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太平天国将领,封为“航王”,总管水军(1867-1900),清末维新派。字黻承,后改佛尘。湖南浏阳人。贡生。1897年和谭嗣同办时务学堂,编辑《湘学报》,次年创办《湘报》。1898年和谭嗣同创办南学会,宣传变法。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1899年与康有为、梁启超决定回国起兵“勤王”,回到上海,成立自立会,组织自立军,在汉口租界设秘密机关,联络两湖及皖、赣会党和新军组织自立七军,自任督办。8月事泄,21日被捕,22日壮烈牺牲。
摘要: 清末大买办(1832-1892),清买办资本家。字景星,广东香山(广东中山)人。香港英教会学堂肄业。初任上海海关总翻译,后任英怡和洋行总买办,主办轮船公司及丝茶会馆,任董事长,经营出口贸易。捐道员衔。同治十二年(1873)被李鸿章任命为轮船招商局总办,并助李办开平煤矿,建唐胥铁路。后受盛宣怀排挤而失势。
摘要: 清末著名学者,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湖南省浏阳人,清末维新派人物之一。早年参与时务学堂的创办,编辑《湘学报》,后被张之洞勾结英国领事将其杀害。
摘要: 清末大理学家,曾国藩之师
摘要: 清代杂技家
摘要: 清代传奇小说家(1682-约1755),清戏曲作家、陶瓷家。奉天(今辽宁)人,隶汉军正白旗。字隽公、叔子,号蜗寄居士。擅作戏曲,能诗工书,善画山水人物。雍正时,任驻景德镇瓷厂协理官。乾隆初,迁九江关监督,仍掌窑务,所督造之瓷器享有盛名,有“ 唐窑”之称。后又任广州关监督。著有传奇、杂剧《转天心》、《面缸笑》、《十字坡》等十七种,合为《古柏堂传奇》,另有笔记《陶人心语》。
摘要: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明初农民起义军女首领,白莲教首领,自称"佛母"。山东省蒲台人,明末山东农民起义女首领。为山东蒲台人林三之妻,略识文字。丈夫死后,削发为尼,自称佛母,传教于山东一些州县。永乐年间,明朝为营建北京、修治会通河,北征蒙古,耗资巨大。山东是负担最重的地区之一,加之连年水旱,农民无以为生。唐赛儿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二月起事,迅速发展至数万人,杀死青州卫指挥高凤、都指挥佥事刘忠。但因遭山东都指挥佥事卫青、鳌山卫指挥同知王真的突然偷袭,于三月失败。明廷搜捕唐赛儿,而唐赛儿等人安然逃走,
摘要: 明朝文学家、军事家(1507-1560),明文学家。字应德、义修,人称荆川先生。武进(江苏常州)人。《明史》载其“生有异禀,稍长,洽贯群籍”。嘉靖八年进士第一。曾以郎中居浙江御倭,以功升为右佥都御史。学术精深,知晓天文、地理、兵法、音乐、数学等。崇尚唐宋散文,被称为“唐宋派”,主张诗文要有继承和发展,直抒思想,不落俗套。有《荆川集》。
摘要: 元代画家(1296-1364),元代画家。字子华,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秀才出身,任吴江 (今属江苏)令;一说为休宁(今属安徽)令,官至部郎。工画山水,曾经赵孟頫指教,其师法郭熙。擅于布置厂殿景物,得清森华润之致。并为元宫嘉熙殿作壁画。现存世作品有《霜浦归渔》、《秋山行旅》、《村人聚饮》等图。
摘要: 南宋农民起义领袖,攻占钱塘(今杭州)后称帝建立吴国,南朝宋时三吴地区农民起义军首领,在攻占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后称帝建吴国。改元兴平,立太子,置百官。随即遣高道度攻东阳郡。东阳太守、齐高帝族弟萧崇之、长山(今浙江金华)令刘国重拒战被杀,一时朝野震动。时值会稽太守王敬则进京述职,禹之乘虚袭击,命孙泓取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军至浦阳江,郡丞张思祖使浃口戌主杨休武抵御,孙部失利;而齐武帝又出禁军数千,前往镇压,战于钱江南岸。禹之所部无充分应战之准备,又无抗御骑兵之经验,溃败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