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录LOGO

姓氏:

拼音:CHENG  

2008-03-09

43106次

2人

2个

12个

32人

5部


站长: [申请站长] 管理员:   [申请管理员]

[ 字号: ]

    承姓,得姓于春秋时期的一个古老姓氏。目前常州有承姓人口4100多人,占全市人口的013%,以人数计,位列第86位。承姓,在《中国姓氏大全》一书中列为较为罕见的姓氏,分布较广,但人数不多,全国目前约有承姓人口18万,在全国姓氏中排列在500位之后。

    据统计,目前常州、江阴、无锡、宜兴地区约有承姓人口近2万,而且大多数同为一族。在收录人名最多的《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中共收录承姓人士共8名,除其中1人为僧名,1人为汉代人(承宫)、1人为少数民族姓外,其他5人均为宋朝以后常州府所属武进、江阴、无锡人氏,可见常州及其周围地区是承姓聚居和人才辈出之地。

    承姓源于春秋时卫国大夫成叔承。古籍《通志》卷27《以邑为氏》载:“承氏,卫大夫成叔承之后,望出千乘。”《稀姓录》载:“汉侍中承宫,本琅姑幕人。”这个承宫,就是我国历史上以勤学苦读闻名的典范,他“八岁为人牧豕,过徐子盛学舍,因当听讲,为诸生拾薪,数年苦学不倦,汉明帝时拜博士,迁左中郎将,数纳忠言,名播匈奴。”常州承氏,为承宫之后裔也。

    据《毗陵承氏宗谱》(德阳堂藏版)记载,常州承氏源于宋代承伯起、承伯庸兄弟。据承氏迁常第四世孙承仲贤撰《承氏源流序》载:“吾承氏著姓,始祖讳宫,汉明帝十七年拜侍中祭酒,居琅,实春秋卫大夫成叔承之裔,厥后(承)三锡仕阶崇义郎,迁淮南郡,传至唐贞观时,(承)谕为兵尉,举御史大夫,沿及宋真宗朝(承)宇,与殿前指挥使王审琦世好,座相阿保罪死。宇四世孙讳振、讳,靖康年间同审琦孙孟乾扈跸南渡,俱居常,孟乾居阳羡。余曾伯祖、曾祖占籍武进之太平乡坞里,此承氏入毗陵之始也。”此段文字简述了承氏迁常之前的先世行略,承氏自北宋末迁常至今,已达900年之久,后世子孙已繁衍至三十五世,播迁常州城乡及江阴、无锡、宜兴、浙江省钱塘诸地,成为江南乃至全国的承姓大宗。

    据《毗陵承氏宗谱》卷一《统宗世表》载,迁常一世祖承振(字伯起)、承(字伯庸)兄弟,世籍真定府(今河北正定),兄弟俩随宋室南渡后,“居晋陵太平乡坞里,延师教子,诗礼营家。”据考证,其地即今武进潘家镇筱坞里村。伯起生于宋元符三年(1100),卒于乾道八年(1172),享年73岁,开山葬于晋陵凤凰山之阳。生一子公裕,字绕夫,宋绍兴年间由太学任校书郎,子孙遂入籍浙之武林(今杭州),是为承氏钱塘支。胞弟承“器宇不凡,党交游,皆一时名宿,居家创垂尽善,实开族运之先。”生于大观四年(1110),卒于庆元三年(1197),享年88岁,葬兄茔之侧。生一子公明,字哲夫,南宋淳化朝由太学辟为寺直(官名),配常郡萧氏,生子文一。文一生子仲仁、仲贤(第四世)。至第五世时已有允诚、允正第六世孙,后派始迁居他地。其中仲仁次子允隆(太学生,以子敏贵诰赠阶议大夫),于宋淳年间(1241—1252)携子孟冕自太平乡坞里迁居江阴虹桥,“爱石牌长山南麓山水绕,筑别业以居焉。”其地即今江阴之长山镇石牌村地,“西麓有巨石,飞跨入江,面平如牌”,今又名石牌山。仲贤三子允臧,“因守父茔,迁居凤凰山之北,是为山北分支”。至此,常州承氏分为坞、长山、山北三派。自南宋之后,此三派子孙又复迁四乡。主要支派有:第十一世孙鹤龄于明洪武初年(1310年前后)自坞迁居郡北黄天荡北夏墅(今武进郑陆北夏墅),是为迁北夏墅始祖。鹤龄胞弟祖龄与兄同迁北夏墅,继迁丰北乡之赵家簖,因承姓捐资建桥便行人,遂改赵家簖地名为承家桥(在今三河口承家桥村)。祖龄为承家桥始迁祖。第十一世孙松龄于明初自山北迁居东古里(今三河口东古承家村)。第九世孙承良于元至正年间自江阴长山北园村迁居凤戈乡妯娌村(今江阴肖歧乡妯娌村)。第九世孙承逵迁居江阴城内,是为澄江城中支。第十二世孙承孟于明弘治年间自承家桥迁居郡北龙虎塘承家村,后世又分居龙虎塘小桥头村、中塘歧村。第十二世孙承玺于明永乐年间自坞迁居承庄(今漕桥承家头村)。承玺长子孟清于正德年间自承庄迁居夏家坝(今属漕桥镇)。第十三世孙孟琛于明正德年间自坞里迁居白土墩(今属武进漕桥朱村)。第十三世孙承锦于明嘉靖初自坞迁居黄公山下庄(今潘家桥黄公山下村)。第十三世孙承穆携三子迁居黄公山南(今潘家镇仁庄黄公山村)。第十三世孙承启仁自黄天荡北夏墅迁居歧上村(今郑陆歧上村),启仁簇弟彦文于明嘉靖年间自承家桥迁居东庵(今属郑陆镇),彦章自承家桥迁居东溪,彦黻自承家桥迁居河西,是为河西支分祖。第十八世孙承三胜于明天启年间(1621—1627)由承家桥入赘焦溪之是姓,子孙仍归宗姓承,今焦溪镇东街承姓为其后裔。

    历史上,常州承姓人士多居官清廉、业儒知医之士:承谷容,元末明初人,世居太平乡坞里,为承氏迁常第八世孙。明初朱元璋广纳贤才,谷容亦被举荐。洪武二年(1369)任太原府交城县丞,时连年兵乱,民不聊生,到任之后,“免税粮,夏秋之间不就(住)官舍,劝课农商,薄赋轻徭,惠洽黎庶,行之二年,百里讴思不绝。”后升任山东兖州同知,多有惠政。其事迹载《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及《常州府志》。承天秀,字钟之,明正统间举人,授钱塘知县,“卓有政声,惠及黎民,以民人诣阙乞留,连任九年。闻杭州织造内监将有逆谋,预为御备,遂得解散”,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后擢升为南阳同知。承任(1733—1798),字是常,号拙斋,诸生,受业于宜兴名儒杭乐。通经学,博览古今典籍。以授徒终生,其学生多有高才者。著有《拙斋集》等多种。承越,字耀珊,咸丰元年(1851)举人,官河南候补知府,通晓古今史事,著有《听云山庄诗抄》等。承槐卿(1862—1945),名思诏,出生于焦溪歧黄世家,自高曾祖承南溪始业儒知医,曾祖承秀山、祖父承湘坪、父承云坡,父子相传,至槐卿已五世儒医。槐卿自19岁起精研医术,先后在常州、无锡、宜兴、上海等地行医,声誉卓著,他的行医座右铭是“人病即己病”、“诊疾无小事”,医德极为高尚,晚岁定居常州城内千秋坊。诊病察疾,慎思明辨,以平淡取胜,尤擅内科,律其医术者有七十余人,远及浙、皖两省。著有《承槐卿先生医案》传世。其长子承少槐,自幼随父学医,深得祖传精理,擅长诊治内科诸疾,诊断细致,用药慎重,诊治伤寒杂疹,疗效尤著。为名老中医师。

    革命先烈中,承泸(1918—1943)祖籍武进,出生于宜兴,1940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政治交通员、中国共产党溧阳县委工作队副队长,1942年任溧阳边界某区区长,积极建立秘密党组织,恢复沟通苏中、苏南两根据地,为打击日寇起到重要作用。1943年在任溧阳竹箦区区长时,在与敌顽部队作战中壮烈牺牲,年仅25岁。承寿根(1900—1938),龙虎塘小桥村人,1927年春参加中国共产党发动的江阴农民自卫军,任西路支队所属的大队长,多次率部与敌作战,1930年初在横林火车站被敌捕去,关押于苏州监狱,被判无期徒刑。1937年日军轰炸苏州时逃出,回到家乡组织一支百余人的抗日自卫队,后被改编为义勇军,担任团长。1938年10月,被反对共产党的匪首张少华杀害于泰兴,时年38岁。

    现代常州承姓人士中,不乏文学界、科技界、书画界英才:承志宇,潘家桥黄公山下村人,人民体育出版社编审,著名作家,精通日、英等语,曾任《体育译丛》主编、中国武侠小说研究会秘书长等职。已出版著作500多万字,译著100多万字,出版小说20余部,有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承继成,三河口人,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0年获莫斯科大学博士学位,1996年被选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欧亚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卫星遥感、空间信息系统工程研究,是国家遥感中心、亚洲遥感协会创始人之一;承名世,三河口人,为上海博物馆研究员、上海文史馆馆员,著名书画家、文物鉴赏家。

    现代常州地区承姓聚居地有:郑陆桥、三河口、焦溪、潘家桥、漕桥、龙虎塘等地。常州城区有承姓人口400余人。潘家镇仁庄行政村有承家头村,郑陆镇有东古承家村,龙虎塘镇南有承家塘村。

满清皇室的人都姓爱新觉罗或姓肇。当清朝从东北入关,建都北京统治权全中国之后,清皇室的人就有以名为姓,即所谓随名姓的习惯。实际上是一种特权思想的表现。在中国,清朝以前,就有一人犯罪株连全家,甚至株连九族的做法。清皇室为了避免其家庭中有某人犯罪而株连其家人,因而产生了随名做姓的做法。这样,父与子、兄与弟因姓氏不同,可防止被株连。但新改的姓必须是中国“百家姓”一书上没有的姓。我父亲姓穆,我上中学前叫穆毓苍,上的中学是沈阳维城中学,这是一所由伪满皇帝溥仪及伪满高官捐资开设的专门培养满族皇室子弟的学院,对学生的食宿都是免费的。我去报考这个学校的时候,高小还差一年才毕业,我是用一位叫赵成吉的朋友的小学毕业证书考取该校。学校开学当天,该校校长庆厚主持全校大会时向全校师生宣布:这个学校是培养皇族子弟的唯一一所中学,虽然同学们现在各有个的姓,但实际上你们大家都是一个姓,都姓爱新觉罗、都姓肇。学校决定,所有的同学从今天起都把大家的姓取消,只互相称呼名字。于是我只好被称为成吉,但如果我叫成吉的话,很容易被联想到成吉思汗而被人看为蒙古人,所以我决定改名为承吉,是继承和承受吉利的意思。我的这个想法得到了学校领导同意,从而我就名为承吉了。以后有了户籍法,我的子孙们也都以“承”字为姓了。我的弟弟也是在维城中学读的书,所以他就改名为承祥,其子孙们也都姓了承。总之,我与弟弟的后裔之所以姓承,都由我开始的。

 

承淡安,中医学家。原名启桐、秋悟,1899年9月13日生,江阴华士人。少时随父亲学医,17岁时师从名医。1920年参加上海中西医函授学习,1925年独立行医。1928年在苏州望亭创办中国最早的针灸学研究社,后又在无锡堰桥重建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并扩建为中国针灸讲习所。1933年10月创办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针灸刊物《针灸杂志》。1934年秋赴日本考察该国针灸现状和办学情况,从中发现了《铜人经穴图考》和我国早已失散的元代滑伯任的名著《十四经发挥》,使这部古典珍籍失而复得。他还被东京针灸高等学校赠予针灸专攻士学衔,是近现代国际针灸学术交流的第一位中国学者。回国后,他于1936年7月创办针灸疗养院。1937年2月讲习所更名为中国针灸医学专门学校,先后培养学员3000多人。抗战8年中,他坚持行医、授课,分校遍及南方各省、香港和东南亚地区。 1951年,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在苏州司前街恢复社业,承淡安带病参加教学和管理。1954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聘请为省中医进修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前身)校长,后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从此,他更加奋发有为、力疾从公,为中国针灸走向世界倾注了全部心血,被誉为中国针灸一代宗师。因积劳成疾,1957年7月10日病故。承淡安长期从事针灸理论和临床研究,著书立说甚丰。自著有《中国针灸治疗学》、《中国针灸学研究》、《子午流注针法》、《伤寒论新注》等15种,编修针灸经络图多册,共200多万字。1989年,“纪念承淡安先生诞辰九十周年暨国际针灸学术讨论会”在其故乡江阴召开,国内外专家学者及部省市领导150多人出席大会。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承忠委 男,1933年4月生,安徽省芜湖县人。中国名医疑难病研究所皖南分所所长、研究员、主任医师。被聘为客座教授、研究员、专家、名誉校长、顾问、主编、副主编、编委、副理事长、会长、编辑等30余职。大学毕业,从事医、教、研、工作已51载。擅长中医内、妇科和疑难病症,旁通各科。出版著作《临证撷萃》一书获世界优秀成果奖,参编《时方新用》、《中医学》、《临证备要》等18部医籍。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获国际、全国、省优秀论文成果奖37次;参加国际、全国学术大会交流的论文38篇,如《痰证从肝论治》、《红花桃仁煎临床运用》等10余文,分别参加在香港、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国际学术大会交流。1978年安徽省政府授予“省科技先进工作者”、1988年授予“省优秀学会干部”、1989-1998年被评为“全国名医”、“全国著名中医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优秀人才”、“当代中华杰出名医”等称号。颁有王光英、吴阶平等副委员长和崔月犁、陈敏章等卫生部长们题词的荣誉证书80余册,获金、银、铜奖牌6枚。中央、省、市有关报刊、广播、电视台等20余次采报其业绩。传略已入编《中外名人辞典》、《世界名医大全》、《世界名人录》等50余部辞书之中

 

标签:    cheng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承姓社区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承氏家族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族谱录纪念网
查看更多讨论帖>>
点击 回复 标题 作者 最后回复 回复时间
575 0 查看承氏族谱的密码是多少 CXJ军军 CXJ军军 2019-12-02 21:02
863 0 承氏专用 qq963558689 qq963558689 2015-04-21 23:23
1360 0 承佰金 XyZ362 XyZ362 2014-09-18 20:58
927 0 寻族 39281821 39281821 2013-02-03 00:26
1087 0 我也姓承 1003079456 1003079456 2012-12-29 11:54
 
发表话题:
标题:
 
内容:
粗体 斜体 下划线 插入超链接 插入图片
  您目前尚未登录,立即 登录 | 免费注册
 
 
验证码:   
 

注意:严禁发表任何含有侵害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版权、辱骂、非法、有害、胁迫、攻击、骚扰、侵害、中伤、粗俗、猥亵、诽谤、淫秽、灌水、种族歧视、政治反动、影响和谐等内容的一切不良信息。经发现后将无条件删除,因此引起的一切后果由该内容发表者承担。请慎重发表!网站稳定来之不易,大家一起努力,共建和谐社区!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