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  

03-06

191477次

2人

2个

39个

292人

34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峡江县湖州村也有姓习的在

我是习羽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的
我村叫湖州村我们村有3千多人
希望我们互相联系

作者:习羽   回复:13   发表时间:2009-06-14 10:47:13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峡江县湖州村也有姓习的在

凿齿公辟疆公敬宗公都在洛阳作官后回湖北迁江西后人唐宋未又向洛阳发展在洪武年去山西陕西垦荒屯田

作者:习运红   发表时间:2011-10-06 14:44:00

[回复] 回复峡江县湖州村也有姓习的在

习思敬的祖籍应该在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水边镇湖洲村委会湖洲自然村
证据是:1。 新干塘头村习氏来源于湖洲村。湖州村的开基公为习远(字有毅),祖籍宜阳(今新余),公元991年生,公元1055年殁,公元1038年任吉州刺史,公元1045年卸任寻到古石阳县旧址定居。其五世孙习文德在新干县塘头村开基。
2. 新干《塘头华城门习氏十一修 族谱》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假谱。因为塘头与湖洲历来都是合修族谱。1995年也是合修的。只是到2000年,新干塘头习氏在官府投资数万元资金的支持下,为了“江西新干与陕西富平两地族谱衔接无误”的政治目的,才有了这档“详细记载了习氏家族迁徙的历史,谱写了一段亲情佳话”的伪谱。新干塘头习氏1995年与湖洲习氏合修了《湖洲习氏十一修族谱》,有必要在2000年修一部将落款时间提前为1996年的《塘头华城门习氏十一修 族谱》吗?
3. 查遍1985年编写的《新干县地名志》没有一个叫华城门的地方。塘头一直叫塘头!只在齐心女士来了以后才有了一个华城门。
4. 在宋、元,至明嘉靖五年(1526),今天的新干县与峡江县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淦县(州)。明嘉靖五年(1526),古新淦县一分为二,分成今天的新干县与峡江县二个县。习仲勋提及的“老家在江西临江府新淦县”,其实就是今天的峡江县。只是习老革命和河南、陕西的习氏,不知道当年的家乡,现在变为峡江县管辖了。
5. 新干《塘头华城门习氏十一修 族谱》在天池公位下编造了“新、淦、乡、敬”四个儿子。据伪造的新干《塘头华城门习氏十一修 族谱》载:习氏六世公舜生有二子:南池、天池。南池生有纹杰、纹伟,一直都在新干世居;天池则有四子:思新、思淦、思乡、思敬。而合修的《湖洲习氏十一修族谱》中,南池的生殁葬娶及后人等情况记载非常清楚,而天池位下的记载是空白一片,根本没有后人。并且“思新、思淦、思乡、思敬”的名字就是思念崇敬新淦故乡之意,难道天池公在孩子们刚刚出世的时候,就预测到自己的后代会远离故乡吗?神也!如果胡编乱造,把另一支的脉络接到一个无后的脉络上,看起来“衔接无误”,实际上是“前对不起祖宗,后辱没了来人”!
6. 合修的《湖洲习氏十一修族谱》中,在世系谱里没有“思敬”的名字,但在钩支图里却找到了他。为远公第七世(时间约为元初),传到了第十四世“士杰”(时间约为明初)就断了。在当地有个不好的习惯,为了节省修谱的资金,通常将不传的或者没有联系的支系的世系详谱省略,但往往会保留钩支图。同时,又有化谱的习惯(即修新谱后,将老谱毁掉)。我认为这个钩支图一定是真实的。
7. 根据合修的《湖洲习氏十一修族谱》的钩支图记载,“思敬”应该是“文兰”的孙子。“文兰”与塘头开基祖“文德”是堂兄弟。“文兰”一直在今天的峡江县湖洲村居住。而按新干《塘头华城门习氏十一修 族谱》伪谱记载,“思敬”变成了“文德”的后代,并从塘头迁出,岂不成了笑话!
8. 湖洲的地形地貌与河南习氏的口头传说相一致。一是村前有一条大河。湖洲就在沂江边上,江里可通大船。而塘头呢?无。二村中有凉亭、古树、庙宇、石板路。湖洲村现已是江西省文化古村,这些东西还历历在目。而塘头呢?无。三是村中风水好。湖洲村址原是古石阳县的县城旧址,前有大江,后有龙脉山。而塘头呢?无。四是关于“华城门”与“花门楼”的岐读。湖洲习氏到河南走访习氏宗亲时,河南习营村的长老们说,这两种说法都有。只是在河南习氏修谱时,觉得“华城门”好听一些,才用“华城门”这个地名。其实“花门楼”更早,也更真实。宋元丰乙丑(1085)年,习有毅的长孙习仁德率族人,倾其家资大造屋宇,创建花门楼。因花门楼高大华丽,有“仙凡之气”,远近闻名。久之,花门楼便成了湖洲习氏的代称。此后,里人将湖洲习姓人成为“花门楼”人,湖洲人和从湖洲迁出去的习姓人(包括塘头等习姓人)也都称自己为“花门楼人”。

作者:220.176.156.*   发表时间:2012-11-24 21:27:31

[回复] 回复峡江县湖州村也有姓习的在

湖洲花门楼习氏源流疏
中国吉安网 时间:2011-8-9 9:26:44 来源:井冈山报 作者:振达、晓虹




  湖洲村,地处江西省峡江县东北,毗邻新干县,距县城5公里,东、西、北三面环山,沂江河从村南蜿蜒流过。地势平坦,宽阔爽垲,山环水绕,风景优美。全村皆为习姓,有600余户,2600余人,是峡江县第一大村庄。

  湖洲习氏的远祖可追溯到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江西宜春人,现新余市白梅习家村的山上仍保存有其坟冢。宜春、新余区域内之习姓几乎全是其后裔。《湖州花门楼习氏族谱》(以下简称习氏族谱)内记载:习凿齿(公元328-384,一说328-421),永和年间(公元345-356)被封为荥阳(今属河南郑州市)侯。符坚寇晋,强其出仕,但习凿齿坚辞不就,后卜居宜阳(今江西宜春),其子习辟疆,官骠骑从事中郎。辟疆的30世裔孙习有毅(习氏谱又称远公,号次卿,宜阳人),生于北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幼随其父习敬宗寓居蔡州(隶属河南)。北宋宝元元年(公元1038),习有毅官吉州(今吉安市)剌史。

  闲暇之余,翻阅《吉州志》,见该志载:古新淦县城南二十八都毗连石阳县,县治即今湖洲村。石阳县始建于东汉永元八年(公元96析新淦、庐陵地置石阳县),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并石阳县入新淦。【注:吴宝鼎二年(公元267)又析新淦,石阳县地,首置巴丘县,县治即今峡江县巴邱镇,明嘉靖五年,再析新淦置峡江县】。于是古石阳县治所渐成丘墟。习有毅见此,心想:县址即废,若在石阳旧址安家,自然与在别处有所不同。庆历五年(公元1045),习有毅任刺史7年后解职归田,便谋划着找一块有山有水且僻静闲处,以度余生。于是,想起了古石阳县旧址,即同仆人坐船顺赣江而下至沂江口,又逆沂江而至石阳县旧址。一看果不其凡,真是个群山环绕,山青水秀,风景优美之地,便以重资买下这块地方,“将家始焉,改名湖洲。”习有毅便为湖洲习氏一世祖。

  习有毅生子三:长俊、次僚,均取功名而入仕,有孙男八人,传到五代则有男丁70余人,真是风和水宜,旧地生辉。北宋元年乙丑(公元1085),其第三代裔长孙习仁德凭其祖、父、叔积赞之殷实家资,率领其叔侄子弟于村中大兴土木,承恩堂、榜堂、花门楼及数十间楼宇同时竣工。承恩堂高大宽敞,三进大厅,内柱34根。开右边门出榜堂(为在科举中中试之子弟迎接红榜之场所),再经庭院至花门楼,初建之花门楼为木结构,习氏族谱中说,有“仙凡之奇”。

  寓意花门楼之华丽之高大雄伟,连天上的神仙也不得不下来观看。于是花门楼名声雀起,远近的人们逐渐将湖洲习氏直呼为花门楼人,花门楼也就渐渐成为湖洲习氏的代称了,湖洲习氏子孙出门在外,均称自己是花门楼人。难怪河南邓州堰子习营习氏始祖习思敬说:自己是“江西省临江府新淦县花门楼人”了,此话一直被其后裔传了600余年。这是不错的,因为习思敬离家之时,正是明洪武初年,那时湖洲花门楼习氏还隶属新淦县。

  从湖洲习氏第五世后裔习文德迁徙新淦塘头始,七世、八世、十世、十一世、十三世、十七世裔孙,曾有百十人从湖洲迁出,近者有本县的西村习家、小安、仁和的山西习家、吉水八都习家、新干县更多,足有10多个习姓村庄,远者有江苏吴门、湖北襄阳、河南邓州、洛阳等。

  正本清源,上述迁徙出去的习姓是湖洲分支,即所谓“支流”,湖洲花门楼习氏便是上述“支流”之“源”。“花门楼”是“源流”之花,花开遍地,人文彪炳。


(编辑:刘臣)

作者:220.176.156.*   发表时间:2012-11-24 21:43:54

第一页 [1] 2 跳到 页/共2页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