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RAO  

03-07

174646次

9人

12个

204个

932人

101部


站长: 饶有武 管理员: 饶曾国 饶国平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微信发言(2)

微信发言(2)
●2016-6-28
伪托!
家谱中的宋、元朝的序,基本上是伪托。
伪托是假借名人之名写序。就是自己写好一篇序后,落款用某名人的名字,且落款的时间也用此名人在世的时间。
伪托是想借名人的名气来提高家族的威望。或借名人之口来提高自己观点的可信度。就是栽赃名人。
辨别伪托的方法之一,就是看落款时间。凡宋、元朝的序,就可以判定为仿托了。
还有一个辨别方法,就是看撰写人,若是名人,基本上可判定为伪托。
伪托也不是一无是处。伪托除了造假外,还能反映了当时修谱者的认知水平。伪托对后人来说,仍有研究价值。
还有一种叫“伪序”。伪序是修改前人的序言,塞进自己的观点,栽赃古人。
古谱中的伪托和伪序满天飞!
伪托和伪序,一般人是识别不了的。

作者:饶有武   回复:7   发表时间:2020-06-01 10:33:17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微信发言(2)

●2016-6-29
收编整合,自古至今,从未间断。
通过几百年的收编整合,以血缘为特征的家族,早已不复存在了。
并非真正的一脉相承,而是水分大增。
宗支越大,水分越多
现在的宗族,只能看作一个文化符号,您别以为是真的!
我们赤壁附近有一支饶氏,自己不知来路,急于想修谱。2011年我们修谱时,派几个人去收编。由于派去的人不得力,收编不成功。后来崇阳也派人去收编,结果被他们收去了。要是我们收编成了,他们就是千二公的后代,崇阳收成功了,他们就是五七公的后代。从此以后,他们的祖宗倒底是谁呢?谁还知道?
一般来说,收编是不记载的。不然就漏水了。
收编是弱小依附强大,借助强大的力量来保护自己。
相对来说,以迁到当地的始祖为族的,较为真实。但还是有水分。
我们赤壁现有饶氏一万五千来人,全是千二公后代,一统天下,一个别支的都没有。果真是一脉相承吗?我算了一下,人口照此速度增长,中国人得99个地球才住得下!只要是稍稍明白一点的人,就会知道其中有水。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01 10:36:03

[回复] 回复微信发言(2)

●2016-6-30
传统的修谱思想,讲究水有源,树有根。初修谱时,所有的家族都无法找到源头。于是,就有人开始编了。编出来后,别人就来抄,将自家的世系接在某一房上。这就是所谓的“远祖世系”的来历。
远祖世系全是扯!以迁到当地的第一个先祖为始祖,这世系才基本上是真实的。
多数人怀有朴素的敬祖之情,特别是对于高官厚禄的先祖,趋之若骛。所以造假具有广阔的社会背景和深远的社会基础。他们制造的假货用不着兜售,自然有人争相购买。
中国有造假的传统,自古至今,不乏其人。表现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无所不在。
当前山寨货铺天盖地,充斥市场,吃的、穿的、用的,无所不有。水货之所以有广阔的市场,与中国经济不发达,消费水平低有关。
一件衬衣几百上千块,有几人穿得起?两三张钱的水货衬衣,才是最普遍的需求。
因为穷,人们有趋低的消费心理。所以,水货不但不被抵制,反而大受欢迎。
家谱造假,表现在得姓、祖源、始祖、远祖世系等方面。消费方面,人们有趋低心理,而家谱方面,人们有“趋官心理”。没有官就自己造,以满足大家的趋官心理,构建家族文化自信心。
江西高官如林,进士如毛,还有状元、榜眼、探花。如罗伦、王安石、欧阳修、章鉴、晏殊、文天祥、严嵩、解缙,数不胜数,都是官至极品。高官巨儒,灿若星辰!
相比之下,饶氏简直就是大森林中的一棵小草,是弱势群体。不来一个大动作,抬高抬高行吗?不甘居人之下呀!
所以说,造假是有人文原因的。
由于朴素的“敬祖心理”,和普遍的“趋官心理”,左右了自己的识别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思维难以理性化。你说是假的,他说是真的。明显的错误视而不见,或看得见也不愿意承认。
这是识假、打假的难度所在。打假得先识假。
〇普宁-饶廷斌@饶有武 :下面图文请教你,源流这样写适当吗?
〇我个人认为写得不错。
有关源流的问题,是修谱最头痛的问题。时过境迁,要搞清来源确实不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当然,要乱接也是很容易的。一接了事。
此源流序列举了老谱上的说法,是文字记录,和传说的说法,是口头流传。并分析了各自的疑点和不足。
最后说了你个人的见解,或个人倾向性意见。
我认为这样处理是很恰当的。既有老谱文字记录,又有口头传说,还有个人的判断。谁是谁非,留给后人去判断。
实际我们这样作,也是无奈之举。实在无法辨别源头。
我们这一代人无法作出结论的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实际上可能是永远也无法解决的问题。
您对老谱进行考证,对传说进行甄别,是非常认真负责的态度。我认为您的这种作法是诚实的,处理是科学的。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知者不记,以免贻误后人。应该是修谱者应取的态度。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01 10:42:47

[回复] 回复微信发言(2)

●2016-07-18
对于源流及远祖世系来说,古人修谱的原则是“以错传错,以疑传疑”。古人难道不想搞清来龙去脉吗?当然想,但的确无法搞清楚。一种态度是实事求是,不知者不记;另一种态度是,为了追根溯源,胡编乱造。
对于远祖世系,能搞清楚的就搞清楚,实在搞不清楚的,就放弃。
重在当代,不究远祖。
当代修谱,要打破传统的修谱思想。
传统的修谱思想之一,就是要追根溯源。事实上这是办不到的。
搞一个假的,不如不要
如果想一直追上去,是不可能办到的。只要稍稍明白一点的人,都会知道这个道理。
传统的修谱思想之一,就是要做到水有源,树有根。办得到吗?事隔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神仙也不会知道了。
中国民间修谱的第一次高峰在清朝的“康乾盛世”,好多家族的谱是在这一时期创立的。
平阳本来是郡望,但现在郡望与堂号不分了。
郡望的本意是一个家族发迹的地方,堂号是分支。但现在好多都用“平阳堂”
说了实话,有人不高兴。有的人愿听假话,不愿听真话。假话听了舒服,真话听了难受。
现在姓与氏已经不分了。如填表时,有“姓名”一栏。没有“氏名”。但姓与氏的不同之处,我们还是应该了解的。
文字的读音及含义,随着时代的变化,也发生了变化。
有的字在古代的读音及含义,与当代是不同的。
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体现在各个方面。文字是其中之一。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01 10:45:34

[回复] 回复微信发言(2)

●2016-08-08
将饶氏源头在饶氏家谱中的种种说法,与能查到的史籍资料相比照,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从能查到的史籍资料来看,饶氏源头的有关说法有:《姓氏辨证》载“出自赢姓赵氏”,《姓氏辨证》又载“出自姜姓”,《古今姓氏书辩证》也说“出自姜姓”,《姓源》载“出自妫姓”。
还有“出自芈姓”,“出自鲜卑族”等多种说法。
这些说法都是非饶姓人所说,无一被饶姓采纳。
“饶本尧后”也好,“出自商均”也好,“出自伯芬”也好,“出自苗姓”也好,都只见于饶氏家谱,任何史籍上都查不到。
这说明当年修谱的贤达们,各自为战,凭着自己的见识与理解,加上普遍的“趋官心理”,希望自己出身名门,自编自造。才出现这些五花八门的说法。
其实饶姓就是一个小姓,没有惊天动地、名载史册的远祖。
宋朝倒是出过一些名人,但出世太晚了,以宋朝人为始祖不能追溯到几千年前,还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宋朝名人没被用作始祖。
从《姓氏辨证》、《姓源》、《古今姓氏书辩证》等史籍的说法来看,倒是符合多源多祖的规律。但这些说法都没有得到大家的承认。或许原来有人承认过,但家谱经过几百年的整合,若干次的修改,早已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原来的说法已不见踪影了,现在几乎一统天下了。
可以说,家谱修一次改一次,现在的家谱与首修相比,已是面目全非了。
当今社会,媒介空前发达,各支之谱广泛传播,大家都有机会看到别家的谱了。互相对照,大规模修改。表面看来越改越合理了,其实离真实越来越远了,越来越荒诞了。
这些越来越离谱的杰作,就是历届修谱人的成就。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01 10:51:17

[回复] 回复微信发言(2)

●2016-8-26
异体字是一个字另一种写法,如岭字,本是左右结构,有人写成上下结构,上面写山,下面写令,这就是异体字。异体字现在视为不规范字。
有的字一个字就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异体字。汉字本来就不好认,要是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就更难认了。
所以解放后政府颁布文字法,废除了异体字,一个字只保留一种写法。
过去的烂笔秀才,以认得几个异体字为骄傲,他们认为这是知识
异体字阻碍了文化的传播,所以得废除。现在还写异体字是不对的。除书法作品外,不得写异体字。
高考时答题用繁体字或异体字,算错字,得扣分的。
现在的学生都不会认也不会写繁体字和异体字。
但大陆上还有一些年纪比较大的人,有时会写会出一些繁体字或异体字。他们认为这是有文化,其实正好是没文化。
要是只会认几个字,会写几个字,就是文化,那文化太不值钱了。
文化人起码得与时俱进,与时代同步。
刚才细查了一下,门内写外的这个字有六种读音
①闲(休闲)
②间(中间)
③剑(间隔)
④马(小山庄,如张家ma,李家ma。还表示门外的空地,大街)
⑤细(表示门扇、门外)
⑥关(关系)
这里具体读什么音,要看当地的读音。
因为是小溪的名称,有可能是前三种读音中的一种。如果是北方,有四、五种读音的可能。
所以说异体字害死人!给阅读和理解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严重阻碍了文化的传播,不废除行吗?
还有“通假字”也是一样,读通假字很容易产生岐义。所以也要坚决废除。
饶承斌:
饒 通繞
现在要是把饶写成绕,谁会知道是饶字?
在教学中,老师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是一项常做的工作。过去的“通假字”,就是现在所说的错别字。
过去叫通假字,现在叫错别字
过去老师教学可能没有错别字的概念,连老师也胡写
@饶承斌 正是!是为古人遮丑。其实每一个汉字的含义都是确定的,古代就是这样。是不能用同音字代替的。只是当时教育教学水平低,才出现所谓的“通假字”。
我们前几天说过的“平寒”一词,其中的“平”就是通假字,实际应该是“贫寒”。没有平寒一词。撰稿人用“平”字这个同音字,来代替“贫”字。@饒承初
我们在阅读古谱时,会碰到繁体字、通假字、异体字,异体字不好认,通假字不容易看出本字,不好理解,往往容易产生岐义。
我们还会碰到“死字”。死字是古代有,但早就没人用了字。例如:将化字的人旁换成三点水,这个字就是一个死字。死字一是不容易找到读音和含义,二是录入不了,得造字。
最要命的是“自造字”。 自造字,顾名思义,是作者自己造的字。本来字全是造出来的,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但达到一定数量后,已经够用了,完全满足我们来表达思想,就不必要再造字了。但有人造字有瘾,以造字来显示自己的水平。例如,门字里面写一个点字,白字下面写丌,这些都是自造字,任何字典上都找不到。自造字当然不知道读音和含义了。含义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推测。字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看文章当然得看字了。古谱文献中有繁体字、异体字、通假字、死字、自造字,这些字给我们阅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不说对古文的理解,只说字,就够我们喝上一壶的。
〇跨越时空的问题,我们难以穿越时空。我个人认为,修谱时以错传错,以疑传疑,没必要把精力花在远祖世系上,重在当代,不究远祖。把当代的记清楚就行了。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01 10:58:32

[回复] 回复微信发言(2)


我们还是来说说吹牛的事吧。
自古至今,就有喜欢吹牛的、有不吹牛的两种人。
吹牛是夸大事实,无中生有。
吹牛的人为什么要吹牛呢?不吹牛会死呀!
吹牛的目的是为了显示自我,获得别人的关注,在心理上达到理想自我的境界。
吹牛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借助大话提高自信。
吹牛者借用大话、假话来掩饰自己的虚弱和不足,用虚假的强大来自欺欺人。
动物也是如此。两只公鸡斗架大家都见过吧,公鸡斗架时是什么样子?脖子上的毛立了起来,看起来是巨无霸,其实是装做强大,以威慑对方。
吹牛是心理不强大的表现。心理强大的,不管处于什么境况,都不会吹牛。
不要以为吹牛是性格使然,其实吹牛是一种心理障碍,甚至是病态。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01 11:01:14

[回复] 回复微信发言(2)

《微信发言》是本人在微信群的发言,辑录在一起,有成集的意思。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01 11:03:13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