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469578次
2人
2个
164个
3426人
223部
曾公亮 (999~1078年),字明仲,号乐正,北宋·泉州晋江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军火家。生于咸平二年(999年),宋·端拱二年(989年)榜眼曾会之次子(参见《泉州人名录·曾会》)。少有抱负,且器度不凡。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是泉州第一位入阁拜相的人。《宋史·列传71·曾公亮》全文如下: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 25岁)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属越州)。(天圣六年,1028年)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坐父买田境中,谪监湖州酒。 久之,为国子监直讲,改诸王府侍讲。岁满,当用故事试馆职,独献所为文,授集贤殿校理、天章阁侍讲、修起居注。擢天章阁待制,赐金紫。 先是,待制不改服。仁宗面赐之,曰:“朕自讲席赐卿,所以尊宠儒臣也。”遂知制诰兼史馆修撰,为翰林学士、判三班院。三班吏丛猥,非赇谢不行,贵游子弟,多倚势请谒。公亮掇前后章程,视以从事,吏不能举手。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复入为翰林学士、知开封府。 未几,擢给事中、参知政事。加礼部侍郎,除枢密使。 嘉佑六年(1061年),拜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宰相)、集贤殿大学士(与宰相韩琦共同主持朝中政事)。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参见《泉州人名录·韩琦》) 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初,东州人多用此抵法,自是无死者。 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 嘉佑八年(1063年)四月,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 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赐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 熙宁元年(1068年),神宗即位,加门下侍郎兼吏部尚书。 熙宁二年(1069年),进昭文馆大学士,累封鲁国公。以老避位。 熙宁三年(1070年),九月,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集禧观使。 明年(熙宁四年,1071年),起判永兴军。先是,庆卒叛,既伏诛,而余党越佚,自陕以西皆警备。阅义勇,益边兵,移内地租赋,人情骚然。公亮一镇以静,次第奏罢之,专务裁抑冗费。长安豪喜造飞语,声言营卒怨减削,谋以上元夜结外兵为乱,邦人大恐。或劝毋出游,公亮不为动,张灯纵观,与宾佐竟夕乃归。 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 元丰元年(1078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赠太师、中书令,谥曰宣靖,配享英宗庙庭。及葬,御篆其碑首曰“两朝顾命定策亚勋之碑”。 公亮方厚庄重,沈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钜万,帝尝以方张安世。 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尝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公亮曰:“上与介甫(王安石字介甫)如一人,此乃天也。”世讥其持禄固宠云。 子孝宽,从子孝广、孝蕴。(参见《泉州人名录·曾孝宽、曾孝广、曾孝蕴》) 曾公亮不但善于政事,而且十分重视边防和军事建设。因此,宋仁宗命他修撰《武经总要》,历时四年(1040-1044年)而成,成为曾公亮一生 中最重要的建树。(参见《泉南著述·武经总要》) 庆历八年(1048),仁宗下召求言。曾公亮上疏条陈六事,都是针对当时积弊所发的改革建议。他关心国计民生,为官清兼,是个有作为的封建官吏。由 于政绩卓著,因而得了宋仁宗的器重。 宋·山阴人陆农师曾云:“相家说:‘龙,人臣得其一体,当至公相。’如曾鲁公(曾公亮)得龙之脊,王荆公(王安石)得龙之睛。” 除《武经总要》外,曾公亮还主修《英宗实录》30卷,监修《新唐书》250卷。又私撰《唐兵志》3卷、《唐书直笔新例》1卷。
作者:曾立玺 回复:0 发表时间:2014-04-14 11:18:43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