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刁望河

2012-07-17

1697次

1人

1个

0个

0人


吧主: [申请吧主]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刁望河,生于1947年,山东郓城人。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郓城古筝制作工艺第24代制筝艺人。据《郓城县志》记载,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刁氏一世祖刁琅在移民途中,巧遇一流浪的李姓制筝艺人,遂拜其为师,并定居于郓城北7公里刁庄,随后便有了第一家制筝作坊。至今,郓城县陈坡乡黎同庄村仍保存有一架明洪武年间制作的十六弦筝。筝的选料必须是10至20年生青桐树。讲究七不取:追施过化肥的不取,明水灌溉过的不取,生长过快过缓的不取,树身低于5米的不取,地上1米处直径达不到50厘米的不取,有疤痕烂皮的不取,阴面丰满阳面萎缩的不取。郓城制筝的绝密工序,要把一块长方形的木板烘烤成一定弧度,其难度可想而知。有时,一块板烘烤几天之后,即使有几微米的变形,也将前功尽弃。点火的忌讳也非常多。上炉点火必须得是晴天,只要点着火,烘烤人就不能离开火炉,做到“三不能”:不能吸烟,不能吃饭,不能小便。这些都是刁氏作坊祖辈传下来的规矩。郓城筝的制作十分考究,分“选材、剖解、阴干、烘烤、刨板、粘合、组装”七道流程。组装一项又分为“扣框、串门、上底、镶边、上东山、粘花、抹腻子、喷漆、上码、上弦、调音”十一道工序。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郓城古筝几乎不见螺丝钉。通过榫卯(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郓城古筝各个构件之间环环相扣,更凸显出纯朴古雅。郓城古筝自问世以来,便以古雅大方、音色纯正、音域宽广、经久耐用的特点深受海内外古筝演奏名家的喜爱。著名的古筝演奏家赵玉斋、张燕、高自成等人所用之筝,均出自郓城刁庄制筝艺人之手,此所谓“非刁庄筝不抚曲”。各地筝乐演奏家经他们推荐也上门求购。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朝鲜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均可见郓城古筝神韵。刁氏制筝第二十三代传人刁秀欣,他自幼聪慧好学,13岁师从父亲学习制筝,15岁即可独自操作。1930年,当刁秀欣得知国乐大师、郓城盲人王殿玉将赴上海演出时,特意为其精心制作了一台18弦白碴筝。王殿玉爱不释手,临行前拉着刁秀欣的手说:“殿玉此次赴上海演出,若有一人说不美便不回家乡!”随后果然出现了“场场暴满,曲尽人不散”的轰动场面。自刁家出现第一代制筝艺人之后,一直是传子不传女,更不允许收外姓人为徒,直到1964年,因为刁秀欣之子在外地上学,才开始破例收了4名徒弟:刁望河、刁兆玉、李钦民和仝兆臣。心灵手巧善钻研的刁望河是郓城新一代制筝工艺的开拓者。他同师弟一起在制筝工艺的继承与发展上大胆创新,使郓城筝从原来普遍使用的16弦,发展成为18、21、23、26弦5个品种系列,产品影响力大增。2006年,刁庄筝厂开始和宋江武校合作,由宋江武校来拓展销路,刁望河、李钦民等4位艺人来到了水浒文化旅游城,成为按时上下班的工人。他们还与山东古筝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季玉玺成了邻居,古筝制作和古筝演奏相映成趣,成为景区美丽的风景。2006年,刁望河参加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的现场展示,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9年,郓城古筝制作工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刁望河成为代表性传承人。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刁望河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刁望河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