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2349次
1人
1个
0人
刁焕文-回忆恩师张肇铭先生二三事? 张先生在教学中采取的是因材施教,动口动手,根据学生的特点,个别辅导,当时艺专学习国画的共有二三十人,其中学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的人都有。而教国画的老师仅先生一人。张先生长于花鸟。但他学识渊博,国画基本工扎实。对国画中的各种画法都有较深的研究和独特的见解。教起来学生们还是满意的。如当时学人物的康师尧(后来成为长安画派的创始人之一)学画虎的谢来宾,学山水的段怀民等他们的成绩都不错。就是和先生的教导分不开的。我们学山水的,起初主要是从传统入手,临摩历代名画,同时结合写生。我们每次将画好的画给先生指教,先生仔细看了后总是说整体还好,但仍有某些不足,他便一处一处的指出问题,并边改边讲。他很重视笔情墨趣。往往在我们的习作上关键的地方改上几笔,登时画的体积感,笔墨趣味,就显得生动起来,往往我们画的不好的画,经先生一改动,就起死回生了。国画教室的墙上,挂满了名家和我校同学的优秀作品(有的是当时准备参加全国美展的作品)。便于同学们观摩学习。先生经常对画分析讲解,有一次先生指着黄宾虹的水墨山水说:“这是著名画家黄宾虹的佳作,用笔是中锋,用墨很干,但墨气很秀润,”说是干裂秋风,润含春雨。是很高的笔墨技巧,你们现在还可能体会不到它的奥妙。当你们体会到的时候,那就很不错了。又走到贺履之的画前说:“这画看起来用笔很不经意,笔墨淡雅,实际这种画法不容易画好,这叫“棉里藏针”。这种意境你们也要好好学习,细心领会,要做到画有静气,秀气,不能有剑拔弩张,飘浮狂燥之病。先生讲创作问题,他说临画不是目的,是学习传统技法。学画的目的,是要画出无古今之画,在学习传统的同时,还要深入大自然,多写生,在写生中去领会构图,笔墨程式和表现方法。要从有法升华为无法之法乃为至法,这样才能画出自己的风格来。不能在别人的画中去讨生活,你们画出的画,别人临不像,学不到,这才是高手,如果你们创作的笔墨程式,绘画技能,轻轻就被别人拿走了,那还算什么高手?张先生立足传统,深入生活,求新求变,重内涵,重情趣。刁焕文:“五十三梯之秋”? 这是2005年根据1947年在江津得感坝的速写创作,看过此画的老人都说:当初学校在四川就是这个样子。 1943年冯玉祥将军来校宣传抗日募捐活动,他衣着俭朴,全身衣服都是土布缝制。我们全校师生听了他们慷慨激昂的讲话后,个个心情振奋,热血沸腾,都愿为抗日作出贡献。当时张肇铭先生号召同学,根据自己的特长,踊跃捐出作品,同时带头捐出几张力作(花鸟画)。同学中康师尧捐了几件工笔人物,其中一幅是冯玉祥将军的肖像。王朝元捐了几幅樱花小鸟,段怀明和陈启帧各捐了几幅山水,谢来宾捐了几幅虎,黄鼎钧捐了几幅人物……。学版画的同学捐了一些抗战题材的版画,学西画的捐了一些静物写生画和素描。总计一百余件。1944年唐义精校长和唐一禾教授遇难后,先生担任校长职务。那是艺专最困难的时期。人员缺乏,经费非常困难,连老师的微薄工资都无法解决,当年暑假先生到重庆开画展卖画,筹集了一笔资金,全部给了学校,以救燃眉之急。先生一家四口,每天小菜白饭,苦不堪言。先生为学校繁杂的校务日夜辛劳,还是照样教导学生,先生呕心沥血为艺术教育奉献了一生,我们作为学生,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作者:117.95.20.* 回复:0 发表时间:2009-08-21 18:00:29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