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469576次
2人
2个
164个
3426人
223部
曾子,名参,字子舆,春秋末战国初鲁国武城人。孔子弟子,儒家主要学派——“曾子子思孟子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后世尊其为“宗圣”,与孔子、颜子、孟子合称“四圣”。曾子故里春秋鲁武城在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公元627年到1940年间为费县南武城) ,这在明朝以前,本无异说。明成化初年,突然“山东守臣上言:嘉祥县南武山西南,玄寨山之东麓,有渔者陷入穴中,得悬棺,碣曰曾参之墓”(《明史·曾质粹传》) ,曾子故里始出现今嘉祥县之说。 山东守臣奏折上奏朝廷后,好奇搜逸的明宪宗朱见深不明真相,糊里糊涂下诏,令于嘉祥县“封树丘陵,筑建飨堂神路”。嘉祥县“奉旨”后大兴土木,成化、弘治年间先后于城南20公里处的南武山南麓,修建了曾府、曾庙、曾子墓等纪念性建筑。嘉靖十八年,明世宗下诏访求曾子后裔,得59世孙曾质卒于江西省永丰县,封“世袭翰林五经博士,徙居嘉祥奉祀”。万历十五年,明神宗准山东抚、按李戴、毛在奏,将曲阜“孔颜孟三氏学”改为“孔颜曾孟”四氏学,以厚待曾氏子孙受业者。万历十七年,准礼部尚书于慎行奏,赐给宗圣祭田30顷。费县、嘉祥县明代同属兖州府,嘉祥县声称其为曾子故里,“奉旨”大兴土木修建曾府、曾庙、曾子墓等纪念性建筑的消息很快传到费县,费县舆论哗然。费县知县、县丞等以“历代有关史志均明确记载曾子故里春秋鲁武城在费县境”为据,多次上书兖州知府和山东巡抚、三司,他们因有“圣谕”而不敢评议。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编修的《巨野县志》,以嘉祥县金皇统以前原属巨野县,称巨野为曾子故里,曾子故里开始出现费县 (今平邑县)、嘉祥县、巨野县三说。巨野之说的理由与嘉祥之说一样,两说实则一说。曾子故里为巨野县之说时间很短,在当时亦影响不大。 曾子故里究竟在何处?对此,史籍特别是先秦史籍有明确记载。《世本》:“曾氏,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襄公六年莒灭之。”莒灭鄫后,“鄫世子巫奔鲁,改鄫为曾氏。巫生夭,夭生阜,阜生点,点生参。参年十六,父命之楚,受业于孔子。”《左传·襄公十九年》:“城武城。”杜预注:“泰山南武城县。”《左传·昭公二十三年》:“邾人城翼,还,将自离姑。公孙鉏曰:‘鲁将御我’,欲自武城还,循山而南。徐鉏、丘弱、茅地曰:‘道下遇雨,将不出,是不归也’,遂自离姑。武城人塞其前,断其后之木而弗殊。邾师过之,乃推而蹶之,遂取邾师。获鉏、弱、地。”《左传·哀公八年》:“吴伐我,子泄率,故道险,从武城。初,武城人或有因于吴境田焉,拘鄫人之沤菅者曰:‘何故使吾水滋?’及吴师至,拘者导之,以伐武城,克之……吴师克东阳而进,舍于五梧,明日舍于蚕室……,明日舍于庚宗,遂次于泗上。”《左传·哀公十一年》:“齐伐我,及清。……冉有以武城人三百为己卒徒。”《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曾参,南武城人。”《史记正义》:“《地理志》定襄有西武城,清河有东武城,故云南武城。”《舆地志》:“南武城,子游为宰者也。”《四书释地》:“今费县,曾皙父子、澹台灭明,皆此地人。”《齐乘》:“古武城,费西、滕东两县之间,子游弦歌旧邑。” 按上述史籍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只有一个武城,即费之武城,亦即曾子所居之武城、子游所宰之武城。司马迁《史记》作“南武城”者,以汉代定襄郡有西武城,清河郡有东武城,故以“南”字别之。曾子故里春秋时为鲁国城邑,战国时属齐国。汉以后为南城县,亦称南武城县,西晋属泰山郡南城县,唐以后属沂州费县。曾子故里春秋鲁武城的具体地理位置,在春秋时期的邾国(今邹县〉、鄫国两国之间,汉以后的费西、滕东两县之间。 据《左传·昭公二十三年》所载,邾人筑完翼城后西归返邾,途经离姑、武城,遭到武城鲁兵袭击。春秋时邾国所筑翼城故城在今费县石井乡境内,春秋离姑城在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故城附近。邾人由翼城返邾走近道必须经过离姑、武城。这里的武城,即曾子故里今平邑县南武城。《左传·哀公八年》载:吴伐鲁,由原来曾与武城人因种田闹过矛盾被泼了一身泥水的鄫国人带路,走险路经鲁国的武城、东阳、五梧、蚕室、庚宗,一直打到今泗水县泉林。鄫国故城位于今苍山县向城镇鄫城村。平邑县南武城与原鄫国田陌相连,容易因种田发生冲突,平邑县南部山区山多路险,又确有武城、东阳城和五梧、蚕室等地。庚宗属今泗水县地。吴国从原鄫国地出发,只有从今平邑县南武城、东阳城等地北进,才能走近道到达今泗水县泉林。而嘉祥县与鄫国相距数百里,且在平邑、泗水以西,根本不会因种田发生冲突。吴国从今苍山县进至泗水县,是绝对不会绕道数百里过今嘉祥县地的。 关于曾子故里在平邑县,古籍记载如此,近现代著作亦是如此。近代著名儒学大师钱穆《先秦诸子系年·先秦诸子系年考辨·曾参南武城人》称:“子游之所宰,曾子之所居,即子羽之邑,为近吴之武城,亦曰南武城”。“曾子武城人”,“武城在费县”。196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书,第10页注释“曾子,名参,春秋时期鲁国武城人,今山东费县人。”1979年出版的《辞海》第300页:“曾子,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今山东费县)人。”第718页“武城,古邑名。春秋鲁地,又名南武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南。”近几年山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编纂的《山东各地概况》、《山东风物大全》等都明确记载:“曾子,今平邑县南武城人。”而在各类《中国历史地图集》、《春秋战国形势图》上,曾子故里春秋鲁武城的标志,更是自然地全都标在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的位置上。 对曾子故里嘉祥之说,明代费县人王雅量、明末清初大学问家顾炎武、清代考古学家叶圭绶等都撰有专文予以驳斥。王雅量《曾子费人考实》在考证春秋时鲁国只有一个武城,即费之武城、曾子所居之武城、子游所宰之武城的同时指出“嘉祥古为大泽,《禹贡》‘大野既潴’,即此地也。……考之《春秋》,只闻鲁人‘西狞于大野,获麟焉’,未闻至南武城也。尤可据者,武城,鲁下邑。今嘉祥虽属鲁郡,然兖州以西在春秋为任国地,非鲁下邑。”顾炎武在《山东考古录·考武城》中称,曾子故里在嘉祥县“其说全无所本”。“今费之武城甚明。或曰嘉祥之南武山有曾子墓,成化中有渔者陷入其穴,得石碣而封志之……如此之类,盖难以尽信也。”叶圭绶《续山东考古录·嘉祥县》指出,嘉祥县南武山下之古城,原为汉金乡县故城,“明代忽名之为鲁武城者也。鲁武城之不在县境(指今嘉祥县) ,前录考辨已悉,此系无稽之谈,稍知今古者必不为惑。” 曾子故里嘉祥县之说纯属虚构,连万历十七年奏请赐予宗圣祭田30顷的礼部尚书东阿人于慎行心中也十分清楚,其在万历二十四年主编的《兖州府志》中称“今嘉祥县,《禹贡》大野之地,汉、晋、隋、唐为巨野县地,宋为麟州,金皇统中始于巨野山口镇置嘉祥县。其地有南武山,上有阿城,亦名南武城,乃今附会为费之武城、子游所宰之邑、曾子所居之武城,其谬甚矣。……故今详加考订,为先贤正首丘也。” 明代嘉祥县官编造其地为曾子故里,山东守臣协助造假上报,系为迎合皇帝猎奇的特点,以求升迁。清代巨野县称其亦为曾子故里,是为“援古昔芳迹,以为梓里光辉”。明成化年间,随着朝廷对曾子后裔“照孟、颜二氏例,授翰林五经博士”之议的提出,汉代流寓江南与后又迁居嘉祥的曾子后裔之间,为争夺封袭,相互攻讧,颇为热闹了一番。但是,曾子故里春秋鲁武城在今平邑县是无可争辩的事实,单凭诏书圣谕、朝廷庇护,是无法改变的。假的就是假的,而且他们造假的水平又不高,并不难鉴别:悬棺葬非当地葬法,墓碣至西汉方有。而中国现存最早的墓碣是在平邑县城出土的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麃孝禹碑。曾子为春秋战国时期人,春秋战国时中国尚未出现墓葬碑碣。 明天启四年,费县将位于曾子故里魏庄乡南武城以东4公里之关阳镇子游祠改为二贤祠,祀曾子、言子(子游) ,附祀澹台子 (澹台灭明)。清乾隆三十一年增修,更名三贤祠。该祠明清时多次扩修,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时尚有正殿3间,祭田 32亩。清乾隆二十五年,重修位于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的曾点墓、曾参墓。四十三年,礼部复山东巡抚国泰,准于在今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曾氏父子墓各设奉祀生一名,先后由当地曾子之70代、71代、72代孙袭任。至此,一场因编造悬棺“曾子之墓”而得到皇帝诏书圣谕,引起史学界不满,曾子后裔东宗、南宗相互攻讧的曾子故里嘉祥说之闹剧,算是告一段落了。清嘉庆十三年,山东督粮道孙星衍、费县知县郭志清于费县南武城(今平邑县)立曾点墓碑一座。1991年,平邑县人民政府立“先贤曾子之墓”墓碑一座。这是曾子故里人民对先贤曾子的纪念。 明清时期发生的曾子故里之争,是一场不应发生但又确已发生,并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受其影响,至今仍有人还在有意无意中持曾子故里嘉祥之说。有的先生为使“曾子故里在嘉祥”说成立,不惜曲解史料,这种做法实在令人吃惊。据最近所见《曾子故里在嘉祥》一文称,《韩诗外传》、《曾子全书》上记载,“子夏赴曲阜上学常过曾子门,并在曾家吃过饭。”因为他们认为子夏系今菏泽人,由菏泽到曲阜,要路经嘉祥,故作为一条重要证据列举。查《韩诗外传》“子夏过曾子。曾子曰:‘入食。’子夏曰:‘不为公费乎?’曾子曰:‘君子有三费,饮食不在其中; 君子有三乐,钟磬琴瑟不在其中……’”。《曾子全书》此条系抄自《韩诗外传》,字句全同。《太平御览》卷八百四十七《饮食五》录此亦称出自《韩诗外传》,开头字句略异:“子夏过,曾子食之。”很明显,这条材料仅是说明子夏到过曾子家,一起议论“三费”、“三乐”的内容,既未说子夏出发地是今菏泽,又未说明目的地是曲阜,对证明曾子故里系何处毫无参考价值。所谓“子夏赴曲阜上学常过曾子门,并在曾家吃过饭”是强加于《韩诗外传》的。再说,子夏之籍贯,一作卫国,一作晋国,又作温国,三说实同,皆指今河南温县地,与今菏泽无涉。 明代成化年间发生此的造假闹剧,在清代已无市场。1980年后,各地编纂地名志、地方志,曾子故里嘉祥说又一度为人提及,但权威的史志部门和严肃的历史学家一直未予承认。1998年,平邑县人民政府受山东省史志编纂委员会委托,组织撰写《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曾子志》。同年,山东省史志办公室与平邑县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召开志稿评议会。会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山东大学、曲阜师范大学、临沂师范学院等单位十几位著名专家在对志稿进行评议的同时,对曾子故里平邑县魏庄乡南武城进行了现场考察,专家对曾子志稿和曾子故里平邑说给与了充分肯定。随着2000年9月《山东省志·诸子名家志·曾子志》由山东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曾子故里平邑说进一步得到确认。 (作者李常松系平邑县史志办公室编审,蒙山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研究员;李莹系平邑县广播电视局编辑,蒙山文化研究会会员) 附记:此文原载《临沂师专学报》1997年第一期,本次编发时请作者增加了1998—2000年平邑县人民政府承编《山东省志·曾子志》等少量文字与图片。2009年8月,平邑县史志办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写信,指出该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34页对曾子的注释“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有误,应纠正为“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平邑)人”。2010年3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给平邑县史志办复信,承认应该照平邑县提供的材料修改。为此,本刊在编发本稿的同时,特将平邑县史志办给人民教育出版社的信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复信附录于此,供读者参考。
作者:郑华 回复:0 发表时间:2016-12-10 15:34:27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