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彭时

09-26

2170次

0人

2个

1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彭时传略

彭时(1416-1475),字纯道,号可斋.卒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谥文宪。明正统辛酉年(1441)中乡试举人;戊辰年(1448)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偕承务郎。己己年(1449)秋,入内阁;冬升侍读。景泰壬申年(1452),升左春坊大学士。丙子年(1456),任太常寺少卿;天顺丁丑年(1457);复入内阁兼翰林院学士;己卯年(1459),进中宪大夫;甲申年(1464),升吏部右侍耶;成化乙酉年(1466),进通议大夫资治尹、升兵部尚书;丁亥年(1467),进资政大夫,升太子少保兼兵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戊子年(1468),改吏部尚书;乙未年(1475)晋少保。
彭时在朝三十余载,为官清廉,深明大义,孝敬父母,生活俭仆,对人忠诚,非其义不取。朝野内外,大小官宦,均视时公为典范。
太上皇朱祁镇在南宫居住八年后,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趁其弟代宗(朱祁钰)景帝病危,在石亨等密谋下,拥立朱祁镇复位,史称“夺门之变”,号英宗皇帝,改年号为天顺。英宗复辟后,对前朝大臣审查甚严,内阁诸臣叠换频繁。徐有员复辟有功,深得英宗宠爱,权倾朝野,后徐被石亨所拘,贬逐出宫。薜年老,致仕内阁急需人才。当时,彭时任太常寺少卿兼侍讲,石亨(当时,被封为镇朔大将军,在朝廷恃功骄横,为英宗所忌)有意荐其入阁预机务,便在官场上有意对人放风说:“我想荐彭时入阁,苦于无机会结实,故不好保奏。”有许多同朝官员听风后,都出自好心力劝彭时,立即拜访石亨,以尽快入阁,彭时不为所动,推说自已没有拜见的习惯,不愿前往。前来劝者说:“人家持重金求见都不得,你徒手一见又有何妨?否则,你会后悔."彭时回答说:“承蒙厚爱,但彭时决不能前往,我本无他望,谈何后悔之有?现在为了提拔而去拜访人家,即使做了尚书,也是不光彩的事.”时公真乃君子之风,一身正气,坚决不去跑官。
天顺元年九月初,一天早朝,使臣奏事毕,英宗皇帝,当着在朝文武百官,亲口下旨曰:“朕见彭爱卿才德过人,是朝中范典,即日入内阁参与机务。”时公谢恩领旨。
彭时入阁后,翰林院新纳了一批学士,杨正、李贤等为了求得上司的关照,各备了一份丰厚的礼物,登门拜访,被时公谢绝于门外。第二天,早朝后他亲临翰林院,召见了全班学士,未谈杨正、 李贤等送礼之事,只以“上梁不正下梁歪”为题,让他们按题各叙己见进行相考。结果,李贤的文章切中时弊,语言精辟而犀利。不久,彭时推荐他入阁参预朝政。李贤也十分钦佩彭时的为人,自叹不如,称时公为恩师,并从内心推崇他为当代真君子。
彭时年幼丧母,由继母余夫人抚养成人。余氏虽然目不识丁,但性善知礼,聪明贤慧,对彭时的学业要求甚严。大比之前,余夫人病卧在床,彭时打算放弃京试,在家奉养继母、余氏知道后,对他发脾气说:“不肖的子孙,舍不得爷妈,闯不出口岸,舍不得妻子,当不成好汉。”彭时连忙双膝跪地说:“妈你好生保重,儿听母命进京应考去。”不久,皇榜出,圣旨下,彭时得中头名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彭时接旨谢恩,却忤旨不从,他向皇上表示,母忧儿不远行,他终日服侍继母身边,直列她逝世后,方才进京上任。
先时皇帝逝世后,要后妃作陪葬。民间有权势的人死了,也要选一对“金童玉女”陪葬.彭时对这种做法十分不满。景泰丙子年(1456)代宗皇帝在病危中,召集重臣,立下遗诏,当要后妃陪葬 时,彭时、李贤等重臣上前跪伏御榻边,胃着生命危险,劝阻代宗取消后妃陪葬之举。皇帝在病危中点头答应,从此中国历史上废除了后妃陪葬的规定,民间也取消了“金童玉女”陪葬的恶习。彭时冒险谏帝,废除陋习,利于后人,一时饮誉京城,为国人所赞。
周贵妃知道后,令中官传旨斥责彭时:“彭尚书何故故抗旨不遵。”此时,李贤等均不敢作声。彭使神色坦些,仍据理力辨,义正词严地说:“太祖太宗神灵在上,彭某忠心维护先帝遗诏,钱皇后无子,有何利益,为臣所争,臣义不忍,默者全主上圣德义。”说服宪宗表态,两宫并立。封钱皇后为慈懿皇太后,周贵妃为皇太后。
彭时敢于直谏言政,主要有七件事:一是毋惑佛事,靡金钱;二传事寺委司礼监,毋令他人以防作伪;三廷见大臣议政事;四近幸赐予太多,工匠冒官无纪,而重囚死徒者,法不蔽罪,宜戒淫弄僭赏;五虚怀受谏,勿恶切直;六戒廷臣毋违法,凡政令合失当直言论奏;七清理牧马、青地,减迟势要庄田所论,皆切中时弊。
《明史》有彭时传,称其曰:“立朝三十年,孜孜奉国,持正存大体,燕居无隋容,无场乐之奉,非其义不敢,有古大臣风。”

作者:119.134.146.*   回复:1   发表时间:2009-09-26 20:39:12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回复彭时传略

彭时的故事
追行丧服的状元郎
明英宋朱祁镇正统十三年(1448),全国的举子会集到都城—一一北京。准备参加三年一次的会试。在人才济济的举子之中,谁能夺取第一名呢?二月的京城仍归寨风凛凛,举子们下榻的号房里却是热热闹闹,初九这天是第一场考试,一场下来,其紧张的情绪徒然增加了十分。十二日是第二场考试,到十五是最后一场角逐。三月初一,英宗皇帝亲自于奉天殿考中试的进士们,即为廷试。接着午门外张挂出黄榜,只见上面名列第一的是——彭时。
彭时,字纯道,江西安福县人。是个文静大度的青年并以优异的成绩轰动了京城千家万户。他留在翰林院,当了初中状元的官职一一修撰,是个正七品官。正当彭时初入宦途之时,国家政局却面临着一场暴风雨。
正统十四年,居住在明北部边疆的瓦刺族强盛起来,不断地进攻明的北部地区,这年秋七月,瓦刺首领也先兵围大同(今属山西),参将吴浩战死,前线敌情迅速送达英宗处。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英宗下绍(昭)亲征,并令其弟王朱祁钰留守北京,掌管大政。英宗率领人马浩浩荡荡北征瓦刺去了。八月,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为瓦刺军击溃,英宗被俘。消息传来,举朝惊慌失措,在国不能一日无君的危机情况下,皇太后孙氏下全命郕王监国。并立英宗之子朱见深为皇太子,组织人马对付瓦刺的入侵。令兵部侍郎于谦为兵部尚书,负责军事作战。就在这时,翰林院修撰商辂与彭时问入内阁参预机务。九月初六,秋高气爽,郕王朱祁钰正式登上帝位,遥尊英宗为太上皇,他便是代宗皇帝。不幸的是,从江西传来了彭时继母病逝的消息。这个孝子立即上疏,要求辞职还乡为继母守丧。可是在国家间临危机之时,郕王正需人才帮助他度过难关的当口,怎么会允许彭时离开京城呢?疏上之后,郕王下令不准回乡。于是,彭时脱掉孝服换上官服入内阁听命。这种父母去逝,官方强行不准官员回家守丧的做法,谓之“夺情”。彭时在内阁任职干了一年之后,边疆危机在于谦的军事抵抗下,得到了缓解,代宗允准了彭时回家追行丧服。过了三年,丧期满后,代宗命他到翰林院,做了侍读---一专门给帝王讲经史的官员(从四品)。这是景泰王年的事了。此后他极少过问政事,专心于经史的研究,勤勤恳恳地干着自己的份内职责。正是在此后三年中,朝廷中争权夺利所引起的灾祸才没有波及到他的身上。
英宗的重臣
英宗被俘时,翰林院侍讲徐程主张迁都南逃,遭到众臣的指斥,他的声誉大降,遂改名徐有贞,赋闲无市。后来,黄河多次发水泛滥,才派他去治理黄河。没想到,瞎猫碰上死老鼠,他治河给他做出了一些成绩,得代宗皇帝的嘉奖。但仍没有得到重用。他曾托于谦向代宗说好话,虽然于谦也极力推荐他,但代宗仍未用他。他便怀疑于谦在代宗面前说了他的坏话。景泰八年,在徐有贞、石亨、曹吉祥等人帮助下,英宗复辟,再登帝位。英宗任命徐有贞入内闹,参预机务。并加兵部尚书,他上台后,将于谦杀害了。当时的大权全都为他一人所操纵。因此,他得意忘形。想把石亨和曹吉祥排挤下去。结果,反为石亨和曹吉祥所害。以徐有贞另谋不轨之罪发配到金齿(今云南保山南)为民。接着大常少卿许彬因入阁前交游了许多浮荡人士,侍他参与大政后,又杜门谢客;为浮荡之士竞相讥谤,于是贬官为南京礼部侍郎。与此同时,入阁不久的翰林院修撰岳正因揭发曹吉祥的罪行而为曹吉祥陷害,贬为钦州(今属广西)同知,很快又将他下狱治罪,杖打以后发配到肃州(今甘肃酒泉)。正当朝廷风云变幻莫测的时候,彭时突然授到圣旨,要他快快而见皇帝。他不知是福还是祸,就是祸也是躲不开的。他急忙整装入朝,英宗在文华殿召见了他,行过大礼,英宗说:“你难道不是我所选拔的状元吗?”的确,彭时是被他选上的,问此话何意?彭时仍不敢抬头,急急忙忙地跪下向英宗磕头,英宗见此,说:“退下吧!"回到家里,他一夜翻来复去睡不着觉。第二天一早,宦官传旨下来,命彭时入内阁参预机务,并兼任翰林院学士。当时,为英宗亲自提拔的人只有岳正和彭时二人,岳正的下场是可悲的。所以,彭时并不是乐观地接受了此重任。这是他第二次入阁参预大政了。
英宗虽起用了彭时,但并未委心于他,而是委心于阁臣李贤。多次召见李贤,和他私下秘谈要事。李贤十分敬重彭时,每次晋见圣面回来,一定要去彭时处询问计谋。所以,虽然表面上彭时很少参与政事,实际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有时俩个人为争论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件事,争吵起来,彭时往往引用大义来说服李贤。虽然李贤有时很不高兴,但时间长了,也佩服彭时的正直坦诚,对人称赞他说:“彭公乃真正的君子!”
天顺二年(1458),给皇太后孙氏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徽号是指加在帝后尊号上的歌功颂德的美好称号。明代,给后宫加徽号是从此开始的。诏告一下,彭时想借此时机推恩百姓,李贤提出反对意见,认为犯罪一年多的,不适合推恩赦免。彭时说:“不是要赦免罪犯,而应推行优老法典。朝臣父母凡七十岁的皆给诏敕,即受封的敕书。百姓八十岁的赐给冠带,这就是尊吾老以及于他人之老。”李贤听此,称善,立即上奏皇帝,推行他的建议。
英宗十分欣赏彭时的风度,所以,在选庶吉士时,令李贤尽可能的用北方人,南方人只有象彭时这样的人才能选用。李贤将此事告诉了彭时。不久,宦官牛玉又宣读了同样内容的圣旨,彭时对牛玉说:“南方士人在我之上的不少,怎可以抑制他们的才能呢?”选完庶吉士,录取了十五个人,南方人仅有六个。
佞臣门达用事,锦衣卫横行霸道,朝中上下引以为患,李贤多次请求禁止,英宗无奈只得告诫门达收敛一下,而门达持宠益骄,李贤乘机再次陈述门达的罪过,英宗又召见门达以训诚。由此,门达暗暗地恨李贤多管闲事。门达反而到英宗处,告李贤收纳贿赂等等,引赵英宗对李贤的怀疑,说:“罢除李贤,行事专用彭时。”有人传给了彭时,彭时听后,急切地说:“李贤有经国救济之才,怎可免除不用了?”因此,他极力提高李贤的地位,并宣称:“李贤去,彭时也不能独自留下。”英宗知彭时的心后,才理解了李贤。
天顺八年,英宗病危,口授遗诏,要定后妃的名份,并且特别规定了不要以妃嫔殉葬等四件事。明代至英宗,每代天子驾崩都有宫妃殉葬,有的竟数十人之多,而民间,有钱大户、横行乡里的恶绅也循此规矩。在此之前,彭时曾多次上书改革殉葬陋习。彭时实在没想到,英宗在临终前能准其奏章,立遗诏废除殉葬,这真是一件大好事,这可能是英宗即位以来的唯一的一件大好事了。当彭时读诏后,感恺万千,不自主的流下了不知滋味的眼泪,当宦官回报给英宗时,说彭时感激的流泪了,英宗皇帝也不禁地流下了他最后的泪珠。
持正不阿
宪宗来见深即位(1465),下诏让大臣讨论给东西两宫上尊号一事,宦官夏时据周贵妃的密旨,声称钱太后长期有病,不应当称为太后。而周贵妃是宪宗的生身之母,应该只给他上尊名。李贤说:“先帝遗诏巳定,还有什么可说呢?”原来,英宗被瓦刺俘去之后,钱后倾自己入宫后全部积蓄(私房钱),去解救被瓦剌囚禁在土木堡,前去亲征的英宗(朱祁镇)皇上。英宗怜悯她家势孤单,欲封其家,钱后不同意,深深地感动了英宗,所以,在英宗病病危时,立遗诏曰:“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当时,李贤记了下来,所以,李贤反对只给周贵妃上尊号。彭时也力争说:“李公所言极是,朝廷所以让天下人信服,在于正纲常,如果不是这样,就有损于圣德,那可不是一件小事了。”不久,宦官又传周贵妃旨说:“儿子当皇帝,母亲就应当为皇太后,怎能有无儿子却称皇太后的人
呢?宣德年间也有故事——宣宗的皇后是胡氏,英宗是孙贵妃养大的,英宗即位后,尊孙氏为皇太后。”李贤听此言,脸色大变,给彭时递眼色。彭时装着没有看见,继续力争:“今天的事和宣德时不同。胡皇后上未要让位,退处别宫,所以在正统初年没有加尊号。今天,两宫名分本来由先帝、皇帝定好了,怎么能与宣德时相比呢?”宦官立即说道:“如果是这样,为什么还不起草钱氏的让位 表呢?”彭时反驳道:“先帝在时未曾起草实行,如今谁敢起草?如果为人之臣阿谀顺从,就是万世的罪人!"宦官听此,历声威胁彭时,而彭时却淡然冷笑,拱手问天道:“太祖太宗神灵在上,谁敢有二心。钱皇后无子,有什么利害而与之相争呢?臣义不志沉默,只想保全主上的圣德。如推大孝之心,那么两宫应同时并尊称太后为宜。”李贤也极力称善,关于两宫上尊号的事也就这样定下来了。等到要册封尊号时,彭时又建议:“两宫同称不应有区别,而钱太后应加两个字,以便称呼。”于是尊称钱太后为慈懿皇太后,周贵妃为皇太后。事过之后的一天,宦官覃包到内阁说:“皇上的意思本来就是这样,但是迫于周太后,而不敢自作主张,要不是李、彭二公力争,几乎误了国家大事。”当讨论上尊号时,阁臣陈文默在场,但没讲一句话。现在听了覃包传来圣上的口旨,甚憾愧疚。大礼完毕后,彭时迁任吏部右侍郎(秩正二品),兼学士(管理有关敕命之传达和呈送奏章之事),同知经筵。
成化元年(1465),彭时奉旨领衔兵部尚书,兼职如故。第二年秋天,上书要求回老家。成化三年二月下诏催促他还朝。参加了《英宗实录》的编修。书成后,加彭时为太子少保(正一品),兼文渊阁大学士(阁老、宰相之职)。
成化四年,慈懿太后驾崩。寸诏商定其陵墓所在。彭时说:“慈懿太后作配先帝,是中宫中的正位,陛下尊她为太后,先帝全夫妇之伦,陛下尽母子之爱,于义俱得。如今慈懿太后的梓宫应当合葬于英宗的裕陵,其神主当庙,此为不易之礼.近来多次听说要另外卜占葬地,臣等实在是既怀疑又惧怕。私下认为皇上所以犹豫不决,一定因为当今皇太后万寿之后,应当同先帝同陵,自巳怀疑两位太后同配先帝,不是祖宗的规定。考之于古,汉文帝尊所生母薄太后,而吕后主于宋皇帝的祖庙——太庙。如今若陵庙之制稍有不合,那么就背离了前代之美德,而胎讥于后世。”阁臣商辂(淳安人,正统间中状元,成化初入阁为谨身殿大学士)也说:“如不葬先帝,就有损于圣德。”礼部左侍郎刘定之(号呆斋,永新人。正统元年进士,官至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说道:“孝从义,不从命。”宪宗沉默了许久才说:“不从命,怎得为孝呢?”宪宗的忧豫不决,使彭时感到有责任劝说到底。连着九天朝廷大臣反复劝谏,宪宗皇帝都没有下定决心。于是彭时与文武百官一起跪在文华门外哭泣,请求宪宗纳谏。宪宗听到宦官的报告,大吃一惊,他没想到廷臣们会来这么一手,于是他急忙下旨叫群臣退下。但是没有得到皇上的答复,他们怎么能白跪一场呢?群臣纷纷叩头,声称不得皇帝的圣旨同意他们的请求,不敢退下。自上午巳时至下午申时,群臣一直不肯离去。宪宗、周太后被他们感动了,允准了他们的请求,于是,群臣高呼“吾皇万岁!"方算结束了这场讨论。
就在这年的秋天,慧星屡次出现,一种不祥的征兆引起了朝臣们的议论。原来宪宗皇帝专宠万贵妃,万贵妃无子,而万贵妃又是个非常有心计的人。她四岁时入掖廷,作孙太后的宫女,及长大, 就在东宫侍奉宪宗。
宪宗十六岁即位,而万贵妃已是三十五岁了。她非常善于迎合宪宗的心意,进谗言废除了吴皇后,六宫女子很少见到龙颜。成化二年正月,她生了一个儿子,不曾想没等到满月,孩子就夭折了。但也是因她生子的原因,完宗封他为贵妃。从此后,她就再也没有妊娠过了。而其它宫女若有妊娠,她却想办法打掉她们的胎儿。所以,皇位的继承人问题已摆到面前了。到成化四年,万贵妃已是四十岁的人了,所以,朝廷难免担忧、议论,加上慧星多次出现,所以,彭时上言:“外廷大政本应放在首位,但宫中的接班人更为重要。俗语道‘子出多母’,今嫔嫱众多,但却没有过男孩的征兆。一定是陛下宠爱有专,而专宠的人已过了生育年龄的原故。希望陛下均平恩爱,为宗社大计。”宪宗却说:“这是我的家内事,朕自有主张。”没有接纳彭时的正确意见。
九月,给事中董□、御使胡深等九人请罢商辂及礼部尚书姚夔,下狱,杖责之。所以,彭时上言:“大臣黜陟,应断于圣上的心意,或者召集群臣一起商议。但是不能全部委托给臣下,使君权旁落。”先宗虽不能听从彭时的建议,可心里却称赞他的忠心。
接着,又发生了满俊(满四)的叛乱,满俊是生活在甘肃的少数民族,其祖先在洪武初年率部归明,被封为千户,过看游牧生活,满俊平素就十分强悍,而且藏匿奸贼。正碰上有关案件牵连着满俊,所以,官府派人到他家去捕人,这激起了他的叛乱,据石城(在甘肃省固原县西北)抗击官军,明军屡次败在他的手下,所以朝廷不得已派都御史项忠去征讨满俊。到石城后,前锋部队屡屡失败。朝廷下诏命抚宁侯朱永率京军支持。而朱永又不愿去远征,就邀请各大臣为他说好话。彭时厌恶他铺张浪费搞歪门邪道,又估计到京军不去也能取胜,暂且下令整装侍命。宪宗派宦官怀恩、黄赐与兵部尚书白圭、程信等到内阁商议对策。彭时说:“贼四处攻掠,其锋不可抵档。眼下入石城自保,我军围困得很严,这时团兽容易被檎获。”程信说:“你怎么知道项忠会不乘机退兵呢?”彭时答:“那部分已定下,为什么要自退?请问今日出兵,何时才能到达?”程信说:“明年春天。”彭时说:“如果是这样,也无济于事。此事成败,今冬便可见分晓。”程信忿恨其言,威胁说:“项忠若败,一定要斩那么两个人,然后再出兵。”别人一听都替彭时捏了一把汗。有人问彭时何以见得今冬定分晓,他说:“看项忠的疏文,便知道他有能力。如果听说另外再派禁军,就会退避不敢承担重任,那么就不知胜负了。”当时只有商辂认为彭时的意见是正确的。到了冬天,项忠果然平息了叛乱,人们才大大佩服彭时的高见。也在这年冬天,彭时改任吏部尚书。
古代大臣的风范
成化五年,彭时得病,在家休假,过了三个月,宪宗皇帝下旨催促赴内阁视事,免除他的早朝。这年冬天,没下雪。于是彭时上疏言:“光禄寺采办,各城门抽分,百姓不勘其搜刮。而献珍珠宝石之人,加倍地提高要价,侵吞府藏。乞请革除这些弊端,以救济百姓。”宪宗下诏赞扬了他的建议。当时,京城附近、山东、河南出现了大旱。彭时上疏,请免除夏税和盐钞以及太讣寺征收的马。又京城来(米)价上涨,彭时请求开仓,储五十万石米来稳定米价。宪宗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彭时因是归(旧)臣被皇上倚重,遇事争执不曾躲避。而当时宪宗怠于政事,崇信佛教,整日求长生不老,很少接见大臣。内阁首辅大臣万安又是个阿谀奉承,结交宦官和外戚贵族的人,见了一次皇帝不知陈述政事,只知呼万岁,故为时人讥笑为“万岁内阁。”在这种上下壅隔,不理朝政的情况下,彭时不得志,十分忧虑。
成化七年,他旧病复发,上疏乞请退休。宪宗下诏安慰,不予允准。这年冬天,慧星又出现.彭时上疏言政本七件大事:
1、不要迷惑于佛,事浪费金钱;
2、传旨专门委任司礼监(大监的衙门),不要他人插手,为防伪诈;
3、召见大臣商议政事;
4、近信赐予太多,工匠冒官无纪,而重囚死徒者,法不蔽罪,应该戒除淫刑僭赏;
5、陛下应虚怀纳谏,不要厌恶切中要害的梗直的人;
6、严戒延臣不耍阿谀奉承,凡政令失当,应直言论奏;
7、清理牧马草地,减权贵豪势的庄田。
这七条奏章,切中了时弊,但却宪宗皇帝却没有接纳实施。
宁晋伯刘聚,替他的养父太监刘永诚请求封谥号,并乞请祠额。刘永成在英宗复辟时,曾率兵参与了政变,所以,封其子刘聚为宁晋伯。礼部根据以往的规定,拒绝了他的要求。而皇帝却特别赐额曰“褒功”。下令内阁草拟封谥。彭时等人上言:“如果答应了此事,将来守边的臣官都借此来请乞求封谥,这时变祖宗之法开始于令日。”有人提出宋代宦官童贯曾被封王,彭时说:“童贯封王是在宋徽末年,怎么会是盛世发生的事呢?”经过他的力争,才算停止了此事。
彭时每每因灾变上言,有的留不中发,有的下所司,大部分都被搁置一边,因此,他悒悒不得志,感到十分苦脑。五年以后,他七次休假,宪宗派太医探视他,多次派内臣(太监)去赏赐他.成化十一年正月,以年资威望进封少保。仅过一个月,彭时便因病久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六十岁,赠太师,谥号为文宪。
彭时在朝三十年,孜孜不倦地工作,持正存大,休在家从未和子弟读(谈)论政事,有所论荐,也不使其他人知道。退朝而居无惰窒,服御节俭,无声乐之好,非义不取,故时人称他有古大臣风范。

作者:119.134.146.*   发表时间:2009-09-26 20:40:26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