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由来:
蹇(Jiǎn)姓源流单纯,源出主要有三:
①出自人名,相传为伏羲氏臣子蹇修的后裔。伏羲氏臣蹇修之后有蹇姓、謇姓。《路氏》:“太昊臣蹇修国后有蹇氏。”
②出自嬴姓(应为不可考),为春秋时秦国大夫蹇叔之后,以祖名为氏。蹇,一说与謇、褰、搴通。蹇叔,原先是春秋时期的宋国名士,与百里奚是至交好友,曾多次救助过百里奚。后百里奚在秦国为相,向秦穆王推荐了蹇叔,蹇叔后来在秦国成为一代名相。他和百里奚一起,辅佐秦穆公教化民众,安施变革,兴利除害,使秦国一天天地强大起来了,秦穆公最终也成就了春秋霸业。蹇叔的子孙后代以先祖为荣,以其名字为姓氏,称蹇氏,世代相传至今。据《通志·氏族略》载:“春秋时秦国有大夫蹇叔。汉代有蹇兰,为交州刺史。”春秋时秦国大夫蹇叔的后代,以祖名蹇为姓,称为蹇氏,世代相传。又《风俗通义》载:“战国时期魏国有蹇重。”蜀有謇衡,为眉州人(见《广韵》)。
③源于姬姓(更无法考证),出自战国时期魏国大夫蹇重,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史籍《风俗通义》中记载:战国时期魏国有蹇重。三家分晋后的魏国,曾一度强大,其时蹇重为魏国魏文侯魏斯时期的重要谋臣,姬姓,功秉一时。蹇重的后代以先祖名字为姓氏,世代相传为蹇氏(历史资料极其有限)。
因为伏羲时代已开始有姓氏,并以姓氏为婚嫁的基础,因此4000多年后的蹇叔应为蹇修的后裔,而不应该是嬴姓。春秋时秦国大夫蹇叔后代以祖名为姓,称为蹇氏,世代相传(已经有文字记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魏国文候时期大夫蹇重(公元前403年以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相距250余年,也应为蹇叔后裔(二起源之说和三起源之说中以嬴姓和姬姓为起源在时间上都不能独立存在,且没有更多的史料可以佐证。因此本谱认为,蹇姓始祖应以蹇修为始,只是到了蹇叔时才有文字正式记载下来,既符合历史时间逻辑,也符合古代姓氏起源的规则)。因此,蹇重也不可能姓姬。结论:蹇姓自蹇修始,是一个单一的姓氏,家族比较纯正,没有其他姓氏加入。蹇氏的得姓氏祖应为蹇修,而不是蹇叔。
姓氏家谱:遵义蹇氏家谱。重庆蹇氏家谱(重庆卷烟厂蹇顺安藏有蹇氏家谱2套)。
历史名人:蹇叔、蹇重、蹇兰、蹇义、蹇周辅、蹇序辰、蹇谔。
郡望堂号:
1、郡望
襄阳郡:汉始置襄阳县,东汉末置襄阳郡,治今湖北省襄樊一带,郡治在襄阳城内。隋唐为襄州襄阳郡。宋为襄阳府。元改路。明清仍为府。民国废府。
2、堂号(缺)
迁移分布:
蹇氏,发祥地为中原今河南省淮阳县(古称宛丘)一带,后在河南至陕西往返迁移,在中原一带居住。春秋时期,蹇叔在今安徽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出生,成年后移居山西太原,结识了百里奚,与之交好。后百里奚在秦国为相,向秦穆公推荐蹇叔为官,蹇叔才又从太原(宋国)迁居秦国为官,部分族人跟着定居陕西凤翔一带。蹇叔去逝后,后代又逐渐由陕西、山西向河南、河北、湖北、江西、安徽等黄河中下游往返迁移,在汉唐之际在湖北襄樊一带形成郡姓望族,以襄阳郡为郡望。唐宋以后又迁居四川、重庆、贵州、广西、云南,分布渐广。如今湖北、湖南、四川、重庆、安徽、云南、陕西、贵州、山东、江西、广西、吉林、福建等地均有蹇氏族人居住。目前蹇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蹇叔去逝后,部分蹇氏族人经陕西凤翔迁至山西太原,三家分晋后迁至今山西霍县西,后迁至睢阳,成为睢阳八大家之一。西汉时,随刘邦军队迁至陕西咸阳,东汉时迁至河南洛阳,汉未迁至四川成都。从晋朝统一中国后,到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蹇氏族人都处于隐居时代,沉沦三百余年,在隋朝后期才又活跃起来,离开成都迁至山西太原府。唐初,随李世民军队迁至陕西长安,盛唐未随唐玄宗避“安史之乱”逃难成都,部分族人定居汉中,“安史之乱”平息后又回到长安。唐未黄巢起义攻占长安,公元880年,先祖蹇道原作为唐朝大臣随唐僖宗避乱,举家迁到了成都,黄巢被朝廷官军剿灭后,蹇氏后人分析唐朝即将衰败,就没有再随僖宗回到长安,而是隐居在成都附近的双流县。整个五代十国期间,蹇氏后人在四川沉沦一百五十年左右。先祖蹇周辅(公元1021~1096年),四川双流 (今成都双流县境)人,在书院师生的鼓励下,入朝参加科考考取进土,因做官迁离故土,为宋朝做官四十余年。作为宋神宗时期一位较有才干的人物,他“善于讯鞫,钩索微隐,皆用智得情”,办案很有经验。一些“事连掖庭”的重大案件,“它司累月不能决”者,“乃命周辅”。曾因审理李逢案,使“台臣杂治无异辞”,连神宗皇帝也“称其能”。蹇周辅盐法是北宋神宗元丰年间,为适应北宋政府聚财之需,在禅宗皇帝支持下,由蹇周辅亲自主持,对福建、江西、湖南等地区盐法中的落后环节进行的一次变革,是元丰时期政府理财的重要一环。蹇周辅辞官后隐居江西庐山。其子蹇序辰,字授之,登第后数年,以泗州推官主管广西常平。1127年北宋灭亡后,蹇氏族人向江西中部迁移至吉安。1279年南宋灭亡后,蒙古人大势侵入,汉民遭遇突袭,蹇氏族人开始离开故土,部分族人向巴蜀西部迁移,部分则继续留在江西吉安,但向山区密林深处迁移(江西省中西部,赣江中游罗霄山脉中段,扼湖南、江西两省咽喉通道,地势极为险要),躲避兵荒,继续沉沦。先祖蹇义(1363-1435),原名蹇镕,字宜之,巴县(今属四川)人,元至正23年(公元1363年)生于今重庆市江北区(当时称龙潭大山凤居沱)一个贫困的农民之家。当宋朝建立,中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先祖蹇义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即大明朝建朝近二十年竞争空前的首届殿试中金榜题名,明太祖朱元璋赞扬他“孝义有佳”、为大明最有学识和思想的文化新人,赐手书为其改名为“义”,并当即授中书舍人,调至身边“朝夕左右”,做文胆代笔,从此跻身于国家的权力核心和最高决策层,且任朝廷高官整整50年,历任大夫、少师、太保兼吏部尚书(天官),历仕五朝六帝,为(明太祖至明英宗)六朝皇帝依仗之重臣。在明未清初(1656年),根据清朝廷颁布的诰令,久居江西吉安的蹇氏族人大部分开始向蛮荒之地的四川、贵州迁移定居。部分蹇氏族人离开重庆四川之后,由于与之前迁移的家族失去联系,继续南迁至贵州毕节、云南镇雄县、巧家县、绥江县、文山市、曲靖师宗县等地。
全国各地蹇氏字辈:
四川南充蹇氏字辈:年思国天元,大朝文学启。明廷仕永登,根培崇仁秀。映绍时维荣(良思国天其员大曹文学允明听是女申根佰从委秀映尚时围任); 续字辈:华兴升平庆,宏志茂贤嘉,良泽定显伦,宗继程万远。
四川苍溪蹇氏字辈:(白山乡)显元奉文思,国际联登时,先声可茂士,有得应天之。(黄猫乡)士已未韦三,大地从正道,宗德继志长,李艺传受本,寅信克受昌。
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蹇氏字辈:工运成单,登是平大。名任易里,志星国的。家和神显,谣清跟允。华勇继成;(另有相同:工运长单,登是庭大。名任易李,志星国第。家和常显,要清恩荣。华勇继承)。
四川自贡、泸州蹇氏字辈:思宗敬祖,广生贤良。孝维廷国,忠相朝邦。文武联登,兰桂腾芳。明天佑汝,世光永昌。
四川巴中蹇氏字辈:大朝文学启,明廷仕永登。庚佩丛仁侯,万代子孙欣。
四川某地(地点不祥)蹇氏字辈:大有成亭洪之居,文泽朝应宗复兴。良才永定平安泰,天锡美竹帮国清。
四川成都市邛崃市/湖南省麻阳县孝感乡蹇氏字辈:金家泽万逢,文朝德洪忠。凤开龙楼步,普天庆云风。
重庆潼南蹇氏字辈:德福臣尔朝,儒政维仁宗,永远跃先泽,文光毕士通。
重庆城口蹇氏字辈:正大光明,德永远宗。发其百万,忠良顺家。和福子孙。
重庆酆都蹇字辈:国政朝文时精华,万象兴隆永瑞光,赡养少宗成仁帝,兰田贵子映明坊
重庆南岸蹇氏字辈:道德文原启,时维异来成。朝廷应合正,仁义礼智信。登崇宗泰守,福才万世兴。
重庆江津蹇氏字辈:时来天子三锡泽,广(光)大诗(书)书(声)万世昌, 荣华富贵多福择,祖德宗功兆馨香。
重庆巴县蹇氏字辈(不完整版):朝廷应和正,仁义礼智信。登崇宋太守,福禄万世兴。
贵州遵义正安县蹇氏字辈:孟仕时来三锡泽,广大诗书万世昌,恩赐联芳必长久,继承祖德永兴隆。
贵州遵义道真县蹇氏字辈:应来臣玉孟,以下分立三支字派,一是大土坪: 仕志光朝廷,忠孝荣世泽,德化庆长明。二是南垭口:仕时祥开泰,运世盛重儒,宗福禄增辉。三是方坵:仕源寿世昌,清明中相国,大道孝联芳。(此三支字派用完后,共用新续字辈)三会启伟业,黔北树金星,多才贵奉献,仁义昭乾坤。群贤思强国,龙凤喜飞腾,前旺后发远,刚正永阳春。
湖南安乡、华容、湖北利川蹇氏一世祖:蹇贤[蹇义之侄子,据湖南人民出版社《清安乡县志》P.286 载:蹇贤 西蜀人。任湖广布政。迁安乡东高村<明巴县人。永乐(1403-1424)中由乡举擢监察御史。持宪公平,累官湖广右布政使>];二世祖:蹇珍(蹇贤与继室倪氏之长子,落籍安乡)、蹇瑜、蹇璲(蹇贤与继室倪氏之次子,落籍华容)。
湖南安乡、华容蹇氏字辈:
㈠伯廷汉再自,时应学遇则。[?待考证]
㈡昌后承先德,振宗在敦常,斯文大启正,永代迪前光。[清光绪31年甲辰墨谱]
㈢守典传家政,鸿犹广国华,英才恒继体,作述集休嘉。[民国31年壬午续修-众议]
湖北松滋蹇氏字辈:正大光明,洪开永昌,绍承祖德,为起贤良。
湖北利川蹇氏字辈:
㈠伯廷汉再自,时应学遇则。[?待考证]
㈡昌后承先德,振宗在敦常,斯文大启正,永代迪前光。[清光绪31年甲辰墨谱]
㈢守典传家政,鸿犹广国华,英才恒继体,作述集休嘉。[民国31年壬午续修-众议]
[大厚承先德,振宗守天常,斯文本心真,永代列绍光。]
陕西汉中蹇氏字辈:朝应国明(伦)维,万登(灯)林正长,红云福兴义(利)。
山东蹇家蹇氏字辈:效述申家令,昭穆斯同符。一本起云仍,丛龙广天祖。
山东临沂蹇氏字辈:纪树深家令,兆木斯同福。
云南镇雄蹇氏字辈:国臣士朝映洪秀,家庆发祥登仁寿。耀祖光宗元世宪,万代金龙总在贤。
名人:
蹇叔:春秋时秦国上大夫,秦穆公六年(前654年)以后任职。初居齐,纳百里奚,与之友。又居宋。百里奚荐之于穆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于宋,以为上大夫。三十二年(前628年)穆公欲袭郑,蹇叔曰:“师行千里,其谁不知?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无乃不可。”公不听,以百里奚、西乞术、白乙丙率师袭郑,回师经崤(今河南三门峡东南),为晋所袭,大败。
蹇硕(?-189年),东汉时期的宦官。据《后汉书》记载,中平五年(188年),蹇硕为上军校尉,灵帝以蹇硕壮健而有武略,对其特别信任,并以其为元帅,以监督司隶校尉以下。蹇硕虽然握有兵权,但对何进非常畏忌,曾和宦官们一起说服灵帝派遣何进西击边章、韩遂。中平六年(189年),灵帝在病重时将刘协托给蹇硕。灵帝去世后,蹇硕想先杀何进再立刘协为帝,但失败。刘辩继承帝位后,何进命袁绍入宫捕杀蹇硕,混乱中蹇硕被中常侍郭胜所杀,其士兵亦被何进所领。
蹇周辅(1021-1096),北宋臣。成都双流(今属四川)人,字磻翁。第进士。累官为御史台推直,善治狱。熙宁十年(1077),廖恩起事闽中,他任福建转运使,督诸将进行镇压。改福建盐法由官卖为商卖,减盐价,严保伍,增巡兵,以禁私盐。元丰初,任大理寺少卿,擢三司度支副使。更革江西、湖南部分地区盐法,以广盐取代淮盐。元祐初,坐立盐法扰民,罢官。卒于庐州。
蹇序辰:北宋臣。字授之,周辅子。第进士。历提举江西常平,右司谏,提点江东刑狱,中书舍人、同修国史,知扬州。徽宗立,坐谤讪罪除名,放归田里。蔡京为相,授刑部、礼部侍郎,为翰林学士。因事黜知汝州,徙苏州。坐纵民盗铸钱等罪,屡谪至单州、永州等。遇赦,复官中奉大夫,卒。
蹇义(1363-1435),明臣。字宜之,初名镕。巴县(今属四川)人。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进士,授官中书舍人。因奏事称旨,太祖又喜其诚笃,为之更名义。靖难之役后,燕王朱棣入继大统,蹇义官迁左侍郎,不久,进尚书。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成祖巡狩北京,命辅皇太子监国。其时,因他谙熟朝廷典章制度,通达礼仪,故国家军政大事均倚办于他,与户部尚书夏原吉齐名。因得帝宠信,数度奉命兼理其他部事,虽职务众多,亦能应付自如。十九年,蹇义分巡应天诸府,访军民疾苦,黜免扰民之文武官吏,上疏条陈数十事奏行。翌年,成祖听信谗言,怪罪太子,蹇义受牵连入狱,次年获释。仁宗即位后,以其为国朝元老,兼有监国功劳,愈加倚重。仁宗卒,他力赞修筑献陵宜俭。宣宗即位后,以其年事已高,命朝夕侍于左右从备顾问。英宗即位未逾月,以疾卒。蹇义为人朴实,待人以诚。久任吏部尚书,历事五朝,对明初政治曾起过重要作用。其为政致力于典章制度的建立健全。
蹇贤(1374——1450),字希坚,明重庆府巴邑大宁(今重庆巫溪)人氏。累官至荣禄大夫、少师兼吏部尚书、特进光禄大夫,赠太师,谥忠定,明代巴邑蹇义之侄亲。宗祖祠重庆江北之凤居沱。 蹇贤生于明洪武甲寅七年(1734)六月。配王氏,继倪氏,均封二品夫人。子五:长即琮,次玹、珍、瑜、璲。琮、玹王出;珍、瑜、璲倪出。女数,待考。长即珠,次珊云云。(以上为美国加州理工大学教授蹇浩2012年上半年考证)
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清乾隆安乡县县志校注》(乾隆十三年纂修、光绪六年补刻)P238页和湖南人民出版社《清安乡县志》[(清)王基巩、张绰主修、应国斌、刘静辑校]P286页记载:”蹇贤:西蜀人,任湖广布政,迁安乡东高村。“”蹇贤:明巴县人。永乐(1403—1424)中由乡举擢监察御史。持宪公平,累官湖广右布政使。“
据湖南省图书馆《湖南氏族源流》记载:
安乡蹇氏
元初继公,迁蜀始入巴邑之江北里凤居沱。历四传至忠定公,明洪武进士,生子荃。荃生霆、震、辂、贤。霆公授陕西按察使,复升南京监察御史。震公之裔犹宅故里,而蔓延于四川江油、江津、合川、眉山等县。辂公之裔迁湖北松滋、长阳、五峰等县。贤公以举人历湖广布政,督华容县令杨鐩修四十八垸,生珍、瑜、璲。璲以举人任衡州学正,居华容西北之感坛庙右。瑜公亦落籍华容。珍公,明赐进士,授中书郎至太子少师,后游安化县(注:应为安乡县)北黄山,遂徙居毗近之东高村大河堰南畔。祖祠在理兴乡蹇下院。至1948年,自继公已传25代,男女丁口3000余人。至今华容蹇氏约400余人,聚居鲇鱼须、万庾。
蓝山黄漕头蹇氏
始迁祖文兰公,清同治间由常宁迁黄漕头。至1931年,共64人。
蹇谔(?-1855),清臣。字一士。贵州遵义人道光举人,选充教职。咸丰四年,镇压桐梓杨龙喜起事,蹇谔助官军围攻,次年战死。赠道衔,封世职。
其他蹇姓名人有明大臣蹇英等。近当代蹇姓名人有英烈蹇先为、蹇先超,政治活动家蹇先佛、蹇先任,材料专家蹇锡高,外国文学专家蹇昌槐,作家蹇先艾等。
联语典故:
“千里行师,老成进谏;三朝著绩,银印增荣。”上联说春秋时人蹇叔,原寓居宋国,后经百里奚推荐,秦穆公用他为上大夫。穆公要远袭郑国时,他极力谏阻,未被采纳。出兵时,他到队伍前哭着送军中的儿子,说:“晋国军队肯定在崤山抵御秦军,你必死在那里。我等着收你的尸骨吧!”结果正如他所说,秦师在崤山(今河南三门峡市东)全军覆灭,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名大将都被晋人俘获。下联说明代巴县人蹇义,字宜之,原名镕,洪武年间进士,官中书舍人。太祖曾问他:“你是蹇叔的后人吗?”他叩头不敢回答。太祖见他诚实,为他改名为“义”。成祖时,曾辅佐太子监国,军政大事都依靠他,后官至少师。历官五朝,在成祖、仁宗、宣宗三朝,尤其显赫。仁宗、宣宗分别赐他银印。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蹇姓社区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蹇氏家族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查看更多讨论帖>> | ||||||||||||||||||||||||||||||||||||||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