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2
5938次
1人
1个
14个
0人
古人云:“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寡助之至,亲戚叛之。”这一得一失的古训,在治国运用上千差万异,造就了后果迥然不同,古代不乏其例。在古代春秋时期,齐桓公接受管仲和竖刁等贤臣的忠诚,拒绝易牙等小人的反忠诚,国家迅速崛起,成“五霸”之一;吴王夫差在对待越王勾践问题上,接受奸臣伯嚭的反忠诚而不接受伍子胥忠诚,结果落得国灭家亡;西汉时文、景二君,接受晁错、贾谊等忠臣的建议,从而排除了众多奸臣的反忠诚,使国家呈现三十余年的文景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因有魏征、房玄龄等人的忠诚,才有二十余年的贞观之治。此外还有东汉的光武中兴,大明的洪武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等比较清明时期,皆是在忠诚者的作用下,实行王道术文治作为的结果。在近代,蒋介石败退台湾后,认为军队不听他指挥,知识份子不支持他,国人不理解他,至死也未认识到因失民心而失天下的道理。东西德在统一前,东德人尽管有伯林墙相隔,东德人跑西德170万人。人性趋利之故(西德国民收入是东德四倍)东德人宁肯“受压迫”也不在东德当家作主人。
作者:114.238.33.* 回复:0 发表时间:2009-12-01 20:04:13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