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刁新和

10-30

3352次

1人

1个

17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安邦河畔的文化志愿者

日期:2009-6-8 13:24:21

? 夜深了,本来就安静的边陲小城,更安静了。

  小区也睡熟了,一层层楼窗都是黑的。

  在双鸭山市尖山区向阳小区有一个楼窗还亮着,雪白的灯光透过窗纱射向诡谲的夜空。这个窗口几乎夜夜都这样亮着到三、四更天。

  灯下,一个人面对电脑,噼噼啪啪地击打着键盘。他正在书写自己的博客,博主的名字叫“明天”。

  在这座小城,“明天”可是博客明星。一篇文章登陆,一串串的溢美赞语目不暇接,楼上楼下“鼓瑟”争鸣,粉丝们崇拜他,称他为老师。但真正能走进“明天”的心灵深处,领略他的情怀,触摸他的心病,感知他的沉重,理解他的追求的博友并不多。

  记不得那位知名人士曾这样说过:文化人应该把文化做成关注国家兴衰,心系民族命运的大文章。文化离不开现实、离不开时代、离不开主流社会的步伐。“明天”就是这样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历史责任感的文化人。

  (一)

  “明天”叫刁新和。双鸭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工资科科长。他的社会职务是这个市的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个窗口单位,刁新和是个大忙人,记者采访他,难。话没入题,“咚咚咚!”有人敲门。办事的、咨询的、上访的,忙得他手不停、脚不停、嘴不停。几次登门都是如此,接近中午,记者的采访还没有眉目,刁新和歉意地咧嘴一笑:“对不起!”

  “了解我,说什么呢?先看看我的博客,我们先做个博友吧!”这是他的心里话,“博友”这个词,他很在乎。

  打开他的博客,像走进年轮的四季,有万紫千红的勃勃生机,有火辣辣的炙热、有沉甸甸的成熟、有冰封的冷峻和放不下的沉重。

  在博客辽阔的空间里,有他岁月的旅痕、有他思想的档案、更有感染辐射的异彩,那里有许多美好的和伤痛的故事。

  (二)

  一个市级的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当然是个文化人。但什么是文化呢?刁新和理解的文化,没有词典解释得那么抽象,也没有学者考究的那么玄奥。他认为文化是实实在在的事,看得见,摸得着。在他的“文化”里,也有“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的闲情逸致,有“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的青春浪漫,但绝没有“欲赋新诗强说愁”的无病呻吟……而感触最深的是,他总有那么许多无法释怀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沉重。天大旱,他会担心农民的收成;下大雪,他会担心交通事故;安邦河被污染,他扎心般的倾听母亲河的呻吟;双鸭山招商引资一户建龙企业,他激情澎湃,夜不能寐……感悟他的“文化”,这种强烈的忧患意识化作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三)

  改革开放以来,双鸭山这座边陲小城,与时俱进地蓬勃起来。城市的功能在完善,税收在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在提高,然而,文化建设却显得那样的步履蹒跚,却怎么也追赶不上城市前进的车轮。

  在“海天一色”的博客里有这样的记述:“建设生态平安和谐双鸭山,离不开文明和文化,人是主体。记得在年初政协会上,我在提案中建议成立一个由市里主要领导牵头的城市文化建设领导机构,得到采纳。市里于四月份成立了以市委晓明书记为组长和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组织机构。文化作为公民与社会的粘合剂,一定程度决定社会的发展…….”可见,市委、市政府对城市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城市文化发展的使命,首当其冲地落在文化人的肩上。

  这位不辱使命的作协刁副主席兼秘书长,头衔是兼职的。一无补贴,二无活动经费。在一般人看来,这位两手空空,难为无米之炊的秘书长能做出点什么呢?

  可他做了,也做出来了,而且做出的业绩是掷地有声。是奇迹吗?不是。

  他有凝聚力,他有社会资源,他有朋友:为官的、经商的、个体的、下岗的、种地的……这些都是他操办文化舞台的宝贵财富,他整天盘算着怎么利用这些财富,来为改善气喘吁吁的小城文化环境尽匹夫之力,效犬马之劳。

  有了财富,就更操心。他一遍又一遍地拨打电话,他东奔西走的游说,为作家协会编辑讴歌这个城市的“山花烂漫系列丛书”开展工作,他向朋友借来一间办公室,东挪西凑弄来桌椅、板凳、沙发,给作协安个家,使这个市的全国著名作家木桦及几位省市级作家在这里得以顺利地完成了这套系列丛书的编撰。他请来老一辈的文化人,约来年轻文友们,挑头办起了“安邦河地域文化沙龙”;他致力于两代文化人的递接、帮带和传承;他组织两代人搞专题讲座,搞学术研讨,走出去采风、考察。他找人、找车、筹款……他要把这些活动搞得热火起来、坚持下去,一有闲暇他们就聚在一起研讨这个城市的文化发展走向以及相关话题。

  在改革开放求发展求生存的浪潮中,如何增强城市的竞争力,许多前车之鉴在告戒人们:一个城市很重的分量,就是城市的文化魅力。学者余秋雨认为:一座城市的文化魅力在于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更在于有全国知名的文化代表人物。

  我们没有“全国知名的文化代表人物”,可我们有文化“愚公”——挖山不止的拓荒者。

  有的朋友看他用疲于奔命般的力气去搞文化活动,替他心疼,就劝他说:“量力而行吧!”他咧嘴一笑说:“双鸭山这块土地养育了我,我既挤进文化圈,就该为这块热土的文化事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四)

  在他的博客里有一首诗《诗魂颂》

  ——赞一个身患癌症与病魔抗争的诗人

  情如细雨润心田,笔似耕犁拓梦园。

  曾历沧桑寒彻苦,幽香自溢漫人间。

  这个癌症患者,叫杨松彪,是一个酷爱诗歌的文学青年,他吃饭想诗,做事想诗,睡觉做梦都是诗,是诗点亮了他生命的火焰。他患了癌症,仍然与诗为伴。他不想病,只想诗,他生活中充满着鲜花般的诗句。

  杨松彪的事迹感动了刁秘书长。他立即召集“安邦河地域文化沙龙”举行《杨松彪作品研讨会》。这个研讨会冲淡了学术成分,而浓墨重彩的是杨松彪的顽强不息,执着创作的精神。与会的老师和同辈都竖指夸赞杨松彪的精神。杨松彪的精神无疑给那些疏懒、浮躁,无所事事的青年人树立了一个榜样。

  刁新和以个人的影响力,协调各家媒体进行采访、宣传,一时间,杨松彪的事迹在全市广为流传。杨松彪百折不挠,乐观向上,自强不息、珍爱生命的精神对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净化人的灵魂,具有积极的示范作用和教育意义。

  (五)

  据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世界各国文化的发展是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和动力,推动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深刻变革。

  这种崭新的方式和动力是什么呢?就是文化与政治、经济的相互交融,把文化从故纸堆里拉出来,从书斋里解放出来,从舞台上走下来,融入经济发展和时代变革的洪流。在这股洪流里,同激荡、共澎湃。由此,城市的发展会得到润滑、和谐和繁荣,新的产业会出现,新的效率会产生。

  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生态平安和谐双鸭山的发展战略。这个“战略”点击到了刁新和“文化”思索的关键词上,他有那么多的话要说,有那么多的事要做。

  安邦河是双鸭山的母亲河,安邦河的污染一直是他的一块心病。他写了《安邦河畔遐想》,发表在双鸭山日报和博客上,他仍觉得意犹未尽。他又组织一些文化界人士和媒体朋友,循河道溯源考察,一路上他如醉如痴地欣赏大自然的风光,一路上也痛心疾首地目睹了安邦河的污染。他又写了《安邦河·源头·秋韵》等系列文章,行文激荡,满腹忧患,有着字字滴血的感染力。

  他对记者说:“随着城市的发展,我们母亲河几十年的沧桑变化,已不是当年的山青水秀,鱼虾肥壮了,我觉得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作为一个有良知的文化人,他的言行就应该有忧患意识,让全社会都来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还森林于青山,还绿水于河床。”

  他的《安邦河·源头·秋韵》在双鸭山日报·星期天专刊整版刊登,并被双鸭山政府网收录在“双鸭山事”栏目首页,至今没有文章来替代它的位置。

  (六)

  一整夜。又没睡。他流着泪创作出一首长诗。当他写到“这条腾飞的钢铁巨龙啊/它使神鸭山城/在祖国东方的夜空/放射着更加绚丽而夺目的光芒!”时,收笔。他的脸上留下了道道泪痕,他的眼睛红肿了。太阳已经拱出地平线。

  这首诗的题目是:《会龙山放歌》。

  《会龙山放歌》有着许多苦涩的背景故事。

  会龙山是双鸭山的钢铁基地。是双鸭山人的财富。是双鸭山人的希望。是双鸭山几代钢铁人的梦想。

  几十年来,我市的钢铁企业几度上马下马的变迁,几度兴衰,钢铁人的钢铁梦破灭了。他们伤心了,下岗了,他们流着泪走出厂区,他们背井离乡去打工,他们上山挖野菜卖钱维持生计……往事不堪回首。可刁新和偏偏流着泪去回首往事,为什么呢?

  刁新和接受双鸭山日报副刊编辑的约稿,标准是头题份量。会龙山钢铁事业的变迁一下子涌上他的心头,几十年的沉浮在他的胸中澎湃激荡。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建龙落户双鸭山,铁水奔流,机声隆隆,几代双鸭山人的钢铁梦终于圆了。双鸭山人百折不挠的执着,一往直前的追求,感天动地。这就是钢铁铸成的双鸭山精神。双鸭山精神胜利了。刁新和感悟到:双鸭山精神就是双鸭山神韵和文脉。他要宏扬这种精神。

  有凝聚力的刁新和召集各家新闻媒体、艺术家20多人到建龙去专访。在采访中,他激情豪迈地为钢铁工人朗诵了《会龙山放歌》这首长诗,他的情感投入到几十年的梦牵魂绕的变迁,朗诵交织着苦涩和喜悦,他不能自我地几次哽咽,多次中断。

  建龙一位中年带着眼镜工程师,多次摘下眼镜擦着泪的听完这首诗,握着刁新和的手说:“诗中每句话都震撼着我,我父亲就是第一代钢铁人,这首诗再现了当年会战时的情景,千真万确,你的诗简直是说到我们的心坎里去了,把我们几十年想抒发的情感,一下子都给迸发了出来,太令我激动了……”

  其实在采访刁新和之前,记者早就在双鸭山日报上拜读过这首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动人诗篇。当记者采访问刁新和:“是什么动力使你写出了这样振聋发聩的一首诗篇?”时,他说:“我是一名劳动局的干部,由于主管企业工资工作,必须经常深入基层和企业打交道,多年来,我与这些企业的职工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我亲眼目睹了钢铁企业环境之恶劣,工作之艰苦,生活条件之低下,我在工作上总是力所能及的给他们创造条件,为他们争取政策,给与倾斜,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我了解双鸭山钢铁事业的几度兴衰,他们兴旺时,我高兴!他们衰败时,我痛心!我的每根神经都被他们所牵动,我写这首长诗,是用我的心在写!那里融入了我的全部情感。”

  宣传,还没就此结束。他配合市电台策划大型节目《五十年沧桑话钢铁》,请来三代钢铁人,以及诗人和艺术家做客直播间。这里有现任建龙钢铁的副总王小兵,有原双鸭山市钢铁公司总经理、市经委副主任、市政府冶金工业园区主任、协调政府与建龙事务的领导孙新民,有第二代钢铁人原第二炼铁厂党委书记董福林。还有个三顾茅庐才请到的,已过古稀之年的钢铁前辈王启扶,这位1958年来双的第一代钢铁人中的工程师。开始,王老不愿再提起伤心的往事,不肯来。刁新和硬是找到王老的女婿,连同记者一起带着水果几次登门拜访,他的真诚王老感动了。答应了。来了。

  三代钢铁人聚集一堂,无比激动,争相发言,翻开了双鸭山钢铁50年的沧桑历史,述说了几代钢铁人的不懈追求,节目从原计划1小时30分钟,延到2个小时40分钟,这也是市电台自建台以来破天荒的一次直播节目。这挡节目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的反响。更得到建龙广大员工的高度赞扬。

  (七)

  在工作中,刁新和坚持原则,政策性强,同情弱势群体。自从任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资科长以来,他总是以最大的热情对待每一个来访者。他很欣赏《七品芝麻官》里的一句台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他说,“组织上让我负责全市企业职工的工资工作,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工资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我要把握好政策,决不截留国家的政策,决不让老百姓吃亏。”

  几年前,有一位老人要退休了,来补办工资手续,刁新和一看工资审批表,基层单位给填报的很低,与政策不符,也没说什么,就劝老人回去让单位工资科来人办理。结果老人误以为他故意为难她,跟他急了,百般解释不通,刁新和只好打电话叫来老人单位的人事科长,按照有关政策,把该给的档案工资都补上了,比原报的高出好几十块钱。知道事情原委后的老人,对他感激不尽,但他却说:“这是政策规定的,你要感谢就感谢党。”

  某县一企业不给职工落实工资政策,多年上访,无果。刁新和了解实情后,当即打电话给该县劳动局,请他们查实情况,落实好工资政策。第二天,上访人亲自来感谢刁科长,他说:“我们上访几年没解决问题,刁科长一个电话就解决了。刁科长对我们不‘刁’”。

  今年8月,他和几名文友,到一农场采风,他听到一个烦心事,一个农工投资40多万元建个菜市场,被农场强行占用。8月正是瓜果上市的好时节,却没有地方卖。刁新和忿忿不平,当即电话联系省报记者来采访,对此事进行曝光,把占用的市场还给农民。

  刁新和的侠义心肠、民本意识、民生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成为许多平民百姓的好朋友。

  (八)

  这座边陲小城仅有半个世纪的历史,经济基础和文化积淀都显得那么的单薄。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文化建设相对滞后,有识之士已经感觉到这“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平衡将会严重制约城市的发展的危机。

  城市发展离不开文化;一个没有文化人的城市,就没有真正的城市文化。近年来,这个市的文化艺术人才大量流失,城市文化产业难已形成,城市文化园地显得有些萧条。

  刁新和的执着努力,正是要把城市文化从这种萧条中解脱出来。他挖掘社会资源,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致力于新老两代人的文化传承;他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用文化的功能,关注城市的发展;他利用朋友资源协调媒体,发挥宣传优势,宏扬城市精神;他以人本情怀,呵护弱势群体……他像愚公一样,以一个文化志愿者的身份,一件事一件事地去做,坚持不懈地去做。他做得很辛苦。他期待着城市文化的繁荣。他期待着好梦成真。



作者:114.238.31.*   回复:0   发表时间:2009-11-30 17:30:03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