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436398次
5人
16个
364个
4632人
424部
九溪卫武节将军谭添麟传(根据澧州大堰垱镇谭氏徽珩公家族传承史撰)九溪卫武节将军谭添麟传导语:湘鄂武陵大山深处的慈利县西北九十里江垭镇东北部,有一座古城位于九溪村,历史上称九溪卫城。由于溇水自七眼泉发源,沿途至此汇合了洞溪、瓴溪、五星溪、倍子溪、人潮溪、吊儿溪、柳阳溪、索溪九条溪水,故名九溪。九溪原名索溪寨,聚居着苗、土、汉三族人民。它北邻江垭林场,西邻江垭水库,南抵溇水河,溇水西来至此绕南半周后向东,似一张弯弓把九溪卫古城拥抱。九溪美丽多姿,山川秀丽,交通方便,地理位置重要,古人称其为“诸夷之襟喉也”。公元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武节将军谭添麟移镇九溪奉旨立营堡屯田。卫城筑于宋代索口寨遗基之上,周围九里十三步,城墙高丈八尺,门四皆有楼。北门外濠堑四百八十丈,东西南三门以溇水为濠。序言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政局动荡抗元起义军图元朝末年,政治黑暗,统治阶级内部政局动荡。元政府横征暴敛,土地高度集中,社会经济衰败,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至正十一年(1351年)民间秘密团体白莲教领袖韩山童及其门徒刘福通,利用政府征发农夫15万人修治黄河,农夫不堪官吏欺凌和沉重劳役的情绪,进行反抗元朝的组织活动。由于消息走漏,韩山童被俘遇害,刘福通逃回颍州(今安徽阜阳),五月,刘福通率众起义,以红巾裹头,称红巾军。尔后率部于河南相继攻克项城(今河南项城南)、罗山(今河南罗山)、真阳(今河南正阳)等地,队伍迅速发展至十余万人。在刘福通起义的影响下,大江南北许多地方相继爆发了人民的反元斗争,其中主要的有徐州的李二(芝麻李),赵均用在濠州;郭子兴、孙德崖在安徽凤阳东北等地。湘汉流域的布王三、孟海马在湖北蕲春,彭莹玉、徐寿辉在湖北黄冈等地,均属红巾军系统。诸多起义军中以北方刘福通,南方徐寿辉的两支为最强。这两支起义军的发展,将大元国切成两段至使南北隔绝,红巾军有力的打击了元朝的统治。除此之外还有张士诚、朱元璋领导的红巾军猛烈的反抗元朝。九溪卫武节将军谭添麟传《目录》第一章、儿时立志从军报国第二章、出生于乱世社会环境第三章、军旅天涯建功勋第四章、明太祖论前后功勋诏旨封赐第五章、澧州《九溪卫志》记载武节将军功绩第六章、澧州《九溪卫志》诗词选第七章、探访湖南慈利县九溪卫古城遗址第八章、九溪卫古城昔日的峥嵘气势第九章、纪念先祖辉煌业绩古家谱传承族联第十章、今日九溪卫古城九溪卫武节将军谭添麟传第一章、儿时立志从军报国导语:九溪卫武节将军谭添麟历任湖广行省参政、管军百户、千户、本卫千户所、正千户、指挥使,升授武节将军衔。谭添麟原籍吉安府避天灾人祸迁徙衡州府谭添麟约出生于元朝顺帝至元二年(丙子年)即公元1336年,排行“仲”大哥,添麒、大弟,添鸾、小弟,添凤。祖籍江西庐陵(吉安府)吉水县大洲人氏。父亲谭兴公世系吉水县谭氏旺族家庭。公元1342年,为避天灾人祸,谭添麟随父迁徙湖南衡州府安仁县宜阳八都定居。战乱不断社会动荡时期,社会保障成为维护社会发展的主题。民众普遍存在的战争观,而且尚武精神盛行,重信而守礼。谭添麟遵祖训六岁开始习武读书,“练武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习文可以修身明志”谨父教导,谭添麟从小就拜师习文弄武健身养性。儿时的他聪慧过人。古人曰:习武先是习心,其次是修德,然后才是习武。习武不是争强好斗,而是为国为民出力,是对身体和思想的一种挑战磨历的有效方式,也是完善自身人格的一种途径。通过练武习文,增添了成年后要为国为民出力做贡献的远大理想,心中有远大的抱负。第二章、出生于乱世社会环境元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极端尖锐导致农民起义元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导致元末农民起义。这次起义规模大、时间久,以红巾军为主力的农民起义军沉重打击了元朝在全国各地的统治。局势变化为朱元璋最后推翻元朝创造了条件。正当元朝统治下的北方处在军阀混战的时候,吴元年十月,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北伐。他再三申明行军纪律,又发布北伐檄文,提出“驱除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根据朱元璋的作战部署,徐达率军先抵淮安,攻占山东全境。洪武元年三月,徐达等进入河南,同时,由冯宗异率领的偏师克陕州,扼潼关,西略华州,以防李思齐等援兵东犯。五月,朱元璋抵汴梁,准备进军大都。闰七月,明兵会集德州,步骑舟师继续沿运河北上,下长芦,克清州,至直沽,大都震惊。七月二十八日,当明军占领通州后,元顺帝率后妃、太子逃到上都。八月初二,徐达率北伐明军进入大都,元朝政权被推翻。第三章、军旅天涯建功勋 谭添麟闻明太祖宽仁爱仕仗剑投亲军随亲军副都指挥使作战据湘西北谭氏古家族谱记载添麟公姿貌奇伟,有大略,元朝至正22年(公元1362年)身高一米八一、年龄26岁、血气方刚的谭添麟闻明太祖宽仁爱仕,仗剑前往投从,至则太祖已在江州(今江西省九江市)诣军门,引见为护卫亲军。洪武三年(1370年)楚诸郡皆为陈氏友良,太祖兵临之,陈友良势大减。逐弃江州,彬力也。太祖至龙兴,令普祥仍守袁州,而以彬为江西行省参政。谭添麟自公元1363年从破陈友谅于鄱阳湖,以功擢升管军百户。公元1364年随征陈理于武昌,理降;从湖广行省参政下汉、沔、荆、岳屡功加升千户职,始隶属杨璟麾下。吴元年太祖即吴王位,元年从征九溪蛮。驻扎三江口,即石门江口。诸蛮略定,语详《述略》;洪武三年即公元1370年,随杨璟征平慈利土酋覃垕之乱。“澧州慈利土官覃垕构诸洞蛮为乱,明太祖朱元璋命帅师往讨,连败之。垕诈降,璟使部卒往报,为所执。明太祖朱元璋立即遣使命杨璟征讨(杨璟,安徽合肥人,明初将领。其早年归顺朱元璋到集庆,后攻下常州,任亲军副都指挥使。后到婺州等地,升任湖广行省参政,镇守江陵。后进攻湖南,升任行省平章政事。与周德兴、张彬等将领攻入广西。洪武元年进攻永州、靖江,平定广西。后随徐达、汤和攻入山西。封璟营阳侯。洪武十五年去世,追封芮国公,谥武信)”。洪武四年(1371)年;杨璟督战,士力攻,贼乃遁。谭添麟随从大将杨璟征讨澧州避税叛蛮;至石门新关,杨璟率众出添平为正兵,而谭添麟俾夜作昼进东阳,扼吭夹击。初战输赢溪,迭胜负,因止垒。用土官唐清计分军为二队,一壁平山塔,缀贼势;一疾走张马溪,绐斩二守酋。即夕,驱掩望月坪老巢。群蛮闻巢破,我师走出其后,已恇乱;又诇璟大军且至,益骇,相率投杖降。凯还,留屯新安。迨九溪设卫,授指挥佥事,世袭千户。洪武五年;即公元1372年,复同吴復等,平九溪、辰州诸蛮,克四十八洞。杨璟还,谭添麟留堡新安。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率师从讨五溪蛮,平之。洪武二十一年;即公元1388年又率领大军讨麓川,征伐云南麓川宣慰司,思任发、思机发父子的战争。谭添麟屡年出师,此时湖广安福所千户夏德忠诱九溪洞蛮为寇,趁间作乱(明大军平乱)。洪武二十二年;即公元1389年,兵回会叶,升讨之,设九溪卫。论前后功,实授本卫千户所正千户,加升指挥使衔,兼握百户篆,并铸千百户印,授之。洪武二十三年;即公元(1390年)至洪武二十五年,即公元(1392年),谭添麟奉命移镇九溪卫驻防,同时又奉旨指挥部将吕成、韩忠等伐木采石,立营堡始筑卫城、屯田。驻防地在现湖南慈利县城北九十里,西南至永定卫二百八十里,本宋代之索口寨,后废为市。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土家族先民在此地修寨筑城,名为“索口寨”立栅为城,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0年)设九溪卫府署(卫府署驻北门八宝街)军政长官,主管卫辖区军事、政治、经济。设九溪卫下辖桑植安抚司及九个千户所;有九渊、野牛、三江口、闸口四关。所属曰守御添平千户所,在卫北,洪武二年置。曰守御安福千户所,在卫西北,洪武二十三年九月置。曰守御麻寮千户所,在卫北,洪武四年置。曰桑植安抚司,本桑植、荒溪等处宣抚司,在卫西北,太祖丙午年二月置,后废,永乐四年十一月改置。左、右、前、后、中五所,以及澧州所、安福所、添平所、麻寮所等四所。第四章、明太祖论前后功勋诏旨封赐第一节、湘西北谭氏古谱记载诏旨封赐谭添麟军衔正千户世袭千户荫一子嗣父职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抚有方夏一十八载,东西南朔罔不率从。矧尔滇夷敢自猖狂。今滇南大麓筸子苗任意蠢动,不时悾惚,甚疾朕心。朕思古之帝王,四凶致警,风动杨休。若此丑类,敢听姿肆!敕尔谭添麟随朕南行,命汝先锋。乃鱼丽离甫布,闻风匍窜;长蛇未举,厥角来迎。绍隆古之丕绩,建旷代之奇勋。既竭勤劳之忱,可缓宏锡之章!兹特赠尔为“护国将军”。绵延偕松楸以永贞,福祉同带砺以长盟。制曰:妇人克相夫子,束发时未尝不以偕荣相期许。乃甫登宦版,捐帏佩,身显荣而躬不逮,宜涣纶恩以慰之。原任九溪卫赠护国将军谭添麟之妻谢氏,毓自宦门,归于儒彦。丈人志竭疆场,阃阈伫望凯旋。秉矛有朝食之祝,执钺冀献馘之陈。淑媛腾声,纶恩乃彰。今特赠尔为宜人。揭徽音以如綍,释幽侧于断袿。洪武十二年(1379年)三月十二日制诰之宝第二节、湘西北谭氏古谱家族文史记录《奉天诰命》授予澧州谭添麟历史复制件谭添麟历任湖广行省参政,千户管军百户,本卫千户所正千户,指挥使等职(元明两朝各路设千户所千户为长官,隶属于万户,下领千户百户,为世袭军职正五品初授武德将军升授武节将军衔),后升指挥使正四品军衔。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移镇九溪卫奉旨立营堡屯田。明太祖诏旨封赐谭添麟禄田数百顷于澧州青泥潭世袭缨,其家属子孙、直系亲属人等奉旨落籍澧州,世袭千户、百户(荫一子千户)。谭添麟(武节将军)卒于1406年6月21日,明成祖朱棣永乐四年农历丙戌年六月初六,赠百户篆,赠护国将军,享年70寿龄。归葬衡州衡阳郡安仁县。妣谢氏,封号宜人,母亲赵氏封号为太宜人(明清为五品官之妻.母封号,封为宜人)。独生儿子;谭必祥袭左所千户之职驻守九溪卫城。湘西北地区谭氏尊崇谭添麟,为湘西北谭氏一世祖。第五章、澧州《九溪卫志》记载武节将军功绩导语:卫、所是明代初期重要的地方军事设置,在土家人聚居区保留土司机构。在土家地区边缘地带设置卫、所机构,以土官为主、流官为辅。在比较进步的地区裁撤原来的土司,由中央派出流官担任知州、知县。并且废除敢于反抗明朝朝廷的土司,改建卫、所。九溪卫是明代建在湘鄂“蛮”区的一个卫,从明洪武到清雍正三百六十年间,明清王朝为了“控蛮”、“御蛮”设军事机构,九溪卫城于今慈利县江垭镇。这也是明朝在湘西土家族地区最早设立土司建置的地区,同时,明朝的土司建置也较好地解决了湖广行省西部的安定问题。澧州譚氏家譜記載添麟公永樂丙戌年卒歸葬安仁澧州《九溪卫志》记载;“谭添麟,安仁人。洪武四年(1371)年,随从大将杨璟征讨澧州九溪避税叛蛮。至石门新关,杨璟率众出添平为正兵,而谭添麟俾夜作昼进东阳,扼吭夹击。初战输赢溪,迭胜负,因止垒。用土官唐清计,分军为二队,一壁平山塔,缀贼势;一疾走张马溪,绐斩二守酋。即夕,驱掩望月坪老巢。群蛮闻巢破,我师走出其后,已恇乱;又诇杨璟大军且至,益骇,相率投杖降。凯还,留屯新安。迨九溪设卫,授指挥佥事,世袭千户。”可见族谱所记不虚。那时的卫所兵制规定,军人列入军籍,世代沿袭,儿子儿孙代代当兵。因此,谭添麟之子必祥,谭必祥之子友道,谭友道之子谭湧,谭湧之子谭㻪都袭过“千户”。《九溪卫志职官表》也有相关记载,与《湘西北谭氏家族谱》所记载基本吻合。《卫志选举表仕宦表》还有“岁贡谭嘉谟,柳州知府谭钺(谭氏六世祖)”的简短记载。第六章、澧州《九溪卫志》诗词选一至五世祖军衔正千户世袭军职千户荫一子嗣父职九溪卫军中文官武弁撰文传承记载《秋登演武台》(曾三寿)日白草淡碧,溪流咽石滩。微风远度郊外寒,金环铁鞘向戎坛。蹴踏腾骧羽戟攒,旌旗摇曳露未干。逶迤鼓角出林峦,临戎壮士气桓桓。超忽掣电喜居鞍,掉弓脱矢意常安。狐兔飞驰秋草残,落雕射虎轻邯郸。铁衣趺坐且传餐,马鸣萧萧群辔宽。仗剑不须讶文吏,泮林音好集鸮翰。注释:这首诗描写了当年练兵演武的场面,读时,难道你没有身临其境之感吗?你眼前不象是见到猎猎旌旗,赳赳武士吗?你耳畔不回响着萧萧马鸣,铿锵剑戟吗?《踏溪城旧址感赋》(袁—文官)披棘上城陂,兀余土一线。滟滟众峰青,澹澹沉匹练。烟树自峥嵘,云鸟相舒卷。春草正芳鲜,春花更妖绚。设险说金汤,金汤何处见。注释:这首诗将写景与沧桑感喟熔于一炉,可谓佳作。《九溪舟次晚泊》(黄汉)片帆发画里,柳秃暮烟焚。绿水煮红日,青山帐白云。维舟依酒市,登岸向斜曛。天际孤飞鸟,哀鸣亦唤群。注释:本诗写景之笔遣字精到,末句借哀鸣的孤鸟表达了诗人对故土亲人思念而生的怅惘落寞之情。正如(袁-文官撰写—踏溪城旧址感赋)所言:“设险说金汤,金汤何处见!”九溪卫昔日的峥嵘气象早已成为过去,但是这是一段令人缅怀的历史,更是令湘西北谭氏子孙缅怀的史章。因为谭氏有近十代先祖跋涉在峥荣岁月里,用汗水、热血、生命和智慧谱写了家族的辉煌。第七章、探访湖南慈利县九溪卫古城遗址二世祖必祥公军衔正千户世袭军职千户荫一子嗣父职三世祖友道公军衔正千户世袭军职千户荫一子嗣父职让我们的足迹叩问先祖人生历程;探访古城九溪卫2009年清明节后,我们从澧县启程探访湘西北谭氏“一至五世祖”人生足迹古城九溪卫遗址。一路上无暇顾及慈利县源途欣赏美景,而是径直乘车赶往此行目的地古城九溪卫遗址。古城九溪卫位于慈利县城西北的九十里处,江垭镇东北部,九溪村是这座古老的边城,历史上称九溪卫。由于娄水自七眼泉发源,沿途至此汇合了洞溪、瓴溪、五星溪、倍子溪、人潮溪、吊儿溪、柳阳溪、索溪九条溪水故名九溪。九溪原名索溪寨,聚居着苗、土、汉三族人民。它北邻江垭林场,西邻江垭水库,南抵娄水河,娄水西来至此绕南半周后向东,似一张弯弓把古城拥抱。一湾碧绿溇水绕城而过,滋润富有特色的苗、土、汉三族古民居。四世祖涌公军衔正千户世袭军职千户荫一子嗣父职五世祖㻪公军衔正千户世袭军职千户荫一子嗣父职第八章、九溪卫古城昔日的峥嵘气势慈利县江垭镇九溪卫古城九溪卫迎熏门拱极门照九溪卫城与吾湘西北谭氏近十代先祖有一段分不开割不断的关联。一路前往九溪卫探访,寻觅先祖的历史足迹,缅怀先祖的文治武功。我们先到北门,古称“拱极门”表示方位之意,意谓北极星,为众星所拱卫。高丈八尺的城墙上,灌木丛和杂草在风中瑟瑟作响,仿佛向探访者娓娓而谈论荒残的哀怨和昔日的景象。从北门到南门,有一条笔直的水泥大道。我们步行而至。此门古称“迎薰门”也有表方位之意,意谓迎接和暖的东南风。该门前几年经过修缮,与旧城等高地帮扶了一层厚厚的石砌墙。门外大道上用石头嵌有“九溪卫城,洪武二十三年始建”十二个大字。据耄耋(八九十岁老人)讲,东门古称“朝天门”取“心向朝廷,绥靖边地”之意。西门古称“定边门”绥靖边地恐怕是明朝于九溪设卫的目的所在。这两座城门至今残缺无存只有昔日建筑遗址向来参观游览到访者诉说哀怨。第九章、纪念先祖辉煌业绩古家谱传承族联谭添麟护国将军画像-谭钺柳州知府画像追根溯源;不负祖先创业之艰,纪念先祖文治武功之丰功伟绩。湘西北谭氏把先祖丰功伟绩编录于家族谱中并编写成族联(祠堂供祖宗牌位处均悬挂此联)传承以勉励后代子孙励志勤学苦练,建勋立业。湘西北谭氏家族谱传承族联迪前光护国壮猷,绍先绪柳州遗训。这是湘西北谭氏家族的通用联;旧时祠堂里以及居家之堂屋供祖宗牌位处,均悬挂此联。上联;“迪前光护国壮猷”说的是先祖谭添麟,护国壮猷即赠护国将军一事。下联;“绍先绪柳州遗训”是说谭钺,曾经撰写有家族谱牒,但没有及时付梓成书,后因战乱,书稿遗失,仅存其所订族训四则,故称之为柳州遗训。澧州谭氏六世祖“钺公”;世袭左千户,由科第奉诏任历史名城柳州知府,武宗诏入翰林恩赐翰林院主考两广入为东阁大学士,湘西北谭氏尊称为“柳州公”有宗祠对联和明代墓道碑为史实证据。第十章、今日九溪卫古城九溪卫古城兴国寺梅花殿木构建筑风景摄影图九溪卫城,位于今慈利江垭镇九溪村。明洪武23年设九溪卫,同年筑城。清康熙时,迭修完善。陈宗瀛《九溪卫志》载:“卫城筑于宋代索口寨遗基之上,周围九里十三步,城墙高丈八尺,门四,皆有楼。北门外濠堑四百八十丈,东西南三门以溇水为濠”。今卫城残存南北两门及部分明代房屋建筑,北城墙及其濠沟大部尚存现以开发成旅游区。九溪卫古城古建筑与江垭集镇一河之隔风景摄影图今日之九溪;使人感喟良多,又有良多的无奈。如果九溪城众多的历史文物古迹犹存,那么,九溪城将又是中外旅游游人的好去处,九溪人的物质文化生活将是多么丰厚而充盈。然而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是无法重写的,沧海桑田,往往是自然和人文社会的辩证法“文革”的浩劫,文物保护意识的淡薄,对祖宗的盲目否定,水火的无情,令人茫然而无奈地嘘唏!然而;九溪及周边的现代化建设也大有可圈可点之处:江垭水库大坝将溇江拦腰截断,高峡出平湖;高压输电线飞跨四方,源源不断的电力服务于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溇水大桥、溹口大桥、南门铁索桥,使津渡变通途。慈利二中这有着优良革命传统和深厚人文底蕴的学府正焕发出勃勃生机,不卑不亢地屹立于高级中学之林。校园内巨樟古柏参天耸立,亭台楼阁与绿树修竹相映成趣。琅琅的读书声随着朝霞升起,欢歌阵阵伴着夕阳飞旋好一个求知的殿堂,好一个人才的摇篮!今日九溪与昔日九溪不是可以媲美而是姿态情调各异的奇葩!先祖添麟公、必祥公、友道公、涌公、㻪公(湘西北谭氏一至五世祖)。如果神游于九溪故地,该是欣慰的吧!撰写资料来源:《一》明朝历史史料《二》澧州地方志、慈利县地方志《三》湘西北谭氏古今家族谱记载文录湘西北谭氏族谱澧县卷、临澧县卷、慈利县卷湖南省图书馆家谱收藏中心收藏证书编辑制作撰写: 冰雪初稿完成:庚寅年仲春日 定稿日期:癸卯年 【兔年】 丙辰月 癸巳日统计字数:7118【原】九溪卫武节将军谭添麟传阅读配图片网址:http://www.360doc.com/document/23/0318/10/9660834_1072518777.shtml
作者:谭晓平 回复:0 发表时间:2023-03-25 15:33:39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