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汉杰(1894—1976)三河梓里村人。出身清贫之家。其父范 之准(字海门),知书识礼,热心桑梓教育,清光绪末,曾与乡人一 起倡办梓里公学,担任该校校长二十余年。范汉杰幼年就读于梓里 公学,聪敏过人,常得老师和乡前辈夸赞。宣统三年(1911)夏考 入广东陆军测量学院第五期三角科天文测量班,民国二年(1913) 毕业后任广东陆军测量局科员,曾在东江、潮汕一带从事测量工作。 民国九年(1920)调任两广盐运使署缉私总稽九江缉私船管带,后 又升任江平舰舰长。民国十二年(1923)转任桂军刘震寰部参谋、 科长、支队长等职,官阶为上校。其后在粤军邓仲元部任参谋及连、 营、团长等职。民国十三年(1924) 5月,黄埔军校创办。时范汉杰 已从军多年,年龄也快30岁,对是否报考有过犹豫。当时正值第一 次国共合作,范汉杰出于对革命的憧憬,毅然前去报考并被录取。 黄埔一期生像范汉杰这般年龄的还有若干位,但带着上校军衔上学 的仅他一人,并以优异成绩毕业(1961年2月21日周恩来总理第一 次接见特赦人员时,一见面,总理就能认出范汉杰来,大家都钦佩 总理的记忆力特别好,总理笑着说:我在黄埔教政治课时,对第一、 二期学生认识不少;范汉杰和李仙洲等都比我这个老师的年龄大。 并且说,他印象较深的是:范汉杰是瘦而高,曾扩情是胖而矮,所 以多年不见,还能认出来)。/ U8 n8 T5 O% v, q% M+ Y5 a% a
范汉杰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营长、团长等职,民国十四 年(1925),陈炯明叛变,范汉杰参加了广东革命政府先后发动的第 一、二次东征,屡立战功。民国十五年(1926) 7月,国民革命军誓 师北伐,因实战经验丰富,范汉杰先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师 二十九团团长、第十师副师长,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升任团长的三 人之一。8月20日,第四军攻打平江,敌人利用平江城南的崇山峻 岭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第四军据此分兵三路,以第十二师第三 十五团为左路,正面佯攻,牵制敌人主力;第三十六团和独立团为 中路,绕攻平江城东北;范汉杰率第十师为右路,攻平江城东面的 淡江、中洞,然后迂回平江城北。敌守军遭多面夹击,无力抵抗, 平江终被克复。北伐军摧毁敌汨罗江防线后,马不停蹄向北挺进。26曰,第四军攻打汀泗桥,范汉杰率部参加了汀泗桥战役。汀泗桥是 鄂南通往武汉的门户,西边一片汪洋,东面高山峻岭,形势十分险 耍,易守难攻。其时,固守汀泗桥的是军阀吴佩孚部,他们在桥的 北端和东南面的山岭上修筑了坚固的工事,企图倚险固守。第四军 以第三十五团和独立团沿铁路正面进攻;第三十六团山桥东面山岭 进攻;范汉杰率第十师为右翼,由东面绕攻汀泗桥北。由于敌人占 据了有利地形,第一天进攻至夜进展不大。当晚北伐军借夜幕掩护, 袭击敌人,夺得中央阵地。27日拂晓,第四军全线猛攻。范汉杰率 第十师占领了玛瑙岭,并绕到汀泗桥北;第三十六团等部乂夺得桥 东高山阵地,敌腹背受敌,阵势动摇;担任正面进攻的第三十五团 和独立团勇猛进击,乘势冲过铁桥,包围追击守敌,打幵了通往武 汉的第一道门户。29日,第四军和第七军奉命攻贺胜桥。范汉杰率 第十师参加攻打贺胜桥的战役。吴佩孚亲率生力军赶到贺胜桥固守, 企图阻止北伐军北进。当日下午,第四军各部开抵预定阵地,入夜, 第一线攻击部队与敌接触,敌心虚,彻夜放枪。30日拂晓,进攻开 始,第四军各部奋勇挺进,敌全线崩溃,在后督战的吴佩孚下令督 战队开枪拦附,处决后退军官,亦无济于事,慌忙回车北遁。紧接 着,范汉杰还率第十师参加了攻占武昌的战役。此时,国民革命军 正在江西与军阀孙传芳鏖战,第四军奉命援赣,10〗〗22日,范汉杰 率部乘船东下,驰赴江丙战场。11月初,范汉杰指挥第十师在德安 马回岭等地与孙传芳精锐之师激战,击溃敌军,孙传芳被迫退出江 西。范汉杰所在的第四军在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被两湖人民誉为 "铁军"。6 x0 t6 Y e# A! P8 X
民国十六年(1927) 11月,宁汉分裂。汉方第一军军长陈铭枢、 第十师师长蒋光鼐投奔蒋介石,范汉杰也随部离开武汉转赴南京。 到南京后,范汉杰深受蒋介石器重,被派往浙江担任警备师师长, 成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任师长者。是年8月,蒋介石下野,浙江警 备师被改编,范汉杰被调任,民十九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高级 参谋。不久,蒋介石重新上台,即派范汉杰去曰本考察政治、军事, 接着又转赴德国,在德国多所军事学校见习,直到民国二十年 (1931)"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才回国。回国后,任国民党军事委员 会高级参谋。范汉杰到国外学习,丰富了从军资历,使他被视为国 民党军内为数不多的军事教育家之一,多次被委以军事培训重任, 与不少当过学员的军官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升迁奠定了基础,成为蒋介石嫡系中的心腹爱将。
民国二十一年(1932)初,范汉杰调任十九路军参谋处长,参加 "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十九路军转驻福建,范担任国民政府驻闽绥 靖公署参谋处处长。翌年,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率十 九路军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成立人民政府,将十九路军扩 编为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以蔡廷锴为总司令,范汉杰任副参谋 长兼参谋处长。本来蒋介石对非嫡系的十九路军就心存芥蒂,"闽 变"爆发,蒋更为忌恨和震怒。他仍采用其惯用的两手策略。一方 面,自任"讨逆军总司令",集结15万之众兵分三路,大举进攻; 另一方面,派出在南京任职的原与十九路军将领有故交的官员和以 戴笠为首的特务,用高官厚禄、恩威并施的手段策反十九路军人员, 其中,被他赏识、提携过的范汉杰就是他拉拢的主要目标。3 D8 d6 }; a( J. Q* W5 e+ E* y
次年12月中旬,蒋军大兵压境,闽方急商对策,多有分歧,由 于意见不完全统一,兵力转移迟滞,贻误了战机,为兵败埋下种子。 起初,蒋军对闽方声称有6个军近10万兵力还有所顾忌,且战且 察,步步为营,不敢长驱直入。但由于范汉杰掌握了军中的电报密 码,将这些密码密报蒋介石,使蒋军及时得悉闽方的军事部署和兵 力实际情况,遂将计就计,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不到 一个月,闽方全线崩溃,曾在"一二八"抗战中威震中外的十九路 军被彻底消灭。范汉杰又一次受到蒋介石的嘉许,事变平定后,范 汉杰被委为中央军校教育处长、南昌行营中将高参。由于南昌是蒋 "围剿"江西红军的大本营,从而使范汉杰首次进入蒋的军事中枢。 同年参加江西"剿共",任第三路军总部军长兼副总指挥。
"闽变"己成为历史,其功过以及其中内幕情节,史家评说纷纭, 对范汉杰作为陈铭枢、蒋光鼐旧部,且为十九路军福州军事会议的决 策人之一,没有公开对"事变"持反对态度,暗中却叛弃十九路军, 在道义上无疑是应当受到谴责的。但十九路军发动"事变",未能对 军内高级将领进行广泛征询、甄别,而是将各级军官均一概归入革命 队伍,这就为日后军队分裂埋下伏笔。第二军军长毛维寿投蒋,第一 军军长沈光汉、第四军军长张炎动摇,作为同是蒋介石旧部的范汉杰 暗中向蒋输诚就不足为怪了(在范汉杰被特赦之前,周恩来曾找来己 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蔡廷锴做工作,周恩来说,当年十九路军失 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全部责怪范汉杰。蔡廷锴表示同意周恩来 的意见。随后,周恩来将中央统战部写的把范汉杰在"闽变"中的行为列为罪恶的材料撤掉,使范汉杰顺利得到特赦).
民国二十七年(1938)秋,范汉杰从中央军校教育处长调任二 十七军军长。该军是国民党军精锐部队之一,下辖四十五师、四十 六师和预八师三个师,其中四十六师是由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改编 的。二十七军守备陕东河防。后又北渡黄河,进驻山西晋南太行山 区。一方面归第一战区卫立煌指挥,同时也归十八集团军(原八路 军)朱德总司令节制。配合庞炳勋的四十军、孙殿英的新五军,在 敌后作战,牵制日军,以阻敌南下。日军称中条山、太行山为"盲
肠",深为畏忌。民国二十八年(1939)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 两年中,范汉杰率二十七军在敌占区屡次出击,给日军以沉重打 击,歼敌甚众。其中尤以民国二十九年(1940)5月的长治、高平 之役,斩获特多,日军为之胆寒。在黔驴技穷之际,日军以一个范 汉杰在日本考察军事时曾与之相识的大佐的名义,空投信件劝降, 许以高官厚禄,范汉杰见信后一笑置之,不为所动,继续指挥部队 连续出击,日军屡屡败北。范汉杰所部二十七军一时威震太行,范 汉杰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为众人所钦敬。此时,国共合作组成抗曰 民族统一战线,朱德总司令曾带领数人到二十七军军部慰问,与范 汉杰共商抗日大计,并赠"太行屏障"锦旗一面,范汉杰引以为 荣,将此事以号外印发全军,士气为之大振。
民国30年(1941〕春,日军抽调关东军入关,一部分加入晋南 大扫荡,企图消灭中条山抗13力量,清除后顾之忧。第一战区司令长 官卫立煌错误决定避免与敌决战,将晋南守军南撤。令二十七军向长 治急进,袭击日军侧背,以掩护主力南撤,以致二十七军陷入日军重 围。二十七军拼死血战,给日军以重创,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重。 但二十七军将士宁死不降,浴血奋战,气壮山河。范汉杰率少数部队 杀出重围,随即在黄河南岸收集突围脱险部队,重率各部回驻中条 山。范汉杰临危不惧,指挥若定,挽狂澜于既倒,受到最高当局特电 嘉奖。从此范汉杰威震敌胆,被日军称为"大胆将军"。
同年秋,范汉杰升任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年底,任三十四集 团军副总司令,指挥第三军、四十二军和五十七军三个军守备陕甘 宁边区,继续在太行山区抗击日军。民国三十四年(1945)春,范 汉杰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司令胡宗南),直至抗战胜 利。是年8月中旬,口本投降,范汉杰和胡宗南到郑州接受日军驻 河南司令官的投降。后调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国防部陆军副司令兼郑州指挥部主任、第一兵团司令、冀热察边区总司令兼热河省主席、 装甲兵团司令等职。
民国三十五年(1946)蒋介石发动内战,经过两年多的鏖战, 蒋军日见被动。民国三十七年(1948)初,东北战局如箭上弦。7 月,范汉杰奉蒋命将驻锦州、山海关的国民党部队重新整编成新八 军和新五军;9月被蒋任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 任。范汉杰上任之际,正是驻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已被我军分割压缩 在沈阳、长春和锦州三个互不联系的孤立据点之时。范汉杰领导1 个兵团、4个军、14个师约15万人防守锦州,并维持着锦州通往关 内的铁路交通。三个据点的蒋军虽被困,但他们在城内修筑工事、 储备物资,还颇具一定的实力,而范汉杰节制锦州,担负着保护东3 v4 i. S/ D4 S# E, m/ h
北国民党军咽喉的重任。
毛泽东以其高瞻远瞩、料事如神的战略眼光,果断地命令东北 野战军司令员林彪集中优势兵力,置长春、沈阳于不顾,急调精兵 火速占据锦州通往关内的屏障塔山、黑山一带,死阻来援之敌,先 打锦州,关闭东北大门,切断东北蒋军与关内的联系,形成"关门 打狗"的有利战略格局。毛泽东的战略,使范汉杰成为辽沈战役我 军重点攻击的目标。
是年9月,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东北野战军主力共11个纵队发 起锦州战役。范汉杰这位被国民党军界誉为文武全才、在抗日战争 中还有多次胜仗记录的将军,在国民党反动派因倒行逆施而即将崩 溃的时势中,显得无能为力,急电蒋介石、卫立煌派兵支援。蒋见 局势严重,亲飞沈阳督战,专门派了一架直升机往锦州空投一信给 范汉杰,洵问他是否能将军队撤至锦西以利突围。范汉杰复电蒋介 石表示坚守锦州,认为如能在锦州吸引住解放军主力,则可以从关 内和沈阳抽调两个兵团分南北夹击解围,进而可以与解放军决一死 战。' {! Q9 P* e+ C3 v7 G; c
范汉杰的幻想被解放军的重磅炮弹击碎。10月初,解放军各路 纵队将锦州城死死围住,并用大炮不分昼夜轮番轰炸。范汉杰见人 势己去,于10月14日黄昏,乘着夜色,携其太太与兵团司令卢浚 泉、参谋长李汝和往城外逃跑。翌日,在离锦州城东南20多里的陈 家屯一条小路上被解放军俘获。$ ^8 {1 ]0 B8 |8 T0 _. Q* ?
范汉杰被俘后,被人民政府关押改造12年,1960年11月被最 高人民法院特赦。获释后在北京郊区红星人民公社园艺队劳动。1962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曾撰写《锦州战役回 忆》等文章。196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6年1月16日病 逝于北京,终年82岁。
范汉杰青年时勤奋好学,嗜读文史,精通日、德语,赴德问国 后,曾翻泽《德国步兵小动作》等小丛书。他生活俭朴,戎马倥偬, 每天清晨仍坚持骑马锻炼身体。他治军严谨,于人事上极少任用亲 朋,这在国民党将领中,实属罕见。
范汉杰毕业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师营长、团长等职,民国十四 年(1925),陈炯明叛变,范汉杰参加了广东革命政府先后发动的第 一、二次东征,屡立战功。民国十五年(1926) 7月,国民革命军誓 师北伐,因实战经验丰富,范汉杰先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十师 二十九团团长、第十师副师长,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升任团长的三 人之一。8月20日,第四军攻打平江,敌人利用平江城南的崇山峻 岭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第四军据此分兵三路,以第十二师第三 十五团为左路,正面佯攻,牵制敌人主力;第三十六团和独立团为 中路,绕攻平江城东北;范汉杰率第十师为右路,攻平江城东面的 淡江、中洞,然后迂回平江城北。敌守军遭多面夹击,无力抵抗, 平江终被克复。北伐军摧毁敌汨罗江防线后,马不停蹄向北挺进。26曰,第四军攻打汀泗桥,范汉杰率部参加了汀泗桥战役。汀泗桥是 鄂南通往武汉的门户,西边一片汪洋,东面高山峻岭,形势十分险 耍,易守难攻。其时,固守汀泗桥的是军阀吴佩孚部,他们在桥的 北端和东南面的山岭上修筑了坚固的工事,企图倚险固守。第四军 以第三十五团和独立团沿铁路正面进攻;第三十六团山桥东面山岭 进攻;范汉杰率第十师为右翼,由东面绕攻汀泗桥北。由于敌人占 据了有利地形,第一天进攻至夜进展不大。当晚北伐军借夜幕掩护, 袭击敌人,夺得中央阵地。27日拂晓,第四军全线猛攻。范汉杰率 第十师占领了玛瑙岭,并绕到汀泗桥北;第三十六团等部乂夺得桥 东高山阵地,敌腹背受敌,阵势动摇;担任正面进攻的第三十五团 和独立团勇猛进击,乘势冲过铁桥,包围追击守敌,打幵了通往武 汉的第一道门户。29日,第四军和第七军奉命攻贺胜桥。范汉杰率 第十师参加攻打贺胜桥的战役。吴佩孚亲率生力军赶到贺胜桥固守, 企图阻止北伐军北进。当日下午,第四军各部开抵预定阵地,入夜, 第一线攻击部队与敌接触,敌心虚,彻夜放枪。30日拂晓,进攻开 始,第四军各部奋勇挺进,敌全线崩溃,在后督战的吴佩孚下令督 战队开枪拦附,处决后退军官,亦无济于事,慌忙回车北遁。紧接 着,范汉杰还率第十师参加了攻占武昌的战役。此时,国民革命军 正在江西与军阀孙传芳鏖战,第四军奉命援赣,10〗〗22日,范汉杰 率部乘船东下,驰赴江丙战场。11月初,范汉杰指挥第十师在德安 马回岭等地与孙传芳精锐之师激战,击溃敌军,孙传芳被迫退出江 西。范汉杰所在的第四军在北伐战争中屡建奇功,被两湖人民誉为 "铁军"。6 x0 t6 Y e# A! P8 X
民国十六年(1927) 11月,宁汉分裂。汉方第一军军长陈铭枢、 第十师师长蒋光鼐投奔蒋介石,范汉杰也随部离开武汉转赴南京。 到南京后,范汉杰深受蒋介石器重,被派往浙江担任警备师师长, 成为黄埔一期生中最早任师长者。是年8月,蒋介石下野,浙江警 备师被改编,范汉杰被调任,民十九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高级 参谋。不久,蒋介石重新上台,即派范汉杰去曰本考察政治、军事, 接着又转赴德国,在德国多所军事学校见习,直到民国二十年 (1931)"九一八"事件爆发后才回国。回国后,任国民党军事委员 会高级参谋。范汉杰到国外学习,丰富了从军资历,使他被视为国 民党军内为数不多的军事教育家之一,多次被委以军事培训重任, 与不少当过学员的军官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升迁奠定了基础,成为蒋介石嫡系中的心腹爱将。
民国二十一年(1932)初,范汉杰调任十九路军参谋处长,参加 "一二八"淞沪抗战,后十九路军转驻福建,范担任国民政府驻闽绥 靖公署参谋处处长。翌年,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率十 九路军发动反蒋抗日的"福建事变",成立人民政府,将十九路军扩 编为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以蔡廷锴为总司令,范汉杰任副参谋 长兼参谋处长。本来蒋介石对非嫡系的十九路军就心存芥蒂,"闽 变"爆发,蒋更为忌恨和震怒。他仍采用其惯用的两手策略。一方 面,自任"讨逆军总司令",集结15万之众兵分三路,大举进攻; 另一方面,派出在南京任职的原与十九路军将领有故交的官员和以 戴笠为首的特务,用高官厚禄、恩威并施的手段策反十九路军人员, 其中,被他赏识、提携过的范汉杰就是他拉拢的主要目标。3 D8 d6 }; a( J. Q* W5 e+ E* y
次年12月中旬,蒋军大兵压境,闽方急商对策,多有分歧,由 于意见不完全统一,兵力转移迟滞,贻误了战机,为兵败埋下种子。 起初,蒋军对闽方声称有6个军近10万兵力还有所顾忌,且战且 察,步步为营,不敢长驱直入。但由于范汉杰掌握了军中的电报密 码,将这些密码密报蒋介石,使蒋军及时得悉闽方的军事部署和兵 力实际情况,遂将计就计,采取分割包围,各个击破的战术。不到 一个月,闽方全线崩溃,曾在"一二八"抗战中威震中外的十九路 军被彻底消灭。范汉杰又一次受到蒋介石的嘉许,事变平定后,范 汉杰被委为中央军校教育处长、南昌行营中将高参。由于南昌是蒋 "围剿"江西红军的大本营,从而使范汉杰首次进入蒋的军事中枢。 同年参加江西"剿共",任第三路军总部军长兼副总指挥。
"闽变"己成为历史,其功过以及其中内幕情节,史家评说纷纭, 对范汉杰作为陈铭枢、蒋光鼐旧部,且为十九路军福州军事会议的决 策人之一,没有公开对"事变"持反对态度,暗中却叛弃十九路军, 在道义上无疑是应当受到谴责的。但十九路军发动"事变",未能对 军内高级将领进行广泛征询、甄别,而是将各级军官均一概归入革命 队伍,这就为日后军队分裂埋下伏笔。第二军军长毛维寿投蒋,第一 军军长沈光汉、第四军军长张炎动摇,作为同是蒋介石旧部的范汉杰 暗中向蒋输诚就不足为怪了(在范汉杰被特赦之前,周恩来曾找来己 担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的蔡廷锴做工作,周恩来说,当年十九路军失 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全部责怪范汉杰。蔡廷锴表示同意周恩来 的意见。随后,周恩来将中央统战部写的把范汉杰在"闽变"中的行为列为罪恶的材料撤掉,使范汉杰顺利得到特赦).
民国二十七年(1938)秋,范汉杰从中央军校教育处长调任二 十七军军长。该军是国民党军精锐部队之一,下辖四十五师、四十 六师和预八师三个师,其中四十六师是由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改编 的。二十七军守备陕东河防。后又北渡黄河,进驻山西晋南太行山 区。一方面归第一战区卫立煌指挥,同时也归十八集团军(原八路 军)朱德总司令节制。配合庞炳勋的四十军、孙殿英的新五军,在 敌后作战,牵制日军,以阻敌南下。日军称中条山、太行山为"盲
肠",深为畏忌。民国二十八年(1939)至民国二十九年(1940) 两年中,范汉杰率二十七军在敌占区屡次出击,给日军以沉重打 击,歼敌甚众。其中尤以民国二十九年(1940)5月的长治、高平 之役,斩获特多,日军为之胆寒。在黔驴技穷之际,日军以一个范 汉杰在日本考察军事时曾与之相识的大佐的名义,空投信件劝降, 许以高官厚禄,范汉杰见信后一笑置之,不为所动,继续指挥部队 连续出击,日军屡屡败北。范汉杰所部二十七军一时威震太行,范 汉杰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为众人所钦敬。此时,国共合作组成抗曰 民族统一战线,朱德总司令曾带领数人到二十七军军部慰问,与范 汉杰共商抗日大计,并赠"太行屏障"锦旗一面,范汉杰引以为 荣,将此事以号外印发全军,士气为之大振。
民国30年(1941〕春,日军抽调关东军入关,一部分加入晋南 大扫荡,企图消灭中条山抗13力量,清除后顾之忧。第一战区司令长 官卫立煌错误决定避免与敌决战,将晋南守军南撤。令二十七军向长 治急进,袭击日军侧背,以掩护主力南撤,以致二十七军陷入日军重 围。二十七军拼死血战,给日军以重创,终因寡不敌众,损失惨重。 但二十七军将士宁死不降,浴血奋战,气壮山河。范汉杰率少数部队 杀出重围,随即在黄河南岸收集突围脱险部队,重率各部回驻中条 山。范汉杰临危不惧,指挥若定,挽狂澜于既倒,受到最高当局特电 嘉奖。从此范汉杰威震敌胆,被日军称为"大胆将军"。
同年秋,范汉杰升任第一战区政治部主任。年底,任三十四集 团军副总司令,指挥第三军、四十二军和五十七军三个军守备陕甘 宁边区,继续在太行山区抗击日军。民国三十四年(1945)春,范 汉杰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参谋长(司令胡宗南),直至抗战胜 利。是年8月中旬,口本投降,范汉杰和胡宗南到郑州接受日军驻 河南司令官的投降。后调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国防部陆军副司令兼郑州指挥部主任、第一兵团司令、冀热察边区总司令兼热河省主席、 装甲兵团司令等职。
民国三十五年(1946)蒋介石发动内战,经过两年多的鏖战, 蒋军日见被动。民国三十七年(1948)初,东北战局如箭上弦。7 月,范汉杰奉蒋命将驻锦州、山海关的国民党部队重新整编成新八 军和新五军;9月被蒋任命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 任。范汉杰上任之际,正是驻东北的国民党军队已被我军分割压缩 在沈阳、长春和锦州三个互不联系的孤立据点之时。范汉杰领导1 个兵团、4个军、14个师约15万人防守锦州,并维持着锦州通往关 内的铁路交通。三个据点的蒋军虽被困,但他们在城内修筑工事、 储备物资,还颇具一定的实力,而范汉杰节制锦州,担负着保护东3 v4 i. S/ D4 S# E, m/ h
北国民党军咽喉的重任。
毛泽东以其高瞻远瞩、料事如神的战略眼光,果断地命令东北 野战军司令员林彪集中优势兵力,置长春、沈阳于不顾,急调精兵 火速占据锦州通往关内的屏障塔山、黑山一带,死阻来援之敌,先 打锦州,关闭东北大门,切断东北蒋军与关内的联系,形成"关门 打狗"的有利战略格局。毛泽东的战略,使范汉杰成为辽沈战役我 军重点攻击的目标。
是年9月,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东北野战军主力共11个纵队发 起锦州战役。范汉杰这位被国民党军界誉为文武全才、在抗日战争 中还有多次胜仗记录的将军,在国民党反动派因倒行逆施而即将崩 溃的时势中,显得无能为力,急电蒋介石、卫立煌派兵支援。蒋见 局势严重,亲飞沈阳督战,专门派了一架直升机往锦州空投一信给 范汉杰,洵问他是否能将军队撤至锦西以利突围。范汉杰复电蒋介 石表示坚守锦州,认为如能在锦州吸引住解放军主力,则可以从关 内和沈阳抽调两个兵团分南北夹击解围,进而可以与解放军决一死 战。' {! Q9 P* e+ C3 v7 G; c
范汉杰的幻想被解放军的重磅炮弹击碎。10月初,解放军各路 纵队将锦州城死死围住,并用大炮不分昼夜轮番轰炸。范汉杰见人 势己去,于10月14日黄昏,乘着夜色,携其太太与兵团司令卢浚 泉、参谋长李汝和往城外逃跑。翌日,在离锦州城东南20多里的陈 家屯一条小路上被解放军俘获。$ ^8 {1 ]0 B8 |8 T0 _. Q* ?
范汉杰被俘后,被人民政府关押改造12年,1960年11月被最 高人民法院特赦。获释后在北京郊区红星人民公社园艺队劳动。1962年任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委员,曾撰写《锦州战役回 忆》等文章。1964年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76年1月16日病 逝于北京,终年82岁。
范汉杰青年时勤奋好学,嗜读文史,精通日、德语,赴德问国 后,曾翻泽《德国步兵小动作》等小丛书。他生活俭朴,戎马倥偬, 每天清晨仍坚持骑马锻炼身体。他治军严谨,于人事上极少任用亲 朋,这在国民党将领中,实属罕见。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范汉杰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范汉杰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