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由来:路史:越王后有植氏。广西容县,广东韶关、南海、番禺、清远及东莞间多此姓。
郡望堂号:南海郡
姓氏家谱:
植氏族谱历史人物:五代十国时北汉将领植廷晓,明代有文昌知县植轩,清代有顺治举人植敏槐,民国有黄埔五期植久安等。
植氏家族QQ群:1、5953030;2、5952303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05年的全国姓氏数量排名,植姓在中国姓氏排行中列第179位(后面有:180甘、181景、182薄、183单、184包、185司、186柏、187宁、188柯、189阮、190桂、191闵、192欧、193阳、194解、195强、196柴、197华、198车、199冉、200房,等),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05。
寻根溯源——植姓来源有二:1、出自姒姓,据《通志·氏族略》和《元和姓纂》等资料所载,越王之后有植氏;2、天竺(古印度)胡人之姓,均为信奉佛教者,入中原后,以植为氏。
得姓始祖勾践——春秋末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公元前496年至前465年在位),即位后,在夫椒一役中,遭吴反击,兵锋大挫,退保会稽山,用范蠡计向吴王夫差乞和。勾践返国后,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锐意灭吴雪耻,后乘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之际,发兵袭吴,继以频繁的攻扰,至前473年,一举灭吴,旋乘胜渡淮,大会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东南),称为霸主。周天子使人赐胙,命为伯。夏少康之庶子封于会稽而有越国。植氏乃越王之后,因越始封于谁史无记载,而越王勾践复兴越国,称霸诸侯,乃春秋五霸之一,功勋殊可惊人,举措可泣鬼神,故后世植姓多尊勾践为其始祖。
繁衍播迁——植姓源起于古时越国(今浙江中南部一带),得姓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即繁衍滋长于该地。晋室南迁至江东时,一些北方豪族也随之迁于今浙江中南部,并强行抢占土地,掳当地土人为奴,致使植姓避难四奔,南迁福建,西徙江西,北上安徽。据《郡望百家姓》和其他资料记载,隋唐之际,今广东的广州、东莞及清远等地都有植姓人居住,故后世植姓有以南海、南越为其郡望堂号的。两宋之际,今湖南、四川及广西等地均有植姓人入居。明代以后,有闽粤沿海之植姓渡海赴台。自清朝以来,植姓分布之地渐广,并有进入越南等东南亚国家者。
如今,植姓在广东、广西、四川、安徽、台湾等地都有一定数量的分布,具体包括:广东的新兴、东莞、番禺、顺德、怀集、封开、清远、花县,广西的柳江、陆川,四川的邛崃,安徽的淮南,以及台湾和香港等大中华地区,并有植姓人家移民定居海外。
郡望堂号——植姓在长期的繁衍播迁过程中,形成的郡望有:1、南海郡,秦朝设置,治所在番禺(今广东广州),辖境相当今广东氵翁江、大罗山以南,珠江三角洲及绥江流域以东;2、南越郡,亦作南粤,即今两广之地。堂号:“南海”、“鹤山”、“南越”等。
宗族特征:1、植姓来源比较纯正;2、植姓历代名人鲜少,这与其在中国当代姓氏排名的地位不相符;3、植姓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姓氏,其源于南,并盛于南。
名人精粹——植廷晓:东莞(今属广东)人,五代十国时北汉刘继元部将。植轩:明代官吏,曾任文昌知县。植以进:广东开建人(今属封开县),明代孝子。文盲。家贫,居于山中。父早没,事母极孝。植敏槐:四川邛州(今邛崃)人,字禾犀青,清顺治八年举人。战乱之后,郡内书籍尽毁,以家藏《礼记存要》一书,教授诸生,达二十余年。筑室白鹤山南,学者称鹤山先生。植尧兰:广西怀集(今属广东)人,清光绪十六年进士及第,中第三甲二十名。近代有黄埔五期:植久安;黄埔十期:植峻岭;黄埔二十三期:植登超(四川邛崃)。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植姓社区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植氏家族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查看更多讨论帖>> | ||||||||||||||||||||||||||||||||||||||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