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调北征南”、“扈寻建文”谢氏活动年限事记比照表
本表源于《续修沦黔谢氏家乘概述》,为了考证和对比方便,以供各宗亲支系研究参考。
注明:标红字处为笔者注改。
1352年 |
元至正十二年 |
一世祖成公由今安徽凤阳起义从军(即永平侯谢成) |
1352年 |
洪武十七年 |
二世祖子德公(似应为入黔始祖)在南京应府二字街杨柳巷原调北征南军誓师出发的老根据地建造了御史府定居下来。三世祖荣公及四世祖叔功弟兄就经常从军在外。 |
1388年 |
洪武二十一年 |
在赤水定居将二十年。 |
1402年 |
壬午惨案 |
忽遭“壬午”惨案株连,崩溃流离逃逸,在今云南省昭通的会泽、巧家等县隐避了约四、五年,又明成祖朱棣下令追捕甚急进退维谷间,在今贵阳市中曹司碰上了因被株连“壬午”惨案,逃离南京,扈寻建文帝而陷匿在養龙场(今贵州息烽县底寨乡養龙司)的四百六十三户臣民,大家都很担忧当前的两个危难:一是官军追捕;二是当地复杂的种族经常彼此掠夺,劫杀,生活很安全。 |
1407年 |
永乐五年 |
约1407年(永乐五年)正月,在今贵州息烽九庄区鹿窝乡西望山毘卢寺前大石包下结盟聚议生存措施,当地有土著“龙(侬)家”,多赵、谢二姓,族群虽大,但其性颇淳,既没受别人欺侮,也从不欺侮别人,一般都随缘随分地生活。当即把三、四十个姓氏合为赵、谢二姓,进而与之交往、联宗认族,统称“龙家”。至此,既瞒过官军追捕,也减轻了外族的欺侮,得到自由生存。谁料,正当官军剿抚诸夷互扰,郑和航海、贵州布政司的设置,他们心有余悸而散移今遵义等地。 |
1427年 |
宣德二年 |
山 “剿蛮将军”印进剿水西头目阿防团宣的叛乱。他们又远移翟灵(今息烽九庄)。 |
1433年 |
宣德八年 |
乌罗府(今钢仁乌罗乡)治古残苒吴不厼等作乱,他们远徒赫章,再移小湾,叔功病故。 |
1438年 |
正统年 |
思伦发死,其弟任发复叛,我五世祖啟勋公母子又迁回赫章,因住地山高水冷,地瘠田少,刀耕火种,籽料秕细,收益太少。加上苗夷互扰,讫 宁日,他们勉强住了四年,实是不能生活,又迁回可乐。 |
1443年 |
正统八年 |
贵州各卫所官军欺侮苗夷愚蠢,轮流敲诈勒索,人民不堪其扰而啸聚为盗的兵灾匪患,不断发生。啟勋公疲惫已极,病故小湾时,我大世祖才武才七岁,母子俩寡妇孤儿地苦度到1450年(景泰元年),毕节到赤水、永宁、普市一带,乱不堪言,殃及小湾。才武母子深蹈逆境,度日如年。 |
1475年 |
成化十年 |
贵州增加了乡试名额,形势逐步好转。 |
1478年 |
成化十四年 |
赤水到毕节一带的各民族互扰时,才武母亲逝世,家境虽逐渐贫困,但却坚持不让孩子失学。 |
1495年 |
弘治八年 |
八到九月,贵州不断发生地震,到冬月十二日,地连震有声,才武公随之逝世。我七世祖冠军、冠英弟兄在父亲的耕读影响下,冠军幸入郡学,且兼习举子业。可是,在当时那么深重的压力下,始终不敢微露锋芒,只好仍以“村学究”身份抚育我八世祖砥中和从事医术的胞弟冠英家三个儿子。 |
1502年 |
弘治十五年 |
告终塾馆时,我八世祖砥中才七岁。 |
1524年 |
嘉靖三年 |
夏天,芒部陇政、阿桩等纠集苗夷剽劫柒节卫等处,房屋多被烧毁。可乐、小湾有的夷民与之勾结,砥中公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
1526年 |
嘉靖五年 |
三月十一日,安南卫(今普安县江安坡)地震加雷,城墙崩倒。同月二十一日复震,正苏屯等山崩地陷,震撼小湾等处。砥中公等朝不保夕。 |
1528年 |
嘉靖七年 |
滇黔川巡官督兵进剿威宁、芒部、母享等处苗夷攻劫毕节屯堡之乱有逃匿可乐小湾者,公等恐被连坐而迁野马川。十二月,水西宣慰使安万钟死,其弟万铨借袭兄职,用以保障毕节,野马川因而稍得安定。砥中安心务农。 |
1535年 |
嘉靖十四年 |
贵州开始开开科取士,定额只二十一名,到嘉靖十五年,贵州乡试增额三十名。砥中公就将我九世祖丹秋公送进塾馆,进而抚攻入学。 |
1565年 |
嘉靖四十四年 |
三月初一日和第一年七月二十九日,都匀、威宁的两次地震,八十二岁的砥中公,旧病复发而逝世于小湾。 |
1568年 |
隆庆二年 |
五月,先是广西泗城州侬夷黄豹、黄豸等占领贵州程番府(今贵阳到惠水)及麻啥(今麻江县)、大华(今惠水县大华乡)等司后,四处劫掠,明廷派官军进剿,并禁令:“有与侬(龙)联姻者,以重罪论。”之后,侬与侬婚,甚而同姓联姻,唯明姓同暗姓不同,可婚;如暗姓同,就是明姓不同也并不能婚。这是我家在婚姻关系上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区别。 |
1576年 |
隆庆六年 |
虽然诏赦天下:“祀建文尽节诸臣,有苗裔者卹祿。”但我家因沦陷边远山区,永作羁縻对象。如我丹秋公虽饱怀经纶,也仅以“村学究”了事。 |
1595年 |
万历二十三年 |
秋九月,诏“复建文年号”以后,对丹秋公等的限制才稍缓和。 |
1599年 |
万历二十七年 |
平遵义杨应龙的暴断流,丹秋公行所罹忧患就一言难尽了! |
1600年 |
万历二十八年 |
四月二十六日,永宁一带的风雷异甚:成天降落像土砖块大小的暴雪,房屋庄稼都被吞没。山高水冷的野马川,霪雨严寒,遍地摆着人畜僵尸。丹秋公不禁暴寒,病发逝世。第二年,刘氏妣也随着病故。 |
1615年 |
万历四十三年 |
贵州苗民大起义,神宗皇帝朱翊钧责令贵州宣慰使安尧臣逮捕送京。我十世祖吕谟公等尝够了兵匪交侵的苦头。 |
1629年 |
天启元年 |
闰二月,诏除齐泰、黄子淳戌籍。公等以为羁縻从此消蚀。谁料贵州土司同知安邦彦勾结永宁宣抚崇明叛变,震撼西南各省。公等最担忧与七星关毗连的野马川,是历朝战争的兵家必争之地,因而立即迁回小湾。由于族大支繁,人口众多,在各方面的措施,都很难照顾周到。因而分为六支,内有一支易姓为张。到1620年(天启二年)五月,诏彔方孝入遗嗣,并邓祭葬及谥。看来, 应该是昭雪我家七代冤案的又一个机会,怎奈,四川的古蔺遍地叛乱,贵州的水西和威宁又在野马川合失暴动,当地族戚的绝大部分和当地群众被叛民用烟火熏死在野马川南冲洞、朱昌洞、和头步桥洞后的七、八年间,他们流离失所,随地栖息。官军剿捕,就出示祖遗文物(印、笏、冠、带等),泣诉先籍“南京”,名“龙”实汉,外族侵略,就说“我们是‘龙家’,语言、衣服、礼俗可证”。而乃度难关,到奢安之乱平定后十多年,他们窜历了妈姑、扒那、瓜种河、阴底、长春堡、三道水和别处一些地方。后来定居毕节的梨树坪二堡。 |
1637年 |
崇祯十年 |
吕谟公告终于二堡。我十一世祖白祖及其弟白云(均吕谟子)二公,在兵慌马乱中,随父历尽了追捕剿抚、剽劫杀掠的惊险而走投无路。 |
1665年 |
康熙四年 |
后来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剿水西安坤,炮轰野马川时,变礼易俗的“南京人”后裔惨亡几尽。 |
1673年 |
康熙十二年 |
吴三桂叛清,在云南称帝,占据了几乎半个中国, |
1681年 |
康熙二十年 |
吴三桂败死 |
1684年 |
康熙二十三年 |
定居兵匪要路二堡的白祖老人不幸逝世,第二年,被匪烧劫精光。这时,其长子素阁早就以木工技术出门求生,游历今大方六龙、公鸡山、长石、达溪、响水、瓢井以及毕节的龙场营、普宜等处,随地安家国房,生子十四、女五。后来,响水赵氏妣病故,又要照料各房家务。最后游技八堡入赘钱氏,妣生子正斋、正诗、正璜。公因所经各地民族语言复杂,把原来“素阁”这个名字的音节也被讹译为“阿果、立果”等,直到最后才订正为“朝果”,他八十七岁告终时,讣集各地子孙曾玄共一百多。这是我家入黔后的第一件幸事。 我十二世祖应科公,是白祖次子,朝果的胞弟。在父亲逝世后,我们家里被匪抢烧精光,只好带着十三世祖润民、锡民和堂弟祥葆、祿葆到野马川向族戚和邻居、旧好告贷。正当威宁镇中营守洞中和山岗、溪壑、道路的遗骸分别详述。罗公喜出望外,慰留参与搜殓、垒成“万人坟”后,原馈粮、银、衣、被等回家过活。到第二年,应科公和罗氏妣先后逝世。 |
1688年 |
康熙二十七年 |
祥葆公又病故,抛下幼小孤儿仁华,由我十三世祖润民公负担。家境就逐渐贫困下来。直迨十四世祖仁耿、兰斋弟兄和仁华家吕八等相继成长,男婚女配,贫困才稍缓解。 |
1735年 |
雍正十五年 |
五月,贵州台拱苗叛,各地苗民先后起应,寇氛四起。贵州提督哈元生统四省兵马进讨,军声震撼四周。二堡族人不堪地方团甲胥吏以沿途军需杂项的勒索苛扰,各自迫向四处分散。有的迁到毕节各地和大方周围,有的迁到对坡、法尼、初都等地。有的又远迁黔西、清镇、水城、威宁、镇雄、彝良、威信、昭通、沾益、宣威及四川的永宁、古蔺、沪州、纳溪、内江、宜宾、富顺······唯十四世祖仁取(润民长子)公,就以祖传向与二堡邻近的土目安氏地以吉地方采药、疗疾,和当地土著人家尽情交往的感情日笃,就和弟弟兰斋携眷移居。后兰斋传陇格(留以吉,部分迁岔河、文阁),仁耿传占秋、者朵、者阁、仁业、者辇。没到几年,在勤耕苦读之下,就逐渐丰衣足食,科举临门起来,进而析产分居,各立门户了。 |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交流中心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交流中心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