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姓的起源
1、传说黄帝二十五子,得十二姓,就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嬛、依。其中姞姓子有孙封于敦丘(今河南温县东),其后人以其封地为氏,是为敦氏。
2、春秋时,秦文公有大夫名叫史敦,史敦的后人以其字为氏,是为敦氏。
3、南北朝时,北魏南迁,代北少数民族敦邱氏,后改为敦氏。
敦氏始祖为史敦。明朝洪洞大槐树移民敦我始祖为平阳府、洪洞县、赵城县等籍人氏,明初奉旨在洪洞大槐树集中迁往异地,至清末其后裔分布:河南、山东、河北、北京、陕西、甘肃、安徽、江苏、山西等地。
敦姓的记载最早见于南朝 宋《姓苑》。其姓源主要有二:1、源自姬姓。据《陈留风俗传》记载,姬姓之后裔有敦姓。2、源自史敦之后。据《姓氏急就篇注》记载,春秋时秦国史敦之后裔有敦姓。敦姓祖宗神位供奉在大槐树祭祖堂八号供橱。欢迎前来祭拜!
敦氏名人
敦树森 1951年9月生,河北鹿泉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河北省档案局(馆〕现行处副处长,副研究馆员,中国档案学会、省档案学会、省党史学会,省红十字会会员。主要成就;参编《河北革命历史大事记》、《河北省志·档案志》、《河北省档案馆指南》,主编《中共顺直省委》;撰写《社会科学情报工作概论》辅导文章万字以上;摆有《顺直省委的成立、工作范围、主要活动及变化情况》、《刘少奇在顺直省委》、《刘少奇主持北方局工作述要》等科研专题、论文。此外,还在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多篇。《顺直省委的成立、工作范围、主要活动及变化情况》是中央交给河北并要完成的18个党史科研专题之一;《刘少奇在顺直省委》论文在1988年由中央文献研究室等部门召开的"刘少奇研究学术讨论会"上提交井交流;《刘少奇主持北方局工作述要》一文是在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等纪念我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时入选《中共中央北方局丛书》,《档案文件中人名考证方法初探》论文获省档案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载于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课题成果集-《探索集》第一辑。《中共顺直省委概述院》荣获河北省第四届档案学成果三等奖。《依法向社会开放档案》一文被评为1998年度全省档案宣传"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其个人辞条先后入选《中国专家大辞典》、《中国当代科技专家大典》、《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
敦振国 高级工程师。1938年12月出生,辽宁沈阳人。1961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地球物理勘探系。现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学会部主任(正处级)。是河南省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主要业绩:毕业后至1971年在地矿部从事地球物理方法技术研究,1971年后至今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从事地震观测技术研究。主要研制仪器成果有:超声波岩石探测仪、WTC-75型地震仪器系列等。在我国地震测深仪器中最早应用MOS技术。1981年赴美进行地震测深技术考察,负责联合国项目的总体计划,推动和实现我国人工地震测深仪器的数字化。1989年获WESTERN PACIFIC COLLEGE HONG KONG外向型企业经济管理系毕业证书,任技术经理5年,主要研究项目有:地下人防工程与抗震防灾,研究并推广了谐振法勘探技术和振动效应观测技术。曾参加8项较大科研项目,独立编写成果及学术文章2O余篇,多次获科技成果奖和优秀论文奖。主要发表文章有:《地震测深仪器总体方案设计与研究》、《振动效应的观测与计算》、《人工地震测深仪器综合论评》、《我国地震研究中人工地震测深工作概况》、《美国地震测深技术述评》、《语音技术在物探仪器中的应用》等。1993年主编了《河南地球物理科学论文集》一书。由于科技开发服务工作成绩显著,曾获"河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及"郑州市先进工作者"称号。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敦姓社区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敦氏家族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查看更多讨论帖>> | ||||||||||||||||||||||||||||||||||||||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