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族
民族
民国时期,三合乡定居人口主要是汉族。
解放后,因工作、结婚等关系,也有其他民族随之迁往镇内。
1953年,新场乡统计9个村总人口7127人,各民族人口有彝族1人,其它为汉族。
2014年末,三合镇人口16655人,其中非农2904人,城镇常住人口2467人,出生161人,死亡169人,迁进101人,迁出108人。民族:以汉族为主,有土家族、苗族等9个少数民族,共80人,以外来婚进女性为主,超过10人的少数民族有苗族24人,彝族36人。
姓氏
1985年《璧山县志》统计,三合乡姓氏有106个,以徐、何、邓、刘、张姓居多。其他姓氏亦各有不同的分布,多数均从湖广等地十七世纪迁入,在此栖息繁衍。后有结婚、经商等迁入姓氏。
姓名 三合地区流行的有小名(亦称奶名、乳名)、学名(亦称书名、大名、正名、官名、族名)、字(称号名)。
小名一般限于家庭内使用,比较流行的小名有大娃、二娃......大妹、二妹…..。也有按十二生肖牛、马、龙、猪、狗等取名为牛儿、猪儿、狗儿、马儿。这类小名一般是用于家人呼唤使用,偶然也流行于亲戚和熟人之间,但晚辈不能直呼小名。年大以后,不论长幼、内外都不叫小名。
学名是入校读书所取的名字,取学名的习惯是:1按家谱(亦称族谱)所规定的子辈序用字取名。2是以生辰八字为依据,按“五行”(金、木、水、火、土)取名。如缺木的取名为朝木、朝林、朝彬、朝森。3是受儒家或封建思想影响,按“仁、义、礼、智、信”,“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或按“福、禄、寿、喜”,“荣华、富贵”的次序取名。如:有仁、有义、有礼、有智、有信等。进入二十一世纪,姓名信息化管理,一般出生时就取书名,医疗部门出具出生证明之后,入户、入学、参军均用一个名字。
字号名有自己取的,也有别人给自己取的名字、别字、室名等。
此外,另有绰号,(亦称外号、混号、浑名)。文人有笔名,信教有教名,经商有商名,危险逃亡有化名等。
解放后,除沿袭旧时习惯取名外,也有按父母的愿望取名,常见的有“继业、承志”等。也有按各个社会时期政治、经济中心运动取名。如五十年代的“保家、卫国、”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继红、卫东、向阳”等。还有用兵、军、伟、钢等子取单名的。
家族
三合地区的家族,一般以姓氏为族。置有田产,清明节开展族人聚集活动,解放后,没收田产分给农民,各族停止族人聚集活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将清明祭礼作为“四旧”批判,人们的家族观念发生变化,已无族规、族长、祠堂等设施和组织。改革开放后,清明节族人聚集活动有所恢复。由于国家近年来规定清明节纳入法定假日放假,族人们聚集在一起,召开清明会,有的谍修族谱。三合地区约有五六十个较大的姓氏家族,在清明聚会时祭奠祖坟,祭奠先人,踏青赏景、集会聚餐。
家族家庭
清、民国时期,家庭有七、八或十余口人一家,土地改革后,人人分得一份土地,家庭逐渐分小。有三口之家、四口之家、五口之家不等。二十世纪末,计划生育推进,三口之家占第一位。
1986年,三合乡农业户数4386户,非农业户数119户,总人口17912人,男9179人,女8733人。
1990年,三合乡农业户数5139户,家庭户5126户,集体户13户,总人口17790人,男9145人,女8645人,性别比105.78%。
2000年,三合镇农业户数6585户,家庭户6569户,集体户16户,一人户660户,二人户1181户,三人户2366户,四人户1377户,五人户732户,六人户181户,七人户49户,八人户14户,九人户5户,十人及十人以上户4户。总人口20963人,男10861人,女10102人,性别比107.51%。
2005年,三合镇农业户数6930户,总人口20026人,男10529人,女9497人,农业人口18665人,非农人口1361人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三合民簇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三合民簇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