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LU  

03-07

285512次

2人

5个

84个

2741人

207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平原陆氏家谱初成漫志

陆忠顾厚世王臣,瓜瓞绵绵不记春.
使越归吴金与石,言禽信犬异而真.
城头圆月报刘氏,海底残阳湔寇尘.
疑我皮囊脱却处,剑门细雨瘦驴驯.

作者:陆华   回复:10   发表时间:2009-07-14 10:53:41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平原陆氏家谱初成漫志

白驹过隙,一年一晃而过,2014年到了。去年看到一篇“陆姓起源”的文章,其中有陆姓的起源、演变、分布、流动、传统文化、名人先贤、堂号家谱等,参考性、可读性很强。我将该文列在后面,供各位阅读。

谢谢这位不知名的作者,将我太倉平原陆氏的先祖列在家谱名人中,有先祖陆游、陆毅,曾祖父陆懋宗(1837-1915),族叔祖陆增祥、陆增炜。在此,我提二位陆氏名人,一:陆孟昭,太倉人,明景二年進士,当时有陆半朝之誉。二:陆润庠(1841-1915),官,苏州人,清同治十三年狀元,官至协办大学士。仅供参考。
undefined
宁波下应街道江陆村陆氏宗祠


  陆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六十位姓氏,在江浙、两广地区最有影响。当今陆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33%,总人口大约近420万。

  陆的名义和图腾
  陆,为大土山,亦称高平之地,泛称陆地。陆是一会意字,左边表示很高的意思,右边示其有土无石。陆人与生活在陆地上的一种名“螽”的昆虫有关,称陆螽,陆螽是一种能跳、繁殖力强,又能作食物的昆虫。陆终氏族是以捕食善跳的这种昆虫的部落,加之氏族子孙繁衍也确像陆螽那样众多,氏族就以陆螽为原始图腾,同时也成了氏族之名,螽、终同音,而成了陆终氏族。陆终氏族之后出现了陆地名和陆氏族,建立过陆国,最终出现了陆姓。

  陆姓的起源与演变
  陆姓的源头主要有三股:颛项、妫姓和允姓。
  第一支出自颛项。据说颛项之子称,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东南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祝融氏是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祝融氏黎有罪被诛,其中一支融入九黎族中南迁。吴回继任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氏族最早居于陕西西部秦岭北、黄河南北地区。陆终氏族随夏氏族东迁进入山西平陆,其中的一支再东迁到大陆(吴泽),今河南获嘉,这已经靠近了先祖颛顼之墟。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灭夏,亲夏的陆终氏族受商之压迫,东迁山东汶上北的平陆,汉朝因此地置东平陆县,与山西的西平陆县相对。东平陆的一支陆终氏族又向北迁到陆乡,在今山东陵县。据甲骨文记述,商朝武丁时期(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在位),在山东汶上县存在陆国,至周武王灭商后,陆终氏族所建立的陆国被鲁国所并。陆终氏族之后的陆氏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

  第二支出自妫姓。战国时,齐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陆乡即古陆终氏的居地,今山东陵县。妫姓陆氏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

  第三支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进入秦岭北的骆谷。此地为陆终氏的始居地区,陆终之长子名昆吾,居于骆谷的戎人取陆终昆吾之简称为陆昆,因变音为陆浑,史称陆浑戎。在春秋初陆浑戎一支东迁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陆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25年,晋顷公灭陆浑国,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华夏一份子。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四支来自外族的改姓。秦汉时期,广西古称骆越,也称陆梁之地,骆越人的后裔多以陆为姓,是壮、布依、黎等族的先民,今广西汉族、壮族多陆姓与此有关。西汉初匈奴人中有一支陆姓部落降汉入籍中原。魏晋南北朝,中原板荡,战火纷起,北方少数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中原百姓南迂东移,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陆姓中同样也发生这类事件。北魏孝文帝率领鲜卑诸族入主中原,代北九十九部落的姓氏全部改为汉族姓氏。与汉人混居,其中复姓步六弧氏为陆氏。从此以后,华北中原大地上的汉人无纯血系可言。明朝初,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子托雷之六子阿里不哥,因避难于湖北洪湖下新河乡,隐族埋名,遂以排行为姓,也姓陆。清朝时驻锦州的满洲八旗人中也有陆姓,此陆姓可能出自汉族。入旗后满化,后来又变回汉族。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为当地的汉族。

  历史上陆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陆姓活动在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地区。汉朝时陆姓已经播迁到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河北、浙江等地。唐朝初期,中原地区出发的南下大移民,陆姓首次进入福建,进而向广东移民。明朝时广西的陆姓已成为南方中有影响的姓氏。清朝初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陆姓大约有25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3%,排在第六十三位。陆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陆姓总人口的2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福建,这四省陆姓大约占陆姓总人口的71%。其次分布于河南、广西、安徽,这三省的陆姓又集中了19%。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江浙赣闽、广西为中心的两块陆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陆姓大约有5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6%,为明朝第三十七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陆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浙江仍为陆姓的第一大省,约占陆姓总人口的5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这二省陆姓大约占陆姓总人口的84%,其次分布于安徽和广西,这二省的陆姓又集中了7%。东南方陆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宋朝的陆姓大省江西在明朝时人丁锐减。宋元明600余年,陆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苏、广西两大块陆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陆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陆姓的人口近420万,排在全国第六十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3%。明朝至今600余年陆姓人口由57万增到420万,增长了近7倍,陆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陆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广西二省区,大约占陆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广东、上海、浙江、贵州、安徽,此五省市陆姓人口又占33%。江苏居住了陆姓总人口的23%,为陆姓第一大省。全国重新形成了东方江浙和南部两广的两块陆姓聚集区。在600年期间,陆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人群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向南方和西部的移民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移民流向。

  陆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桂贵海、广东大部、湖南西南、云南东部、重庆东南角、苏沪浙、安徽大部、江西东北、福建北部,陆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42%以上,其中中心地区可达3.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3%,居住了大约71%的陆姓人群。在湖南东北部、广东东端、重庆大部、云南中部、四川东南、赣闽大部、台湾、湖北东南和西南、安徽西北端、河南东南角、山东东南、辽宁、黑吉西部、内蒙古东部、宁夏大部、甘肃中部,陆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1%—0.42%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3%,居住了大约21%的陆姓人群。

  陆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陆姓的主要郡望有平原、河内、吴郡、河南等。陆姓的堂号除与郡望相同外,主要还有忠烈、黜霸等堂号。“忠烈”堂号来源于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誓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破崖山,秀夫从容仗剑驱妻、子蹈海死,然后负帝投海殉国。
  楹联重要的陆姓楹联有以下五副:
  河北三虎;洛下双龙。
  剑南万卷;云间二龙。
  唐推内相;清著循声。
  鹅湖学派;莲杜高风。
  怀橘归遗,奇童知孝;梦莲应兆,才女工诗。

  家训格言:陆九韶,南宋著名学者,江西金溪人。他对家教十分重视,特制定了《居家正本制用》以为训诫之辞。在他看来,居家须先正本,所谓“本”,即是孝悌忠信,读书明理。主张对子孙要严加管束,认为“为人孰不爱家、爱子孙、爱身?然不克明爱之道,故终焉适以损之”,不应溺爱。陆氏治家训子弟之道,历来被誉为高风笃行,然也不乏错误之处,后世应以为戒。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陆姓历代名人338名,占总名人数的0.7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四位;陆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24%,排在第十四位;陆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排在第二十二位;陆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1.3%,排在第十四位。

  历史上著名的陆姓人物有:西汉政论家陆贾;东汉颖川太守陆闳,荆州刺史陆稠;三国吴名将陆逊、陆抗,天文学家陆绩;西晋文学家陆机;南朝宋著名道士陆修静,画家陆探微;唐朝经学家陆淳,训诂学家陆德明,学者茶神陆羽,文学家陆龟蒙,名宰相陆贽;南宋诗人陆游,学者陆九韶、陆九龄,哲学家兼教育家陆九渊,大臣陆秀夫;元朝画家陆广,文学家陆友;明朝画家陆治,戏曲作家陆采;明清之际学者陆世仪;清朝学者陆陇其,医学家陆懋修,藏书家陆心源,文学家陆次云;清末民初外交家陆徽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长陆定一,语言学家蒹心理学家陆志韦,物理学家陆学善,中医学家陆渊雷,语言学家陆宗达。

  陆姓血型
  陆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6.8%,A型占28.5%,B型占26.9%,AB型占7.8%。
  郡望:吴郡,河南郡,颍川郡,平原郡,河内郡
  总堂号:河南堂
  分堂号:同本堂,敦本堂,源本堂,仁本堂,务本堂,崇本堂,报本堂,培本堂,三听堂,三声堂,思过堂,思成堂,思亲堂,耕通堂,继述堂,永思堂,永福堂,永言堂,敬聚堂,有怀堂,匠心堂,积善堂,大宗堂,继志堂,辅政堂,中正堂,咸秩堂,督国堂,以文堂,世德堂,思德堂,敬德堂,仰贤堂,行素堂,廸教堂,绿野堂,秀野堂,希贤祠,开越大夫祠,景忠堂,怀忠堂,善庆堂,嘉荫堂,羲经堂,双璧堂,怀橘堂,绳武堂,尊性堂,德性堂,忠直堂(共51个)
  馆藏堂号:敦本堂,务本堂,崇本堂,报本堂,世德堂,思德堂,善庆堂
  谱籍: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台湾
  可查家谱总数:185种
  可查名人家谱:陆九渊,陆子礼,陆文金,陆文衡,陆心源,陆志棠,陆佃,陆宏绪,陆奎勋,陆祖谷,陆昶,陆游,陆增祥,陆增炜,陆毅,陆树声,陆懋宗,陆龟蒙,陆陇其,陆继辉,陆蠡

  堂号典故:
  三畏堂:大清国正一品镇国将军、诰封不入八分镇国公陆韫。雍正朝,“镇国将军陆韫卒,上体恤故臣,加封镇国公,典葬从不入八分之制,世袭。”自此以后,恩封的爵位还有金陵侯、长恩伯(承恩伯)、骁骑二等子。先祖原为宗室封爵第九级,在不入八分镇国公下,辅国将军上。品级为武官正一品。亡故后受皇帝恩典,加封不入八分镇国公。赐江宁镇国府一座。“三畏堂”取意“畏天威、畏地怒、畏人心”,表达了上承皇恩天威、中正国法律例、下顺民心民意的为官之道,同时也是对陆氏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

  忠烈堂: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誓死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杀来的时候,陆秀夫从容拔剑将妻子、儿子驱逐下海而死,然后自己也投河自尽。

  黜霸堂:汉朝时陆贾跟随刘邦灭秦建汉。他的口才相当好,两次出使南越。还曾写了一本《新语》送给高祖,大意是崇王黜霸。

  附:宁波下应街道江陆村陆氏宗祠:离史家码约1公里,陆游的祖父一支在南宋初(1127)从绍兴迁鄞,江陆村的始祖陆嘉辰为南宋理宗朝的朝议大夫,陆氏33世孙陆游曾数次来鄞,并为宗谱作序。从大量楹联匾额中,可见陆氏先祖为唐代宰相,三国陆逊、晋代陆机、唐代陆龟蒙、陆羽。宋代陆九渊等均是名士,堂名“辅政堂”,是指先人曾出色辅佐朝政。戏台额“人伦鉴”,指戏剧舞台能起到宣慰人伦、教育子孙、报国爱民、行善积德的教化作用,正对戏台有前鄞县县长翁礼华撰写的对联。

作者:陆曾同   发表时间:2014-01-01 14:30:50

[回复] 河南郡陆氏

我家记得的就是江西吉安到四川巴县在到贵州遵义的在贵州的起祖叫陆国位我家字辈记得的 就是 ,子。思。文。国。钦。福,寿。洪,恩,泽,世,代,发,祥,云。是20个字最前面的5个忘记了有同宗的吗

作者:陆泽海   发表时间:2014-03-05 11:54:57

[回复] 滕州陆氏家族

陆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六十位姓氏,在江浙、两广地区最有影响。当今陆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33%,总人口大约近420万。

  陆的名义和图腾
  陆,为大土山,亦称高平之地,泛称陆地。陆是一会意字,左边表示很高的意思,右边示其有土无石。陆人与生活在陆地上的一种名“螽”的昆虫有关,称陆螽,陆螽是一种能跳、繁殖力强,又能作食物的昆虫。陆终氏族是以捕食善跳的这种昆虫的部落,加之氏族子孙繁衍也确像陆螽那样众多,氏族就以陆螽为原始图腾,同时也成了氏族之名,螽、终同音,而成了陆终氏族。陆终氏族之后出现了陆地名和陆氏族,建立过陆国,最终出现了陆姓。

  陆姓的起源与演变
  陆姓的源头主要有三股:颛项、妫姓和允姓。
  第一支出自颛项。据说颛项之子称,称的族人分布在今河南东南汝河地区。称之子老童,老童之二子黎、吴回在高辛氏时代先后任祝融氏,祝融氏是古代掌管火种的首领之称谓,代表着在氏族中的极高地位和权力。祝融氏黎有罪被诛,其中一支融入九黎族中南迁。吴回继任祝融氏,吴回之子陆终,陆终氏族最早居于陕西西部秦岭北、黄河南北地区。陆终氏族随夏氏族东迁进入山西平陆,其中的一支再东迁到大陆(吴泽),今河南获嘉,这已经靠近了先祖颛顼之墟。大约公元前1600年商灭夏,亲夏的陆终氏族受商之压迫,东迁山东汶上北的平陆,汉朝因此地置东平陆县,与山西的西平陆县相对。东平陆的一支陆终氏族又向北迁到陆乡,在今山东陵县。据甲骨文记述,商朝武丁时期(公元前1250年—公元前1192年在位),在山东汶上县存在陆国,至周武王灭商后,陆终氏族所建立的陆国被鲁国所并。陆终氏族之后的陆氏的历史至少有4000年。

  第二支出自妫姓。战国时,齐宣王(公元前319—公元前301年在位)封少子田通于陆乡,子孙以陆为氏。陆乡即古陆终氏的居地,今山东陵县。妫姓陆氏也有2300多年的历史。

  第三支出自允姓。西周末,西部允姓戎人一支进入秦岭北的骆谷。此地为陆终氏的始居地区,陆终之长子名昆吾,居于骆谷的戎人取陆终昆吾之简称为陆昆,因变音为陆浑,史称陆浑戎。在春秋初陆浑戎一支东迁到河南西部洛水上游,在今河南嵩县东北伏流城北建立了陆浑国。春秋时期公元前525年,晋顷公灭陆浑国,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华夏一份子。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四支来自外族的改姓。秦汉时期,广西古称骆越,也称陆梁之地,骆越人的后裔多以陆为姓,是壮、布依、黎等族的先民,今广西汉族、壮族多陆姓与此有关。西汉初匈奴人中有一支陆姓部落降汉入籍中原。魏晋南北朝,中原板荡,战火纷起,北方少数民族大批进入中原,中原百姓南迂东移,中原百姓中开始融入了大量的北方民族的血液,陆姓中同样也发生这类事件。北魏孝文帝率领鲜卑诸族入主中原,代北九十九部落的姓氏全部改为汉族姓氏。与汉人混居,其中复姓步六弧氏为陆氏。从此以后,华北中原大地上的汉人无纯血系可言。明朝初,元太祖成吉思汗四子托雷之六子阿里不哥,因避难于湖北洪湖下新河乡,隐族埋名,遂以排行为姓,也姓陆。清朝时驻锦州的满洲八旗人中也有陆姓,此陆姓可能出自汉族。入旗后满化,后来又变回汉族。这些少数民族与汉人长期混居,逐步同化而成为当地的汉族。

  历史上陆姓的分布和迁移
  先秦时期陆姓活动在陕西、河南、山东、湖北地区。汉朝时陆姓已经播迁到江西、江苏、安徽、湖南、河北、浙江等地。唐朝初期,中原地区出发的南下大移民,陆姓首次进入福建,进而向广东移民。明朝时广西的陆姓已成为南方中有影响的姓氏。清朝初进入台湾。

  宋朝时期,陆姓大约有25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33%,排在第六十三位。陆姓第一大省是浙江,约占全国陆姓总人口的21%。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西、江苏、福建,这四省陆姓大约占陆姓总人口的71%。其次分布于河南、广西、安徽,这三省的陆姓又集中了19%。全国已初步形成了以江浙赣闽、广西为中心的两块陆姓人口聚集区。

  明朝时期,陆姓大约有5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56%,为明朝第三十七大姓。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陆姓人口增长比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要快。浙江仍为陆姓的第一大省,约占陆姓总人口的50%。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这二省陆姓大约占陆姓总人口的84%,其次分布于安徽和广西,这二省的陆姓又集中了7%。东南方陆姓在这600年中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宋朝的陆姓大省江西在明朝时人丁锐减。宋元明600余年,陆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浙苏、广西两大块陆姓人口聚集地区。

  当代陆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陆姓的人口近420万,排在全国第六十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3%。明朝至今600余年陆姓人口由57万增到420万,增长了近7倍,陆姓人口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长速度,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陆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江苏、广西二省区,大约占陆姓总人口的44%。其次分布于广东、上海、浙江、贵州、安徽,此五省市陆姓人口又占33%。江苏居住了陆姓总人口的23%,为陆姓第一大省。全国重新形成了东方江浙和南部两广的两块陆姓聚集区。在600年期间,陆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了很大的区别,人群由东部向华中、华北的回迁已经大于由北向南和东的迁移,同时,向南方和西部的移民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移民流向。

  陆姓在人群中分布在桂贵海、广东大部、湖南西南、云南东部、重庆东南角、苏沪浙、安徽大部、江西东北、福建北部,陆姓一般占当地人口比例在0.42%以上,其中中心地区可达3.7%以上,以上地区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13%,居住了大约71%的陆姓人群。在湖南东北部、广东东端、重庆大部、云南中部、四川东南、赣闽大部、台湾、湖北东南和西南、安徽西北端、河南东南角、山东东南、辽宁、黑吉西部、内蒙古东部、宁夏大部、甘肃中部,陆姓在当地人群中的分布比例在0.21%—0.42%之间,其覆盖面积约占了总国土面积的22.3%,居住了大约21%的陆姓人群。

  陆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陆姓的主要郡望有平原、河内、吴郡、河南等。陆姓的堂号除与郡望相同外,主要还有忠烈、黜霸等堂号。“忠烈”堂号来源于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誓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破崖山,秀夫从容仗剑驱妻、子蹈海死,然后负帝投海殉国。
  楹联重要的陆姓楹联有以下五副:
  河北三虎;洛下双龙。
  剑南万卷;云间二龙。
  唐推内相;清著循声。
  鹅湖学派;莲杜高风。
  怀橘归遗,奇童知孝;梦莲应兆,才女工诗。

  家训格言:陆九韶,南宋著名学者,江西金溪人。他对家教十分重视,特制定了《居家正本制用》以为训诫之辞。在他看来,居家须先正本,所谓“本”,即是孝悌忠信,读书明理。主张对子孙要严加管束,认为“为人孰不爱家、爱子孙、爱身?然不克明爱之道,故终焉适以损之”,不应溺爱。陆氏治家训子弟之道,历来被誉为高风笃行,然也不乏错误之处,后世应以为戒。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陆姓历代名人338名,占总名人数的0.74%,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二十四位;陆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1.24%,排在第十四位;陆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1%,排在第二十二位;陆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1.3%,排在第十四位。

  历史上著名的陆姓人物有:西汉政论家陆贾;东汉颖川太守陆闳,荆州刺史陆稠;三国吴名将陆逊、陆抗,天文学家陆绩;西晋文学家陆机;南朝宋著名道士陆修静,画家陆探微;唐朝经学家陆淳,训诂学家陆德明,学者茶神陆羽,文学家陆龟蒙,名宰相陆贽;南宋诗人陆游,学者陆九韶、陆九龄,哲学家兼教育家陆九渊,大臣陆秀夫;元朝画家陆广,文学家陆友;明朝画家陆治,戏曲作家陆采;明清之际学者陆世仪;清朝学者陆陇其,医学家陆懋修,藏书家陆心源,文学家陆次云;清末民初外交家陆徽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长陆定一,语言学家蒹心理学家陆志韦,物理学家陆学善,中医学家陆渊雷,语言学家陆宗达。

  陆姓血型
  陆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6.8%,A型占28.5%,B型占26.9%,AB型占7.8%。
  郡望:吴郡,河南郡,颍川郡,平原郡,河内郡
  总堂号:河南堂
  分堂号:同本堂,敦本堂,源本堂,仁本堂,务本堂,崇本堂,报本堂,培本堂,三听堂,三声堂,思过堂,思成堂,思亲堂,耕通堂,继述堂,永思堂,永福堂,永言堂,敬聚堂,有怀堂,匠心堂,积善堂,大宗堂,继志堂,辅政堂,中正堂,咸秩堂,督国堂,以文堂,世德堂,思德堂,敬德堂,仰贤堂,行素堂,廸教堂,绿野堂,秀野堂,希贤祠,开越大夫祠,景忠堂,怀忠堂,善庆堂,嘉荫堂,羲经堂,双璧堂,怀橘堂,绳武堂,尊性堂,德性堂,忠直堂(共51个)
  馆藏堂号:敦本堂,务本堂,崇本堂,报本堂,世德堂,思德堂,善庆堂
  谱籍:山西,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台湾
  可查家谱总数:185种
  可查名人家谱:陆九渊,陆子礼,陆文金,陆文衡,陆心源,陆志棠,陆佃,陆宏绪,陆奎勋,陆祖谷,陆昶,陆游,陆增祥,陆增炜,陆毅,陆树声,陆懋宗,陆龟蒙,陆陇其,陆继辉,陆蠡

  堂号典故:
  三畏堂:大清国正一品镇国将军、诰封不入八分镇国公陆韫。雍正朝,“镇国将军陆韫卒,上体恤故臣,加封镇国公,典葬从不入八分之制,世袭。”自此以后,恩封的爵位还有金陵侯、长恩伯(承恩伯)、骁骑二等子。先祖原为宗室封爵第九级,在不入八分镇国公下,辅国将军上。品级为武官正一品。亡故后受皇帝恩典,加封不入八分镇国公。赐江宁镇国府一座。“三畏堂”取意“畏天威、畏地怒、畏人心”,表达了上承皇恩天威、中正国法律例、下顺民心民意的为官之道,同时也是对陆氏子孙后代的谆谆教诲。

  忠烈堂:南宋左丞相陆秀夫誓死不降元,立益王于福州。元兵杀来的时候,陆秀夫从容拔剑将妻子、儿子驱逐下海而死,然后自己也投河自尽。

  黜霸堂:汉朝时陆贾跟随刘邦灭秦建汉。他的口才相当好,两次出使南越。还曾写了一本《新语》送给高祖,大意是崇王黜霸。

作者:陆井芳   发表时间:2020-08-10 17:12:28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