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TU  

07-01

14688次

2人

5个

2个

20人

0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补充

提封”之扬,“北门锁朔”之誉,但到了明初,由于漳卫两河连年泛滥,因津卫肆虐,两岸淹没良田,漂没庐舍,生灵无处存身,人民难以保命,朝庭无力治理,官吏腐败无能,致使县邑坍于水患,郡城记于波中,又纷纷舍弃故土,外出异地谋生。因此,这一带就成了荡漾浩淼,茫无天际的水乡泽国。因是蒲蒿遍地,苇藝丛生,狐兔出没,鬼磷明灭,凫哀凄,人烟稀少,荒凉悲切。
更有甚者,当初燕王南京靖难之时,大名郡城一带曾有吴杰平三等人拥兵拒阻。燕王无奈绕道馆陶经山东南行,北归后深恨之。建文三年李坚伐燕败绩,燕兵略地大名,人牲鸡犬杀戮殆尽。相传燕兵在这一带杀了七七四十九天,见到再无炊烟升起,方肯罢休。天灾人祸把大名古郡已变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不毛之地。
在烽火台附近,这里原有一条自大名府到广平府的驿道,傍烽火台而过。古有十里长亭送别之俗,这里本有话别的长亭,但因多年失修,也荡然无存。这里距漳河较近,是水患的重灾区,每当漳河水侵啮,便首先受其害。由于连年的水患,这里长年处于烟波浩淼之中,除了芦荻蒿蓼,凫鸦狐兔,杳无人烟。因此地偏僻荒凉,悚然凄恐,所以官不莅临,兵不驻足,加上燕王靖难之后,把这一带杀戮将尽,更是人迹罕至。永乐年间,这一带不断有外地移民迁来,当时最有影响的就是洪洞移民的故事。那时迁来之民,谁都想找片富庶肥沃的土地安身,又有谁想到水乡泽国里去受苦受难呢?
烽火台地处元城、大名、魏县三县的交界处,当时北边有元城的窦庄,距此地五里之遥,西边有魏县的郑郝马庄,距此地三里之远,东南有大名的宋二庄,距此地二里多路,尽管迁民陆继到来,唯独这烟波浩淼一望无际的水泊中,尚无人问津。
这位逃难的罪臣,审度此地以后,看到进可以远徙,退可以藏身,有鱼凫可猎,有菱可采是个理想地栖身之所,如果暂柄此地,既可以躲避官军的缉捕,免遭路途奔波之苦,又可以休养生息,充饥果腹,兔受饿馁之难。于是就在烽火台(俗称烟敦,又叫敦台)之北里许的地方觅得一块高地,折枝作栋,结草为庐,暂居安身。以待体力恢复,伺机南行,再作打算。
暂居之后,便捕鱼捉虾,猎狐狩兔,拾卵采菇,摘果剜菜,不期就能饱腹,尽管生活在水泊之中,野草中间,整日与狐兔凫脊为邻,不免毛骨悚然,但喜无官过问,无兵骚扰,到也安静。试想,既使到家,也未必就有这样安全居住的环境,有这样自满自足的生活条件,与其东躲西藏,还不如在此偷安,遂毅然决心,在这里定居下来。
2页

作者:推国权   回复:0   发表时间:2021-04-26 03:15:55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