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  

03-09

60858次

2人

2个

39个

312人

35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湘潭洪塘楚姓探源

我湘潭洪塘楚姓八修谱中对于明朝后期已有较详细的记载,对于宋元时期也有比较模糊的推测,但对于宋前几乎是空白。
在“楚姓来源”一段记录中,全国的楚姓来源会有十处以上,我洪塘楚姓属于哪一处呢?相信这个是很多同胞想知道的问题。古人很怀旧,对于自已的出处会或多或少的存在于生活与记载中。本姓也不例外,家谱资料中有多处指向于同一出处:鲁国上大夫林楚(林开之子)之后。原因有以下:

第一:家族千年传言“杀鲁不杀楚”。并附有一个略带神话色彩的传说,神话当然不能全信,但全国十余处楚姓出处里还真有一个与鲁国有关的:推测应是公元前256年楚国灭鲁国时,楚人对鲁人说的一句话,意思就是仍支持鲁国的会被杀掉,做楚的子民不杀。由于林楚之后的上大夫职位可以世袭,所以灭鲁后鲁国的林姓会被楚人重点监管,子孙改林姓为楚姓。是以祖先名为姓,或许还带有楚姓已成楚的顺民之意。

网上百度“杀鲁不杀楚”,并没有直接信息,可以证明此传言只是专属于本家族小范围的传言,而鲁国只在周朝时出现过,当时也是大部份姓氏产生的时期。此传言所说的“鲁”极有可能是周王朝诸侯国鲁国。

第二:志贤公晚年生活之地“楚家桥”也名“鲁家桥”。据推测志贤公应该知道此事,取此名是怀念故国之意,尤其作为开派祖,到了晚年会更加怀念。古人对于祖先的怀念是今人无法想象的。比如林开有个幼弟叫姬武,同是周平王之子,姬武也是武姓祖先,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700年左右,后人生活至唐代出了一个武则天,武则天做皇帝时改国号为“周”,是公元690年左右的事,改“周”的意思是在继续周的统治。史书记载“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中间相差接近1400年,可见对祖先怀念之深。那么为何志贤公知道此事而家谱未记载呢?甚至于在祠堂的门联上多次出现的是与楚国联系的内容呢?个人推测是由于成祖战死沙场时二个儿子一个八岁一个周岁,还未来得及进行家谱方面的教育与传承。成祖也未有兄弟方面的记载,母亲房氏当时估计约二十多岁,对于夫家家族方面的知识只会被动接受一点,不会有系统了解,“杀鲁不杀楚”与出自鲁国等信息被传承下来,更多的失传了。志贤公来潭后到一修谱之间年代相差已是三百多年,会经历十代左右,由于没有系统准确解释“杀鲁不杀楚”的含义,被家族编成了带有神话故事的传说,来说明我洪塘楚姓是要出“天子”的有巨大潜力与美好祝愿的姓氏。而楚姓如果无准确记录资料很容易联想到周王朝诸侯国楚国。

第三:如果说前二个原因有偶然性,还有更重要的一个证据证明是出自姬姓林楚之后。那就是“新平堂”堂号。

我楚姓堂号“新平堂”,很明显是以望为号,望是郡望,也就是地址,新平郡现在在陕西彬县。中国文化从古至今发展是从西向东,从北向南的。成祖出自安徽,林楚出自鲁国今山东,为何堂号在陕西呢?难道祖先会逆文化发展方向又去陕西生活?这种可能性应该不大。直到最近百度“新平堂”出现的一个信息加以分析才指明了方向。长沙有“虢”姓,堂号竟然也是“新平堂”。“虢”字第一想像的是西周时周文王二个弟弟的封国“虢国”,网上的资料也证明长沙这一支是“虢国”后人。“虢”姓当然也是姬姓演化而来,推测新平堂是姬姓的堂号,而林楚是周平王之庶子周桓王林开(司马迁在史纪中称为姬林)之子,当然也是姬姓后代。“新平堂”所代表的含义是周王先祖祖居与发源之地,《史记》“周本纪”中对周祖居地介绍与古新平郡的介绍中同出现了“豳地”这个词,各位族人如有兴趣可对照资料作进一步了解,在此由于学识有限不能多作说明。姬姓演化为楚姓的并不止林楚一支,赵国家臣楚隆也是姬姓,但不出自鲁国。

战国时楚国都城郢都所处郡望为江陵郡,江陵堂楚姓应该是楚王的某支后裔,至于楚姓的其它堂号(秉德,听雪,紫芝等)由于学识有限,不清楚来由,推测有可能是江陵与新平的分堂。

在此将了解到的林开与林楚方面的资料作一点简单的整理,有兴趣对西周及西周发源历史的族人请参阅司马迁《史记》中“周本纪”。

西周最后一个国王周幽王,宠爱褒姒,废原皇后申后与原太子姬宜臼,并“烽火戏诸侯”以博褒姒一笑,原皇后父亲勾结犬戎攻入西周国,幽王点起烽火求助众诸侯,诸侯以为只是幽王又开的一个玩笑,结果导致幽王与新太子被杀,褒姒被虏。众诸侯最后发现敌情并赶跑犬戎后,立原王太子为王,史称周平王。平王时表面看是犬戎已熟悉了镐京的情况不时骚扰周王朝,实质是周的经济中心已经东移。西周初年,为了压制商朝遗民造反,在商遗民居住地周围的洛阳,由鲁国第一任国君周公旦,武王弟,周公吐哺的主人公,建立了东都洛阳。经过二百多年的完善,已具备承接首都的条件,于是平王决定在公元前770年东迁洛阳,这一决定使周王朝的命运又延续了550年。

平王有一庶出儿子名林开。在此需要说明一下为何儿子不与父姓。周朝有规定,长子必须与父姓,这个应该好理解,长子要承父业,不能改姓,以下是可以改姓的。林开因为出生在树林里所以姓林。这也是周王朝八百多年,分封姬姓诸侯国55个(有说53个,晋国三分为韩、赵、魏也得到了周王的承认,准确说应是55个),还一个公推的吴国,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而现在却难见到一个姬姓的,绝大部份都演化成其它姓了,也是全国大部份姓氏产生于周王朝的原因。还有一个需要说明的是百度周桓王的信息大部份会说是平王的孙子,少量说是儿子,因为他曾经改姓过林,王太孙也是太子的长子,是不可能改姓,所以应该不会是孙子,庶出儿子更可信。还有一点就是“周礼”有规定,王孙的王位继承权是在王子之后,顺序是嫡长子优先,分长幼,其次庶子,最后王孙,这个应该也好理解,王位不会轻易传给孙辈小孩,这样对国家很可能是灾难的,因此林开作为王子获得继承权可能性更大。平王在位51年至公元前720年去世,王太子姬狐正在郑国做人质,匆匆赶回洛阳,史记记载未来得及继位在同一个月由于悲伤过度也死去,估计是高兴死的,多年媳妇熬成婆,父亲在位五十多年这回轮到自已了。这样王位竟然落到了林开头上,林开应该就是周桓王,也是我姬姓楚祖先的最后一个周王。桓王在位23年,代表事件是公元前707年与郑国打了一仗,本以为王师出动并亲征对方肯定会投降都来不及,哪知道对方还敢应战,更想不到郑国打赢了,王还被射中了一箭。从此周王室威信更加跌落。

桓王有一个儿子名林楚,被封为鲁国上大夫。至公元前256年楚灭鲁,有了“杀鲁不杀楚”的千年传言。并改林姓为楚姓。子孙迁移至安徽,江苏一带生活,至明时其中的一支就是成祖。

按此推测如成立,林姓的一支应该与我们是远亲。因为周桓王姬林除林楚外还有其它儿子,很可能除嫡长子外也姓林;楚灭鲁为公元前256年,秦灭楚时是公元前223年,只相隔了34年,林姓改为楚姓的家族很可能有部分会恢复林姓,或者当时家族较大,根本就没有全部改姓楚。百度林姓起源时,还真有一支是这样:全国人口第十七大姓,周平王庶子林开,其子孙以祖父名为氏,亦称林氏,是为河南林氏,还有出自鲁国先贤林放(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之后。以上信息可推断林开就是周桓王姬林,因为第一同是周平王的儿子,名字同出现了“林”字,最有可能是桓王先名林开,做王后恢复姬姓名姬林。第二他的儿子林楚直接被封为鲁国上大夫,除了王的儿子谁还会有这么尊贵呢?第三桓王做王时是在今天的河南洛阳,子孙除嫡系仍姬姓外,其余子孙用桓王为王前的林姓,林姓是全国排第十七的大姓,与是王的后代占有的资源在初期扩展应该分不开。另网上有资料说林开是平王的次子,《史记》中已记载太子姬孤与平王同月死,次子继承王位的可能性极大(算上再之前早死的王太子姬泄父他不可能是次子,第三子的可能性会更大)。

由于以上资料很多都是推断,难免会有错误之处,希望不断得到完善。比如由于司马迁所著史记主要分为本纪、世家、列传,对王、诸侯、名臣等有较详细的记载,对于上大夫林楚后楚姓生活是几乎没有任何记录了,即林楚后到公元前256年楚灭鲁以及之后至明朝1368年的信息都很少。很希望在之后能得到补充;还有我洪塘楚氏斌、刚、英三房在民国人口估计男女老少全部加进来也不过二万余人数,有资料说我洪塘楚姓是望族,甚至有说法是名列湖南谭、魏、黎、楚四大家族之一,先人是如何做到的呢?背后肯定有故事,修谱应该值得整理,特别是在宏扬家族文化角度方面;家谱上说我们是楚昭辅的后人,网上查过楚昭辅是没有直系后人的,而且他是河南人,这条信息很可能不准确;先祖在来谭的六百多年中,很多的居住地现在已成地名,比如除楚家桥外南泉公,松亭公等应该也可以稍加整理。

最后想讨论一下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了解这些姓氏与家族知识有什么用呢?很多现代人看不到意义因此很不配合甚至反对修谱,我认为这个极有积极意义。《史记》记载:当秦灭楚后,楚南公说过一句话:“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因为楚文化中有越挫越勇、死不服输的精神,最后不幸言中(陈胜起义旗号是张楚,张大楚国之意;刘邦项羽全是楚国人);当小日本侵入中国全国一片悲观气氛时,湖南人杨度说过的一句话“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因为杨度先生了解湖湘文化,而湖湘文化很大程度上受楚文化影响,中国近代湖南人在历史舞台的雄起肯定也与湖湘文化有联系;楚文化发展最高峰甚至于超过了中原文化,同时也是楚国出人才最多的时期,历史经验证明文化是与人才成正比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华厦文明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就是因为我们重视文化与历史;历代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中,除少数几个鼎盛朝代外,都是败多胜少,中华民族可能会被打败但绝不会被征服,就是因为我们的文化比他们更强势。而多年的历史沉淀才能形成一点点文化,丢失的会永远补不回来。据初步了解,湘潭洪塘楚姓在全国的楚姓资料中很可能是最全的。而我们近百年未修谱,七修谱幸运全数找到,如果不及时将资料整理以流传于后世,会有更多资料丢失,就可以说是愧对子孙。这里关于对先祖的推测,我认为是楚王之后也好,周王之后也好(没有直接的资料建议不要去定论,但可以肯定是黄帝之后),其实都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去学习、研究楚文化与家族文化中积极的一面,因为文化是没有边界的。

楚文化中如果放到具体生活应用中也能有具体的应用,看过《楚国八百年》的都能了解到,楚国在发展初期是毕路蓝缕艰苦创业,在与周围蛮夷少数民族的斗争中锻炼发展自已,一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但向中原文化靠拢后,当排场、享乐成为规矩并找到借口后,国势也江河日下,最后被秦所灭。而秦采用了由余的思想,先征服西戎,商鞅变法后,得到七代明君一直坚持,并最终统一全国。战国时所有强国无一不是面临少数民族侵扰有巨大生存压力的国家。这些历史的经验如果应用到我们对子女的教育上,绝对不是去溺爱,个人认为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小孩提供足够的锻炼机会,不能因为条件好而在这方面有所改变。

文化在其它现实方面也能应用,比如研究为什么是秦统一中国(能找出很多答案)。现在的国际形势简直就是一个扩大版的春秋战国,哪一国是最有潜力的呢?具备了哪些条件才会使家族繁荣、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呢?现在的360行,哪一行业会是秦国的代表,值得投资呢?甚至于股票,哪一支是秦国的代表呢?因为读史可以明智,春秋战国很精采,很多困扰我们的问题是能在里面找到答案的。史当然也包括国史与家史,本家族民国的辉煌我深信有家族文化影响在里面。

整理发扬家族文化虽然可能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收益产生,但对于后代子孙肯定会受益匪浅。个人认为不怕没钱,就怕没文化。

为了更好的交流与传播本家族文化与信息,组建了一个湘潭楚姓QQ群,群号347523617,欢迎有兴趣的族人加入并指导。

2014年3月22日

作者:楚国良   回复:0   发表时间:2015-04-07 15:46:23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