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RAO  

03-07

174998次

9人

12个

204个

932人

101部


站长: 饶有武 管理员: 饶曾国 饶国平   [申请管理员]
[主楼] 《中华饶氏通谱•序跋篇》审稿意见

《中华饶氏通谱•序跋篇》审稿意见 赤壁饶有武 2020-1
一、█ 整体印象
1、《凡例》26条,反映了编辑思想,告知了阅读指南及编纂体例,详细明了,统领全书。
2、竖版改横版符合现代版式,适合当代人阅读;断句、标点降低了阅读难度,便于理解。
3、编辑水平很高!多字、少字、错字、倒字,都查出来并且处理了。
4、字号、字体的选择很恰当,看起来很舒服。
5、本次编辑,给中华饶氏谱牒文献进行了一次有史以来的、高水平的大整理,为日后各分支修谱断句、标点、校对做了非常有益的工作。

作者:饶有武   回复:3   发表时间:2020-05-28 21:45:19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中华饶氏通谱•序跋篇》审稿意见

二、█ 对《宗支图序》存目处理的看法
《宗支图序》R0901-0012 、R0901-0028、R0901-0001等,说明了姓氏的来历,南城白干的来由,列举了姓氏名人、先祖洞大、勋等人。是关于源流、得姓、始祖等方面的重要谱牒文献,在当年修谱资料缺少的情况下,被视为宝贝,因此被不少支系转录,几乎成了元亮支的纲领性文献。影响大,转录多。
转录的并不是全文照转,而是有修改。一种类型是小修改,大同小异,只有个别字不同,基本上无本质区别。但找不到两篇一模一样的。另一种类型是大修改,大量增减内容,有本质的不同,看似《宗支图序》,其实面目全非。不光改了内容,有的还改了标题,改了撰写人,改了落款,增加了按、跋,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从《宗支图序》文中“及迁于南城亦号所居为白干”来看,应该出自“南城白干”。从多数分支所载此序中的句子“先祖勋罹五代之变”来看,此序应该是勋公后裔修谱时所撰文献。
▲所以,南城白干是《宗支图序》的源头,撰写者是南城白干勋公后裔。
如果要存目的话,应该以南城白干的《宗支图序》并结合大多数转录文本为参考。
●《宗支图序》经过历届修改,原文无法得知。即使是南城的也有大修改的。现在只能以大多数版本及南城的版本为参考,来确定“正本”。“正本”识别的关键点:
①、地点:南城白干。
②、人物:斌、熹、助、君素、娥、京。6人。
③、先祖:洞天、勋。2人。
④、时间:大中祥符元年。
⑤、世次:八世。
⑥、作者:光辅。
⑦、按跋:全无。
凡与这七点不符者应视为大修改。要分清是否接近“正本”,并非易事,得花大量的人力。
版本不一,是修谱的先贤们认知不同,或是支系不同,或是地域不同。各地修改自有各地的道理。即使不对的也应留给后人去研究。所以说,将《宗支图序》采用存目处理,不甚妥当,有悖于“尊重原著,原汁原味”的原则。
还有三沙支的纲领性文献《道川序》(84)R0901-0086,也是一样,被多家转录并修改。
▲因此,《宗支图序》是转录多、修改大、影响广的纲领性文献,可否全部照录不存目?
其他有转录而影响不大修改不多的可存目。如:《蔡齐序》(58)R0901-0001、《罗伦序》(28)R0901-0028,还《刘伯温序》、《程钜夫序》(60)R0901-0055 等等。还有更多署名是小人物的。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8 21:46:14

[回复] 回复《中华饶氏通谱•序跋篇》审稿意见

三、█ 关于目录
目录信息太少,《饶氏家谱》看不出是什么地方的,也看不出是哪一个支系的,不便于查找。
建议在《饶氏家谱》后面注上地名,一目了然,就好查找了。
往往一个县有好几个分支,再在县名后面注上更细的行政区划,或加上分支,就更好查找了。如:湖北崇阳县有两支饶氏,注明 “崇阳千一支”,及 “崇阳五七支” ,就分得清了。崇阳是县名,五七是始祖名。若不知始祖名只能注上地名了。
▲可否利用有限的篇幅容纳最大的信息,在目录的《饶氏家谱》后增加地名及始祖名?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8 21:46:51

[回复] 回复《中华饶氏通谱•序跋篇》审稿意见

四、█ 关于古汉语文字
古汉语文字包括 繁体字、异体字、古今字、通假字、自造字、死字 等。
◆语言和文字,随着社会的进步也不断地进步。从结绳记事到甲骨文,到金文,到大、小篆,一直到现行简化字。这只是汉字“形”的变化,从难到易,从繁到简。这绝不是汉文字进步的终结,进一步发展走向何方,我们难以预料,可能的方向也许会从表意的方块汉字进步到表音的拉丁文。鲁迅、瞿秋白、毛泽东等知识分子都提出过汉字拉丁化的主张。
◆建国后,1954年开始文字改革。1955年国家发布《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废除了1055个异体字;1956年《汉字简化方案》出台,1964年《简化字总表》出台。至今已使用五十多年。
推出简化字后,不再使用古汉语文字。如岭字,只能写成岭,不能写成“岺”。
文字改革,包括汉语拼音、简化汉字、标点符号、横行书写、文言文改白话文、推广普通话等各方面的改革。
文字改革,是中国解放以后最伟大最成功的改革之一,对迅速提高全民族文化水平取到了重大的作用!对提高书写速度、提高工作效率也起到了重大作用。
◆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发布,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地位,同时对方言、繁体字和异体字作为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并允许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长期存在。
“允许在一定领域和特定地区内长期存在”,一定领域指书法和篆刻艺术作品或美术作品,手书题词和招牌等;特定地区指的是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
港澳台有多少人?大陆有多少人?港澳台与大陆比,毕竟是少数。
◆《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第二十六条:用汉语文授课、学习的考生,参加全国统考(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
所谓“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包括两方面,一是文字要规范,二是语言要规范。文字规范是指必须使用现在通行的简体汉字,不能使用繁体字,不能用异体字,不能用死字,更不能用自造字,更别说什么金文、甲骨文了。试想,你要是用“结绳记事”进行高考答卷,谁给你评卷?
高考不让写繁体字、异体字,老师会教这些字吗?当然不会,自然不会。
事实上,中国大陆在1956年后,使用的就是简化字。我们五十年代出生的人,一进学校门学的就是简化字。即使是三、四十年代出生的人,通过五十多年使用规范汉语文字,早就不习惯使用古汉语文字了。
繁体字、异体字、通假字、古今字、死字、自造字等古汉语文字,老师不教,学生不学,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只能封闭起来,留给文字学家慢慢地去研究,就如甲骨文一样。
我们编纂的《通谱》是给谁看的?绝不是给极少数专家看的,而是给只有一般文化水平、难以读懂古文的后人看的。家谱应该是家族普及读物,而不是供专家学者研究的古籍。
后人现在已经不学、不用古汉语文字了,阅读古文会很困难!甲骨文大家能认几个?把现代出版物全部用甲骨文出版,大家有何说法?肯定会说不认识,纷纷反对。要是用网络语言出版,通篇都是“偶稀饭美年达”之类的语言,大家可能会读不懂、受不了,纷纷反对。
要是我们编的《通谱》的阅读对象看不懂,则其存在的价值会打折扣。
▲可否把繁体字变成简体字,通假字变成本字,古字变成今字,死字注音释义,异体字变成正字(类似珍与珎为了区分两兄弟必须用异体字者除外),这样是不是有利于当代人阅读理解,有利于家谱文化的传播,从而最大限度达到我们编写《通谱》的初衷?
以上纯属个人之见,不用参考。
赤壁饶有武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8 21:47:58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