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MA  

03-07

916086次

4人

8个

311个

8650人

694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宕昌马土司

宕昌马土司署衙遗址新考

2013-12-08   陇南日报

  宕昌马土司署衙遗址新考

  ●杨海帆李稳

  甘肃省宕昌县马土司家族,自称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裔,从元代至正九年(1349)至民国二十二年(1933),先后承袭延续达584年之久,是甘青地区土司中存在时间最长、管辖范围较大而影响深远的土司之一。研究马土司家族延续发展的历史,可进一步明晰明清以来宕昌及相关周边地区的历史,对甘肃地方史的研究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笔者带着对马氏家族渊源的好奇和对这段历史的疑问,一方面,翻阅古籍,追根溯源;另一方面,多次深入将台乡、车拉乡、韩院乡、兴化乡、好梯乡等地进行实地走访和田野考察,现将有关内容赘述如下。

  据清康熙年间宰相张玉书撰写的马氏家谱中的《马氏世谱序》,该序概括叙述了全国马氏由来及主要族系分布情况,其中曰:"马氏望于扶风。扶风马氏至东汉新息侯(即马援)尤著。隶扶风而望者,曰茂陵,曰郿垀扶风,曰岷阳宕昌。宕昌自扶风传九世而至。"

  据《清史稿.列传三百四.土司六》记载:"马纪自云:伏波将军裔。元至正年间,因防守哈达川九族,授指挥使职,家岷州卫。马珍,明武间,以功授世袭土官百户,清顺治二年,马国栋归附,授原职。"

  《马氏家谱》云:"宕昌之有马氏,非旧籍也,系出东汉伏波将军之后。伏波将军名马援,字文渊,祖籍陕西扶风茂陵(今兴平)人,建武十一年任陇西太守,后任伏波将军,封新息封,累有封袭。"又云:"元顺帝至正九年(公元1349年),马援后裔马纪防守哈达川以下9九族,遂携族人百余,由四川黎州安抚使徙宕昌,后授指挥使。岷州卫随家焉。"

  上述文字为我们指明了马氏家族的来龙去脉,宕昌马氏自扶风传九世而至,而马纪因受朝廷的委派,以安抚使的身份防守哈达川以下九族而来到了哈达川,当时的首要任务是防守哈达川以下九族。

  据《清史稿.列传三百.土司二.四川》载:"黎州土百户,汉马岱(马腾从子;马腾,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后。其先马芍德,於明洪武八年世袭安抚司。万历十九年,马祥无子,妻瞿氏掌司事,与祥侄构衅,降千户。顺治九年,马高归附,仍授原职。乾隆十七年,改百户。"而宕昌马氏土司来源于四川黎州,当与四川黎州马土司族属有一定的族源关系。

  宕昌马土司开基之祖是马纪,于元代至正年间以安抚使的身份驻守哈达川以下九族,并在岷州卫随家焉。那么,当时所指的哈达川以下九族具体地域究竟在哪里?马纪携族人和随从百余人随家焉,这个家究竟安置在岷州卫的什么地方?当时的官署设在哪里?以上诸多历史问题,时久成迷。为此,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田野考察。

  经前后几次深入宕昌县将台乡下巴山村和石窝村、车拉乡儿家湾、韩院乡江林村,广泛接触马氏族人,进行调查了解。据下巴山村马土司后代马存德讲述说:"根据祖辈传说,我们的先人第一代土司最早把家安在了将台乡。当时第一代土官有七子,世称七户马家,分别住在七个村庄。马大人最早的衙门就设在下巴山,占地约六亩,这里曾经散落着很多很大的柱顶石,元明时期的大板瓦也很多,瓦口直径差不多有八寸多大。瓦的内面有很清晰的麻布纹,青瓦外表均用红泥浆包裹烧制而成。衙门靠下20米的地方是马大人的祠堂(俗称墓堂),占地四五亩,一进三院,前院是戏楼,中院是族人议事厅,后院供奉着祖先们的灵位。马大人每天早上不吃饭,洗漱罢先要进祠堂敬香,完毕之后才吃饭。据先人们说,马大人曾经管着巴沙口(将台乡)、七竜口(贾河乡)、通背口(宕昌县临江乡)、两河口(原属沙湾镇,现为两河口乡)、八楞寺(现属舟曲地)等地各族,都是藏民。

作者:马李辉   回复:0   发表时间:2020-01-29 17:36:48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