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49年江汉大水,泛滥成灾,加上元朝统治者实行野蛮统治,一时间民不聊生。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徐寿辉率领的红巾军,一举攻取了罗田县城,攻占了圻州(今蕲春)和黄州,并在水陆要冲之地圻水(今蕲春境内)建都,建立政权,国号“天完”,之后,又在大冶设置地方政权。
时年20岁的徐祥毅然和其他农民一起参加了起义军,成为陈友谅的手下。徐祥随义军,攻安庆、南昌、瑞昌、吉安、修水、赣江等地,以其文韬武略屡立战功,逐级提升,陈友谅封他为“万户”。
1365年,陈友谅暗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并起兵攻打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徐祥对陈友谅的弑主谋位恨之入骨,他本想振臂一呼,号召红巾军兄弟起来为徐寿辉报仇,夺回红巾军,重振昔日雄风。但由于手中实力太弱,远不可与陈友谅匹敌。因此,只得韬光养晦,以待时机。他听说朱元璋率领的义军招揽人才,治军有方,百姓拥户,料想将来必成大事,因此在1361年朱元璋追击陈军,攻击江州(九江)时,徐祥率兵投奔了朱元璋。
随后,徐祥追随朱元璋平定江南,北伐幽燕,一举推翻元朝腐朽统治,建立了大明江山,先后升燕山右护卫佥事、燕山右护卫副千户。徐祥由此从一个农民起义军战士成为明朝开国将领和有功之臣。
明朝
十三代子孙世袭爵位
明洪武3年(1370)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朱棣见徐祥不但身材伟岸、作战勇敢而且为人忠诚谨慎、精干练达,便将他调到自己身边。洪武13年(1380)燕王朱棣前往潘所北平(北京)镇守,徐祥也随之到了北平。由于燕地与蒙古接壤,他出塞巡边,筑城屯田,多有建树,深受燕王器重。
洪武31年(1398),朱元璋病逝,他长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他目睹北方诸王日益强大,心里害怕自己皇位不稳,采取削藩政策,先削去五位藩王之位,借口燕王谋反,密令燕地驻军北平都指挥使谢贵、张昞,率军包围燕王府地。临危之际、徐祥与道衍、张信等人挺身而出,反对削藩,支持燕王起兵。徐祥肩负燕王府的防卫职责,密切注视形势发展。
建文帝密令北平布政使(行政长官)张昞和都指挥使谢贵亲率守边士兵包围王府,准备逮捕燕王。建文元年(1399)七月六日,徐祥见兵逼九门,形势险恶,一方面装作若无其事,另一方面把密练的壮士埋伏在端礼门内,然后把府内的大小官员捆绑起来,放在一间屋里。燕王假装派入请张昞、谢贵前来领人。谁知二人刚入端礼门,徐祥身先士卒,奋勇出击,杀掉二人。徐祥接着带领将士攻打九门,展开血战……从而揭开了燕军南下、北军靖难的序幕。
徐祥随燕王内夺九门,外攻居庸,追战莫州、真定,应援永平,走辽东,兵下大宁,捷于郑家坝。白沟大战,遂取沧州、威、深、夹河、嵩城、西水、小河、灵壁、浦口,乃至占领南京等,先后从北到南,转战四年,皆立赫赫战功,升为都指挥使。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大封功臣。徐祥被封兴安伯,食禄一千石,并赐铁券,子孙世袭。当时封伯者共有十四人,徐祥为第一。据记载,明成祖还给予兑死之权(即免死牌),并钦赐“开国元勋”匾额。
更让后人感到自豪的是徐祥与幼子徐麟、长孙徐亨三代封侯的事迹。
徐祥有三子一女,幼子徐麟,早年曾随父征讨,屡有战功。洪武二十三年(1390),徐麟升为金吾左卫指挥佥事,后升至指挥同知,为京城掌管巡警的长官。
徐祥长孙徐亨的成就丝毫不比祖父徐祥、叔叔徐麟差。永乐十二年(1414),徐亨跟随明成祖朱棣北征,为中军副将,大败瓦刺。徐亨率军追至土刺河,获马三千而归,班师后回守北平,后又屡从出塞征讨。英宗正统九年(1444),徐亨北征兀良哈,出界岭河北川,大获全胜。其后又南征交趾(今越南)大胜而归。
徐亨因战功显赫,晋升兴安侯,追封三代,徐祥从此升为兴安侯。至此,徐祥、徐麟、徐亨三代为将封侯,此后,徐贤、徐盛、徐良、徐勋、徐梦晹、徐汝诚、徐继荣、徐汝孝、徐继本、徐治安,世袭爵位,共13代,贯穿整个明朝。
时年20岁的徐祥毅然和其他农民一起参加了起义军,成为陈友谅的手下。徐祥随义军,攻安庆、南昌、瑞昌、吉安、修水、赣江等地,以其文韬武略屡立战功,逐级提升,陈友谅封他为“万户”。
1365年,陈友谅暗杀徐寿辉,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并起兵攻打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徐祥对陈友谅的弑主谋位恨之入骨,他本想振臂一呼,号召红巾军兄弟起来为徐寿辉报仇,夺回红巾军,重振昔日雄风。但由于手中实力太弱,远不可与陈友谅匹敌。因此,只得韬光养晦,以待时机。他听说朱元璋率领的义军招揽人才,治军有方,百姓拥户,料想将来必成大事,因此在1361年朱元璋追击陈军,攻击江州(九江)时,徐祥率兵投奔了朱元璋。
随后,徐祥追随朱元璋平定江南,北伐幽燕,一举推翻元朝腐朽统治,建立了大明江山,先后升燕山右护卫佥事、燕山右护卫副千户。徐祥由此从一个农民起义军战士成为明朝开国将领和有功之臣。
明朝
十三代子孙世袭爵位
明洪武3年(1370)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朱棣见徐祥不但身材伟岸、作战勇敢而且为人忠诚谨慎、精干练达,便将他调到自己身边。洪武13年(1380)燕王朱棣前往潘所北平(北京)镇守,徐祥也随之到了北平。由于燕地与蒙古接壤,他出塞巡边,筑城屯田,多有建树,深受燕王器重。
洪武31年(1398),朱元璋病逝,他长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他目睹北方诸王日益强大,心里害怕自己皇位不稳,采取削藩政策,先削去五位藩王之位,借口燕王谋反,密令燕地驻军北平都指挥使谢贵、张昞,率军包围燕王府地。临危之际、徐祥与道衍、张信等人挺身而出,反对削藩,支持燕王起兵。徐祥肩负燕王府的防卫职责,密切注视形势发展。
建文帝密令北平布政使(行政长官)张昞和都指挥使谢贵亲率守边士兵包围王府,准备逮捕燕王。建文元年(1399)七月六日,徐祥见兵逼九门,形势险恶,一方面装作若无其事,另一方面把密练的壮士埋伏在端礼门内,然后把府内的大小官员捆绑起来,放在一间屋里。燕王假装派入请张昞、谢贵前来领人。谁知二人刚入端礼门,徐祥身先士卒,奋勇出击,杀掉二人。徐祥接着带领将士攻打九门,展开血战……从而揭开了燕军南下、北军靖难的序幕。
徐祥随燕王内夺九门,外攻居庸,追战莫州、真定,应援永平,走辽东,兵下大宁,捷于郑家坝。白沟大战,遂取沧州、威、深、夹河、嵩城、西水、小河、灵壁、浦口,乃至占领南京等,先后从北到南,转战四年,皆立赫赫战功,升为都指挥使。
明成祖朱棣即位后,大封功臣。徐祥被封兴安伯,食禄一千石,并赐铁券,子孙世袭。当时封伯者共有十四人,徐祥为第一。据记载,明成祖还给予兑死之权(即免死牌),并钦赐“开国元勋”匾额。
更让后人感到自豪的是徐祥与幼子徐麟、长孙徐亨三代封侯的事迹。
徐祥有三子一女,幼子徐麟,早年曾随父征讨,屡有战功。洪武二十三年(1390),徐麟升为金吾左卫指挥佥事,后升至指挥同知,为京城掌管巡警的长官。
徐祥长孙徐亨的成就丝毫不比祖父徐祥、叔叔徐麟差。永乐十二年(1414),徐亨跟随明成祖朱棣北征,为中军副将,大败瓦刺。徐亨率军追至土刺河,获马三千而归,班师后回守北平,后又屡从出塞征讨。英宗正统九年(1444),徐亨北征兀良哈,出界岭河北川,大获全胜。其后又南征交趾(今越南)大胜而归。
徐亨因战功显赫,晋升兴安侯,追封三代,徐祥从此升为兴安侯。至此,徐祥、徐麟、徐亨三代为将封侯,此后,徐贤、徐盛、徐良、徐勋、徐梦晹、徐汝诚、徐继荣、徐汝孝、徐继本、徐治安,世袭爵位,共13代,贯穿整个明朝。
根据《大冶县志》、《明史·列传·第三十四传》和《湖北历史人物辞典》以及《徐氏族谱》,搜集整理成《明初军事将领徐祥》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徐祥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徐祥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