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赐姓———懃
2004年农历八月二十九日,大瑶镇懃(qin,阳平)天科的儿子出生了,这是懃氏入浏的第五十代。懃氏最近10代的辈序是“国定天心顺,官清民意安”,于是这个孩子取名为懃心顺。在湖南省境内,仅浏阳有懃姓人口分布,全市懃姓人口大约300多人,主要分布在大瑶、澄潭江、荷花等地。
“懃”姓原姓“勤”,在中华姓氏中,是一个罕见稀姓,其来源与唐朝皇帝有关。
大瑶镇63岁的懃开俊老人收藏有一套《懃氏族谱》,在记录懃氏自唐朝入浏以来的人口信息时,也记载有唐朝以来浏阳境内发生的许多大事,如“安史之乱”、宋末元兵入浏、陈友谅与朱元璋争夺浏阳等等,于是曾经有人愿意出10万元购买。
族谱中记载,懃氏入浏始祖为亮公,唐太宗贞观年间出生于山含山(可能是今安徽含山县),举孝廉、中进士、升御史后,于开耀元年(公元681年)知房州(现湖北省房县),而亮公的长子延公也于永隆元年(公元680年)知均州(今湖北省丹江口市),懃氏改姓的历史就发生在不久之后。
武则天临朝称制后,唐中宗被废为庐陵王,并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中宗在均州、房州的时候,延公、亮公都殷勤伺候,经常率领同僚以天子礼朝拜中宗,并劝中宗隐忍以待复位。周武氏圣历元年(公元698年),中宗被召还东都,临别时对亮公说,如果复位一定拜他为相。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等率羽林军入宫,迫武则天退位,拥中宗复位。中宗召见亮公兑现以前的允诺,其实就在中宗复位成功时,亮公已有归隐之意,当时父子相谓曰:“事济矣,可谢职求安去。”亮公入朝,见中宗仍旧重用武三思,乱政坏纲,于是去意更坚。中宗见亮公去意已决也不再强留,赐封亮公为“孝义大夫”,又赐姓添心,“以志殷勤之意”,从此中华姓氏中便又多了一姓———“懃”。
亮公不但自己辞官不做,还命儿子延公也辞去官职,随后在房州父老的恳切要求下回到了房州,在房州逗留期间亮公表露出“南安寻居”的意思,得知这一消息,各地争相邀请,但亮公却中意于“湖湘佳境”。据《懃氏族谱》记载,公元707年,懃家人辗转来到浏阳,在“浏南株梓山”(今南区大圣境内)择址建屋,亮公赋诗一首记录此事,其中一句为:“山含山脉厚分支远,浏水源深衍派长。”不久后,亮公留下长子延公一家在此居住,自己率其他家人回到了老家。
懃家人从此扎根浏阳繁衍生息,在浏阳度过了漫漫长远的1300年历史。懃开俊老人说,亮公临走时留下嘱咐,“世世以长守浏,居不可易,其余任其择处”,于是懃家各代除长子一家留在浏阳外,其余各房便花开各地,江苏、福建、湖北等地都有,远的甚至到了安南(现越南)。此“家规”相传10几代才改变,懃姓在浏人口也才开始渐渐增多,到“欲”字辈人口最多,当时仅“欲”字这一辈的人就有100多个,可时值宋末动乱,元兵入浏大肆屠杀,为与元兵作战、躲避战祸迁徙,懃氏人口锐减,仅剩下“欲孝公”一支继续留在浏阳。
一千多年的历史弹指间灰飞烟灭,经历了一次次兵荒马乱,感受了一次次荣辱辛酸,懃家人已经从厚重的历史中走了出来,积极建设着美丽的家园,“殷勤”的传统,在他们身上更加得以彰显。
----浏阳日报报道篇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勤姓社区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勤氏家族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查看更多讨论帖>> | ||||||||||||||||||||||||||||||||||||||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