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纪念论坛 该吧是一个特殊吧,只有管理员授权的用户才可以编辑此吧!

03-24

41156次

0人

2个

2026个

62人


[主楼] 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转播)

新闻频道 来源:央视网 2020年02月28日 20:04A-A+ 我要分享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在抗疫一线,党员医务工作者无私无畏、冲锋在前,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放在首位,展现出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让党旗在疫情防控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医务人员是抗疫一线的中流砥柱,他们以白衣作战袍,以生命护佑生命。   出现呼吸衰竭的危重病人时刻可能猝死,插管手术可以说是在和死神抢时间。在插管过程中,病人可能会因为刺激呛咳导致病毒瞬间喷射,这一操作感染风险极大。在武汉协和西院,面对这项高危操作,一个16人突击小组只用了20分钟就组建起来,负责全院插管工作。   在这支突击队里,党员身先士卒,大家最多的一天做了17台手术。风险再大,但每当看到患者转危为安,大家都会感到欣慰。最近,90后的王丽火线提交了入党申请书。   在火神山医院,有一支“60后党员先锋队”,由6位专家组成,他们既是全军肺病、传染病方面的权威,也是有着3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们凭借自己抗击非典、抗击埃博拉的丰富经验,率先进入污染区,参与每一个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与病魔较量。   截至2月26日,国家累计派出340余支医疗队42000余名医务人员,涵盖呼吸、重症、传染、院感等专业医护人员和医院管理团队。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抗疫医疗队共137人,其中党员76人。他们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协和肿瘤中心的一个重症病区,队员们每天需要在重症病房待上六七个小时。一位队员在微信群中发图说:“看到病人的氧气面罩好想自己吸一口。”面对高强度的工作,共产党员、预备党员以及入党积极分子冲在了最前面。危重型新冠肺炎患者袁奶奶入院后又突发急性脑梗塞,一场与死神的博弈在瞬间展开。   经过大家72小时的接力救治后,老人各项指标明显好转。队员们在实践中经受检验,在抗击疫情前线,目前已有3位队员火线入党。   一线医务人员全力以赴治病救人的背后,还有一支队伍为他们筑起了安全的防火墙。正在为广西医疗队培训的院感专家叫吴安华,像这样的培训吴安华已经开展了80多场,经他培训的医疗队医护人员超过1万人。   从1月21日至今,这位年近60岁、心脏里还装着3个支架的院感专家一天都没有休息过,他曾用5天时间完成了对30支医疗队近4000人的培训。

作者:丁飙   回复:17   发表时间:2020-02-29 17:42:25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转载)新华社电 记者张武岳人民日报 2020年04月22日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于化虎:自制地雷 抗击敌寇
2020年04月22日08:18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创造地雷战术30多种,参加战斗300余次……胶东“爆炸大王”于化虎的英雄故事,已通过“地雷战”的小说和影视作品为许多人所熟悉。

  于化虎,1914年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县文山后村,1940年参加抗日战争,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在家乡带领民兵以自制的踏雷、绊雷、连环雷、夹子雷、钉子雷、梅花雷等20多种地雷为主要武器,有力地打击了日寇,威震胶东。

  1944年10月,于化虎等5人受胶东军区委派,到烟潍线给民兵骨干传授制雷、布雷技术,开展历时4个多月的地雷战。

  到抗战胜利时,于化虎亲手培养起来的爆炸模范有20多名,会使用5种以上地雷的爆炸能手多达1400多人。在参加抗战的5年时间里,于化虎的制雷、布雷技术闻名胶东地区。1945年,于化虎被评为“胶东民兵英雄”,胶东军区授予他“爆炸大王”英雄称号。

  1949年,于化虎根据组织的安排回到老家文山后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父亲一生勤劳,热爱劳动,喜欢自己带头干。”儿子于永周说。

  文山后村地处丘陵缺水地带,于化虎带领乡亲们修建了许多水塘和水渠,先后在村里办起了砖瓦厂、养鸡场、粉坊、牲畜繁殖站等,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2004年,于化虎去世,但他和其他地雷战英雄的事迹一直广为流传。2019年12月26日,山东海阳地雷战党性教育基地启用,基地展示了当地党政军民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英雄事迹,以及当地人民敢于担当、舍身报国的家国情怀,供后人观摩瞻仰。 (据新华社电 记者张武岳)

  《 人民日报 》( 2020年04月22日 14 版)

(责编:曹淼、谢磊)

作者:丁飙   发表时间:2020-04-22 21:58:03

[回复] (转载)读书正当时!跟习近平学10条阅读方法 2020年04月23日

读书正当时!跟习近平学10条阅读方法
2020年04月23日08:4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读书正当时,莫负好时光。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习近平学习10条阅读方法和技巧。

1.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

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到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蚀、永不沾,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多读书 修政德》(2006年2月17日),载于《之江新语》

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2014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

2. 要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领导干部阅历丰富,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强,要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开动脑筋,对现实中的疑惑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3.敢于批判

要敢于拿起批判的武器,在思考中发现新的问题,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形成新的认识。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4.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读书学习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5. 通过加强读书学习,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读书学习,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意识和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切实解决好理想信念、思想作风、道德情操、清正廉洁等问题,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6. 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

发扬挤劲。争取每天挤出一定时间读书,特别要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7. 反复读、仔细品

发扬钻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功夫下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要反复读、仔细品,甚至把相关书籍和背景材料找来对照读、比较读,彻底琢磨清楚。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8.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

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孜孜不倦地读书。“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接受力强,应该抓紧读一些对自己终身成长具有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影响的好书。中年的时候,精力旺盛、视野开阔,应该努力拓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打牢一生的学问基础。年老的时候,时间充裕、阅历丰富,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在读书世界里感悟人生、乐以忘忧。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9.读点历史

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201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0.不能读死书,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不能读死书,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对所读之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古鉴今、古为今用,这样才能在我们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中发挥历史知识应有的积极作用。

——201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网站等)

(责编:姚茜、李源)

作者:丁飙   发表时间:2020-04-24 21:29:48

[回复] (转载)读书正当时!跟习近平学10条阅读方法 2020年04月23日

读书正当时!跟习近平学10条阅读方法
2020年04月23日08:44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编者按: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读书正当时,莫负好时光。今天,让我们一起跟着习近平学习10条阅读方法和技巧。

1.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生活方式

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里,融汇到我们的从政行为中,做到修身慎行,怀德自重,敦方正直,清廉自守,拒腐蚀、永不沾,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多读书 修政德》(2006年2月17日),载于《之江新语》

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2014年2月7日,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

2. 要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

领导干部阅历丰富,独立思考能力比较强,要带着问题读书,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联系实际,开动脑筋,对现实中的疑惑进行深入思考,力求把零散的东西变为系统的、孤立的东西变为相互联系的、粗浅的东西变为精深的、感性的东西变为理性的。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3.敢于批判

要敢于拿起批判的武器,在思考中发现新的问题,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努力形成新的认识。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4.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读书学习客观上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必须联系实际,知行合一,通过理论的指导、利用知识的积累,来洞察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古人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5. 通过加强读书学习,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意识和能力

领导干部要通过加强读书学习,增强改造主观世界的意识和能力,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切实解决好理想信念、思想作风、道德情操、清正廉洁等问题,不断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6. 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

发扬挤劲。争取每天挤出一定时间读书,特别要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读书。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7. 反复读、仔细品

发扬钻劲。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功夫下到一定程度,就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要反复读、仔细品,甚至把相关书籍和背景材料找来对照读、比较读,彻底琢磨清楚。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8. 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

读书最可贵的是终身坚持,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孜孜不倦地读书。“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年轻的时候,记忆力好、接受力强,应该抓紧读一些对自己终身成长具有关键性作用和决定性影响的好书。中年的时候,精力旺盛、视野开阔,应该努力拓展读书的广度和深度,打牢一生的学问基础。年老的时候,时间充裕、阅历丰富,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常读常新的态度、百读不厌的劲头,在读书世界里感悟人生、乐以忘忧。

——2009年5月13日,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9.读点历史

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通过学习历史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不断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使自己的眼界和胸襟大为开阔,认识能力和精神境界大为提高,使自己的领导工作水平不断得以提升。

——201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10.不能读死书,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

在学习历史知识的时候,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方法论,不能读死书,要同工作实际结合起来,对所读之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知古鉴今、古为今用,这样才能在我们认识和处理现实问题中发挥历史知识应有的积极作用。

——2011年9月1日,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资料来源:人民日报、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网站等)

(责编:姚茜、李源)

作者:丁飙   发表时间:2020-04-24 21:32:28

[回复] 中国这样交出“抗疫答卷” 2020-04-27(转)

中国这样交出“抗疫答卷”——专访国家卫健委主任、党组书记马晓伟
2020-04-27 23:31:16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信
微博
Qzone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 题:中国这样交出“抗疫答卷”——专访国家卫健委主任、党组书记马晓伟

  新华社记者陈芳、陈聪

  4月24日,湖北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清零;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这标志着以湖北、武汉为主战场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重要效果,湖北省、武汉市疫情防控已由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何快速遏制疫情蔓延趋势?面对病例数量激增,如何解决收治难题?在社区传播大量发生情况下,如何争取抗疫斗争的主动权?国家卫健委主任、党组书记马晓伟就上述问题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

  如何做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扩容床位近11万张,多措并举解决收治难题

  问:从“四早”“四集中”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等决定战“疫”走向的重大节点中,我们如何因时因势调整疫情防控着力点和应对举措?

  答:在疫情防控全过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深刻把握湖北、武汉与全国“两个战场”的辩证关系,坚持科学防治、精准施策,坚持疫情防控与患者救治并重。

  1月27日,中央指导组进驻武汉,指导湖北等疫情严重省份防控工作。当时疫情防控最突出的矛盾是,病例数量“井喷式”激增与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增加床位”是最紧迫的任务。我们每天与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研究,最后决定不能在现有床位里打转转,四种办法拓展床位,报请中央同意,组织实施。

  一是建设方舱医院,共建设了16家。二是新建火神山、雷神山医院。三是改造现有医院。四是征用530多个宾馆、培训中心、疗养机构,改造为隔离点。通过建立梯次布局的应急防治网络,扩容床位近11万张。在上述举措中,大规模建设方舱医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武汉市的新冠肺炎患者,每4人就有1人是在方舱医院治疗的,做到了“零感染、零死亡、零回头”,方舱医院发挥了改建快、容量大、成本低、集中度高等优势。

  提高收治率、遏制社区传播,通过“攻坚战”争取抗疫斗争主动权

  问:在提高收治率的过程中,武汉市疫情持续蔓延,并有大量的社区传播。为彻底控制传染源,我们打了怎样的“攻坚战”?

  答:1月23日,党中央以对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和巨大的政治勇气,果断作出关闭离汉通道的决策。实践证明,这是阻止疫情快速扩散蔓延的关键一招。

  离汉通道关闭后,对社区传播的阻断成为控制疫情的关键。2月3日,孙春兰副总理率领中央指导组到武汉市指挥部部署社区“确诊、疑似、发热、密接”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打了三场“攻坚战”。第一场是“拉网排查”,2月6日推动武汉市召开社区排查电视电话会议进行部署,不落一户、不漏一人。第二场是“集中收治”,调集167辆负压救护车,抽调医务人员、社区干部和公安干警等组成转运队,边排查、边收治、边清零,24小时昼夜奋战。第三场是“清底排查”,针对前期排查存在盲点、仍有病患滞留家中的情况,2月17日再次发起为期3天的清底大排查。武汉市实现新增病例应收尽收、日清日结,争取了抗疫斗争的主动权。

  同时,我们坚持“外防输出、内防扩散、严格管控”策略。从中国疾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和30个省份的疾控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派近千名优秀疾控和公共卫生人员,组成36支防疫队驰援湖北,与当地疾控人员并肩战斗。一是提高核酸检测能力。二是重心下沉、关口前移,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三是精准指导加强重点单位、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护。四是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后,精准推动防控措施由“围堵”向“防御”转变。我们提出,4月8日决不是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后的胜利日,解封不等于解防,零新增不等于零风险,突出做好无症状感染者的防控管理。

  从全国驰援到患者清零,打响感天动地的生命保卫战

  问: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武汉实现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这标志着什么?在这场驰援湖北的生命大救援中,“中国医生”这个群体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湖北、武汉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处于复杂胶着的“战时”状态。特别是疫情初期,由于对新冠病毒认识不足、防护物资严重缺乏,湖北省超过3000名医护人员被感染。

  从1月24日开始,医疗队员从春节团聚的饭桌上与家人告别、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全国42600余名优秀医务人员投入主战场,我们对医疗资源全局把握、有力把控,使支援医务人员力量水平与支援任务量、救治难度相匹配。

  经过艰苦努力,4月24日,湖北重症和危重症患者清零;4月26日,武汉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这标志着以湖北、武汉为主战场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阶段性重要效果;标志着我国新冠肺炎治疗水平处于国际前列;标志着我国近年来重症医学、呼吸道传染病救治等达到了一个新水平。

  在这场驰援湖北的生命大救援中,有21个省份派出医务人员超过千人。其中,江苏、广东、辽宁3省超过2000人。因为湖北、武汉的背后是14亿中国人民。广大医务人员把每一名患者看作自己至亲至爱的人,全力救治,穷尽一切手段,绝不轻言放弃。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摆在第一位,就是要求我们要像钉子一样钉在这里,扼住病魔的咽喉。

  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疫斗争中,广大支援湖北医疗队员与当地医务人员共同顽强拼搏、日夜奋战,打响了感天动地的生命保卫战。经受了疫情的锻炼和洗礼,年轻一代医务工作者愈加成熟,他们将成为护佑人民健康的中坚力量。

  管理与救治双管齐下,50天内实现诊疗方案快速“迭代”升级

  问:诊疗方案,不只是印在纸上的文字,也彰显着中国人民共战疫魔的智慧。作为新冠肺炎救治工作的遵循,国家诊疗方案如何在不到50天的时间里快速更新“迭代”升级?

  答:患者救治始终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而新冠肺炎作为一种新发传染病,医学界对其致病机理掌握较少。我们从加强内科救治,提高基础医疗护理质量起步,采取积极、科学、灵活的救治策略,从管理与救治两方面入手,不仅承受住暴发流行期诊疗量激增的“冲击”,而且随着对疾病认识的深化和战线的稳定,救治水平不断提高,武汉重症患者转归为治愈的比例从14%提高到89%。

  管理方面,坚持“四集中”原则,将重症患者集中到重症定点医院,采取国家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以院包科”“以省包科”“以省包市”等模式,强化重症救治。加强制度建设,在重症定点医院抽调各支医疗队管理、业务骨干组成“联合医务处”“联合护理部”“联合院感控制部”和“联合专家组”,迅速建立医疗服务指挥系统和医疗质量共治共管体系。组织院士团队、相关学科带头人组成国家专家组,将重症患者纳入个案管理,建立和落实患者日评估、疑难病例讨论会诊、专家组定期巡诊、整体护理、死亡病例讨论等制度,7次制修订诊疗方案,3次制修订重症患者诊疗方案,提升医疗救治的规范化、同质化水平。

  救治方面,坚持“五个结合”,即基础医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前方临床救治与后方多学科支持相结合,医疗与护理相结合,医疗与管理相结合,中医药与西医药相结合,边治疗、边总结、边探索、边完善,不断提升治疗的针对性整体性创造性。

  一是不断总结临床救治经验。我们发现隐匿且难以纠正的缺氧是新冠肺炎重症的主要特征之一。我们及时调整治疗策略,推广“插管小分队”“护肝小分队”等做法,尽早使用有创呼吸支持。

  二是及时进行基础医学研究。组织开展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尸体解剖和病理学研究,从病理结果综合分析中发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主要表现为病毒性肺炎,同时也可造成多脏器损害,治疗上应更加注重多器官、多系统功能保护和功能支持。

  三是及时发现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从病毒致病等原理入手,寻找突破口。从现有的针对相似病毒的抗病毒药物中广泛筛选、仔细论证,发现药物。

  四是注重发挥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独特优势。从传统医学宝库中寻找治疗方法,对症施治。中医领域院士、专家研究筛选出“三药三方”,湖北全省中医药使用率、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都超过90%。

图集
【纠错】 责任编辑: 马俊卿

作者:丁飙   发表时间:2020-04-28 00:23:33

[回复] 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 今明两年拟制定修改17件相关法律(转)

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 我国今明两年拟制定修改17件相关法律
2020-04-27 18:17:34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信
微博
Qzone
0
评论
  新华社北京4月27日电(记者王琦)生物安全法、动物防疫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境卫生检疫法……记者从正在京召开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上获悉,为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我国今明两年拟制定修改17件相关法律。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沈春耀26日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关于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立法修法工作有关情况和工作计划的报告时说,经过多年努力,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公共卫生法律保障框架,共计涉及30余部法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立法方面的一些问题,确有系统进行修订、完善的必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的立法修法工作任务较多、需求较大,需要根据工作实际,区分轻重主次,统筹考虑。坚持立改废释和决定并举,通过制定专项立法修法工作计划,作出明确具体的安排,把“任务、时间、组织、责任”落到实处。

  报告显示,为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拟在2020年—2021年制定修改的法律共17件。其中,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已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提请本次常委会会议三审,并争取表决通过。此外,今明两年还将尽快出台生物安全法,尽早修改动物防疫法,抓紧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境卫生检疫法,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等法律的修改完善。

  沈春耀表示,要加快推动相关法律案。正在审议中的民法典草案,对紧急情况下财产征用、有关合同权利义务、物业服务企业职责和业主义务、侵权责任等条款作了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建议。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对涉及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相关问题等作了认真研究,提出了修改方案。修改科学技术进步法,要注重加强新技术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还有制定社会救助法,修改畜牧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执业医师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也要积极研究疫情防控和公共卫生相关问题。

  相关链接:

  生物安全法草案再次提请最高立法机关审议


  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最高立法机关审议

作者:丁飙   发表时间:2020-04-28 00:26:27

[回复] 守护者 洁净城市的“马路天使” 2020-05-02(转播)

《焦点访谈》 20200502 守护者 洁净城市的“马路天使”
来源:央视网2020年05月02日 20:05
往期片段

《焦点访谈》 20200502 守护者 洁净城市的“马路天使”
2020-05-02 20:05:02

《焦点访谈》 20200501 守护者 生命奇迹的背后

2020-05-01 20:13:02

《焦点访谈》 20200430 中国战疫的生动实践 命运与共

2020-04-30 22:17:03

《焦点访谈》 20200429 中国战疫的生动实践 人民力量

2020-04-29 20:17:02

《焦点访谈》 20200428 中国战疫的生动实践 全面动员

2020-04-28 20:10:03

《焦点访谈》 20200427 中国战疫的生动实践 众志成城

2020-04-27 21:57:02

《焦点访谈》 20200426 中国战疫的生动实践 生命至上

2020-04-26 22:36:03

《焦点访谈》 20200425 小细节里有大健康

2020-04-25 20:12:02

《焦点访谈》 20200424 50年 勇攀航天科技高峰

2020-04-25 12:01:02

《焦点访谈》 20200422 家门口 破“两难”

2020-04-22 20:09:02

《焦点访谈》 20200421 研发疫苗 稳中求快

2020-04-21 20:13:02

《焦点访谈》 20200420 严防输入 织密安全网

2020-04-20 20:11:02

《焦点访谈》 20200419 谢谢你为湖北拼单

2020-04-19 20:12:02

《焦点访谈》 20200418 浦东:前进的步伐

2020-04-18 20:11:02

《焦点访谈》 20200417 疫情难改中国经济基本面

2020-04-17 20:22:03

《焦点访谈》 20200416 重庆:攻坚“两不愁三保障”

2020-04-16 20:11:02

《焦点访谈》 20200415 人民安全 国家安全

2020-04-15 20:12:02

《焦点访谈》 20200414 “线上经济”新机遇

2020-04-14 20:11:03

《焦点访谈》 20200413 打开你的心扉

2020-04-13 20:11:03

《焦点访谈》 20200412 用新思路解复工难题

2020-04-12 20:11:02

《焦点访谈》 20200411 众志成城 扩产保供 携手共担

2020-04-11 20:13:02

《焦点访谈》 20200410 众志成城 同舟共济 绿灯畅行

2020-04-10 20:12:02

《焦点访谈》 20200409 武汉开城门 防控再继续

2020-04-09 20:13:03

《焦点访谈》 20200408 守好国门 严防输入

2020-04-08 20:14:03

《焦点访谈》 20200407 众志成城 白衣执甲守江城

2020-04-07 20:11:03
分享到: 手机观看点赞 收藏
评论
客户端看
相关稿件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有人说,在城市管控之时大街小巷能经常见到的人就是他们了。环卫工人是街头暖人的风景线,是城市的“美容师”,也是疫情中的“逆行者”。环卫工作看似简单,但却非常的辛苦和繁琐。把每一个非常当作每一个日常,默默奉献,“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而在疫情期间的默默坚守,更是换来千街靓、万家安。

李会玲与丈夫李建卢都是郑州市二七区的环卫工人,他们已经在这个岗位干了20多年。

凌晨四点,李会玲和同事们开始了他们的第一项工作:对本班组所负责的所有路段进行集中清扫。

现在疫情好转,出门的人多了,垃圾比之前有所增加。一月底,新冠疫情突然来袭,每天上岗的李会玲感觉到了明显的变化。

当时,各地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实施相应的封闭管理措施,虽然上街的人少了,但保洁工作不能停。

当时已经临近春节,老家在三门峡的李会玲本打算与丈夫回家过年,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他们原本的计划。俩人选择留在郑州,继续坚守在岗位上。

疫情发生后,很多人都待在家里,但环卫工人们全员在岗,他们不仅要处理日常的垃圾,还增加了消杀的任务。非常时期,马路上的垃圾少了,但垃圾桶里的废弃口罩越来越多。

李会玲所在的班组一共7个人,他们负责郑州市二七广场附近三段道路的保洁。二七广场是郑州老城区的地标,大型商场聚集,还有一条步行街,又临近郑州火车站,这里人员复杂,而且流动性大,李会玲和丈夫只能互相提醒,出门工作多加小心。

李会玲与丈夫在互相鼓励中慢慢克服了心里的恐惧,有人还在他们最孤独的时候送来了温暖。

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李会玲和丈夫熬过了二月,走过了三月,他们看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在慢慢复苏。

疫情虽然好转,但从疫情期间延续到现在的消杀工作还在继续,一点也不能马虎。

现在,商场和饭店陆续开门营业,李会玲和同事们好久没用的工具又派上了用场。

以前,李会玲总希望街上的人能少一些,这样自己工作的压力会小一点,经历过这次疫情,她开始盼望着城市能早日恢复往日的喧嚣,她说人气越高,自己的干劲也会越大。

他是杨东旭,河南南阳市宛城区的一名环卫工。一台吸污车、三名环卫工就组成了一个吸污小组,驾驶员杨东旭是组长,他们负责市区20个公共厕所化粪池的吸污工作。

疫情过后,杨东旭的工作恢复了正常。

2月初,随着确诊人数的增加,各地开始征用宾馆,设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集中隔离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触者。这时,隔离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如何处理成了最大的问题。

为了阻断传播的风险,酒店原本接入市政管网的管道被截断,隔离人员入住产生的生活污水要集中回收,统一送到指定地点做无害化处理。这个工作得近距离接触隔离人员的排泄物和废弃物,暴露风险大,但总得有人来做,杨东旭听说需要人时,第一个报了名。

这是疫情期间隔离点的一名工作人员记录下的画面,杨东旭和搭档正在隔离酒店的化粪池抽取生活污水。随着入住的隔离人员越来越多,他们的工作也越来越繁忙。

当时,吃住都在隔离点,每天的工作就是往返于隔离点和污水回收点之间,看着空荡荡的大街,听着新闻里日益增加的确诊病例,杨东旭开始有点担心家里人了。

了解到杨东旭家里的困难,环卫站的领导想再派个人来顶替他的工作,但被杨东旭拒绝了。

就这样,杨东旭继续留在岗位上。四月初,随着他所在的城市确诊人数清零、所有密切接触者结束隔离,杨东旭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他在这里整整坚守了58天,是所有工作人员中坚持时间最长的。

据河南省住建厅统计,疫情期间,在河南有15万名环卫工作者坚守在岗位上。

2月3日起,商丘市推行废弃口罩分类处置,全市500名环卫工承担起了废弃口罩的收集工作,田月亮就是其中之一。

口罩直接接触人的口鼻,一旦接触带有病毒的口罩,感染的风险就很大。

现在,虽然疫情好转,但田师傅的口罩收集工作还在继续。

疫情期间,从清晨到傍晚,从街头到巷尾,都能看到环卫工人的身影。他是环卫驾驶员李素兵;他是环卫工人孙付平,清运车进不去的小巷,他就进去把垃圾背出来;他是垃圾清运车驾驶员刘培军。疫情期间,环卫行业高负荷运转,据住建部统计,全国180万环卫工人,有90%以上在岗位坚守,他们在完成日常保洁任务的同时还承担着医疗机构、集中隔离场所和相关设施的消杀应急任务。他们散落在街道的大街小巷,每个人都是一道微光,汇聚在一起,就点亮了整个城市。他们是默默无闻的劳动者,也是维持城市运转的坚守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面对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从一线医务人员到各个方面参与防控的人员,从环卫工人、快递小哥到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千千万万劳动群众在各自岗位上埋头苦干、默默奉献,汇聚起了战胜疫情的强大力量。”而在今后的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仍然需要这样的劳动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传奇。

作者:丁飙   发表时间:2020-05-02 22:53:18

[回复] 五一前三天旅游收入超350亿不见人海05-04优质创作者(转)

五一前三天国内旅游收入超350亿,景区不见人海,网友:意料之中

朱桀的行走笔记

发布时间:05-0412:19百家榜创作者,优质创作者
导读: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宅在家里真的是太久太久了。从春节假期开始,直到清明假期,大家多数都是宅在家里。我们也知道在这样紧张的时刻,宅在家是目前最为安全的方式,所以我们暂时搁置了春节旅行和清明旅行计划,也不得已的错过了春暖花开的季节。



我们坚信“没有一个寒冬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终于迎来了国内形势渐渐的好转,各个方面也都相继传来了好消息。寒冬终于过来,春暖花开的季节虽然来得迟了一点,终究还是在我们的期盼之下到来。在我们还在担心“五一”出去旅行是否安全的时候,也听到尊敬的李兰娟院士给出的建议,“目前中国旅游是最安全多”,我们也终于可以安排“五一”出行的计划了。



相比较往年的五一劳动节,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有很多不同。首先是假期时间不同,为了能够刺激国内消费,所以今年的五一劳动节从5月1日至5月5日连休五天,是连续13年来“五一”三天小长假第一次延长为了五天长假。其次,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大家一直期待的,比以往都期待太多太多的,毕竟“疫情”之下,我们都宅在家太久,迫不及待的想要去旅行,去抓住春天的尾巴,出门去散散心。最后,我们就静静等期待着五一假期的到来。



也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即使国内形势已经得到很好的控制,但是未免心中还是有所顾忌的,所以还是多数人都还是不敢去旅行,会担心在路上会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存在。当然专家们也给出了戴口罩、用公筷、勤洗手、少到人群聚集的地方等一系列的措施。这样也让我们大多数的人会继续暂缓旅行的计划。


看到国家文化旅游部发布的最新的消息,“五一前三天国内旅游收入超350亿。”很多人都不淡定了,为什么今年五一没有看到和往年五一劳动节相同的场景呢,为什么景区却不见我们熟悉的“人山人海“呢?高速路口为什么不堵车?还有为什么酒店还有充足的房间呢?等等一系列的问题。



然而大多数的网友认为这一切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虽然在清明节的时候有一部分景区始料未及出现了“人山人海”的画面,但是经过清明节小长假出现的情况之后,国内其他的景区也都开始了预案,实行了不同的政策,为了能够让游客更好的体验游览景区,也是为了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风险以及人群聚集,所以超过4000家的A级旅游风景区都要提前预约才可以正常的游览。



因为需要预约才可以游览各大景区,所以游客在出行之前,就知道自己所要去的景区是否拥挤,是否还有余票,这样就很好地避免了游客大量聚集的风险,也减少了人群聚集存在的隐患。所以今年的五一才没有出现“人山人海”的画面,没有拥堵的画面,但是游客的数量还是比预见的要多得多,最后实现了“五一前三天国内旅游收入超350亿”。

作者:丁飙   发表时间:2020-05-04 18:12:40

第一页 [1] 2 跳到 页/共2页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