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XIE  

03-07

22583次

4人

4个

8个

14人

0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楔(Selinga)姓人是维吾尔

据《金陵志》记载,元至元十五年,溧阳改为府。至元十六年,溧阳府改为溧阳路,仳俚伽(Bilge.qaghan)普华后裔沙里的威任溧阳路达鲁花赤(Darughach)。合剌普华的长子叫偰文质(Selinga.wenzhi),他以其祖先所在地的“偰辇杰河(SelingaEguzi)”(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原来是回鹘汗国Uyghur Hanliqi领地, 仳俚伽(Bilge.qaghan)是维吾尔人)的“偰”字为家族姓氏,寓意是祖祖辈辈都是喝偰辇杰河(SelingaEguzi)河水长大的,其子孙无论到天涯海角,都不要忘记祖先居住过的地方。元延祐年间,偰文质任安徽广德路总管。他赴官任职途经溧阳时,受其山水灵秀、地杰物丰的优美景色所吸引,加上族兄沙里的威在溧阳任达鲁花赤(Darughach),因此,偰文质(Selinga.wenzhi)于元统元年(公元1333年),与沙里的威一道,在溧阳州永城乡沙涨村置地建房而落籍定居下来。就是这两户人家,在中国科举史上创下了奇迹:偰文质(Selinga.wenzhi)的五个儿子全部考上进士,真正做到了“五子登科”;沙里的威的孙子普颜不花,在元至正五年登右榜进士第一名,是位状元公,《中国状元名录》有其名(元制,进士分两榜,蒙古、色目人为右榜;汉人、南人为左榜)。我从《普氏家乘》上得知,普颜不花的爷爷、父母都在溧阳,所以他应是溧阳籍。正如《普氏家乘》中所言,当年秉笔者疏忽,只记普颜不花是蒙古人而登入右榜,未记落籍地溧阳,以致溧阳少了这位状元公。而普颜不花在遗书中也曾写道:“吾家居溧,已阅数世,不必仍还高昌……”由此可见,沙涨姓普的村民们讲话是有根据的,因此,我特在这里拨误反正:普颜不花是溧阳人,溧阳不仅仅在清初出了位状元马世俊,溧阳在元朝就出了位状元,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普颜不花。

作者:124.118.136.*   回复:2   发表时间:2009-05-17 22:13:53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楔(Selinga)姓人是维吾尔

高昌(Qochu)偰(Selinga)氏,世代为高昌回鹘(Uyghur)贵族,因祖上曾居于偰荤杰河(Selinga Eguzi)上,为不忘本,所以就以偰(Selinga)为子孙的姓。
  偰(Selinga)氏祖上在唐代中期随回鹘(Uyghur)西迁,从蒙古漠北来到高昌(Qochu)定居。蒙古帝国倔起后,又随高昌(Qochu)王投向成吉思汗,返回中原。到了第四代,出现了著名诗人偰玉立(Selinga.yuli)、偰哲驾(Selinga.zhima)。第五代诗人偰逊(Selinga.shun),则与韩国的文学产生了联系。
  偰玉立(Selinga.yuli)、偰哲驾(Selinga.zhima)的父亲偰文质(Selinga.wenzhi)官为正议大夫、吉安路达鲁花赤(Darughach),偰文质有5子,偰玉立(Selinga.yuli)和偰哲笃(Selinga.zhima)分别是其长子和三子。偰玉立(Selinga.yuli)字世玉,号止堂,延祐五年(1318)进士。偰玉立(Selinga.yuli)以儒业起家,任翰林院侍制兼国史院编修官,顺帝至正中授泉 州路达鲁花赤(Darughach),后迁湖广廉访金事、海南道肃政廉访使。任上考求图志,搜访旧闻,兴办学校,工于诗文,有《清源续志》二十卷,诗集《世玉集》传世,今仅存十余首。
  《吉州道中》三首,是偰玉立由泉州调任湖广道经吉州时所作,写景抒怀,内容深沉,有感而发却擅长景物描绘之美: 
  雪岭云岗望吉州,霜飞玉洁炫凝眸。
  黄堂屡听鸣琴者,万斛冰泉写碧秋。
  行尽高山涉水涯,仙家缥渺隔明霞。
  扬鞭笑指桃源路,不用扁舟溯落花。
  涧壑昂藏郁翠松,半空请响伯夷风。
  顽廉懦立知谁听,夜雪深关聚玉瑰。
  诗人首先写到吉州的秋天已是霜风玉洁、冰泉流泻的景象。继之写山水跋涉景似仙界,劳累之中还要骑马去探访桃花源。第三首赞山涧青松,有如伯夷的高风亮节。联想到官场贪赃无能,不由心生惆张。他还写过一首《敬题范文正公所书(伯夷颂)卷尾》,更深入地表达了诗人对宋代名臣范仲淹的倾慕和赞赏,要以前贤为榜样,清洗自身尘垢。
  偰玉立(Selinga.yuli)的《游晋溪》、《清源洞》、《谒天圣宫》、《天风海云楼》等,大都抒写了大自然的美景,地灵物华,如同仙界,乐而忘忧,淡泊功利,表现了契玉立虽身居高位却倾心诗情的心志。他的诗意境深邃悠远,风格晓畅明快,文笔行云流水,不仅给人以恬淡优雅之美,而且还启人心志,发人深思。
  偰玉立(Selinga.yuli)的诗作还被收入《永乐大典》、《全金元诗》,佚文则被收入《环宇访碑录》、秘书监志》等文献中,受到时人称赞。
  偰玉立(Selinga.yuli)之弟偰哲驾(Selinga.zhima),字世南,早于其兄在延祐二年(1318)首科进士。知高邮州(今高邮县)以中顺大夫金广东道肃政廉访司使。后被弹劾去职,寓居溧阳县。复职后任吏部尚书、淮南行省左亟。他是一个富有改革精神的人,在讨论货币改革时曾直言:“祖宗法弊,亦可改矣。”
  偰哲笃(Selinga.zhima)以政事和诗文知名于时,但存世作品不多。在《元诗选》第三集《世玉集》中附录了偰哲笃的三首诗,另存有他所撰《重修句容儒学记》和篆额的《小金山寺重建道林堂记》等。
  在偰哲驾(Selinga.zhima)仅存的诗文中,有两首是为名家画作所题的诗,说明他对绘画艺术有深刻理解。如绝句《题赵千里(夜潮图)》:风涛汹涌千堆雪,拍岸翻空倒银阙。
  雁声惊起一江秋,万里无云挂明月。
  再如《题商德符李遵合作(竹树图)》:
  槎牙老树根盘石,楚楚霜筠护碧苔。
  古怪清奇俱绝笔,颉顽好手为谁开?
  这首诗题于元代画家的《竹树图》,盛赞这两位画家的高妙笔。而前一首题赵千里《夜潮图》的诗虽写夜景,却以描绘动景为主,写得风涛拍岸,气势壮美,雁声惊秋,意境深远。全诗动中有静,静中见动,诗情画意,相得益彰,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偰氏家族另一位重要诗人偰逊,是偰哲笃(Selinga.zhima)的长子,字公远。元顺帝至正年(1345)进士,任翰林应奉、宣政院断事官、端本堂正字等官职。《明诗综》说偰逊“避兵东来”,寓居高丽,【其与高丽王乃同窗】为他的身平添传奇色彩。作为入居中原的高昌偰氏后裔,偰逊一家先居北方,后迁南方,又流寓高丽国,这样的经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兴趣。
  偰逊自幼接受西域和中原两个方面的文化熏陶,对汉文文史典籍和华夏文明有深入的认识。在江南时就以写作汉语诗文与友人交流,为官时进一步深入到华夏文化之中,并应用自如地用汉文写作,但当时尚无大的影响。
  到高丽之后,他将自己的诗作结集成《近思斋逸稿》,于是诗名大振。虽然收入了许多在高丽的思乡之作,但主要内容还是在中国的作品。
  如他的代表作《山雨》,写了内心的凄凉苦寂,隐含着对时局的忧患。
  一夜山中雨,林端风怒号。
  不知溪水长,只觉钓船高。
  就诗本身,形象生动,语调明快,不假雕饰,纯乎自然之趣,写得十分含蓄。
  偰逊在一生的最后时刻,写下倾吐心曲的《记梦寄简朝中故旧》:
  于穆宣文阁,雍容端本堂。
  梦中犹昨日,觉后是他乡。
  万死心如铁,三年鬓已苍。
  生还倘能遂,甘老校书郎。
  在高丽避居的岁月中,故乡之思的浓烈情怀始终不减。偰逊在元代诗坛虽无盛名,但在韩国文学史上却有他的一席之地。韩国汉文古诗总集《箕雅》中收录他的诗作,《韩国历代诗话类编》中收录了对契逊诗作的评论。韩国古籍《壶谷诗话》将偰逊诗作风格概括为“哀抗”、“雄奇”。《搜文琐谈》则称偰诗“平易写景而语实”,“含蓄意思而言语皆虚”,“能道人所未道”,给予很高评价。可借《近思斋逸稿》原本难寻,有学者从韩国文献里只辑出偰逊诗数十首。在汉文典籍中,也只能见到《明诗综》中收录的五言绝句《山雨》。《明诗别裁》中在收录《山雨》的同时,并有“纯乎天颓”的评语。
  偰逊的长子偰长寿也是诗人,在韩国汉语古诗总集中收录他的诗作约有10首,表达了游子隐逸、怀乡念旧的情怀。 最后还要提到偰逊的五弟契斯,他是高昌契氏家族在元末仍留居江南的一位名人。他在明洪武年间出任礼部尚书,《明实录》中有两篇偰斯小传。他的汉语水平很高,与江南著名诗有诗文往来。他还作为明使两次出使高丽,这是否与偰逊遁入高丽有关,确实耐人寻味。注:同时偰长寿也作为高丽使者7次出使明庭

作者:222.80.98.*   发表时间:2009-05-18 22:06:32

[回复] 回复楔(Selinga)姓人是维吾尔

Selenga(纠正)更准确的写法是Selenga,现代维吾尔(Uyghur)语里有时候写Selinga,有时候写Selenga.

作者:120.95.248.*   发表时间:2011-03-13 00:41:57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