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大臣、处州三英之一——叶琛
——元至正九年(1349)春任青田县尹,后再次回任青田县令
文/陈木云
叶琛(1314—1362),字景渊,别名伯颜,浙江处州丽水县(今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高溪村人。明初大臣,他博学有才藻,为官清廉,有治民之才,为元末明初“处州三贤”之一。明嘉靖工部尚书章拯在《三贤祠记》中说:“栝山将神,先生诚意伯刘公基(青田九都南田人),御史中丞章公溢(龙泉八都镇横溪人),缙云伯胡公深,南阳侯叶公琛,皆人杰也。”
元延祐元年(1314)年,叶琛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叶琛曾祖叶宏,宋绍兴乾道八年(1172)壬辰科进士,任敷文阁待制、太府少卿。祖父叶一鸣,在元朝任处州路美化书院山长。其父叶应咸,精通史学,擅论治乱大事,尤善五言诗,有《楼间集》。
叶琛从小天资聪颖,非同常人。天历元年(1328),游学京都,因才能超群,入通政院任职,开始了仕途生涯。
元至正三年(1343),叶琛授浙江兼代宣抚使,四年(1344),任歙县(今安徽歙县)县丞。歙县年产纸500万张之多。官府以其质差价贱为由加重百姓赋税。叶琛明察其中弊端,改革赋税,减轻百姓负担。
至正九年(1349)春,叶琛升任处州路青田县尹。青田一向是难治之县,叶琛认为政务不好整治,主要是不重视教育,不能教化百姓。他一上任就兴建明伦堂、聘请六经讲师、增加学田30多亩,供给学生伙食。每月朔望,叶琛都穿戴官服,亲自参加祀拜先圣先师的活动,并申述五伦之教。
南阳郡侯 叶琛题跋像
在青田县尹任上,叶琛临事审慎,以善于断案著称。有一位官员送呈官府文书,叶琛发现印章的角异样,诘问那官员说:“你怎么敢私刻假印呢?”那官员大惊失色,低头认罪。叶琛说“伪造假印的不止你一人,你如果能揭发检举一个人,可以赎罪。”,并把这话同样告诉被检举人,一日之内便收缴了假官印18枚,税务假印12枚。叶琛信守诺言,全部赦免了他们,只鞭打最后被检举揭发的人。
青田县讼案多,叶琛曾两次任青田县令,他明断是非,保护百姓利益,境内社会安定,秩序井然有序。期间,叶琛一度被派到龙泉开垦田地,登记田亩,事毕,调到婺州路武义县垦田定赋,任武义县尹。青田县百姓向省郡请求叶琛回青田。叶琛回青田时,迎接彩船首尾相接,长百多里。
元代末期,反元烽火四起,青田、丽水、缙云、遂昌、松阳等地农民纷纷有组织反抗官府,叶琛曾追随处州守将石抹宜孙镇压农民起义,积极为其出谋划策。至正十二年(1352),叶琛升任处州路总官府判官。十三年(1353)春,青田九都黄坛(今属文成县)人吴德祥组织受苦百姓揭竿反元,自署“吴王”。同年秋,起义军攻打青田县城,夺取府库钱物。十五年(1355),吴德祥把势力范围扩大到处、温、婺三州及福建建宁,“官兵捕逐辄失利”。六月,叶琛受命前往青田招安黄坛吴德祥。十月,叶琛被劫持至黄坛寨中,扣留8个月。十六年(1356)四月放归。十七年(1357),升为浙东道宣尉副使兼处州路同知,四月领兵到沐鹤镇(今景宁县城鹤溪),八月,派遣副将陈仲真平定庐茨义军。十八年(1358)春,改任处州路治中,统率官兵进讨黄坛吴德祥,叶琛采取宽严相济,恩威并用的策略,于九月平定吴德祥起义。叶琛因策划和平定农民起义有功,授江浙行省元帅。
尽管处州路总管府石抹宜孙和叶琛、胡深、章溢、刘基等文官武将,殚精竭力,镇压了处州各县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但元朝统治的“气数已尽”,谁也无法挽救它。
至正十八年(1358)十二月,朱元璋进入婺州城后,改婺州路为宁越府,并在此设立中书浙江行省。
至正十九年(1359)四月,朱元璋命枢密院判官、镇国上将军耿再成,与参军胡大海领兵攻取处州,元处州守将石抹宜孙派遣元帅叶琛,扼守栝苍古道之天险桃花岭(亦称冯公岭),命参谋林祖彬屯兵葛渡(今属莲都区仙渡乡),命镇抚陈仲真等据守樊岭(在丽水宣慈乡,今属武义)。此时刘基已辞官回乡,处州兵将士气低落,毫无斗志。镇守龙泉的元帅胡深认为大势已去,抄小路赶到缙云黄龙寺,向耿再成投降。十月,耿再成出兵进击樊岭,与胡大海合兵,连拔桃花岭,葛渡二寨,元将石抹宜孙偕叶琛、章溢等数十骑,弃城避走浙闽边境建宁一带。
朱元璋求贤若渴,广揽人才,先后召用了王宗显、范祖干、叶仪等一批儒士。胡大海告诉他,人称“浙东四先生”的宋濂、刘基、章溢、叶琛是当今取得天下和日后治理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才,便命处州总制孙炎召见刘基等。至正二十年(1360)三月,刘基、叶琛、章溢、宋濂应召结伴而行同赴应天(今南京),共图反元大业,朱元璋亲自接见,与刘基、宋濂、章溢同聘重用,建造礼贤馆以居四人,对他们各取所长,授叶琛为营田司佥事,掌管治下农桑垦荒种田事务。自此,“浙东四先生”追随朱元璋,开始了他们自身历史最重要的阶段。
至正二十二年(1362),朱元璋占洪都(今江西南昌),授叶琛为洪都(今南昌)知府,佐邓愈镇守,政绩显著。不久,元降将祝宗、康泰叛乱,镇守江西的武将邓愈逃跑,叶琛被俘。祝、康劝说叶琛投降,叶琛宁死不屈,大骂叛贼,被杀害。墓葬丽水县西南40里高溪黄坛岭。
南阳郡侯 叶琛侧身像
明洪武元年(1368),追封为南阳郡侯,入祀于功臣庙。明代,巡按御史王献之在处州府治南建造“三贤祠”,祀奉中丞章溢,南阳侯叶琛,缙云伯胡深。
叶琛英年殒身,未能在历史舞台上像刘基一样施展其韬略,大展鸿图。但他作为“浙东四先生”之一,为明朝的建立作出贡献,在历史上留下重重的一笔。宋濂在《叶治中历官记》中叙述了叶琛的经历后说“夫不知人之善,不知知善而不能扬不仁。余虽不敏,颇以文字为职业,不敢喑无一语,谨书一通,以俟他日传循史。”
叶琛之弟叶现,字景龙,明洪武初年被举荐到南京,明太祖命他赋诗,得到好评,授通州勾管,不久升府判,有惠政,擢升南雄(广东南雄)知府。主政期间筑堤储水,灌田万余顷,百姓称所筑堤为“叶公坡”。宋濂赞他“饬己廉介,操心仁恕”。祀于名宦祠。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叶琛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叶琛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