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RAO  

03-07

175130次

9人

12个

204个

932人

101部


站长: 饶有武 管理员: 饶曾国 饶国平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泗坑族谱记点评  [精华]

泗坑族谱记
饶有武录入并标点
2017-08-17
盖维千岁苍松,须寻木本,一溪绿水,宜悟渊源。繄人生天壤而所以●饮和食德,安可不思其所自哉。 粤稽我祖我宗系派流传,虽运会迁移,派别分支,而维维承承,渊源一本。故明初开国时,刘伯温先生撰修吾姓之谱,序考吾饶氏系江西饶州白干,流派俞盛,瓜瓞绵绵。可知吾祖由江西分派而无疑也。 迨七世祖孟吉公,于明万历三十二年所修之谱,迄今观其文、稽其词。当其所修谱之日,正伊父杖朝之年,所谓老成犹存也。况其时来松之年代未远,从前祖居源流,及后播迁原委,其详虽不可得闻,岂不闻其略,而竟无一辞传述焉,实令我扼腕三叹也!厥后参考大埔之族谱,始祖四郎公,由江西吉之永丰,迁于闽汀之八角楼,由八角楼至潮州之神泉创业。故潮人称为神泉饶氏。后以神泉为邑名,曰大埔。此四郎公开基之由来也。 闻我大祖 念二郎公,由大埔城内圳背,移耕于党坪,继迁于坪沙,复迁于界溪。至康熙年间,有大浦族人名珠者,经理族中众务,惟恐我松口分争尝业,遂将吾松口一派族谱删除,均令人至叹。 世远年湮,考据无由,用兹厥憾。幸而承先君之指示,及黄耈之传闻,觉历代相传,有昭然不爽者。我氏族系原出江西南城蓝田乡,大始祖讳素字元亮,公仕唐为按抚,升浙西两考督院。传至我大祖念二郎二十四世。因族繁地狭,数卜龟墨,由豫抵闽,由闽抵粤,见粤之梅州山川秀丽,风俗仁美,遂卜居于松口铜盘乡。松口之居,即从大祖始,故曰“来松始祖”。
二世祖讳乐隐公,潜德幽光,都邑称誉。
三世祖讳仲华公,朴雅成性,品重人宗。
四世祖讳淳德公,恬淡乐道,义方是训。
五世祖讳万金公,笃志业儒,清操自励。当时称为“名哲”。兼明周官理财之篇,遂效先贤货殖之计。于是家计丰隆,田园广置。今大布村尝田,即系五世祖之所创授也。

作者:饶有武   回复:11   发表时间:2020-06-18 08:40:55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泗坑族谱记点评

各位老師晚上好!
今天有些狀況要處理,剛回到家,看到老師們有些疑問,我先解釋一下。
我是罴公系後裔,跟念二郎公沒直接関係,只是去年上杭族譜展陳列的族譜有些問號,帶回台湾跟副秘書長饒李秉静開始研討,由新入會宗親處請出來松族譜(就是前些日我Po出的),裡面記载更迷糊有第一世到十七世為罴公世系,18世~20世不詳,又記載了以上23世,后接着始祖念二郎公。
副秘書長饒李秉靜先祖念二郎公第15世由松口來台,帶有老譜也記载着以上23世,后接念二郎公,有記载饒秉鑑事跡,那本老譜已有風化,故沒常拿出見客,我己備份。
副秘書長饒李秉靜先祖念二郎公第15世由松口來台,帶有老譜也記载着以上23世,后接念二郎公,有記载饒秉鑑事跡,那本老譜已有風化,故沒常拿出見客,我己備份。
-----------------
以上为台湾宗亲的发言。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18 08:42:05

[回复] 回复泗坑族谱记点评

《泗坑族谱记》解说
饶有武撰
盖维千岁苍松,须寻木本,一溪绿水,宜悟渊源。繄人生天壤而所以饮和食德,安可不思其所自哉!
解说:说的是要知道本源之类的话,说教,无信息点。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18 08:43:01

[回复] 回复泗坑族谱记点评

粤稽我祖我宗系派流传,虽运会迁移,派别分支,而维维承承,渊源一本。故明初开国时,刘伯温先生撰修吾姓之谱,序考吾饶氏系江西饶州白干,流派俞盛,瓜瓞绵绵。可知吾祖由江西分派而无疑也。
解说:明初开国时,刘伯温为我们饶姓家谱写序,查核了我们饶氏出自江西白干,由此可知我们的祖先是由江西迁来的,这是无疑问的了。
------看,伪托在这里发挥了作用,被用来证实源流了。
我们并不知道我们来自何方,只得用刘伯温的序来证明我们是来自江西白干的。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18 08:43:34

[回复] 回复泗坑族谱记点评

迨七世祖孟吉公,于明万历三十二年所修之谱,迄今观其文、稽其词。当其所修谱之日,正伊父杖朝之年,所谓老成犹存也。况其时来松之年代未远,从前祖居源流,及后播迁原委,其详虽不可得闻,岂不闻其略,而竟无一辞传述焉,实令我扼腕三叹也!
解说:七世祖孟吉公,在明万历三十七年(1604)修谱,当年他八十来岁了,应该阅历丰富,通古达今,并且当时迁到松口并不久,祖籍、世系、迁徙,虽说不十分详细,也应该多少知道一些,可是他老人家连半点信息也没流传下来,真是令我惋惜!
------关于祖籍、先祖的信息,前修谱什么也没给我们留下,我们是一张白纸!
说明本族以前修过一次谱,这是第二次了。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第一次修谱只有一些世次的记载,从哪儿迁来的,什么时候迁来的,并没有说,后人无法知晓。祖籍是修谱应该叙述的问题,七世祖孟吉公既然“老成犹存”,他当然应该知道,却没说,不是他不想说,是因为他也不知道,无从说起,不知者不记,孟吉公是一位老实人,不胡编乱造。前人没有解决的问题,得后人来解决,于是来一番探讨。岂知前人不能解决的,后人更难解决。
这一段文字说明了续修的艰难。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18 08:44:11

[回复] 回复泗坑族谱记点评

厥后参考大埔之族谱,始祖四郎公,由江西吉之永丰,迁于闽汀之八角楼,由八角楼至潮州之神泉创业。故潮人称为神泉饶氏。后以神泉为邑名,曰大埔。此四郎公开基之由来也。
解说:后来参考大埔的家谱,始祖四郎公,由江西吉安永丰,迁到福建汀州的八角楼,再迁到潮州的神泉创业。所以被称为神泉饶氏。这是四郎公开基的由来。
------自己没有祖宗的信息,只得去看大埔的家谱。看来要把四郎当远祖了。
有关大埔四郎的叙述,跟现在说的差不多,但没有推官、四兄弟之说。
古代修谱,由于时过境迁,实在无法找到源头祖籍,通常的方法是“拿来主义”。谁家先修了谱,就去抄谁家的,借用别人家的祖籍、始祖,自愿而又无奈地把别人的祖宗当成自己的祖宗。抄到谁的就和谁是一支。
你不知道的东西,别人怎会知道呢?只是别人比你胆子大,敢编而已。
唐朝及以前,家谱是由官家编纂,也不会每个姓都给你编。官家只编皇亲国戚、名门世家的谱,普通百姓家的谱是不会给你编的。唐朝以后,家谱由官修慢慢变为民修。宋朝时,出现家谱民修的萌芽,有了欧苏家谱。明朝时,少数家族学着欧苏体例开始编家谱。一直到清朝康乾盛世时,才出现中国编修家谱的第一次高峰,离现在也不过二、三百年时间。
修谱讲究有根有源,一直追溯到黄帝止,能做到吗?只有胡编才能做到,胡编是万能的!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18 08:45:04

[回复] 回复泗坑族谱记点评

闻我大祖念二郎公,由大埔城内圳背,移耕于党坪,继迁于坪沙,复迁于界溪。
解说:听说我大祖念二郎公,从大埔城里的圳背,迁到了党坪,又迁到了坪沙,再迁到了界溪。
------只是听说。
既然要接大埔的世系,当然得从大埔迁出来哟。
这里只说了念二郎,并没有其他名讳。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18 08:45:34

[回复] 回复泗坑族谱记点评

至康熙年间,有大浦族人名珠者,经理族中众务,惟恐我松口分争尝业,遂将吾松口一派族谱删除,均令人至叹。
解说:到康熙年间,大埔有一个名叫珠的人,负责家族的事务,他怕我们分了他们祭祀的产业,就把我们从他们的家谱中删除了。很是令人叹息啊!
------接了大埔的世系,大埔却不让接。
既然是被删了,说明已经接成功了,不幸又被删了。
删除的理由是怕分了他们的尝业。尝业是家族的公产,收益用作祭祀,是不可能分配的。这个理由站不住脚,应该是其他原因。
一般的家族,巴不得别人去接他的世系,甚至四处游说,忽悠别人加入自己的家族,谓之“收族”。更有甚者,强拉别人入伙。为什么呀?人多说明兴旺,人多势力大,没人敢欺负。封建社会兴这一套。不过现在还有人这样做,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未能与时俱进。
大埔却与众不同,找上门去接,他却不让接。名门望族就是牛气!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18 08:46:08

[回复] 回复泗坑族谱记点评

世远年湮,考据无由,用兹厥憾。幸而承先君之指示,及黄耈之传闻,觉历代相传,有昭然不爽者。我氏族系原出江西南城蓝田乡,大始祖讳素字元亮,公仕唐为按抚,升浙西两考督院。
解说:大埔不让接,我们去哪儿寻找我们的祖先,去哪儿连接我们的世系呢?郁闷!幸好以前听我父亲及一些老人说过,我们的来历,历代相传,清楚明白。我们家族是出自江西南城蓝田乡,大始祖名素,字元亮,是唐朝的安抚,两考后升任浙西督院。
------大埔不许我们接,我们只得去接江西的世系。
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突然想起了老爸及老人们的传说,顿时感到我们的世系清楚明白,一目了然。
真是难为这些修谱的先贤们了!你说不要这些子虚乌有的假东西吧,别人会说你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没有权威性。你说要吧,的确找不到,不得不胡编乱接了。罪过罪过,请真祖先原谅了,只怪您隔得太远,子孙无法知道您了。只得在这儿遥拜您的真身了!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18 08:46:43

[回复] 回复泗坑族谱记点评

传至我大祖念二郎二十四世。因族繁地狭,数卜龟墨,由豫抵闽,由闽抵粤,见粤之梅州山川秀丽,风俗仁美,遂卜居于松口铜盘乡。松口之居,即从大祖始,故曰来松始祖。
解说:到二十四代念二郎,人口增多,由于地域狭小,为了拓展生存空间,不得不向外迁徙。由江西迁福建,又由福建迁广东,见梅州山川秀丽,民风纯朴,就在松口铜盘乡住了下来。松口的居地,从大祖开始创立,所以念二郎公称为“来松始祖”。
------迁徙路线与前面说的不同。前面说的路线是:大埔圳背、党坪、坪沙、界溪;现在的路线是:江西、福建、广东梅州松口铜盘乡。
前后说法不一。说法不一,是接世次的需要。
后来这一支又附属汀州公济宇一支,则迁徙路线是:江西缠冈、汀州、上杭、广东梅县松口。三易迁徙路线。
注意,此文中未提及季礼、济宇等人名,也没有推官、四兄弟之说。
来松始祖的名讳还是只有“念二郎”,是二十四世,并不是二十世。
总承:本文如实地向我们陈述了当年修谱的先贤们,是如何对接世系的。对接世系一波三折,几易其主,是当年的真实写照。这种情况并不是一家一族,而是具有普遍性,只是别家少有记录这个过程。撰文的先贤,为家谱研究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珍贵的资料,揭示了当年整合的秘密。这种整合当今仍在继续。此文证实了宗族分支只不过是一个文化符号,并非一脉相承的血缘总成。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18 08:47:15

[回复] 回复泗坑族谱记点评

据说此谱是从印尼返传回乡的。

作者:饶有武   发表时间:2020-06-18 08:47:53

1 [2] 最后一页 跳到 页/共2页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