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9
220002次
2人
2个
154个
2375人
212部
? 甘氏源流:?甘姓是一個與遠古時期的甘國有關的姓氏,相傳甘國早在夏朝時就是諸候國之一,其治所在今河南洛陽西南。商朝時,來自甘國的甘盤在商王武丁時擔任宰相一職,成為甘姓中知名最早的人物。至周代,原甘國故地被周武王分封給同姓人為伯爵,始稱甘伯。數傳至甘伯恒公,同樣知名於世。春秋時,周襄王母弟王子帶也被分封于甘,為公爵,史稱甘昭公。由於他受母后寵倖,曾一度被作為周王的繼承人,只是未來得及繼位便因病逝世。上述幾支不同血統的人由於都與甘國有關,後來都被尊為甘姓人的祖先,他們的後代也都以甘為姓。? 除與甘國有關外,甘姓人還有其他一些來源,相傳炎帝神農氏的後代中有一支姓甘,許多少數民族中也有不少人姓甘。儘管甘姓來源眾多,但其主體仍以出自甘國的甘姓人為主,其郡望、堂號等也都圍繞這一主體。歷史上,甘姓有渤海(今河北南皮)、天水(今屬甘肅)、丹陽(今屬江蘇)、洹水、甘陽、長樂、富水等郡望。 ? 在分佈上,甘姓是一個分佈十分廣泛的姓氏,全中國各地都有所見,其中尤以福建、廣東、湖南、四川、江西等南方各省最為集中。??渤海郡(堂)簡介:? 郡者,區域也。我國古代地方行政區域的名稱。秦朝以前,郡比縣小,秦朝以後比縣大多了。在春秋戰國秦統一六國後,把全國劃分為二十六個郡,可想一個郡的範圍之大也。? 郡是我國古代中央集權制的一種形式,卻將全國分為若干個郡,郡下設縣,建立【郡縣】制。郡縣的首長都由皇帝親自直接任免,郡的長官叫【郡守】,權利相當大,在郡裡顯貴的家族聲威全國叫【郡望】。我族始祖甘盤曾任過【郡守】正是渤海郡(堂),甘氏是【渤海名家】因此郡(堂)號就是這樣得來的。? 古代一個郡的範圍是相當於現在的一個地級區域之大,可想而知,一個郡的區域裡定會包含有許多種姓氏。翻開百家姓史冊記載,沒有任何一姓氏是單獨一郡的,特別是我渤海郡裡姓氏最多,除我甘姓外,尚有吳、高、裘、封、冀、暨、居、訾、勾、威、季、喪、赫、連、歐陽等十六姓之多。渤海郡在那裡?大概是在現在的山東省這帶地方。? ?? 甘氏肇粵始祖及發展簡略 ?溯我甘氏系出姬姓,黃帝8世孫夏後氏啟,丙戍三載(西元前2195年)有邑氏無道,夏啟率眾卿征之,滅有邑氏於甘(地名),在有邑氏之南郊(今陝西西安市鄂縣)。吾祖有戰功,即與其地封之,是為甘國,分土受氏,子孫以甘為氏。? 國公而後,世為諸候,或緣世易國度,避難隱名,或緣流離失所,拋棄籍錄。自秦遷晉中興者耿公,耿公生盤公,為殷商中興名主武丁帝師王佐,尊為帝師。統傳道學前清雍正年間,粵(廣東省)藩史者甘汝來(江西新吳縣青海公之弟靖海公之後裔時為朝廷禮部尚書)主持興建粵東省城甘氏宗祠-盤公祠。盤公生有祥徵,從此姓氏以著,吾族始昌。再由晉而楚,閱76世為茂公,派流江南,為秦左相,傳於羅公,十二齡才智過人,出使趙國有功.(不費一兵一卒,趙獻五城於秦.),遂封為上卿兼丞相,羅公早殤,立兄弟之子繼序為嗣,繼序公轉許承挑,賞有加,傳至漢代延壽公封為羲成候.(居漢縣故城江南鳳陽府霍邱縣北.),三國東吳有虎將寧公,韜略冠時,率軍拒曹兵八十三萬,名震江東封興覇候。晉有仁政之卓公,循良第一,唐宋而後,名世問生。 ? 101世,惟芳兄弟五人相率遷閩(福建)汀州府寧化縣石壁都葛藤坑居住,至唐禧宗年間,黃巢發難,部份後裔遷江西贛州府信豐縣,118世青海公號仙一郎,由贛(江西)移粵(廣東),是為肇粵始祖,轉為肇粵一世祖。青海公生七子不僅分佈全粵且拓地繁衍殖民於川(四川)、桂(桂林)、臺(臺灣)等。????????????????????? 廣東紫金甘氏: ? 廣東紫金中正甘坑乃我甘氏肇粵始祖青海公駐足之地,明洪武四年.(西元1371年),我祖青海公隨母太祖崔孺人由贛入粵,當起程時奉香火昭告天地,籃載行旅,太祖曰;籃耳果斷,即曰其地名為籃斷.(.即今廣東省紫金縣敬鋅鎮南村地方.),遂居三年,自思此地非良,又放火燒山,取其燒熄處居住,即以氏居名曰:甘坑,大創家業,誕生七子,又曰其地為七子塘。七子名曰:一子盛、二子寬、三子榮、四子光、五子文、六子武、七子斌。? 紫金縣甘氏主要分佈在敬梓鎮的甘田、洋高、坡頭及中垻鎮的徑口、崩崗下,縣城的長塘;藍塘鎮的河塘、羅塘、黃砂、百羅等地及其他各鎮。據紫金縣1998年鑒所載,僅藍塘聚居者達五仟餘人。? 我肇粵始祖青海公生於1371年由贛遷粵至今達六百餘年,人丁衍盛,據譜牒所載,發展繼有27世,後裔遍及紫金縣、五華縣各地,綿延中山市、肇慶市、高要縣、龍門縣、龍川縣、惠東市、珠海市、順德市、博羅縣、增城市、英德縣、韶關縣等,並遠遷廣西省、四川省、江西省及台灣、香港、馬來西亞、印尼等地,人丁昌盛英才輩出。??祖祠、祖墓、堂號、堂聯、像讚、墓誌:? 仙一郎公後裔於清嘉慶廿年乙亥歲,在廣東省五華縣梅林鎮中心建一郎甘公祠一座,其時架造者乃是子盛公、子寬公、子榮公、子文公、子武公等五大房嗣孫捐派提而建,子光公、子斌公之後裔孫,因移居別州別縣遙遠而未捐提矣。?????????????????祖祠大門聯:明武初年基肇粵??????清嘉廿載廟聯宗??祖祠門扁:一郎甘公祠??堂號:渤海流嶶 ???????????????????? 此後,於清光緒三十二年,後裔又在永安(今紫金縣)甘坑,始祖居住地鼎建一郎公祠一座,因時過境遷,別氏相繼陵替,甘坑的甘氏後裔己全部遷出,土地改革(文革)時,甘氏一郎公祠被當作封建財產已被他姓分得,甘坑祖祠己完全無跡,原甘坑亦改名(柑坑)。現只有五華縣梅林鎮一郎甘公祠經多次維修保持完整,供我族人拜祀瞻仰。 ????????????? ?? 仙一郎公像讚:? 才儲八鬥、學富五車。南宮高捷,名登帝鄉。? 宦遊南粵、惠府琴堂。祿二千石,誥博仕郎。? 考終官署,百姓咸揚。永安卜葬,甘坑地方。? 七子蕃衍,德澤流長。 ????????? ??太始祖妣崔老宜人墓:?於大清年間,用銀牌葬於長樂(今五華縣)梅林尖山下宮前廟背正窩。地形曰:轎內夫人。又曰:翠子登潭。再曰:孩兒坐欄。癸山兼酉,午水朝來,女宿二度。 ?????????? ??仙一郎公墓:? 仙一郎公葬於紫金甘坑癸山丁向,後於乾隆年間改變分金,形曰:仙人獻掌。 ????????????仙一郎公墓誌: ? 明進士誥授博仕 一郎公諱青海,居江西洪都豐城繼遷贛州信豐,宦遊粵東 終於惠州府衙署,葬於永安縣.(今紫金縣)甘坑仙人獻掌形癸山丁向,生七子分居各地,仙公墳榮僅訂山向未繪圖形,大抵陟巘降原一望靡涯雖郭熙再出妙莫能傳者矣。 ????????始祖妣宋妙玉娘墓:? 葬於清咸豐庚申年 十一月十五日 ,載祖妣原骸葬于中正甘坑兩口塘中心崗,與始祖考墳鄰近。形曰:昂天海螺。又複銀牌一隻,附葬於崔太祖妣墓。 ??始祖妣黃萬五娘墓: ? 歿於龍門縣甘坑,葬於龍門潞溪甘坑蔴竹下,名曰:掌裡搖珠,又曰:風吹羅帶。 ??肇粵始祖青海公世系及後裔分居情況資料:? 太祖妣崔老宜人,葬於長樂梅林尖山下花宮前廟背正窩,形曰:轎內夫人、翠子登潭.、孩兒坐欄。癸山兼醜,午水朝來,女宿二度。? 一世祖(118世) 青海公號仙一郎,葬於紫金甘坑癸山丁向,後於乾隆年間改變分金,形曰:仙人獻掌。??? ? 二世祖(119世) 子盛公妣宋氏祖考妣合葬於紫金中正甘坑,生三子:長子德良公,分居紫金敬梓甘坑、轎尾壩。次子德仲公,分居長塘(林坑)、增城。三子德季公,分居的赤溪等地。? 二世祖(119世)子寬公妣張氏、姚氏,祖葬於賀崗鶴老灣,妣葬於不詳。生二子:長子德維公,分居紫金敬梓岩下.徑口.上賀崗。次子德傑公遷居江西省。? 二世祖(119世)子榮公妣李氏,祖葬于甘田黃竹坑,妣葬於長樂城北門外沙子崗,生四子:長子德恕公,分居五華縣大坪田背。次子德升公,分居中正崩崗下。三子德魁公,分居中正甘田.後裔部份遷香山石門。四子德貴公,分居寺坑口。? ? 二世祖(119世) 子光公妣何氏,祖考妣葬於不詳,生三子:長子海龍公,此派隨黃萬五娘千居廣州府。次子海俊公,分居新會.東莞.龍門潞溪等地。三子景添公,遷龍川橫坑.探水.蕉坑.羅凹.龍坑。? 二世祖(119世) 子文公妣李氏,祖葬於龍川橫坑赤竹壙,妣葬於不詳,生二子:長子海秀公,分居新會.東莞.龍門潞溪等地。次子景添公,遷龍川橫坑.探水.蕉坑.羅凹.龍坑。 ? 二世祖(119世)子武公妣曾氏,祖葬於長樂梅林上寨十字塘,妣葬於不詳,生三子:長子孔全公,分居長樂留沙、普寧、陸豐。次子孔金公,分居五華西林壩。三子孔瑜公,遷陸豊赤窖、五雲洞等地,十五世祖茂泰公於清乾隆乙卯年(西元1795年),率眷由粵渡台開懇,落居新竹縣新埔鎮三洽水。渡台始祖茂泰公妣鄧太孺人派下葬於桃園縣龍潭鄉銅鑼圈祖塔,後裔子孫訂於每年清明節掃墓祭祖,以示慎終追遠永懷祖德。? 二世祖(119世) 子斌公妣管、賴、陳氏,祖葬于水口鄉,妣葬於不詳,生五子:長子榕公、次子松公、三子樹公、四子楊公、五子棋公。此房隨母宋妙玉娘遷回江西省贛州府興國縣城西桂嶺鄉,己發展成大族。 ?? 廣東紫金甘氏宗祠:? 紫金甘氏一脈相承,派多且居住廣,原總祠在甘坑,但因社會變革,已不復存在。其他各支派未設甘氏宗祠,唯123(六)世祖法聰公在藍塘鎮河塘村立有甘氏宗祠,先後經歷多次整修至今保持完好。紫金甘氏宗祠,名曰:象形。? 大門祠扁,門對俱是石料,大門左右有柱對聯一付。座午山兼丁星宿四度末,門前有清濁兩色池塘各一,局外有橫案山三疊攔截水口。據譜牒記載,鼎建祖祠之時,正是紫金開縣築城陞樑之日.(明隆慶四年九月十三日)。民國時期縣長謝寅(.江西人.)曾贈扁〔嘉惠士林〕至今猶在。????????????????????? 台灣桃園龍潭茂泰公祠 ? 135(十八)世祖延遠公於清光緒年間,率136(十九)世祖長子高勇公、次子高運公、三子高學公,從新竹縣竹東鎮圓棟遷移至桃園縣龍潭鄉八德村。高勇公、高學公兄弟於民國三年(西元1914年)現址建茂泰公祠一座,坐西朝東,佔地僅40平方公尺,由於年深日久人丁興旺,祖祠面積狹窄且年久失修,其後裔於民國89年11月(西元2000年),遂於原地分金辛山兼酉,現分金酉山兼辛,集資擴大重建,於民國91年(西元2002年) 3月19日落成,名曰:獅形。其時架造者乃是137(廾)世祖照錦公、照虎公、照樹公、照土公、照榮公等五大房嗣孫捐派提而建,照鼎公、照淡公之後裔孫,因移居大園而未捐提矣。? ?? 祖祠大門聯:渤起獅頭朝鬥闕 ?????? 海翻龍眼傲天樞?? 堂號:渤海堂?? ??? ??台灣新竹竹東甘氏宗祠: ? 新竹縣竹東甘氏宗祠,於日據時期大正五年(1916)為19世祖承宗公出資建造,現則為其後裔所居住。甘家是上員崠地區的大地主,承宗公的叔父18世祖惠南公為光緒年間監生,明治三十年(1897)為保正,是竹東地區仕紳之一,而承宗公則曾任光復後第一任橫山鄉長。? 甘氏宗祠是一棟二層樓的傳統建築物,正身部份為二層樓、橫屋為一層樓,正身為傳統形式,橫屋部份則加上了洋式拱廊,女兒牆施以草葉泥塑,可說是受到大正時期流行的洋式建築影響,因形式特殊,被列為竹東四大民宅之一。宗祠木作極有特色,樓板以木桁承重,上鋪設紅磚,十分講究,其建築彩繪極具藝術價值。 ???文獻整理: 139(二十二)世 甘興源????????????????????????
作者:61.222.97.* 回复:37 发表时间:2010-01-07 11:33:13
我们就是渤海过来的。重庆铜梁西泉甘平月。有家谱清朝道光年间的。跟你们同宗吗
作者:123.146.210.* 发表时间:2010-03-25 21:29:42
15086868889
作者:123.146.210.* 发表时间:2010-03-25 21:31:12
渤海堂。。广东韶关曲江甘屋村。。QQ437461666
作者:119.141.89.* 发表时间:2010-03-30 16:52:38
麻烦寻找甘興源先生。我们家的族谱和你们的接的上。能不能回个话
作者:甘量宏 发表时间:2010-04-06 21:20:16
我已收到你的邮件并给予回复了。甘兴源
作者:183.30.33.* 发表时间:2010-04-10 21:10:17
我138(二十一)世,在廣東省五華縣梅林鎮中心一郎甘公祠旁边,因历史原因,很少听到这
作者:116.21.99.* 发表时间:2010-04-19 22:53:35
我是“渤海堂甘氏源流”的作者,也是一郎公后裔,虽身居台湾,却数次到江西信豊县及广东五华县、紫金县等地祭祖及收集甘家歴史资料,这些甘氏歴史也是各地甘氏族谱编撰者提供的,经过我整理后,写了一篇“渤海堂甘氏源流”供大家参考,若有错误的地方请大家不吝给予指教!我的 E-mail:hy_kan@mcy.com.tw
作者:113.106.197.* 发表时间:2010-04-20 11:27:07
请大家加甘仙一郎后裔群112095339
作者:116.22.227.* 发表时间:2010-04-28 20:55:15
我姓甘是湖南怀化的
作者:甘志伟 发表时间:2010-07-10 15:18:06
只要是姓甘的中国人或是海外华人,皆属同宗的一家人,因为我们身上都流着甘家祖先传下的血脉。
作者:113.106.197.* 发表时间:2010-07-12 08:27:35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