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修权:(公元1908~1997年),湖北大冶人,出生于湖北武昌。著名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
伍修权出生于湖北武昌一个城市贫民家庭,祖籍湖北大冶。
伍修权青少年时期,在陈潭秋、董必武的引导下走上革命道路。1923年冬,经陈潭秋介绍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10月,由党派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系统地学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1927年9月,进入莫斯科步兵学校学习。1929年到苏联远东边疆保卫局工作,1930年转为苏联共产党(布)候补党员。1931年5月,在中国革命的困难时期,他几经努力,不畏艰险,毅然回到祖国,投入艰苦的武装斗争。回国后即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到中央苏区后,伍修权先后担任闽粤赣军区司令部参谋,瑞金红军学校第一期连指导员、第二期政治营教导员、第三期军事团教育主任,军委模范团政委,军委直属第三师政委,福建军区汀(州)连(城)分区司令员兼政委等职务。其间,参与编写了我军早期的军事教材,编译了苏军战斗条令,参加了第三、四次反“围剿”。在芦丰战斗中,英勇作战,身负重伤。1933年秋,任共产国际派驻中共中央军事顾问的翻译,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10月,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列席遵义会议。在与“左”倾错误路线的斗争中,始终旗帜鲜明地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
遵义会议后,伍修权任红三军团副参谋长,参与组织抢渡金沙江、吴起镇、直罗镇等战役战斗。过草地时,提出了战胜敌人骑兵的有效战术。在红军陕甘支队期间,遵照毛主席的指示,起草了发布全军的政治训令。1936年4月,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三师参谋长,参加了东征战斗。1937年2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秘书长,负责边区政府日常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2月,伍修权任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处长。在党中央代表谢觉哉指导下,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不断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和争取了大批进步青年到延安和抗日前线,为革命输送了一批批新生力量;积极营救和收容原西路军被俘及失散人员,尽最大努力保存和送回了这批革命力量;利用其公开合法的身份,帮助指导党的地下组织,培训干部,发展党员,扩大组织;作为沟通延安和苏联联系的主要通道,接收和转运了苏联援助的及西北地区支援的大量抗战物资;接送了周恩来、王稼祥、任弼时等党的主要领导和大批革命,使办事处成为我党在西北地区的一处“战斗指挥所”和“革命接待站”。1941年7月,伍修权返回延安,担任中央军委一局局长。其间,在叶剑英的领导下,参加粉碎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三次反共高潮的斗争,主持研究制定了用政治手段粉碎敌人军事进攻的方案,被党中央、毛主席采纳,从而在解放区和全国公开揭露和声讨了国民党顽固派分裂、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图谋;认真研究分析日、伪、友、我各方及前方战场情况,对国际国内战局情况进行重点研究,对日军战略动态作出了准确判断,为中央和军委制定战略决策和作战方针提供了重要依据;收集整理和总结了各解放区战场的斗争经验,并由中央通报到各解放区迅速推广。这些工作受到党中央、毛泽东的赞扬。1945年参与起草了朱德在“七大”的军事工作报告。同年8月,任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央派伍修权赴东北工作,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东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第二参谋长等职。按照中央的部署,在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军事进攻,壮大人民力量,迅速扩大部队,建立民主政权,开辟根据地,以及开展对苏军事外交,争取驻东北苏军的支持和援助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46年4月,任军调处执行部长春分部我方负责人,同国民党及美方代表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有力地配合了党的军事、政治斗争。1947年后任东北军区参谋长兼军工部政委。他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指导工作,解决问题,使东北地区的军工生产有了迅速发展。他参与组织指挥了东北战场的多次战役,特别是在辽沈战役中,向党中央提出了全歼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重要建议,为解放东北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期间,他还担任东北军区军政学校校长,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所航空学校和第一所海军学校,为我军海、空军的创建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1950~1958年,伍修权先后担任外交部苏欧司司长、副部长、中国驻南斯拉夫首任大使等职。他坚定执行党中央制定的外交路线,为开创新中国外交新局面,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建立和发展同苏联、东欧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做了大量富有创造性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新中国外交事业作出了开拓性贡献。1950年1月,伍修权随周恩来总理赴莫斯科参加中苏会谈,并参与起草中苏友好条约等一系列工作。195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审议中国提出的“美国武装侵略台湾案”,伍修权作为中国政府特派代表赴会,在联合国讲台上慷慨陈词,严厉驳斥美国及其同伙对我国的种种诬蔑和诽谤,痛斥了美国对我国领土台湾的入侵和战争威胁,维护了我国的主权和尊严。在担任驻南斯拉夫大使期间,他积极开展工作,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向党中央提出建议,为建立和发展中南友好合作关系、传播两国人民的友谊,作了不懈的努力。
1958年10月~1967年4月,伍修权担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副部长,并曾兼任机关党委书记。在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十分复杂的情况下,他坚持实事求是,潜心研究国际形势和共产主义运动形势,支持配合王稼祥部长向党中央提出对外政策建议。他多次随团或率领我党代表团参加外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在与各国共产党的交往活动中,坚持我党的原则立场,运用灵活巧妙的工作方法和斗争艺术,为维护我党的独立和尊严、扩大我党的国际影响和对外交往,倾注了大量心血,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文化大革命中,伍修权不畏邪恶,刚直不阿,正气凛然。他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挺身而出保护王稼祥等领导干部和受迫害的群众,坚决抵制林彪、康生一伙的倒行逆施并与之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遭到残酷迫害,被关押监护长达八年。
1975年4月,伍修权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分管情报和外事工作。他坚决落实邓小平“军队要整顿”的指示,清除林彪反党集团的影响,顶住“四人帮”的干扰,对情报、外事工作进行整顿,保证了情报、外事工作队伍思想政治上的坚定和组织上的稳定。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认真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决议,拟制了新时期情报、外事工作方针和规划,主持修改了军队外事工作的有关规定,加强了国际战略形势的调查和综合研究,为党中央、中央军委若干重大决策提供了依据。伍修权为我党我军情报工作作出的卓越贡献,受到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他主持和参与了大量的军事外交活动,加强了我军与外军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扩大我军在国际上的影响,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十分重视军队院校建设,多次深入有关院校检查指导工作,为加强军队院校建设作出了贡献。
1980年6月,党中央决定伍修权为审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审判工作指导委员会成员和特别法庭副庭长、第二审判庭审判长,领导参加了对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审判工作,胜利完成了这一令世人注目的历史性审判。
伍修权是第三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常委,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中国共产党第七、第八、第十一、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特邀代表,第八届、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在党的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常委。
在担任中顾委常委期间,伍修权经常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调查研究,积极向党中央提出建议。他担任中顾委在京委员临时党委书记时,组织学习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领导完成了中顾委在京委员的整党。他努力贯彻邓小平的指示,积极支持第一线的工作,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协助党中央为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作出了积极贡献。他在中顾委的工作,得到了委员们的称赞和党中央的肯定。他还担任中共中央整党工作指导委员会委员兼检查组组长,主持查处了若干大案要案。参加了党的十三大筹备工作。担任过中央外事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他还担任了中苏、中俄友好协会会长,北京国际战略学会会长,老区建设促进会名誉会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问。在祖国统一、香港回归、维护国内安定团结、倡导两个文明建设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他晚年撰写了大量回忆文章,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伍修权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在长达七十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无论遇到任何艰难曲折,始终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他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公道正派,不畏邪恶,敢讲真话。他顾全大局,胸怀坦荡,光明磊落,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勤于学习,勇于探索,团结,爱护下级,谦虚谨慎,平易近人。他自觉执行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廉洁自律,艰苦朴素,严格要求亲属子女及身边的工作人员,教育他们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衷心拥护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他以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身体力行实践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誓言。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副总参谋长伍修权,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11月9日0:25在北京逝世,终年九十岁。
伍修权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党,献给了祖国,献给了人民,他的光辉业绩将永载史册,他崇高的革命精神和无私的革命品德,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中!
注_伍修权的军衔:
抗日战争结束,当时进驻东北的苏联红军要求中共方面派出代表,到东北协调两军的工作。当时中共中央派出了彭真、陈云、叶季壮、伍修权等人六个人去东北,当时考虑到苏联红军有军衔,我们还没有军衔,不能说是哪一级,军队的级别互相不好完全对等,这样当时中央给这六个人都授了军衔,而且用中俄两国文字分别打印了任命书,任命彭真、陈云、叶季壮为中将,伍修权为少将。抗日战争结束以后,人民解放军参加军条部执行小组的代表,也都授了军衔,当时周恩来还授过上将军衔,罗瑞卿、叶剑英授过中将军衔,也是为了跟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当时美方、国军、共产党军队三方都各出对等军衔代表。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武修权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武修权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