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姓含义
梁氏的核心价值观——忠孝
一、综述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多姓氏共同发展的历史。在这宏伟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如银河一般的中华上下五千的灿烂文化。而梁氏文化也是中华灿烂文化间一颗闪亮的明星,探寻梁氏文化的渊源和发展,不仅对梁氏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丰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也是重要的补充和光大。“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凡入而为孝子悌弟者,出则必为义士忠臣。”这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我梁氏的古训。梁氏赐姓立国2800余年以来,以“忠孝”二字维系着梁氏文化的传统,这与列朝列代政府奉行“以孝治天下”治国理念是一致的;梁氏忠孝传家的传统和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要求,二者的意义也是一致的。历史上的梁氏,男子尚武侠,好忠义,多高士;女子美姿容,达书理,多名姬。无论是将相、名士、神医,还是烈女、节妇、名妓,都风流-时,各领风骚数百年。正如唐代文学家杨旭对梁氏高度评价的:“图其景宿,天有大梁之星;辨其物土,地有大梁之物;考其衣冠,人有大梁之姓;综乾坤而列位,兼水木而成文;业耕织而乐琴书,有梁鸿之雅尚;生封侯而死庙食,有梁竦之雄图;西山求白鹿之仙,东海受黄蛇之宝。”
西周时,好战而强悍的西戎,成为西周王朝的心腹大患。在国难当头,“西垂大夫”秦仲担当起保家卫国的重任。只可惜秦仲“出师未捷身先死”,在与西戎交战中牺牲。秦仲的五个儿子:秦庄公、秦福公、秦禄公、秦寿公、秦庆公为了给父亲报仇雪恨,他们主动请战,要求率兵西征,剿灭西戎,为国家收复失地,解除国家的边患。周宣王同意他们的请求,并拨给他们七千匹良马,反击西戎。秦仲五子不负众望,奋勇杀敌,大败西戎。西周王朝为表彰五兄弟的赫赫战功,对他们一一封赏,其中秦庄公嗣为“西垂大夫”,封秦庆公为子爵于夏阳梁山建国,是为梁国之始。庆公后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再次受封“忠孝伯”。庆公即是梁氏之元祖,后世称为:“姓嬴氏,梁氏太始祖,周平王封忠孝伯,讳寅,字庆,号伯侃,谥康”(史称康伯)。后来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康伯九世孙的东原梁鳣,字叔鱼,以“忠孝”遗训为梁氏的永久家训。迄后南宋梁克家钦点状元及第时,其谢恩表云:“今日蝼蚁酬大造,一生忠孝是传家。”以后又以“以忠事君,以孝事亲,以廉为吏,以致为学,以能主身,以信处人,以慈御下”为家训传至后代。旧谱序云:“节孝里梁氏,忠孝名宗也。”至南宋理学家朱熹题梁氏双阙:“唐室遥遥孝义门,屹然双阙至今存。当时泣尽思亲血,化作恩波遗子孙。”定于明代的维扬江都梁氏家训有云:“孝父母,敬长上,……言忠信,行笃敬”等语。清代烈女梁爱莲有遗言传世:“余之遗言语淳淳,忠孝二字教儿孙。德能养人善为本,百善孝字最为尊。……”直到近代王国维《观堂集林·卷第二十四·缀林二》有《赠太子少保谥文忠梁公挽歌词》:“海内论忠孝,无如髯绝伦。盛年忧国是,苦口出词臣”句,梁氏的忠孝,还被大学者高度赞颂。
在梁氏文化传统中,“孝为其色,忠为其香,节为其味,仁为其情,文为其品,义为其趣。”是中国传统文化大环境中孕育出的一朵奇葩,既有色、香、味,又有情、品、趣。梁氏有史以来,2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漫长的岁月中,梁氏逐渐形成了忠孝堂是梁氏的总堂名。迄后忠孝传家从古到今,一以贯之。在中国历史上梁氏孝子不仅人数多、影响大,而且事迹感人,名垂千古。还出现了许许多多热爱国家、热爱人民、抵御外侮、血战沙场、建设华夏、振兴中华、崇研科学、精求文艺、坚持正义、反对贪腐、孝敬父母、教育子女、勤俭持家、慈善济世等人物,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诗歌。除了以上介绍的周代康伯兄弟、梁鳣外,主要还有:南汉梁嵩、隋唐梁毗、梁文贞、梁肃;宋代梁焘、梁兴、梁红玉、梁克家、梁绍、梁应龙;明代梁纪、梁应策、梁志仁、梁清宏、梁朝仲;清代梁以樟夫妇、梁于涘、梁济、梁鼎芬;民国梁启超及其父亲梁宝瑛、之子梁思成、之孙梁从戒等等都是忠孝的典范。
二、梁氏子弟忠孝英雄谱
(一)热血抗敌,精忠报国
梁兵,在夏阳梁国灭亡前夕,出自农民家的梁兵其两位哥哥已战死,他又向前线抵抗卫国入侵,结果双方几乎全军覆没,梁国唯一活下来的梁兵,见到卫国个受伤的将军要自杀,梁兵救了他。背他通过少数民族险区,快到梁国时,卫国将军不去梁国,十分感动说:以后不打梁国了。梁兵放他回去。当梁兵踏上自己的国土,取出捆在自己身上被战火烧烂的“梁”字国旗竖起迎风飘扬时,发现自己国家民已被秦所灭,秦军群枪射他。他壮烈地牺牲在自己的国旗下。这是最近播放的《大兵小将》的影片。虽然是电影创作,但反映梁国卫国战争的历史是真实的。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梁氏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梁氏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