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刁敏谦

05-21

4592次

1人

1个

10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收回租界租借地

收回租界租借地
http://www.fhnews.com.cn 9月11日?
镇江英租界产生于前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由英国舰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强迫镇江知府辟建,占地142亩。英国在租界内设立工部局、巡捕房等一整套警务殖民统治,还凌驾于府县之上,成为镇江的太上皇。1927年3月,镇江人民在北伐军攻克丹阳的形势鼓舞下,自动组织起来,夺回租界警政大权,租界名存实亡,但英国一直未予承认,成为中英间一桩悬案。1929年3月起,王正廷开始与英国公使蓝普森就此进行交涉,到10月30日,以互换照会形式达成协议。主要内容是:英方将镇江英租界交还中国,所有英国管理市政机关即行解散,管理市政章程亦告作废,中方允诺赔偿1927年镇江事变中英人所受损失6.8万元,英人此后仍可享受从贷栈搬运货物商品材料等件经过江岸到江口浮船或轮船之权利。11月11日,外交部先公布双方照会,15日,又在镇江英国领署前举行接受典礼,英国公使代办爱菲林、驻京总领事许立德、中国外交部欧美司长徐谟、江苏省政府领导到场,王正廷即席致辞:“英政府及商人此次以平等态度对待我国,以前的中英邦交不必论,自去年英国表示中国关税自主,此即我先总理所谓以平等待我之民族,有共同奋斗之可能。”同一天,外交部次长张我华在南京招待新闻界,将收回镇江英租界和天津比租界列为“本部一年来比较满意之工作”。

收回厦门英租界 厦门英租界形成于清咸丰二年(1852年)。1927年春,北伐军占领厦门,在厦门人民强烈要求收回租界的情势下,英国被迫将警政权力交与中国地方当局。1929年6月起,南京外交部开始就正式收回问题与英国谈判,但一直未取得进展。1930年9月9日,英国驻华公使蓝普森到达南京,与王正廷洽谈中英间各悬案,到12日达成交还厦门英租界和威海卫租借地手续问题的协议。交还厦门英租界的协议用双方互换照会的形式表达。要点为:中国对于外侨在厦门英租界内土地产权改为永租地契,自该项地契交厦门英领事转发之日起,该租界即行取消。9月18日,外交部特派接收专员陶履谦和英国驻厦门领事卓乃斯办理了正式收回手续。

收回威海租借地 威海租界地产生于前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那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议租威海卫专约》,从中国掠取了威海卫租借地。该约的要点是:除威海全湾及湾内各岛屿与沿岸10英里以内之地划为租借地外,自格林威治东经121°40′以东之海岸(即牟平城以东至成山角之北海岸)及附近地方,英国均可择地建筑炮台和驻扎军队。除中国兵外,不许他国军队入内。租界地除卫城以内不属外,完全归英国管辖。以后,英国在威海卫形成一整套殖民统治系统,几乎是另一个“九龙”。为收回威海卫租借地,中英两国曾有几次交涉:

1922年9月,北京政府同英方谈判,至1923年3月,拟就《接收威海卫协商意见书》,书中不仅答应英国继续占据战略要地刘公岛10年,并有续租权,还允许外国人参与管理威海卫市政。此举激起舆论指责,中国谈判代表梁浩如被迫辞职。1924年9月,北京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与英使重开谈判,到10月拟订了《中英交收威海卫公约(草案)》只同意英国续租刘公岛10年,期满如双方政府不能就继续租借达成协议,即付诸仲裁。由于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推翻曹锟政府,英国借机将此案搁置。1929年6月21日起,中英再次谈判威海卫租借地归还问题。中方代表王正廷、徐谟、刁敏谦,英方代表蓝普森、福克司、台克满。双方会谈4次:21日,中国要求无条件收回设在刘公岛及威海卫全湾的英人建筑及炮台,英国则主张保留。22日,蓝普森提出刘公岛保留10年,以作英国远东舰队基地,王正廷不答应。25日和28日两次会商,蓝普森坚持要以1924年10月英使与顾维钧拟就的草案为准则,王正廷则坚持该草案必须作废,刘公岛亦须无条件归还。最后,蓝普森声称他不能作主,须请示伦敦后再议。不久中东路战争爆发,此案搁浅。中苏边境战争结束后,王正廷又向蓝普森提出威案交涉。双方于1930年2月13日在南京拟就草约,4月18日《中英交收威海卫专约》及《协定》在南京正式签字。《专约》写道:英国将威海卫及刘公岛与威海卫湾内之群岛,连同一切建筑物、航海设备、海底电线等无偿交还中国,但刘公岛仍由英国续租10年,作为海军避暑之用。该约于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9周年纪念日发表。10月1日,王正廷与英国代表在南京互换批准书。当天,国民政府特派接收专员、外交次长王家桢及管理专员徐祖善抵达威海卫,会同英国驻威海长官庄士敦,在英国威海卫行政长官署,举行了隆重的交接仪式。威海卫是南京政府1927年8月成立以来第一个通过外交途径收回的租借地。

收回天津比租界 早在1929年8月,即由中国政府代表凌冰与比利时驻华公使馆参赞纪佑穆达成《关于比国交还天津比国租界协定》。

1931年1月15日,王正廷亲自北上参加收回仪式。他路经北平时,在记者招待会上发表谈话,宣称:撤销治外法权问题,已有13国解决;收回汉口日租界、法租界、天津英租界、广州湾法国租借地交涉也在进行中,并由各公使将方案电本国请示。不料上海《时事新报》的星期评坛,以《外交部长献地图》为题,指责他“言为参加收回天津比国租界,实则别有所为”。对此,蒋介石大怒,为王正廷撑腰,马上发言谈话,指责该报“向来投机”,“批评外交当局,完全失去报纸的价值”,并表示“政府必要制止”。在蒋介石看来,在中国内忧外患接踵发生的困难形势下,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争得这么多的主权,解决这么多问题,已属难能可贵,因此,他饬令党内各派不该再有苛责,并且明令嘉奖王正廷:“实行关税自主以后,即从事撤废领事裁判权,折冲制胜悉协机宜。”


作者:222.184.28.*   回复:0   发表时间:2009-05-24 15:18:33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