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ZHAO  

03-06

71576次

7人

51个

105个

164人

29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主楼] 《招氏鸿迹》留言板

作者:121.33.247.*   回复:50   发表时间:2009-12-05 14:01:58

族谱录纪念网
[回复] 敬告招姓同胞

由于本人没有电脑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加上[招姓社区]非常之难整理,所以质量参差。敬请谅解!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09-12-06 14:03:28

[回复] 关于?

很多招氏同胞们会问我:"为什么你的<招氏鸿迹>(网络版)里面会存在这么多的问号(?),还有你的格式为什么会这么离谱?"我的回答:"因为这个网并不属于招东山本人的,我要调解格式的话,就只能自己创办一个新的[招姓网站]。"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09-12-06 14:20:03

[回复] 期待团聚

哈哈,太兴奋勒,补充下,我是广西柳州的!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01-29 14:25:17

[回复] 期待团聚

最近在网上寻觅,发现了这个招氏亲友网,真的很兴奋,意象不到我们招氏大家庭原来发展起来了1个很不错的网站!这方便了我们招氏一家的联系!我是1个22岁的准毕业的大专学生,在进了70904331这个Q群后,居然找到了1个与我同名的18岁的小弟,哈哈,真的很开心,好期待有机会i向长辈们学习讨教,期待着能够相聚,回家!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01-29 14:25:54

[回复] 好的提议

招玉春先生的观点我也认同,希望招煊先生能将《招氏鴻迹》增订出版。网上留言或评论,只代表他个人的意见和观点,真实度和正确性还待时间来验证。当然,我们不会反对正确和真实的东西。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01-30 15:05:32

[回复] 有幸看到祖先的伟大

本月25日有幸因工作原因见到了学者风范的招煊先生,我们一起探讨了招氏起源和先生招氏鸿迹中一些人物评论的问题,总的看来,我是非常敬佩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的,也希望先生在有生之年做一次增订和补充,称为著作也不为过。 招氏祖辈人才辈出,既有进士及第,也有数十位举人,令我倍感汗颜,怎么努力也不为过,所以在此呼吁一下,与同族人共勉。 尊招猛为始祖,我是举一百双手赞成,我们仁寿堂的家谱也如是称。 很遗憾由于时间问题,未能够与更多的兄弟们见面,随缘吧。 向各位关心招氏家族事务者问好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01-30 15:06:03

[回复] 谢谢锦源先生的认同

首先感谢招锦源先生的认同。启手 谈到的这篇小册子,我在招煊家里已经拜读,那种隽秀的字体真的 好熟悉,老先生治学的态度令人钦佩!我们也带了好多以供金湖的族人学习。所以如果能够传上网, 会有更多的人受益。 事实上,招煊先生除了用宣纸写的招氏鸿迹而外,还有他用毛笔写的几册自己的人生感悟,也是不可 多得的珍品。 我一向认为,有关族谱和祖先的事宜,要以事实和史实为准,至少要得到县志或者其它书面的东西, 如一些野史,家谱等的佐证。否则的话,宜存疑为好,待有考古或者其它的发现更正也不为晚。 网站的优点是速度快,范围广,缺点是人人都可以说两句,所以一定要慎重、严谨,言辞唐突乃至大 放厥词,只会有负面印象而怡笑于大方之家,这也是一个人素质的体现,相信我们招氏的父老兄弟姐 妹是有共同的看法的。 最近我是常常上网的,但是若是在国外,恐怕也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来写点什么,所以,同志尚需努力 ,也在此谢了上述的诸位先生,你们辛苦了。 一家之言,个人看法,敬请不吝指正!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02-02 13:57:18

[回复] 招銮

2009年12月4日晚上, 一位上海的朋友在德国法兰克福前往巴黎的ICE列车上介绍我上网查找招姓起源, 我恍然大悟. 2009年12月6日在同学PAUL的巴黎住处,上网和查找,终于建立起这个家族谱. 越是年长,越是希望了解宗族的起源,更加希望为招姓的亲人和朋友做点贡献.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02-10 14:01:13

[回复] 简介横沙村

横沙村位于广州市白云区金沙街,旧属南海县浔峰洲(现名金沙洲)。自招氏益荘公在南宋嘉定年间定居于此,至今近八百年。该村背山面水钟灵毓秀,多姓聚居,以招氏居多。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的招氏大宗祠,又名榖诒堂,取善道传世之意。招氏后人不忘祖训,奋发图强,与别姓村民一起,使横沙村历史上驰名远近。其突出表现在:一、 诗礼传家。横沙一向重视教育。民国初期,村民捐建的横沙学校,在浔峰洲13个乡村的学校中是最具规模的。村中学文习武之风颇盛,不乏书香门第。现被广州市政府命名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卧云庐”,原名“藏修精舍”。《幼学琼林》云:“读数曰肆业,又曰藏修”。于此可见横沙人注重读书一例。据完全统计,明清时期,榖诒堂的子孙被取录为进士1名,举人1名,贡生监生17人。十六世祖招国璘,曾任总兵官,被授“荣禄大夫”,封赠“四世一品”。十九世祖招成万,两任总兵官,被授“武显大夫”。二十世祖招子庸首创《粤讴》,曾风靡一时,其画作至今仍受热捧。二、 慎终追远。招氏族后人知宗敬祖,积德累仁。据族谱记载,招氏祠堂共有50多间。可惜现存不足10座。值得庆幸的是招氏大宗祠和仲山招大夫祠,均被广州人民政府命名为“文物保护单位”。该村保存了不少珍贵历史文物,其中有“功名石碑”(又称旗杆夹)14件,内刻招氏进士2名,举人18名,贡生5名。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02-10 14:03:04

[回复] 招志升

对招氏有了解的兄弟多点发帖 好想认识多个地方的招氏兄弟13902846512

作者:121.33.247.*   发表时间:2010-02-18 12:07:09

1 [2] [3] [4] [5] 最后一页 跳到 页/共5页
 
发表回复: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