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族史论坛

09-14

5375次

1人

1个

13个

1人


吧主: 黄德城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黄峭是唐末人,不是宋时人  [精华]

——兼析黄伯、黄僚是化公支非井公支系

? 广东各地族谱都把峭公载为宋初进士,其误会出处在于黄洽与黄震两大前贤上,黄洽、黄震何以会把峭山公从唐末退为宋初呢?这是被考证峭山公之四代祖膺公入闽时间所误。黄洽原为永福人(今福建永泰县)。居于侯官(今福建闽侯),其后裔说是“虎丘”黄氏,虎丘黄氏之开基祖黄敦是膺公之兄,虎丘黄氏后裔把黄敦入闽时间说成是从忠懿王王审知入闽时间,即在黄巢乱后的唐昭宋景福二年癸丑到乾宁四年丁已(公元893—897),但虎丘谱没有明写年代,只写癸丑丁已忠懿王,忠懿王是王审知死后才谥封,并不是生前就封忠懿王,王潮、王审知三兄弟入闽是受屠户王绪起义军所驱赶的流寇型流民,这个时代是唐末时期,于是这个癸丑与丁已就成为昭宗的景福二年(893年)和乾符四年(897年)了,但峭山若是按禾坪族谱说的是872年在禾坪出生的,那时代就相悖了,于是黄洽就把他们开基祖黄敦的弟弟黄膺的四代孙黄峭山由893—897退了120年(四代)。872+120年就变成992年,就成为宋初太宗真宗时代的人了,与禾坪《大成谱》所记载的就大不相同了。但黄洽为峭公写的“《黄氏族谱原序》叙”,究竟是谁请他写的,他既不是禾坪后裔而是虎丘后裔,绝不会没有人请他而自己无聊的笔墨游戏,能请动他这个“御史中丞”大官的人写序,肯定不是“巴里”小人,请得动的肯定是他们同时代做官的人,那是谁?邵武禾坪那时有谁和他们同朝为官?黄中在绍兴末期,那时已死了,黄仅、黄价四兄弟尚未出生,那是谁?南丰双井黄元刚的孙子,慈溪黄震的祖父黄尚文为庆元府尹时向黄洽求《序》,黄尚文是峭山公第二十子南丰双井黄井的后裔(第10代孙)》可是,由于黄洽将虎丘的开基祖黄敦的入闽时间从唐代宗李豫在大历8年癸丑——大历12年丁已(公元773—777)安史之乱后的忠懿王李适入闽误为黄巢乱后的唐末昭宗李晔的景福二年癸丑——乾宁四年丁已(公元893—897年),膺公和敦公的入闽时间就成为王潮、王审知三兄弟被屠户王绪起义所驱赶一同入闽的时间了。恰巧王审知死后,后梁太祖朱温也谥他为忠懿王,而李适入闽时间只三年,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功勋影响也不大,史家可能失记。王潮、王审知入闽建立闽国时间60多年且影响大,史家可能失记。虎丘后裔就把入单闽时间退后二甲子120年。膺公是峭公四代祖,峭山公是膺公的四代孙,因此,虎丘派的后裔也就把峭山公的生年由唐懿宗李淮咸通13年壬辰(公元872年)退下四代龄两甲子120年到宋太宗赵光义淳化三年的壬辰(公元992年)。古代人用天干地支记年,也确实令我们后人添上不少麻烦,黄洽在给黄尚义写的《黄氏族谱原序叙》中说“我峭山公登祥符戊申科二甲第九名进士”,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戊申是公元1008年,正是唐僖宗李儇文德元年戊申(公元888年)后的两甲子120年,只是一个是一甲第九名,一个是三甲第九名而已。

? 古人用天干地支记年,若加以帝王、年代、年号或用黄帝历辅助,我们后人却也能推算,误不了多少,但他们怕麻烦,却只用天地支,这是他们只顾他们的眼前,不顾后世,可能他们认为死了什么都完了,还管什么后来?但他们偏偏又要搞什么谱留给后世,留下一笔又一笔时间上的糊涂帐,让他们子孙去猜谜。

? 黄洽既然是为黄震的祖父庆元府尹黄尚义写的谱序,黄尚义是南丰双井黄井的后裔,他用虎丘始祖入闽的时间观点,把峭山公的人生时代从唐末拉到宋初。这一笔糊涂帐让我们现今峭公子孙用电脑也算不清。黄尚义做了庆元府尹,他的儿子黄淑能就在庆元慈溪住下来了,黄淑能的儿子黄震(字东发)是南宋大思想家,成了浙江慈溪人,他却没有认真理清祖上渊源,而因循着黄洽的说法,在他的留后《族谱》中也把峭山公说成是宋初人。黄震这个南宋大思想家,被黄井后裔拜为圣人,他所编《族谱》正好又被峭山公第九子黄化后裔,被称为“九子公”的第六子久养公带到嘉应州(今广东梅州)。久养公是奉公(黄潜善)命去南昌投依姨母梁氏和姨夫,黄穆怕黄潜善当时社会舆论是“误国大奸臣”,为避免连累。把久养公向南昌缙绅引见,说成是大儿子黄景升游学回来,并且写入谱,久养公就这样成为景升公了。

? 公元1181年的元宵,宋孝宗到德寿宫向太上皇高宗贺节请安时,说到把黄潜善贬到岭南当戍卒一事,高宗想到他只多潜善公一岁,他现在都老不饶人了,黄潜善怎能受得了那个边荒的折磨呢!想到黄潜善对他忠心耿耿和担负了他应负的错误责任,而遭到了50多年的贬谪受罪生活,做了他的替罪羊,不觉良心发现,对孝宗说:“令自我出,与臣下何干?”黄潜善应予起复。于是,孝宗下诏“体念黄潜善先朝老臣,赫其无心之过,就地起复为梅州刺史,荫一子黄禾丕为瑞州司马参军。”黄禾丕在叔父潜厚云明公处得知诏令,立刻领了受荫瑞州司马参军文照,急赶到梅州拜贺父亲,即到瑞州赴任。瑞州即前之筠州也,先到凌口竹篁村看望八弟久康黄秫、九弟久兴黄稚,再往龙上里搬取家眷,嗣后黄禾丕为两弟在竹篁村完婚,久康黄秫、久兴黄稚就在竹篁桥村定居下来,村名就变成黄竹篁桥村或黄篁桥村了。

? 这一年,梁氏郡君卒,葬于石璧村后山家茔,黄穆命久养公携妻李氏及二子伯、僚奔丧归宗,回石璧村为梁氏郡君守庐。久养公习惯于避忌社会压力,仍用南昌黄景升名。

? 翌年,潜善公卒于任所,时孝宗赵昚淳熙九年,壬寅(公元1182年),潜善公享寿75岁,长子黄禾丕 时任瑞州司马参军,八子黄秫、九子黄稚均在黄竹篁桥村定居,黄禾丕为守庐方便,也为父亲爱竹篁桥山水由梅州扶柩葬潜善公于故筠州万载属凌江口竹篁桥村西后山“乌龟撒穴”。以衣冠伴葬梁氏郡君于石譬村后山家茔。

? 久养公习惯以黄景升为名,携带的是南丰双井黄震的谱,后其两子:长伯公字海龙,迁惠州永安中镇(今紫金一带),次子僚公,居官海南,臻仕欲回宁化龙上里,途经嘉应州(今梅州)爱其山水,遂籍居焉。后裔析居今龙川、兴宁、和平、梅县等地,因为所藏的是黄震的南丰双井《井公谱》,所以这些地方的黄族后裔就有两笔糊涂帐在脑子里,弄不清这两个问题(1)、僚公、伯公究竟是南昌的景升公子孙还是宁化潜善公之六子久养公的子孙;(2)峭山究竟是唐末人还是宋初人。

? 古人对于时间观念不强,而我们又拘执于古人有“言”才算是“有证可据”,这个观点浪子是不赞成的,重要的要“察情度理”、“去伪存真”,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的办法。

? 正史典籍多为统治者所豢养之文人所奉敕撰写,对统治者无益之事概可从略,陈政、陈元光开拓漳(州)潮(汕),功勋彪炳《唐史》尚且无“传”,何况峭山公否?清代史学家章学诚在《文史通义·外篇》说“家有谱,州县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然家谱有征,则县志取焉;县志有征,则国史取焉。”可见古代史家、学者视谱为佐史释疑,补史志之不足的珍贵资料,又《文献通考·经籍》说:司马迁作《史记》“记《春秋》历谱牒”。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其在正史外,稗官野史暨百家谱录、正集、别集、墓志、碑碣、行状、另记亦不敢忽也。”郭沫若先生说:“司马迁《史记》多出于传说,在其能取舍耳。”去伪存真,大伪弃之以杜乱,片真纪不可忽也,治史治谱,全在己之识见,宏观、微观必相结合,正说傍说必相佐证,正史未必真,稗官未必假,不必求全,慎防遗漏,此历代“拾遗之义也”。

作者:黄德城   回复:0   发表时间:2009-09-14 13:57:30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