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刁晏斌

06-18

4168次

0人

4个

11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请教刁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论坛 ( http://localhost/forumdefault.asp )
-- 现代汉语及当代汉语 作者:自由人
发表时间:2008-5-16 22:09:49



关于比较法。

我感觉到比较法并不是个很好的方法,它有的时候让我们觉得无所适从。比如,1.有坚牢树神,状如豹雷相似。(《庐山远公话》)这句话,有人把它和2.有坚牢树神,状如豹雷一般。类比,得出的结论是“相似”和“一般”一样,是个助词;有的人把它和3.有坚牢树神,状和豹雷相似。类比,得出的结论是“如”和“和”一样,是个连词。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相信哪种说法呢?我们该怎么看待比较法呢?就此问题向老师请教,谢谢!





--------------------------------------------------------------------------------

作者:刁晏斌
发表时间:2008-5-18 15:24:42

其实你这里说的并不是比较法,而是“类比”,在你的表述中,不是也两次用到“类比”吗?对于语言研究,特别是历史语言研究来说,用这样的类比来得出某些结论,是相当危险的,并且也没有多少客观性,正如你所说的,类比对象不同,结论就不一样。



--------------------------------------------------------------------------------

作者:自由人
发表时间:2008-5-18 19:27:05



谢谢老师指出

可惜的是这么一种相当危险方法的使用是随处可见。另外,还想让老师点拔的是我们能不能把“像……一样”中的像理解为介词呢?比如他像个傻瓜一样。这句话中究竟是哪个词表示相似的意思的呢?另外,他傻瓜一样的站着。中的“一样”能不能理解为后置词?“傻瓜一样”作状语修饰“站着”呢?再则,他像傻瓜一样的站着。能不能把“像……一样”理解为框式介词呢?请老师赐教。

非常感谢!





--------------------------------------------------------------------------------

作者:刁晏斌
发表时间:2008-5-18 21:45:29

你没有提到,还有一种形式:他像个傻瓜。这说明什么?说明“像”是动词。早就有人说过,“像……一样”是一个比况结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像XX”和“XX一样”则不妨看作一种简省的形式。



--------------------------------------------------------------------------------

作者:自由人
发表时间:2008-5-18 22:46:37



谢谢!

在你举出的例句1.他像个傻瓜。中,“像”无疑是个动词。但是这似乎并不能防碍我们把2.他像个傻瓜一样。中的“像”看作是介词,因为语法化有并存原则,它语法化后的介词词性和以前的动词词性可以同时存在。这两个句子之所以不同是因为2.中有了另外一个可以充当谓语的词,这会削弱“像”的谓词性(当然,削弱的也可能是“一样”,很多人都把“一样”看作是助词)。“像……一样”是有人说过,但是把它们归结为结构是不是太笼统了?“比况”是从意义上说的,而不是从功能上说的。我们不是还要对这个结构的构成作出分析吗?问题是我们怎么论证“像”更倾向于介词,而不是动词,因为动宾结构也能作状语。请老师赐教,不胜感激!





--------------------------------------------------------------------------------

作者:刁晏斌
发表时间:2008-5-19 12:02:43



这或许与“他在家”与“他在家学习”有些相似,也有人说前者中的“在”是动词,因为它只能分析为动词,而后者中的“在”是介词,因为它的后边还有动词。像这样变动不居的分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弃之不取了。同样,只的一个“像”的时候说它是动词,而后边多出了一个“一样”,则又说它是介词,恐怕也不合适。另外,如果说“像”是介词,那么动词在哪?是“一样”吗?

? 至于说结构的问题,有时可能确实比较笼统,但是恐怕也没法具体,所以语法研究也不是一定要把所有的结构都分析清楚,因为很难做到。就比况结构来说,它是有历史渊源的,如果你了解了古代以至于近代汉语中都有哪些比况的形式,或许对现代汉语中这样的形式就有更清楚的了解了。但是就比况结构来说,我认为它并无不清楚之处,它有三种形式,一种是全式,即A+B+C式,另两种是简式,即A+B式和B+C式,至于为什么在一个形式中会出现功能、意思相同的两个成分A和C,回答应该是历史的遗留。





--------------------------------------------------------------------------------

作者:自由人
发表时间:2008-5-19 21:32:54



谢谢!

我们用功能分布来划分词类,当词在句子的分布不相同而导致词性不同,不是很正常吗?“他在家学习”中的“在”是因为句法环境和“他在家”中的“在”的句法环境不同而发生语法化为介词的。这样理解有什么不妥?我们把“像”分析为介词,谓语是“一样”。

朱德熙、刘丹青、陆剑明在A+B+C的划分上不是很一致,有的划为A(B+C),有的划为(A+B)C,虽然不一致,但是也说明了它们不是在同一层次上的。另外,河南方言表示这个意思都用“和”、“跟”,这是不是能支持我们的观点(我不是很清楚怎样去表述,这很容易用类推,但那很危险。请老师指点)?就是把“像”看成介词。要说结构的话,他像傻瓜一样的站着。中的“像 一样”结合的倒像是更紧密些,它们是一个框式介词了。

A+B+C式出现在唐代,一直就是个运用很广泛的句式,现代汉语中还是这样,用的很多,这也不像是遗留。如果遗留的话,不会很多的吧。

生性愚钝,望老师指导。谢谢!











--------------------------------------------------------------------------------

作者:刁晏斌
发表时间:2008-5-19 23:08:29

你并不愚钝,只是阅读面再广一些、思考得再深入一些可能就更好了。第一个问题,既是方法的问题,也是观念的问题,我可以再举一个例子:有人把“我被人打了”的“被”看作介词,而把“我被打了”中的“被”看作助词,按你前边所说,你一定会接受这一说法,而我是绝对不会接受的。至于A、B、C三个成分,当然不是在一个平面(层次)上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太多的东西;而你说河南话这个地方都用“跟”等(普通话中也可以这样用),也并不能证明“像”就与“跟”等一样,都是介词,并且“跟”与“像”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另外,我所说的遗留,无非是说其来源有自,与多少无关。



--------------------------------------------------------------------------------

作者:自由人
发表时间:2008-5-20 0:31:13



谢谢老师指导!

当然,被动句中的“被”字的词性是很复杂的,好像到现在很没有说清楚,都是在介词和助词上打转(近来有文章说是介于两者之间)。老师举的两个例子,似乎都是要说明词性是不变的哦(是不是我理解的不对),问题是,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还研究什么历时语法化?这些虚词又从何而来呢?我看他们研究虚词的都是这样作的呀。可能这是我们观点分歧的主要原因。

“像?一样”作为一个结构,它的“相似”义究竟是哪个词表达的?或者说主要是哪个词表达的?我问过一些同学和老师,有一部分人说它的语意中心是“一样”,这和我的感觉很一致(当然,感觉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更何况是我的语感)。这两个词本来都可以表示“相似”义,在这两个词不可能都是谓语的情况下,会不会有一个词的“相似”义脱落而成为一个虚词?如果脱落,会是哪个词?把“像”理解为动词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好确定“一样”的词性,“一样”是形容词,可以作谓语,如:1.我傻瓜一样。但是在2.我傻瓜一样站着。中,“一样”怎么分析?还是形容词乎?在3.我像傻瓜一样站着。中呢?我想在句子2.和3.中是不大好把“一样”看成是形容词的。基于我把“像”看成是介词,我会把3.中的“一样”看成形容词,2.中的“一样”看成是后置介词。不知这样分析是否可行,望老师赐教!

我能看出老师说遗留是说A+B+C句式的来源。“一样”从唐代出现到现在一直这样用,我总感觉它是在强调要比较的两个事物的相似,如果单独的“像”能充分表示这个意思的话,怎么需要它来强调呢?这是不是也能证明“像”的相似意的削弱?但这个虚化似乎不能很好的说明现在的“像”仍然能单独表示相似,如:我像傻瓜。这个矛盾怎么解决?望老师明示。非常感谢!愚钝至此,顽固不化,朽木难雕,望老师多包涵!







--------------------------------------------------------------------------------

作者:刁晏斌
发表时间:2008-5-20 8:38:17



  明天要出门了,今天再最后回答你一次吧。

  就“在”和“被”来说,当然都有词性的变化,如“被”最初是动词,而现代汉语中的“在”则有动、介、副三种词性。就“他在家学习”来说,考察“在”是动词还是介词的办法是,去掉后边的动词,如果能成立,则为动词,如不成立,则为介词。所以,“他在家”中的“在”是动词,而“他在暑假时走了”中的“在”为介词。

  至于“一样”到底是什么或不是什么,我不想跟你一样绕来绕去,现在的语法研究,早已过了贴标签的时代。不过,我想提醒你一句:一个词的词性总有其一致性,应当是能够看出其发展的线索,起码不同的词性之间是有可以解释的联系的(假借的除外),像你一会儿说“一样”是形容词,一会儿又说它是后置介词,可能正是忽略了这一点,如果说我们之间有分歧的话,恐怕正在这里。

  至于为什么需要用成分叠加的形式来表达一个意思,你可以找一些汉语史研究的东西来看一下,好像邢福义也讨论过这样的问题。







--------------------------------------------------------------------------------

作者:自由人
发表时间:2008-5-21 8:39:20

谢谢!祝老师一路顺风!

作者:114.238.93.*   回复:0   发表时间:2009-09-19 21:40:45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