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TAN  

03-07

430354次

5人

16个

364个

4632人

424部


[主楼] 走进济南—古谭国寻踪

走进济南—古谭国寻踪
(章丘市城子崖考古重大发现“古谭国”遗址)

导语:济南的文化遗产灿若星贝,分散在济南地区的山水之间。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成王败寇是绵延千年不变的真理。纷繁复杂的战火硝烟中,有的小国势力日渐壮大,封疆扩土乃至称霸一方;更多的是在夹缝中生存、实力孱弱的小国,在波澜壮阔的外界环境中或寻求偏安一隅,或依附于大国暂求一时安宁。不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些小国终究难逃被大国吞并或撤封的命运。仅济南境内可考的小国就有十个左右;济南市的历史与很多姓氏和历史典故有关,济南历史上曾经有鲍国(夏、商时期姒姓的一个小国,时代在夏禹之后,故地在现在的济南市历城区东鲍山下。)谭国(商、周时期“姬姓、贏姓、姒姓?”的一个小国)、崔国(商、周时期姜姓的一个小国崔氏出自姜姓)、古吕国、古济南国等国。谭国——谭姓后人来祭祖。济南新闻节目编制组带您到章丘市城子崖考古重大发现“古谭国”遗址寻踪。
走进济南—古谭国寻踪
(上集)
济南历史上古谭国故事叙述;

济南历史悠久,是史前文化“龙山文化”的发祥地,区域内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城子崖,有先于秦长城的齐长城,有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代彩塑罗汉、隋代大佛(位于历城区大佛村,凿山而成,建于隋代,为山东第一大佛)。中国首部诗歌总集《诗经》中有谭人所作讽刺诗《大东》,是现存最早的有关济南的文献。1986年12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济南位于山东省中西部,南依泰山,北跨黄河,背山面水,风景秀丽。
济南地下是可溶性灰岩,在漫长地质变迁年代,经过多次构造运动和长期溶蚀,形成了大量溶沟、溶孔、溶洞和地下暗河,成了能够储存和输送地下水的地下管网。南部山区丰沛地下水的原动力,武源河开始了它的蜿蜒前行,当来到章丘龙山—带时,它滋润出的不只是周边的庄稼,沿河的居民,还有一个文明的古国“谭国”。2011年5月25日,来自海内外的220名世界谭氏宗亲会成员,在龙山文化发祥地,龙山街道城子崖遗址,举行了盛大的寻根祭祖大典。
中华谭氏一家亲寻根祭祖大典图

谭福添会长讲话(谭学林解说);谭福添会长他说:以前来的时候还能看到地上的古城墙,现在还要再寻找,现在环境变化,村庄都不一样了,那么谭国到底在哪里?谭氏后人为什么要到城子崖这里来寻根?谭国和城子崖又是什么关系?城子崖遗址碑旁的这两个高出来的土包地方是什么?当地导游员说:这两个高出来的土包,它是咱城子崖的古城墙,这个城子崖遗址碑是1961年3月4日向社会公布,章丘市城子崖考古重大发现“古谭国”都城遗址,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个城子崖城市遗址是商、周时期“古谭国”的都城。
城子崖城市它到底有多大的范围?咱城子崖它是一个方城,它的面积是20万平方米左右,南北是540米,东西是450米,初秋时节城子崖遗址一带景色丰盈,农人忙着劳作,准备着即将到来的收获。这里此刻简单恬静,谁也不曾想到这高出周围几米高的土坡下埋藏着的竞然是数千年的历史。这其中会不会有古谭国的记载?秘密就从当地人擅长的一项手艺活里去揭开,这就是制作黑陶。龙山黑陶取材讲究,可堪选用的一般是城子崖下武源河畔的土地耕作层下面的一层生土,俗称胶泥,这层土没有砂石杂质,黏性大韧度强,是制作龙山黑陶得天独厚的原材料。陶土取回后,要经过浸泡揉搅制坯,刻花、烧制等多个步骤,才能实现从泥胎到黑陶的华丽转变。谭连国(龙山谭氏后裔)是章丘当地谭姓后人,他说自己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制作黑陶了,自己的这门手艺是家传的,父亲那一代制陶不是卖了,都是一些建筑用品,现在有些知名人士把黑陶作为一种收藏品,它不是单单是一种艺术品了,如今已经升级换代的龙山黑陶,在几千年前的祖先们那里,就是日常生活用具。它们在地下沉淀了几千年。等待了几千年,终于遇到了一位有缘人。由此开始了一段震惊世界的新篇章。1928年,当时还是一名大学生的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考察时被章丘龙山城子崖的断层面所吸引,他就发现这个地方是高于平地3到5米的一个台地。而且他在这附近用手铲发现了比较黑光亮薄的陶片,发现了中国第一座黑陶时期的城,距今是4600年,这次发现引起了中国乃至世界考古界的极大重视。随后在1930年和1931年进行了城子崖遗址的第一次大规模发掘,一批精美绝伦的黑色陶器。第一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当时的考古学界把它誉为4000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这处遗存也被命名为龙山文化,陶器中一批像是飞鸟形状的陶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有专家认为这是东夷先民以鸟为图腾的重要证据。在这其中有一支对鷣鸟尤为崇拜的部落,这就是谭姓后裔的始祖…?
嬴姓以鷣鸟为图腾传说图片

济南社科院副院长“张华松”叙述;谭国它是东夷少昊组团里面的一个国家,赢姓它是以鷣鸟为图腾,也就是说谭国也好,谭国这个组群也好,谭这个名字是来自于这种鸟“鷣鸟”。
上个世纪30年代,考古专家发现了城子崖的下面还有二层城墙,1990年考古人员再次对城子崖遗址发掘,发现底下还有一层就是说有三层城墙,叠加在一起,这就意为着在城子崖这里至少有三个时期的文明,先后在这地区存在过。
龙山文化博物馆副馆长“徐霞”叙述;咱站的这个区域就是当时的一个城墙,就是城子崖的城墙,上面这一层就是一个现代的耕土层,下面可能就存在着三个城墙叠压着的这种现象。三层城墙最上面的一层是周代遗存。第二层是岳石文化城,最下面的是龙山文化城。从三层城墙的结构来看,不同时期的城墙功能不尽相同。
龙山文化博物馆馆长“田继宝”叙述;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墙最早是防水用的,到了后期逐渐地修整,也出现了应对战争用途,龙山文化的中后期也出现了应对战争某些措施,但它的防御功能不是很强。到了岳石文化时期,这个城墙就是纯战争防御工事。也是中国最早的板筑城墙,筑城墙的时候两侧用木板挡住土,放上一层土然后逐板逐板地加高,一板一板地往上夯筑,这样夯实出来的城墙是非常地高大,陡峭。一是能够挡住弓箭,再也能挡住人爬上去,人如不借助工具是很难爬上去的。像周代时期的这个城墙就感觉更成熟一些了,周代的城墙是在岳石文化城墙的基础上更成熟了,它们的方式基本上是一种方式,就是采用板筑城墙。你可看到它的板层也很清晰,每一板更薄一些了,薄一些它就砸得更结实一些了。
导游解说:由于龙山时期堆筑的城墙也有防守功能等,岳石文化时期的城墙就内迁到原计划城内,新老城墙几乎重合。而板筑技术使得中间层的岳石文化层,考古重大发现,中国在岳石文化时期就有了城墙城门,并筑起如此坚固的城墙。
岳石文化时期城子崖城墙遗址图片

济南市社科院副院长“张化松”叙述;谭国应该在夏代它就立国于济南章丘和历城之间,它很可能就是城子崖岳石文化城。照此推测,岳石文化城时所建之前,龙山文化时期就存在的这个城。叫什么名字?又有着怎样的历史?我们不得而知。总之到了岳石文化时期,谭国人居住在这座城内,是有考古依据的。当时的城子崖属于一处方圆20万平方米左右的高台,城内高,城外低。城墙外是天然和人工开挖连接而成的类似护城河的环壕。这样既可以防御敌人的进攻,还能起到防洪排涝的作用,聪明的谭国人筑起了安全的家园。然而如此坚固的城墙,却成为殷商王朝向东开疆拓土的障碍,由于食盐在当时是很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将向东来控制食盐的生产,还有运输,殷商的实力进入山东,它有一个障碍,就是谭国,因为东夷国家谭国,它是地处在由中原进入胶东半岛,而山东半岛的咽喉要地上。所以我们从甲骨文《卜辞》中可以看到,到了商朝中期,商朝对谭国是多次用兵,处于济水古道上的谭国,成为了殷商王朝的眼中钉,到了武丁王时期,就把谭国消灭了之后,殷商王朝就把王室的亲贵分封到谭国的故地。但姓氏由赢姓谭氏变为子姓谭氏。自此,谭国成为了商朝控制东方的一个战略地。商朝怎么会攻打谭国?历史之迷有待我们后人去揭开,总之殷商时期的谭国又和殷商的文明有着联系。这个国家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文明。比喻说;别的国家是男耕女织,这个国家确不是这样。比喻说;这个国家还创造了有文字记载着有关古谭国最早的诗歌。当代文史学者徐北文先生著作有考证记载;“济南最早的诗人是一位已经佚名的谭国大夫,而济南最早的诗歌就是他写下的《诗经·小雅》里的《大东》”。
济南市历史典故故事节目带您阅览“古谭国寻踪”(上集),由《央视CoM台播出》…。
央视CoM视频网址:
http://tv.cntv.cn/video/VSET100200286483/19906a4683ee4d0581565dc22b1c84d1
资料来源:
济南新闻报道、央视CoM视频,
注释一:
鷣鸟释义;鷣(鹞的别称),鷣《广韵》鹞的别名,鷣《尔雅·释鸟》。
1.鹞指一种凶猛的鸟,样子像鹰,比鹰小,捕食小鸟,通常称“鹞鹰”、“鹞子”。
2.雀鹰的俗称。古名“鹬子”、“笼脱”,今通称“鹞鹰”、鹞子 [Sparrow hawk]。形体像鹰而比鹰小,背灰褐色,以小鸟、小鸡为食。如:鹞坊(唐代宫廷饲养鹞的官署);鹞琴(装在纸鹞上、放出时发声的竹簧琴);鹞雏(幼鹞)。
3.关于鷣鸟是赢姓家族的图腾?赢姓以鷣鸟为家族的图腾还待考证,暂不能下结论。对于赢姓之始祖,史载出于上古东方部族,为少昊的后裔。这是一个以鸟为图腾崇拜的部族。商民族在远古时期就以玄鸟即燕子为图腾,玄鸟陨卵即流星、陨石,后玄鸟演化为雄鸡,最后统一成凤凰或燕子。赢姓之后裔之国在西周至春秋时期为诸侯者有江苏的徐国,山东的郯国、莒国,安徽的终黎国,河南境内的黄国、江国,迁至陕西的秦国。(赢姓以燕子为家族图腾和赢姓以凤凰为家族图腾)
注释二;
有关谭氏先祖的故事请阅读走进济南—古谭国寻踪(下集)
摘錄編輯整理撰寫製作:
湖南澧州譚氏“添麟公”支系第二十一世裔孫—譚曉平(又名:谭敦佐),笔名: 冰雪 联系: QQ 775921689

统计字数:3806

作者:谭晓平   回复:0   发表时间:2016-06-26 15:59:52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