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ZHAO  

03-06

9125次

2人

2个

2个

26人

0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标? 题:召姓的由来 发布时间:2008-10-28 15:43:22



召姓



  目前我市有15位姓“召”的市民,年龄最长的是召建农老先生



??采访前得知召老住院了,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先拨了他家人的电话。让记者意外的是,老人家听说要采访他,很快就同意了。就这样,记者在病床前完成了这次采访,并且知道了一些有关“召”姓鲜为人知的故事。
?  “召”由“招”改之而来



  “我原姓‘招’,名毓秀。现在的‘召’(zhāo)姓,是由‘招’改之而来的。”一见面,召建农老先生就开门见山地介绍了“召”姓的来历。
  召建农说,他于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参加革命,曾在天高县抗日民主政府领导下的小河东地区情报站担任副站长。为了隐藏身份,便于开展情报工作,不得不“隐姓埋名”,将招毓秀改为召建农。此后,子女们也都改姓召。姓虽然改了,但读音未改,仍习惯招(zhāo)的叫法。在老家的家谱中,仍用招作为姓,只是加个旁注,表明现已改为召(zhāo)。
  召建农告诉记者,他现在的召(zhāo)姓与召(shào)姓没有任何渊源关联。有关姓氏文化研究的资料显示,早在周武王时期就有召(shào)姓。到春秋时期,陕西一带召姓很多,而且召、邵同姓,只是写法有别。及至汉代,召多改为邵,邵渐成为大姓,召却日少。



  “招”也是罕见姓氏



  据召建农讲,他出生于1923年,原籍在宝应县塘港乡招家营(1959年划归新设的金湖县)。塘港乡地处淮河下游,过去这里历经战乱、匪患和水灾,田地荒芜,百姓逃亡,是生存条件极差的地方。
  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报复江南地主富绅及普通百姓对张士诚(曾在苏州自立吴王)的拥戴,将这些人成批驱赶到淮河两岸、苏北等条件艰苦的地方——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洪武赶散”事件。招家就是在这个时期被迫从苏州迁徒到塘港乡。召老向记者展示的家谱中记述了这段历史变故。同时,召建农补充道:“由于年湮代远,谱牒流失,资料不全,要确切地认定迁徒的事实尚有困难。不过,招姓也很罕见,目前所能了解到的,在南粤的广州、湛江、佛山、南海等地有八十多处集聚村落,约有三万七千余人姓招。我的一位南粤招氏宗兄对招姓进行了详细考证,初步认定招姓最早见于史籍《左传·僖公十七年》,该文曾提及一位叫‘招父’的占卜人。由此推断,招姓距今至少有二千六百五十多年历史。”



  小姓多有趣味事



  据召建农及其家人介绍,召姓少见,故常闹出些趣事。每到一个不太熟悉的地方,当有人叫召家人姓名时,常会出现四种不同的读音:邵(shào),赵(zhào),招(zhāo),韶(sháo)。
  召建农签名时比较喜欢写草书,不熟悉的人往往把“召建农”误以为是“马建农”或者“吕建农”。召建农至今还记得,1956年普选时,他的名字变成“吕建农”被公开张贴在橱窗里,后来许多人都跟他开玩笑。
  1963年,召建农的大儿子召笑明考取了南京工学院。当时,从高邮去南京没有直达车,必须先乘汽车、轮渡去镇江,再从镇江坐火车去南京。开学时,召笑明到了镇江后,发现到南京的火车还有一段时间才到,便想给临时到镇江工作的大姐打个电话。在公用电话亭(当时还是人工转接),召笑明写了张电话单,请转接电话的一位老同志“叫一下召云”,谁知老同志接过单子后,用疑惑的目光看了良久,最后拒绝转拨电话,认为召笑明在开玩笑。与召笑明一同等车的同学宋家定、王群同都帮助他解释,但那位老先生还是肯定地说:“《百家姓》中没有‘召’姓,肯定找不到这个人。”结果电话没打成。


作者:姚东山   回复:0   发表时间:2009-11-06 14:21:27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