一重任。现在,走进郝庆光的家,看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和电器,有时全家一个月还花不上100元钱。吃的菜是妻子开荒种的,烧的柴是妻子上山拾的,九岁的小儿子上三年级了,却从不舍得给孩子买点好吃的,孩子身上穿的衣服还是几年前的旧衣服。 虽说心里一直觉得对不起妻子和孩子,可是郝庆光一投入到家谱中去,就达到了忘我的境地。如今100多万字的初稿已经完成,今冬明春再作进一步的补充校对,在活动经费充足的情况下,全稿有望于2006年上半年完成,年底印刷出版。虽说数万元的印刷费用还没有着落,可是郝庆光却非常乐观,他说:办法总会是有的。为了这本家谱,我什么都能豁得上,能为挖掘整理祖国的文化遗产做点事情是我最大的愿望!


作者:郝运江   回复:0   发表时间:2014-02-09 15:10:34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清代经学家郝懿行后代、栖霞农民郝庆光:痴心一片写家谱

   在栖霞,提起郝庆光,很多人都摇头表示不理解。曾经首屈一指的富裕户却停下了所有的买卖,痴心一片投入到家谱的编纂中。


  郝庆光家住栖霞市翠屏街道办事处,这是一个简陋的四合院,除了一间自己居住和楼上一间办公室外,其余的全都租给了别人。
  现年46岁的郝庆光,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藏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的第五代孙。在二十世纪末期,他搞过交通运输、食品加工等生意,几年时间就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户。然而,正当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2000年秋天,他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吃惊的决定:放弃所有的生意,编纂一本《栖霞郝氏总谱》。
  当时很多人对郝庆光的行为不理解,放弃这么好的生意不做,去编纂什么家谱,这不是傻吗?但郝庆光有他的想法。原来,郝姓是从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莱州府徙居栖霞的,已有630多年的历史。其间出过许多名人。郝氏家族作为栖霞四大望族之一,630多年来,流传下来的只有几本支谱,却始终没有一本总谱。郝庆光从家里找出了父亲留下来的一本光绪十一年的木刻版《栖霞县郝氏晒书堂支谱》,精心研究,反复推敲,续修他这一族的支谱。经过夜以继日地工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本族支谱就整理完成。
  栖霞境内有郝氏家族居住的村庄就达50多个,涉及到数万人,可以料想,要编纂这样一本家谱何其艰难。为了调查和搜集有关资料,郝庆光愣是靠着一辆摩托车跑遍了所有村庄。每到一个村庄,他都要认真寻访每户郝姓人家,上至去世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孩子,一个都不漏掉。2003年的一个冬天,气温达到零下10度,郝庆光去桃村一带调查资料时,突遇大雪,由于没有公交车,郝庆光步行30多里地,硬是从亭口镇走到臧家庄镇才搭上了车,等他返回家时全身已被冻得几乎失去知觉。
  6年来,郝庆光停了所有的生意,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了修家谱上。去年秋天,女儿考上了大学,可是家里却怎么也拿不出那1万多元的学杂费,只得东奔西跑向亲戚朋友去借。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郝庆光的妻子牟翠玲仍无怨无悔地支持他。6年来,牟翠玲也积极参与到郝氏家谱的修订中,在已经完成的初稿中,大部分都是牟翠玲校对的。
  如今经过6次反复修改,3次打印,100多万字的文稿已经完成。(刘雪霞)
  郝懿行简介:郝懿行(一七五七年至一八二五年),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清嘉庆年间进士,著名学者。郝懿行一生治学,计有三十余种著作,均收在《郝氏遗书》里流行于世。其代表作《尔雅义疏》,是其用尽毕生的经历,直至临终前才完成的巨著。《春秋战略》也很著名,曾被当时著名学者、四库书馆总纂管纪昀评价为“划尽千秋藤葛”,可见功力之深。

作者:郝运江   发表时间:2014-02-10 13:50:38

[回复] 回复清代经学家郝懿行后代、栖霞农民郝庆光:痴心一片写家谱

家谱牵着寻根人—— 郝庆光

近读某报刊发的彭友茂先生《“家谱热”的冷思考》一文,感慨颇多。文中指出,近两年家族“出谱”风盛行,致使一些人借此聚敛钱财,中饱私囊,铺张浪费等问题。文中所指斥的问题的确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我们必须正视它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它的积极的一面。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旧中国的那种“三纲五常”关系尽管早已作古,但我们决不能否定亲情,那种数典忘祖的事我们决不能做,尤其是在人情关系日益淡薄的今天。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绝不过时,家谱则记录着生命的传承,标识了社会的变迁,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学的三大支柱,家谱中的家训和学校教育如一只船上的双桨,缺一不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指出,“《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运用。”二○○一年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对大陆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提出具体要求。一九九六年,上海图书馆建成之际,就开始了抢救中国家谱工程,这一些举措引领了各地修谱工作的展开,据新华网上海频道,二○○四年四月一日来自《解放日报》的文章《寻找我们“根”的印记》和《人民日报》二○○五年二 月十八 日的文章《古旧家谱发心声》等给各地修谱工作以道义上的支持,使我们对修谱工作更加充满了信心。作为炎黄子孙,很多人都想为《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做一点贡献。近五年来,为了编写《栖霞郝氏总谱》,我呕心沥血,焚膏继晷,自费编纂,出资数万元,原计划在《中国家谱总目》出版前,向上海图书馆捐献《晒书堂支谱》一本、《晒书堂续修本(即清代郝懿行家谱)》一本,《栖霞郝氏总谱》一套。然而,《栖霞郝氏总谱》即将问世之际,《“家谱热”的冷思考》一文无疑给修谱者泼了一瓢冷水,彭先生将修谱者看成是为了显示“个人的归属感、自豪感、成就感”实在是不应该的。本来,在文革期间家谱被看成是“封资修”的东西,而此文的刊登更让人心有余悸。中国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在二十世纪初曾指出:“我们史学领域有尚未开发的二个‘大金矿’,即地方志和家谱,它一向为治史者所忽视,实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於悉纪而不为人所知者。”这可以说为修谱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家谱热”的冷思考》一文所披露的问题我们绝不能忽视,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一些地区出现的不正之风就以偏概全,将修谱工作加以否定。我所主修的《栖霞郝氏总谱》是六百三十五年来的第一部,文字工程浩大,十六开本,近两千页,用的是五年前积攒的血汗钱,既未摆酒席,又未唱大戏,为修谱几乎倾其所有,若先生如是说,则不免有失公正。《冷思考》一文的刊出使我《栖霞郝氏总谱》石沉大海自然不足挂齿,真担心会因此而曲解了《中国家谱总目》编纂的初衷!何况,炎黄子孙同根同源,分散在世界各地,当前海外游子寻根风渐浓,叶落归根,祖国和平统一指日可待,家族修谱为一些寻根者认祖归宗提供了捷径,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何乐而不为!

         二○○五年七月二十九日书于清.郝懿行晒书堂 双莲书屋
                 
           通信地址:山东省栖霞市翠屏街道城关古城南街一号
              电  话:0535——5208888

作者:郝运江   发表时间:2014-02-10 13:51:40

[回复] 回复清代经学家郝懿行后代、栖霞农民郝庆光:痴心一片写家谱

郝庆光:荡尽家产修家谱


在栖霞,提起郝庆光,很多人都摇头表示不理解。曾经首屈一指的富裕户却停下了所有的买卖,痴心一片投入到家谱的编纂中。
郝庆光家住栖霞市翠屏街道办事处,这是一个简陋的四合院,除了一间自己居住和楼上一间办公室外,其余的全都租给了别人。
&nbs

p;现年46岁的郝庆光,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家、藏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的第五代孙。在二十世纪末期,他搞过交通运输、食品加工等生意,几年时间就成为当地有名的富裕户。然而,正当生意蒸蒸日上的时候,2000年秋天,他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吃惊的决定:放弃所有的生意,编纂一本《栖霞郝氏总谱》。
当时很多人对郝庆光的行为不理解,放弃这么好的生意不做,去编纂什么家谱,这不是傻吗?但郝庆光有他的想法。原来,郝姓是从明洪武三年(1370年)由莱州府徙居栖霞的,已有630多年的历史。其间出过许多名人。郝氏家族作为栖霞四大望族之一,630多年来,流传下来的只有几本支谱,却始终没有一本总谱。郝庆光从家里找出了父亲留下来的一本光绪十一年的木刻版《栖霞县郝氏晒书堂支谱》,精心研究,反复推敲,续修他这一族的支谱。经过夜以继日地工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本族支谱就整理完成。
栖霞境内有郝氏家族居住的村庄就达50多个,涉及到数万人,可以料想,要编纂这样一本家谱何其艰难。为了调查和搜集有关资料,郝庆光愣是靠着一辆摩托车跑遍了所有村庄。每到一个村庄,他都要认真寻访每户郝姓人家,上至去世的老人,下至刚出生的孩子,一个都不漏掉。2003年的一个冬天,气温达到零下10度,郝庆光去桃村一带调查资料时,突遇大雪,由于没有公交车,郝庆光步行30多里地,硬是从亭口镇走到臧家庄镇才搭上了车,等他返回家时全身已被冻得几乎失去知觉。
6年来,郝庆光停了所有的生意,把自己全部的心血都投入到了修家谱上。去年秋天,女儿考上了大学,可是家里却怎么也拿不出那1万多元的学杂费,只得东奔西跑向亲戚朋友去借。即使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郝庆光的妻子牟翠玲仍无怨无悔地支持他。6年来,牟翠玲也积极参与到郝氏家谱的修订中,在已经完成的初稿中,大部分都是牟翠玲校对的。
如今经过6次反复修改,3次打印,100多万字的文稿已经完成。
本报记者刘雪霞
郝懿行简介:郝懿行(一七五七年至一八二五年),字恂九,号兰皋,山东栖霞人,清嘉庆年间进士,著名学者。郝懿行一生治学,计有三十余种著作,均收在《郝氏遗书》里流行于世。其代表作《尔雅义疏》,是其用尽毕生的经历,直至临终前才完成的巨著。《春秋战略》也很著名,曾被当时著名学者、四库书馆总纂管纪昀评价为“划尽千秋藤葛”,可见功力之深。

作者:郝运江   发表时间:2014-02-10 13:52:58

[回复] 回复清代经学家郝懿行后代、栖霞农民郝庆光:痴心一片写家谱

别因噎废食——郝庆光

摘自2005年8月27日星期六《中国文化报》二版二条  
近读某报刊发的彭友茂写的《‘家谱热’的冷思考》一文,感慨颇多。文中指出,近两年家族‘出谱’风盛行,致使一些人借此聚敛钱财,中饱私囊,铺张浪费,也有人借此强化家族势力,张扬大户威严等等。文中所指斥的问题的确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我们必须正视它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它的积极的一面。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旧中国的那种‘三纲五常’关系早已作古,但我们决不能否定亲情。家谱记录着生命的传承,标识了社会的变迁,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学的三大支柱。家谱中的家训和学校教育如一只船上的双桨,缺一不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说:“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运用。”二○○一年,文化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提出具体要求。一九六五年,上海图书馆建成之际,开始了抢救中国家谱工程,这些举措引领了各地修谱工作的展开。作为炎黄子孙,很多人都想为《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作一点贡献。彭先生将修谱者看成是为了显示‘个人的归属感、自豪感、成就感’,实在是不应该的。中国史学大师顾颉刚在二十世纪初曾指出:“我们史学领域有尚未开发的两个‘大金矿’,即地方志和家谱,它一向为治史者所忽视,实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于悉纪而不为人所知者。”这可以说为修谱工作作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家谱热’的冷思考》一文所披露的问题我们绝不能忽视,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一些地区出现的不正之风就以偏概全。
           

作者:郝运江   发表时间:2014-02-10 13:53:42

[回复] 回复清代经学家郝懿行后代、栖霞农民郝庆光:痴心一片写家谱

家谱牵着寻根人—— 郝庆光

近读某报刊发的彭友茂先生《“家谱热”的冷思考》一文,感慨颇多。文中指出,近两年家族“出谱”风盛行,致使一些人借此聚敛钱财,中饱私囊,铺张浪费等问题。文中所指斥的问题的确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我们必须正视它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它的积极的一面。中华民族乃礼仪之邦,旧中国的那种“三纲五常”关系尽管早已作古,但我们决不能否定亲情,那种数典忘祖的事我们决不能做,尤其是在人情关系日益淡薄的今天。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绝不过时,家谱则记录着生命的传承,标识了社会的变迁,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学的三大支柱,家谱中的家训和学校教育如一只船上的双桨,缺一不可。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指出,“《族谱》记述中华民族由宗族的团结,扩充到国家民族的团结,这是中国人才有的良好传统观念,应妥加运用。”二○○一年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发出“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对大陆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提出具体要求。一九九六年,上海图书馆建成之际,就开始了抢救中国家谱工程,这一些举措引领了各地修谱工作的展开,据新华网上海频道,二○○四年四月一日来自《解放日报》的文章《寻找我们“根”的印记》和《人民日报》二○○五年二 月十八 日的文章《古旧家谱发心声》等给各地修谱工作以道义上的支持,使我们对修谱工作更加充满了信心。作为炎黄子孙,很多人都想为《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做一点贡献。近五年来,为了编写《栖霞郝氏总谱》,我呕心沥血,焚膏继晷,自费编纂,出资数万元,原计划在《中国家谱总目》出版前,向上海图书馆捐献《晒书堂支谱》一本、《晒书堂续修本(即清代郝懿行家谱)》一本,《栖霞郝氏总谱》一套。然而,《栖霞郝氏总谱》即将问世之际,《“家谱热”的冷思考》一文无疑给修谱者泼了一瓢冷水,彭先生将修谱者看成是为了显示“个人的归属感、自豪感、成就感”实在是不应该的。本来,在文革期间家谱被看成是“封资修”的东西,而此文的刊登更让人心有余悸。中国史学大师顾颉刚先生在二十世纪初曾指出:“我们史学领域有尚未开发的二个‘大金矿’,即地方志和家谱,它一向为治史者所忽视,实则其中蕴藏无尽有价值的史料,为正史所难於悉纪而不为人所知者。”这可以说为修谱工作做了一个很好的诠释。《“家谱热”的冷思考》一文所披露的问题我们绝不能忽视,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不能因为一些地区出现的不正之风就以偏概全,将修谱工作加以否定。我所主修的《栖霞郝氏总谱》是六百三十五年来的第一部,文字工程浩大,十六开本,近两千页,用的是五年前积攒的血汗钱,既未摆酒席,又未唱大戏,为修谱几乎倾其所有,若先生如是说,则不免有失公正。《冷思考》一文的刊出使我《栖霞郝氏总谱》石沉大海自然不足挂齿,真担心会因此而曲解了《中国家谱总目》编纂的初衷!何况,炎黄子孙同根同源,分散在世界各地,当前海外游子寻根风渐浓,叶落归根,祖国和平统一指日可待,家族修谱为一些寻根者认祖归宗提供了捷径,为了祖国的统一大业,何乐而不为!

         二○○五年七月二十九日书于清.郝懿行晒书堂 双莲书屋
                 
           通信地址:山东省栖霞市翠屏街道城关古城南街一号
              电  话:0535——5208888

作者:郝运江   发表时间:2014-02-10 13:54:21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