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RAO  

03-07

175088次

9人

12个

204个

932人

101部


站长: 饶有武 管理员: 饶曾国 饶国平   [申请管理员]
[主楼] 《通谱》编修之我见  [精华]

《通谱》编修之我见
湖北赤壁饶有武撰
2015-10-30
1、通谱的名称
《中华饶氏通谱》,通谱的意思是联合修谱。或叫《中华饶氏大成谱》也行。大成在这里是“集中华饶氏之大成”,是“完整的体系”的意思。编修《通谱》,有利于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有利于资料共享,增强中华饶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现在各地修的家谱,相对《通谱》而言,是支谱。《通谱》则是各支谱的集成,通览全国饶氏各个支系,是各支谱之纲。
实际上我们所说的通谱,应该是指全国饶氏宗谱的谱首,或叫谱头,或叫卷首。谱头与所有支谱,组成大成谱。通谱与支谱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通谱卷首由“中华饶氏通谱编委会”编纂,支谱原则上由各支自己编纂,也可统一编纂。《中华饶氏大成谱》应冠名“《中华饶氏大成谱》卷首”,卷首多卷时标注卷首一、卷首二,等等,以及“《中华饶氏大成谱》﹟﹟支”,﹟﹟支是支谱,如元亮孝感友礼支、三沙赤壁千二支,等等,前面是大的支系名,中间是地名,后面是当地始迁祖。未划归支系的在前面加省名,如,湖南宁乡正麟支。
即使是《中华饶氏大成谱》也很难包含所有支系的支谱,目前我们能做多少就做多少,逐步完善。要想将大成谱做全,没有十年二十年是难以完成的,甚至要经过几代人努力。
近一、二十年未修谱的分支可与通谱同步修编,已开始修编的可放慢进度,与通谱同步。各地支谱可与通谱一起编制印刷,以保持排版、印刷、装帧等风格一致。近十来年内已修过支谱的,恐怕短期内不会再修支谱了,难以与通谱同步修编。这是因为修谱得花钱,前几年刚收过丁费,又要再收丁费,可能行不通,除非有大款愿意出钱。

作者:饶有武   回复:11   发表时间:2020-05-29 19:22:14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通谱》编修之我见

2、要打破传统的修谱思想
通谱卷首不是旧族谱简单的翻版和综合,而要精炼古谱内容,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得以传承,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具有时代特色。要 “求新”,而不是“仿古”。所以,编修通谱应摆脱传统修谱思想的束缚,准确定位通谱的历史地位,用新的视角看待通谱、编修通谱。
传统的修谱思想是什么?
⑴、求根溯源。一定要找到源头,世系接到黄帝都还不满意,巴不得找到某一只猴子是祖先才最理想。事实上这是办不到的。要是隔了十代、八代,在没有资料的情况下,谁也无法弄清楚。自欺欺人的假世系有什么用呢?
⑵、相互比官。不同支系之间比,本姓与外姓比,比谁的官大、官多。没有的就捏造,后人给先祖任命官职。古代这样做,是受官修的影响,是政治的需要,现代没有这样做的必要了,提拔干部绝不会去翻你家的家谱,不合提拔条件的,祖先官再多再大也没用。
⑶、一脉相承。过去各分支修谱追求一脉相承,那是在小范围内,全国修通谱时这种做法就不适用了。有人错误地认为,一个姓氏只有一个祖宗。其实,中华各姓氏大多是多源多祖的,而并非一源一祖,甚至不是同一个民族,有的是少数民族改姓而来的。通过千百年的强合整合,现在的家族未必有共同的祖先,宗支越大水分越多,只能看作一个文化符号。若全国同祖,一条线下来,与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是违反科学规律的。通谱要是硬将全国同源同祖,是继续“追补而强合”。我们应该把现存的各个支系派别看成一个个元素符号,淡化血统,强调文化认同,组成中华饶氏集合,这样才有利于通谱的编修。说通俗一点,只要你承认姓饶就行了,我们就有得说了。千万不能分出你是哪一支系的,我是哪一支系的,甚至自诩正宗,扬此抑彼,这种狭隘意识,是无知的,不利于团结,不利于修通谱。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9 19:23:08

[回复] 回复《通谱》编修之我见

3、《通谱》卷首刊载哪些内容
《通谱》卷首刊载哪些内容至关重要。内容过多,势必篇幅大,卷数多,印刷成本高,则降低购买率,进而导致通谱的影响面、影响力大打折扣。内容过少,则不能反映我饶氏古往今来之概况。所以说刊载内容要认真考虑、精选。
可编印两种版本,一种内容较少,称为《中华饶氏通谱》卷首,三卷左右,简装,售价三百元左右,满足购买力低者。这种版本为普及型,最大程度扩大通谱的影响面,增大中华饶氏的凝聚力。如,陈氏全国通谱首卷只有一卷,六百多页。另一种内容较多,称为《中华饶氏大成谱》,可达十卷、二十卷,或更多,精装,满足购买力强者。这种版本作为家族史料,家庭经典收藏,以传无穷。要是一套几十上百卷,甚至几百卷,能买得起的没几个人。售价越高,购买的人越少。全国支系收全了,大成谱的卷数估计要达到数百卷。
当然,如果能募捐几百上千万,够编制、印刷通谱所需,用赠读的形式发行,那就无所谓了。
可以制成电子版,PDF格式或Word格式,拷贝于CD卡出售。或进入网络,免费或有偿阅读、下载。降低消费成本,更有利于传播。当然,目前现代电子版与传统纸质版不可互相替代,两者并存,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要,适应社会的要求和时代的进步。
我想到的《通谱》卷首刊载的内容有下面几个方面。
⑴、源流和得姓。说法五花八门,要想统一成一种说法,可能有难度,也不科学。可以多种源头,多种得姓说法并存。
我们现在的基础研究并没有做好,有关源流和得姓等很多只见于古谱的说法没有得到考证。如“饶本尧后,益食为饶”等。源流、得姓方面的研究文章倒是有一些,只不过是盲人摸象,管中窥豹。我也曾经花了不少的功夫,终无结果,知难而退。老的说法没有验证,新的说法没有得出,现在要修通谱,只能用“以错传错,以疑传疑”来解释了。
⑵、迁徙及分布。各分支迁徙路线,可用文字表述,若用图,则篇幅较大。
饶姓在全国各地的分布,应是一个重要内容。大分支又有小分支,小分支可归于大分支,若达到一定规模,如上千人的小分支,自己修了小分支的谱,也可单独立户。无源头的小分支,无论人数多少,都应立户。
分布与人数统计可以结合在一起。分支列统计表。男丁、女丁(饶姓女,可以包括已出嫁的。有的地方修谱是这样做的。女婿、外甥不计)、配偶(饶家媳妇)、总人口,分项统计。人数统计是修谱的一个重要内容。若分项统计太繁,也可只统计总人口。
⑶、支系字派:字派应指各支原有字派。好在全国饶氏字派应不会占很大篇幅,可考虑全部刊载,或刊载人数达到一定数量的支系字派,如逾千人或逾万人的较大支系的字派。
⑷、各支世系表:现在收到的部分世系图就已经有26卷,要是将全部收到的世系全部刊载于卷首是不可能的。可考虑刊载前数代,或不刊载。也可考虑从各地始迁祖开始,远祖世系不刊载。有的远祖世系本来就是胡扯,刊在上面也是自欺欺人,让后人笑话。也可考虑《大成谱》刊载,《通谱》不刊载。吊线图太占篇幅了,即使从当地始迁祖开始刊载,也只能刊载部分,全部刊载必然篇幅巨大。首卷最好是不载吊线图,刊载在各支谱上。
⑸、重要活动照片。指全国活动,各支系活动图片就免了。要有文字说明。
⑹、名胜古迹。如祠堂、牌坊、名宅、扁额、碑铭等。有较大规模、有一定建筑风格的饶氏祠堂,茶阳的“父子进士”牌坊,介冈兄弟部堂、茶阳报恩碑等。图片要配文字说明。不属于饶家独有,又与饶家无必然联系的,不应刊载。如赤壁摩刻,举世闻名,但并不是独归饶家所有,又不是饶家人所题、所刻,就不应刊载。
⑺、始祖陵墓:有据可考的始迁祖,有古代修的坟墓及碑记。当代新修的(古墓修葺不属于新修坟),或衣冠冢之类的假坟不能为算。若要刊载假坟,则要说明,不能欺骗后人。图片要配文字说明。图文可占1/2页面或更小。
⑻、历代皇帝诏诰:历代皇帝诏诰,真真假假,真实性难以确定。诸如此类的文献,在各分支谱中多如牛毛,多的一本谱上几十篇,皇帝整天只有下诏诰的功夫了。应以地方志为准,地方志上没有记载的视为假的。或通谱首卷不刊载,只载在支谱上。
⑼、历史人物、当代精英介绍。这应该是通谱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本部分内容应该“厚今薄古”。
有的古谱中,远祖世系考就是官宦名流的大集合,是官宦名流榜,几乎代代都是官,成千上万。有的是真的,有的是后人任命的。必须以地方志或其他史籍记载为准,自吹自擂、无根无据的名人载入通谱,后人会认为我们无知。古代名流应该有家谱以外的根据,应该达到一定级别才能刊载,这就是“薄古”。
还要注意搜集未上家谱的古代名人。虽说有的家谱是名流榜,但毕竟古代媒介缺乏,搜之不及。如饶道深、饶南强、饶良辅、饶师道等。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9 19:24:45

[回复] 回复《通谱》编修之我见

当代精英除了饶漱石、饶宗颐、饶兴礼等报纸上有名、电视上有人、广播里有声的大名人之外,还应刊载一些并非世界级、国家级名人,而只是在族中声名较大者。这就是“厚今”。如:
①、政府官员。处级或厅级或部级以上者,包括军、警。上将相当于副国级,中将、总警监相当于部级,少将、副总警监相当于副部级,大校、一至二级警监相当于厅级,上校、三级警监至二级警督相当于处级。
②、文化名流。文学艺术上颇有建树者。要有入选标准。
③、高级职称。副高或正高或院士以上者。副高与处级,正高与厅级,院士与部级,属同等级别。
④、高等学历。硕士或博士以上者。
⑤、时代骄子。资产过千万或销售过亿元者。
⑥、热心族事者。如各地宗亲会主要负责人;各支历届修谱主要负责人;历年为族事做出了较大贡献者,包括宣传家族、联络族人、善事捐款、操劳族事、编写家族读物者,等等。这些为家族默默无闻的工作者,比那些钱多官大而不关心族事者来说,更应扬名谱帙。可列专项记录,这也是“厚今”之举。
⑽、各支谱序言。各支选取立意较新、信息量较大、内容真实可靠、短小精悍的序言刊载二至三篇。伪托、伪序最好是不刊载。首修序言可作为必选篇目。不可能全部刊载在首卷上。支谱上应该刊载本支全部序言原文,给后人留下研究的资料。
⑾、艺文:包括古今艺文。现代人的艺文,或是得过某一级奖励,或是上了某一级刊物,而且是正式的,非民间赢利性组织或刊物。并且要有级别规定。
谱序虽说也属艺文之列,但谱序是宗谱专有的文献,有其独特的格式和内容,与文学作品、书画作品、工艺美术作品、视觉艺术、建筑设计等是有区别的,所以应将谱序从艺文中分离出来。
艺文之类的,可以只刊载篇目而不刊载内容,或篇目及内容简介,这样就能压缩通谱首卷的篇幅。
⑿、各支简介。简要介绍迁徙、居地、始祖、人丁、字派、古今名流等,集中该支信息,一目了然,使读者迅速了解该支情况。篇幅控制在一至两个页面。
⒀、历年捐款者。分省、分年列表,彰显其德。
⒁、总会收藏家谱。纸质的、电子的。《策划案》上信息不全的可补全,有错的纠正。并注明捐赠者,以示其功。
总之,全国饶氏古今信息浩如烟海,如不严格遴选,不光篇幅过大,增大成本,且泥沙俱下,怡笑大方。家谱有记载,但无史籍佐证的,应该淡化。《通谱》应以真实为生命!要以得起时间的检验,经得起后人的检验。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9 19:26:10

[回复] 回复《通谱》编修之我见

上面所说的只是我个人想到的,不一定适合载于谱首,也不一定全面。倒底需要刊载哪些内容,得集思广益,广泛讨论。确定内容后,再发通知,各分支按要求提供相关资料,通谱总编室只对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审核、取舍、编排。这样,既可减轻总编的压力,又不致各支资料遗漏。资料要用A4word文档,五号宋体;图片用jpeg格式。拒绝纸质文件,这是为了节省录入和校对的时间。提供资料者要署名,载于卷首,文责自负。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9 19:27:10

[回复] 回复《通谱》编修之我见

4、全国统一世次
按理说,编了通谱,就要全国统一世次和字派,否则,不是真正的通谱。
⑴、什么是世次?
世次和世系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世次是顺序、排序,只有序数,没有具体人,如第一世、第二世……,也是第一代、第二代……;世系不光有先后排序,而且还有具体的人物,如第一世元亮,第二世汉宁,第三世植,等等。
为什么要把世次从世系中分离出来呢?这是因为要编通谱,而又无法统一世系,不得不用到世次的概念。有的支系纷纷撰文,巧舌如簧,企图论证其远祖世系是正确的,别家的是错误的。我想,几大支系,谁也不会放弃自己的世系,那怕明明知道这些世系是假的,也不愿放弃而“祖人之祖”。最重要的是,根本就没有正确的远祖世系,把一个错误的世系接到另一个错误的世系上,是错上加错,错得更厉害了。前面说过的只刊载当地世系而不要远祖世系,也是基于这个原因。
修过谱的人都知道,在小范围内合谱就要用到确定世次的作法。多个不同的支系合并在一起,就得先确定世次,再按确定好的世次编世系。
确定世次,就是确定个人在全国的辈分。当然,现在来确立辈分,是一种“强合”行为,但编通谱又不得不这样做。
⑵、如何确立世次?
在世的有若干辈,各辈人数分布中间大、两头小。就是辈分高的和辈分低的人数比较少,居中辈分的人数多。
各分支找出“基点”。若在世的代数为奇数时,好办,则取中间的一代为基点,取的是中位数。如,在世的有五代人,则取第三代为基点;在世的有九代人,则取第五代人为基点。若现在世的代数为偶数时,取中间的某一代为基点。如,在世有六代人,则取第三代或第四代为基点。是取第三代还是第四代,由本支自己确定。
不要以为辈分高的沾了什么光。辈分高的说明那支或那房老气横秋,生气不足;辈分低的说明生机勃勃,兴旺发达。各有千秋,选哪辈自己定吧。
还有一种方法,取本支在世人数最多的一辈为基点,就是取众数。这需要繁杂的统计,不然得不出准确的数据。这种方法可操作性不强,太费时了。有的地方修谱时,进行了此项统计,各辈分的人数一目了然,这就容易找出众数了。
也可以两种方法结合使用。如在世代数为偶数时,可用取众数的方法确定基点。
较大的支系有的有明确的世次。如三沙支的世次是统一的,在世约十代,只须靠挂全国世次就可以了。有的支系虽说很大,但世次悬殊太大,上下隔了三十几代,最下的一代与最上的一代隔了一千多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当年整合没有做好。这种情况如何处理,要看本支系自己的意见。或大支取基点,或各小支各取各的基点。
各个支系都有一个基点,定好“基点”后,各分支在此基点上的为同辈,即同一代人,或同一世次。并给这个基点定世次,比如,基点定为第100世(或第200世),则此基点的上辈为99世,下辈为101世。基点上的世次最好取整十整百的数。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9 19:27:58

[回复] 回复《通谱》编修之我见

5、全国统一字派
统一了世次,全国统一字派就不是很难了,但也存在一些不好处理的问题。
⑴、字派的编写
新编字派要体现中华饶氏的特色,力争有较高的立意,有新意。
要有深刻的含义而又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要朗朗上口,便于记忆。
既要歌颂祖功宗德,又能启迪后代;既要有源流迁徙,又要有子孙分布。
尽量避免同音字,如有和友;避免不雅字,如日、操,是骂人的字眼;或与不雅字同音,如求,与毬同音;要笔画简单,便于书写;避免生僻字,要好认;与饶字配合,用在名字中要好读,不拗口。等等。绝不允许卖弄文化,故弄玄虚。
如果考虑到传统文化,还要注意五行相生相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这是相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这是相克。例如,上辈字派为木或偏旁为木,下辈字派为火或偏旁为火,这是木生火,木燃为火,火势燎原,可。上辈字派为金或偏旁为金,下辈字派为木或偏旁为木,这是金克木,以刀伐木,犹如断根,不可。父可生子,但父不能克子。这里所说的生,不光是生育的意思,更有生气、活力、兴旺、繁盛的意思。克的意思是制约、排斥、限制、阻碍。
字派最好用五言古风,五字一行,十字一段,十段一百字。五言比四言多一字,比七言字少两字,更便于语意表述,又可使字派数成整数。
新编字派要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所以要用普通话,不能用方言。
既要底蕴深厚,积淀、浓缩中华饶氏数千年宗族文化,又要与时俱进,体现开拓进取的时代精神。
字派的编写,要考虑这考虑那,是极不容易的。如果兼顾韵律和格律则更难了。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我们应该重在内容,而不严格追求形式。节奏分明、朗朗上口,我看就不错了。否则创作就更难了。
在全国范围内征集,选取或综合应征稿,再利用网络、杂志、微信群、QQ群、印发传单等多种手段,在全国范围内广泛讨论,反复修订。应征稿必须对所拟字派进行详细解释,便于一般文化的宗亲理解意思、判别好次。
⑵、字派的使用
姓名一般由三个字组成,饶是不可选择的,派是不可选择的,只有第三个字不同。以前各支用各支自己的字派,在小范围内尚有不少同名的,采用全国统一字派后,使用同一字派的人数大大增加,同名的一定更多。
国标码共收录 6763 个简体汉字,《新华字典》收录10998个字,其中包括繁体字、异体字,而繁体字和异体字现在视作不规范字,除掉这些字,也不过五、六千字。常用汉字约三到四千字。这些汉字远远不够我们取名,同名同姓的是不可避免的。
①、有些不雅字不会用来取名,如:死、杀、屎、坏、蠢、婊、屁 等字。除掉这些字,能用的字就少了一部分。
②、所取字与字派不能同字。又少了一些字。
③、与不雅字同音的字不会用,如“史”,会被人故意解释为屎。可用字就更少了。
④、还有,中国传统不能“卑犯尊名”,祖父用过的字孙子不能再用,父亲用过的字儿子不能再用,这样的话,可供选择的字就更少了。
我们修谱时,要求饶姓女要有派号,非派号不能上谱。全国七十多万人,你算一算,重名的有多少?有些字中国人情有独钟,如:华、平、晓、军、明、伟、杰、俊、丽、英、珍、婷等,用这些字的同名则更多了。姓名这一社会符号的唯一性就大大降低了。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9 19:29:10

[回复] 回复《通谱》编修之我见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提出一个办法,算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个办法是采用新派在前,老派在后,即一个人的字派由两个字组成,既可看出在全国排的世次,也可不丢掉老祖宗编的字派,既可全国一统,又可看出属于哪个支系。这样,同名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这样的话,名字得用四个字,这倒是与国家为了减少重名而提倡四字名相符合,大大提高了姓名这一社会符号的可识别性,却与中国人习惯用三字名字不相合,也是有矛盾的。
汉族以四个字为名的,古今都有。当今名字为四字者,多为在原来的三字姓名中加入了母亲的姓。我们要是以两字为派,真还是一个创举。名字由两个字发展到三个字,人口增多是一个原因,是为了减少重名,由三个字发展到四个字也是一个趋势。我饶氏引导潮流,站在潮流前端,未尝不可。我提出的采用“四字名”只是提倡而已,不能强求。
有的姓为了减少重名而编写多套字派,不同的支系或不同的地区用不同套的字派。这样做的确可以减少同名的机率,但这样做全国的字派还是没统一,还不如我上面提出的作法。
大家都可以提供更好的减少重名的方法。
⑶、字派的用字
新拟字派中不能同字这就不必说了,但与各支系的老派可能难以避免同字。是指已经用过的字派,没用过的字派没关系。我前几年收集了近三百种字派,实有数量应该大大超过这个数字。估计全国的老字派已经将现在的国标字用光了,要想新拟字派避开老字派用字,与老字派不同字,可能办不到。若新编字派与已用过的老字派同字,则子孙与先祖同派了。比如,某人是“世”字派,若新编字派中,下一代或下两代,正好也是“世”字派,那么儿子或孙子就与父亲或爷爷同派了。这个矛盾我想很难避免,不知大家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如果采用新老字派相结合,则后代与前辈同派的机率会大大降低。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9 19:30:17

[回复] 回复《通谱》编修之我见

⑷、新派的执行
新字派应在三、五代后执行,或从新字派拟定后新出生者开始执行。这是为了避免更改已有派名者的名字,更不能更改祖先的名字。当然,有愿意更改的可以随时更改。国家法规有公民享有姓名权,改与不改,什么时候改,得看本人意愿。大家可以对统一字派的可行性进行讨论。
编修通谱是一项系统工程,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如,组织机构、资金筹措等重大问题,本文未涉及。以上只是个人一管之见,说的是一些小问题,是谱牒内容方面的,如冰山一角,不见森林。本人的观点不一定正确,抛砖引玉,仅供大家讨论。
2015-10上官人庄饶有武撰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9 19:32:07

[回复] 回复《通谱》编修之我见

本文发表于福建饶氏网,总编饶如龙按:
近日收到《〈中华饶氏通谱〉编修之我见》一文,阅后深为感动。有武宗亲对饶家的一片真情,其谱谍研究深厚的功力,浑然浮现于面前,令人肃然起敬。道一声:有武兄,您有心且用心了!
通谱编修,应是广大宗亲非常关心的一个话题,也是饶氏总会提出的一个崇高目标。但近年来,雷声大,雨点小,只见雷声未见雨。当然,编修《通谱》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确定具体的规划目标,建立强有力的编纂机构,如何有效筹集资金,如何落实饶氏居住地,如何收集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等等,这均期待各位有志宗亲参与各地宗亲热心支持。
本网站(福建网)认为,通谱编修大业不应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广大宗亲均可参与的大事,将通谱编修方案及规划目标等在网上交流,举行专题讨论,虚心听取广大宗亲各方面的不同建议,积极按规划年度目标不断推进,饶氏宗亲卧虎藏龙,一定会有更多有能力水平的宗亲参与进来。
盼望各位宗亲积极行动起来吧!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9 19:33:12

[回复] 回复《通谱》编修之我见

本文载于《中华饶氏》2015年第四期。编者按:
编修《中华饶氏通谱》是中华饶氏文化研究中心最初的设想,也是最终目标之一。设想产生初期,无饶氏组织,处境十分艰难,事倍功半。如今中华饶氏组织已经遍及全国各地,这为《通谱》的全面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谓是柳暗花明。基于此,《中华饶氏通谱》的编撰工作将借此东风,加速进程。自第二届(有武注:应是第三届,在浙江苍南石砰举行)研讨会发布《通谱》草本一册,历经三年,第四届研讨会发布的《通谱》已经增到26册,同时发布《通谱》策划案,将全面启动通谱的编修工作,并向全国宗亲征求意见和建议。策划案由全国各地30位具有代表性的宗亲领取,得到了反响,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作为饶氏族谱文化专家的有武宗亲在短时间内,将自己对通谱编修的设想发给我们,很全面且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通谱编修要加快进程,但仍然是一个较漫长的过程,在此,我们敬请各地宗亲继续发表意见,以系统性、建设性的文章为佳。或致电0579-82335030,或致信:浙江省金华市临江东路创新大夏五楼天下谱局(联系人饶旭华,邮编321000)。我们欢迎您发表意见和建议,或您愿意参与通谱的各项工作,均可与我们联系。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5-29 19:33:52

1 [2] 最后一页 跳到 页/共2页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