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东野志》记载:
“东野氏启於黄帝,黄帝姓公孙氏,长於姬水,改性姬。
【黄帝:公孙轩辕。炎黄子孙是华人的自称。“炎”指炎帝,以姜水成(今宝鸡市境内)。黄帝,以姬水成(今河南省新郑县潩水河)。
黄帝者,少典(伏羲女娲之子)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炎帝、黄帝生父皆为少典氏,少典娶有乔氏两个女儿为妃,正妃曰女登,姜姓,生炎帝,古人姓从母,故炎帝姜姓;次妃曰附宝,姬姓,生黄帝,故黄帝姬姓。炎帝、黄帝生母各异,故炎、黄异姓。另外,炎帝,姜姓,名神农氏;黄帝,姬姓,名轩辕氏,姓公孙。炎帝、黄帝同为少典之子,是同父异母同胞兄弟,其父系清楚,母系分明,姓氏准确。
“姬”甲骨文中可以解释为向下望的女人,或者理解为在河边向下对着河水梳洗打扮。“姜”甲骨文中可以解释为头上扎着辫子,胳膊上帮着稻草跳舞地女人。】
黄帝生玄嚣。
【玄嚣:玄嚣,号青阳,黄帝和嫘祖的长子,黄帝有二十五个儿子,其中有二子为正妃嫘(léi)祖所生,长子为玄嚣,次子昌意。黄帝之子玄嚣,为姬姓,名挚。】
玄嚣生蟜(jiǎo)极。蟜极生帝喾,
【帝喾(kù):帝喾公元前2480~前2345)姓姬,名俊,号高辛氏,河南商丘人,为“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史记》载他是皇帝的曾孙,玄嚣之孙,蟜极之子(蟜极玄嚣之子)。帝喾生四子挚、尧、契和后稷,前承炎黄,后迄尧舜,奠定华夏之基根,是华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被商族人及其后代称为第一位先公。】
帝喾元妃姜源生稷,名弃,
【《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幼著神异,及成人好耕农,相地宜稼穑者播谷焉,民皆之,唐尧举为农师,天下蒙其功利。继仕虞舜,教稼穑,为稷正,封于有邰,历唐及虞夏之际皆彰令德。
【邰(tái):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武功县西南。弃为儿童时,好种树麻﹑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sè),民皆效法。尧听说,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谷。”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其后子孙繁衍,逐渐强大,是为周。唐尧、虞舜二帝。尧舜时代,皆行禅让,帝位传贤不传子,自古以来,就称为“太平盛世”。令德:美德】
後稷生台玺。
【台玺:史书记载为后稷之弟。】
台玺生叔均,五传至不窋失官。
【不窋:被认为是后稷子,母日姞氏。台玺生叔均,叔均代其父及稷播百谷,说明后稷之后实际为其旁系主持,从叔均以后一直到不窋,中间几代先王并未被人所记忆,轶载之下只好说不窋(zhú)是后稷之子。不窋末年,夏后氏政衰,去稷不务,不窋因此丢官流浪到了戎狄之地,也就是甘肃省庆阳市庆城县境内,不窋死后便葬在庆城境内的东山之巅,而不窋的后世子孙也都继续进行着农业生产活动直到周文王、武王的崛起,因此,可以说庆阳是周朝事业的酝酿隆兴之地,也是我国农耕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不窋生鞠陶,鞠陶生公刘,迁国邠,继修後稷业,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归焉。周道之兴自兹始。
【邠:豳(bīn),今陕西省彬县。】
公刘卒,子庆即立,庆节生皇仆。皇仆生弗差。
【弗差:史记为差弗。应为差弗。】
弗差生毁隃。毁隃生公非。公非生高圉。高圉生亚圉。亚圉生公孙祖类。公孙祖类生古公亶(dǎn)父,古公自邠迁岐,是为岐周,邠人挟老幼归古公於岐下,他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
【周:周字的意思是城里有肥沃土地和繁茂人口。岐:今陕西省岐山古称“岐”】
古公积德行仁,修後稷公刘之业,作五官有司,民歌乐之,颂其德。古公生三子,长太伯,次虞仲,次季历。季历娶太任有贤德,生子昌,昌生有圣瑞,古公曰:我後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太伯虞仲知古公意,逃之荆蛮以让季历。
【荆蛮:古楚、越、吴一带被称“荆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姬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借为父采药的机会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定居于梅里(今江苏无锡的梅村),让位于季历,自创基业,建立了句吴古国。】
古公卒,季历立克修古公遗教,笃於行义,诸侯顺之。帝乙嘉其功,赐之圭瓒秬鬯,为侯伯。
【帝乙:子姓,名羡商王文丁(《史记》作太丁)之子,商朝第三十任君主。公元前1102年,文丁去世,帝乙继位。帝乙继位后,商朝国势已趋于没落,帝乙在位末年,迁都于沬(mèi)(即朝歌,今河南省淇县)。公元前1076年,帝乙病逝,葬于殷。帝乙死后,其子帝辛(商纣王)继位。昌:姬昌,周文王,西伯,西伯王。圭瓒:古代的一种玉制酒器,形状如勺,以圭为柄,用于祭祀。秬鬯:古代以黑黍和郁金香草酿造的酒﹐用于祭祀降神及赏赐有功的诸侯。】
季历薨,子昌立为西伯,西伯遵後稷公刘之业,则古公季历之德,发政施仁,泽及枯骨,凤凰鸣於岐山。
【泽及枯骨:成语,恩泽死去已久的人。】
囚羑里而演易,献洛西以除邢,
【羑(yǒu)里:文王被囚禁地,遗址在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4.5公里的羑里城。文王演易:周文王囚羑里时推演《易》。献洛西以除刑,《史记·周本纪》:崇侯虎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而献之纣。纣大说,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曰:“谮西伯者,崇侯虎也。”西伯乃献洛西之地,以请纣去炮格之刑。纣许之。】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而虞芮质成,大邦畏威,小邦怀德。
【耕者让畔行者让路:成语,种田的人把田界让给对方,走路的人让开路让别人先走。虞芮:周初二国名。质成:谓请人判断是非而求得公正解决。虞芮质成:"《诗·大典·绵》:“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史记·周本纪》:"于是虞芮之人有狱不能决,乃如周。入界,耕者皆让畔,民俗皆让长。虞芮之人未见西伯,皆惭,相谓曰:'吾所争,周人所耻,何往为,祗取辱耳。'遂还,俱让而去。"此虞芮都主动要把所争的土地让给对方,结果双方都推让不受,这块土地便被闲置起来,后人称之为“闲田”或“闲原”。因此"虞芮"指能谦让息讼者。】
而六州之化洽三分有二,天命已归。
【化洽:教化普沾。《三国志·魏志·苏则传》:“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其初为世子时,娶於有莘氏女,曰太姒,有圣德,生十男,长曰伯邑考,早卒;次曰武王发;次曰管叔鲜;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振铎;次曰霍叔处;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载。
【有莘氏:夏禹后代太姜(周太王正妃)、太任(周王季历正妃)、太姒(周文王正妃)为周母三太即现在“太太”称谓来源。史料记载:姬昌与太姒之子:长子伯邑考(姬考)早卒,次子周武王(姬发)即周武王,三子管叔鲜(姬鲜),四子周公旦(姬旦),五子蔡叔度(姬度),六子曹叔振铎(姬振铎),七子郕叔武(姬武),八子霍叔处(姬处),九子卫康叔(姬封),幼子冉季载(姬载)。其他非太姒所生:十一子郜叔,十二子雍叔,一作雍伯,十三子毛叔郑(姬郑),十四子滕错叔(姬绣),十五子毕公高(姬高),十六子原叔,酆叔,十七子郇叔(姬葡)。】
同母兄弟中,惟发、旦最贤,发性慈和,有圣德。西伯以为世子,世子师西伯公季之道而行之,不敢有加焉。
【师:首领,在西伯手下之意。】
旦师於虢叔,仁圣多才艺,西伯任已政事。
【虢叔:季历的第三子,和哥哥虢仲开始都是周文王的卿士。周武王伐纣灭商朝后,封两个叔叔为虢国国君。其中虢仲被封在雍地,称作西虢,虢叔被封在制地(今河南荥阳),被称作东虢。东、西虢国在王畿的左右,作为周王室藩屏,西周初年由周武王封于西虢,授爵公爵、号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后代就以郭为姓,虢叔为郭姓的受姓始祖。】
及西伯薨,世子发立,纘承先绪,克商而有天下,是为武王。
【薨(hōng):古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缵(zuǎn)承:继承。】
以太公望,为师季;弟旦为辅,是为周公。
【为师季:在军队打仗那段时间里。】
武王封功臣昆弟,而公旦为首,封於少昊之墟,曰鲁,公不就封,留相王室。
【昆弟:兄弟。少昊(hào):少昊黄帝之子,少昊氏最初立国于今山东日照一带,后来建都曲阜。】
成王元年,元子伯禽代就,封於鲁,为鲁公。生子三,长袭考公无嗣,弟熙以弟承爵。
【袭:世袭继承。】
三子讳鱼,为鲁大夫赐东野田一成,以自养,因以东野为姓,以田为名,此公族之姓东野所自始也。”
【讳: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一成:古谓方十里之地。】
“东野”复姓,自得姓后,一直在鲁繁衍。
楚考烈王7年(公元前269年)北伐灭鲁,鲁国公族五百余口皆被杀,唯有东野质(东野二十一世)提前带着儿子及族谱逃到吴国,躲过一难。其后又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2年)返鲁。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东野姓社区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东野氏家族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