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具
事件。见《左传》:《春秋.鲁襄公二十五年》“夏五月乙亥齐崔杼弑其君光”。
卷十三列传第一皇后 文帝皇后封氏文帝皇后封氏,生桓、穆二帝,早崩。桓帝立,乃葬焉。高宗初, 穿天渊池,获一石铭,称桓帝葬母封氏,远近赴会二十余万人。有司以闻,命藏之太庙。文皇帝讳沙漠汗,长子桓皇帝讳猗迤(去走之)。时国分为三, 桓帝统其一部,居代郡之参合陂北。二年,葬文皇帝及皇后封氏。 初思帝(文帝少子)欲改葬,未果而崩。至是,述成前意焉。晋 王司马颖遣从事中郎田思,河间王司马颙遣司马靳利,并州 成都 刺史司马腾遣主簿梁天,并来会葬。远近赴者二十万人。 ——帝纪第一桓帝 懿子玄之 孙磨奴 磨奴族子回 子隆之 兴之 回兄琳 子伟伯 懿从子恺恺从孙灵祐回族叔规 封懿,字处德,勃海蓨人也。曾祖释,晋东夷校尉。父放,慕容 暐吏部尚书。兄孚,慕容超太尉。懿儁伟有才气,,能属文,与孚虽器行有长短,然名位略齐。仕慕容宝,位至中书令、民部尚书。宝败,归阙,除给事黄门侍郎、都坐大官、宁朔将军、章安子。太祖屡引见,问以慕容旧事,懿应对疏慢,废还家。太宗初,复征拜都坐大官,进爵为侯。泰常二年卒。懿撰《燕书》,颇行于世。子玄之,坐与司马国璠、温楷等谋乱,伏诛。临刑,太宗谓之曰: “终不令绝汝种也,将宥尔一子。”玄之请曰:“弟虔之子磨奴,字君明,早孤,乞全其命。”乃杀玄之四子,而赦磨奴。磨奴被刑为宦人。崔浩之诛也。世祖谓磨奴曰:“汝本应全,所以 致刑者,事由浩之故。”后为中曹监,西使张掖,赐爵富城子,加建威将军、给事中。久之,出为冠军将军、怀州刺史。太和七年卒。赠平东将军、冀州刺史、勃海公,谥曰“定”。以族子叔念为后,高祖赐名回。回父鉴,即慕容暐太尉弈之后也。回皇兴初为中书学生。袭爵富城 子,累迁太子家令。世宗即位,以回行华州事,回在州鞭中散大夫党智孙,为尚书左丞韦绩纠奏,免。寻除镇沅将军、安州刺史。山民愿朴,父子宾旅,同寝一室。回下车,勒令别处,其俗遂改。征为太尉长史,频行定州、徐州事,寻除后将军、汾州刺史。肃宗初,转凉州刺史,加右将军,固辞不拜,仍授北平将军、瀛州 刺史。时大乘寇乱之后,加以水潦,百姓困乏。回表求赈恤、免其兵雕,州内甚赖之。又为度支尚书。寻转都官尚书、冀州大中正。荥阳郑云谄事长秋卿刘腾,货腾紫缬四百匹,得为安州刺史。除书旦出,暮往诣回,坐未定,谓回曰:“我为安州,卿知之否?彼土治生,何事为便?”回答之曰:“卿荷国宠灵,位至方伯,虽不能拔园葵,去织妇,宜思方略,以济百姓,如何见造而问治生乎?封回不为商贾,何以相示!”云惭媿失色。灵太后临朝,招百官问得失,群臣莫敢言,回对曰:“昔孔丘为司 寇,十日而诛少正卯,鲁国肃然,欺巧自息。姬旦行戮,不避兄弟,用道用隆。徐偃专行仁义,其国乃灭。自古及今未有不厉威刑而能治者。顷来颇由长吏宽怠,侵削百姓,盗贼群起。请肃刑书,以惩位犯。”太后意纳之,而不能用。转为七兵尚书,领御史中尉。尚书右仆射元钦与从父兄丽妻崔氏姦通,回乃劾奏,时人称之。除镇东将军,冀州刺史。肃宗末,征为殿中尚书,频表逊职,以为右光禄大夫。庄帝初,遇 害于河阴,时年七十七。赠侍中、车骑大将军、司空公、定州刺史,谥曰“孝宣”。长子隆之,武定中,开府仪同三司、齐州刺史、安德郡开国公。 子子绘,武定中,勃海太守。 隆之弟兴之,字祖胄。经明行修,恬素清静。起家太学博士, 员外郎。出为瀛冀二州平北府长史,所历有当官之誉。孝昌中卒。天平中,追赠散骑长史、抚军将军、雍州刺史。寻重赠殿中尚书。谥曰“文”。子孝琬,字子倩。武定末,开府中郎。 孝琬弟孝琰,秘书郎。 县 兴之弟延之,字祖业。天平中,骠骑大将军、青州刺史、郯 开国子。磨奴以回为后,请于显祖,赠鉴宁远将军、沧水太守。 初, 鉴长子琳,字彦宝。显祖末,夯周表贡,拜中书博士。高祖 大军南讨,琳参镇南军事,后为河南七州大使。还,拜中书侍郎,与侍中、南平王冯诞等议定律令,赐布帛六百匹、粟六百担、马牛各一。迁太尉长史,转司宗下大夫,有长者之称。行东兖州事。既改定百官,除司空长史。出为立忠将军、南青州刺史、兼散骑常侍、持节、西道大使。还为长太中大夫,转广平内侍,又为光禄大夫。世宗末,除后将军、夏州刺史。征为安东将军、光禄大夫。神龟二年卒。赠使持节、抚军将军、相州刺史。子元称,元称弟子盛,并早卒。 子盛弟子施,武定末沛郡太守。 琳子肃,在文苑传。 事 懿从兄子恺,字思悌,弈之孙也。父劝,慕容垂侍中、太常卿。恺,给 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后入代都,名出懿子玄之右,俱坐司马氏事死。恺妻,卢玄姊也。恺子伯达,弃母及妻李氏南奔河表,改婚房氏。显祖末,伯达子休杰内入,祖母卢犹存,垂百岁矣,而李已死。休杰,高祖时以归国勋为河间太守,兼冀州咸阳王府咨议参军。休杰从弟灵祐,仕刘义隆为青州治中、勃海太守。慕容白曜平三齐,灵祐 率二百人诣白曜降,赐爵下密子。后除建威将军、勃海太守。卒。子进寿袭爵。肃宗时为扬州治中,以失义州为刺史元志所杀。事具志传。 子子游,武定中,开府,中军参军。 进寿弟蚌,卒于冀州别驾。 蚌弟粲,起家荆州长流参军。司空水曹参军、殿中侍御史。累迁征东将军、 广州长史。还,除光禄大夫。卒,赠卫将军、冀州刺史。回族叔轨,字广度。勤谨好学,博通经传。与光禄大夫武邑孙蕙蔚同志友善,蕙蔚每推轨曰:“封生之与经义,非但章句可奇,其标明纲格,统括大归,吾所弗如者多矣。”善自修洁,仪容甚伟。或曰:“学士不事修饰,此贤何独如此?”轨闻,笑曰:“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言者惭退。
太和中,拜著作佐郎,稍迁尚书仪曹郎中,兼员外散骑常侍。衔命高丽,高丽王云恃其偏远,称疾不亲受诏。轨正色诘之,喻以大义,云乃北面受诏。先是,契丹掳掠边民六十余口,又为高丽拥夺东归。轨具闻其状,移书证之,云悉资给见还。有司奏轨远使绝域,不辱朝命,权宜晓慰,边民来苏,宜加爵赏。世宗诏曰:“权宜征口,使人常体,但光扬有称,宜赏一阶。”转考功郎中,除本郡中正。勃海太守崔休入为吏部郎,以兄弟考事干轨。轨曰:“法者,天下之平,不可以旧君亏之也。”休叹其守正。轨在台中,称为儒雅。奏请遣四门博士明经学者,检视诸州学生。诏从之。寻除国子博士,加扬武将军,假通直散骑常侍,慰劳汾州山胡。
” 司空清河王怿表奏明堂辟雍,诏百僚集议。轨议曰:“明堂者,布政之宫,在国之阳,所以严父配天,听政设教,其经构之式,盖已尚矣。故周官匠人职云:夏后时世室,殷人重屋,周人明堂,五室、九阶、四户、八窗。郑玄曰:‘或举宗庙,或举王寝、或举明堂,互之以见同制。’然则三代明堂,其制一也。案周与夏殷,损益不同,至于明堂,因而弗革,明五室之义,得天数矣。是以郑玄又曰:五室者,象五行也。然则九阶者,法九土;四户者,达四时;八窗者,通八风。诚不易之大范,有国之恒式。若其上圆下方以则天地,通水环宫以节观者,茅盖白盛为之质饰,赤缀白缀为之户牖,皆典籍所具载,制度之明义也。在秦之世,焚灭五典,毁黜三代,变更先圣,不依旧宪。故吕月令见九室之义,大戴之礼著十二堂之论。汉承秦法,亦未能改,东西二京,俱为九室.是以黄图、白虎通,蔡邕,应劭等,咸称九以象九州,十二堂以象十二辰。夫室以祭天,堂以布政。依天而祭,故室不过五;以时布政,故堂不踰四.州之与辰,非所可法,九与十二,其用安在?今圣朝欲道训民,备礼化物,宜则五室,以为永制.至于庙学之嫌,台沼之杂,秦淮之徒以论正矣,遗论具在,不复须载. 寻以本官行东郡太守.迁前军将军、行夏州事.好立条教,所在有绩。转太子仆,迁廷尉少卿,加征虏将军。卒,赠右将军,济州刺史。
初,轨深为郭祚所知,祚常谓子景尚曰“封轨、高绰二人,并干国之才,必应远至。吾平生不妄进举,而每进此二公,非直为国进贤,亦为汝等将来之津梁也。其见重如此。轨既以方直自业,高绰以风概立名。尚书令高肇拜司徒,绰送迎往来,轨竟不诣。绰顾不见轨,乃遽归,曰“吾一生自谓无愆规矩,今日举措,不如封生远矣。”轨以务德慎言,修身之本,奸回谗佞,世之巨害,乃为务德慎言远佞、防奸四戒,文多不载。
轨长子伟伯,字君良,博学有才思,弱冠除太学博士,每朝廷大议,伟伯皆与焉。雅为太保崔光,补射游肇所知赏。太尉清河王怿辟参军事。怿亲为孝经解诂,命伟伯为难例九条皆发起隐漏。伟伯又讨论礼、传诗、易疑事数十条,儒者咸称之。寻将经始明堂,广集儒学,议其制度。九五之论,久而不定。伟伯乃搜检经纬,上明堂图六卷。正光末,尚书仆射萧宝夤以为关西行台郎。及宝夤为逆,伟伯乃与南平王冏潜结关中豪右韦子粲等谋举义兵.事发见杀,年卅六,时人惜之.永安中,追赠散骑常侍、征虏将军、瀛州刺史,听一子出身。伟伯无子,转授第三弟翼。伟伯撰《封氏本录》六卷,并诗、赋、碑、诔、杂文数十篇。
伟伯弟业,字君脩.奉朝请,领殿中侍御史。早卒。
业弟翼,字君赞。美容貌,腰带十围。以兄伟伯立节之勋,除给事中。后加扬烈将军。武定初卒。
翼弟述,字君义。武定末,廷尉少卿。
述弟询,字景文。尚书其部郎。
卷八十五
列传第七十三
文苑
封肃
封肃,字元邕,勃海人,尚书回之兄子也。早有文思,博涉经史,太傅崔光见而赏焉。位太学博士,修起居注,兼廷尉监。为《还园赋》,其辞甚美。正光中,京兆王西征,引为大行台郎中,委以书记。还,除尚书左中兵郎中,卒。肃性恭俭,不妄交游,唯与崔励、励从兄鸿尤相亲善。所知文章多亡失,存者十余卷。
卷九十二
列传第八十
列女
崔览妻封氏
中书侍郎清河崔览妻封氏,勃海人,散骑常侍恺女也。有才识,聪辩强记,多所究知,于时妇人莫能及。李敷、孙文叔虽已贵重,近世故事有所不达,皆就而谘请焉。
卷九十二
列传第八十
列女
封卓妻刘氏
勃海封卓妻,彭城刘氏女也。成婚一夕,卓官于京师,后以事伏法。刘氏在家,忽然梦想,知卓已死,哀泣不辍。诸嫂喻之不止,经旬,凶问果至,遂愤叹而死。时人比之秦嘉妻。中书令髙允念其义髙而不著,为之诗曰:
其一
两仪正位,人伦肇甄。爰制夫妇,统业承先。虽曰异族,气犹自然。生则同室,终契黄泉。 其二封生令达,卓为时彦。内协黄中,外兼三变。谁能作配,克应其选。实有华宗,挺生淑媛。 其三京野势殊,山川乖互。乃奉王命,载驰在路。公务既弘,私义获著。因媒致币,遘上一暮。 其四率我初冠,眷彼弱笄。形由礼比,情以趣谐。忻愿难常,影迹易乖。悠悠言迈,戚戚长怀。 其五十遇险迍,横罹尘网。伏质就刑,身分土壤。千里虽遐,应如影响。良嫔洞感,发于梦想。 其六仰唯亲命,俯寻嘉好。谁谓会浅,义深情到。毕志守穷,誓不二醮。何以验之,殒身是效。 其七人之处世,孰不厚生?必存于义,所重则轻。结愤钟心,甘就幽冥。永捐堂宇,长辞母兄。 其八芒芒中野,翳翳孤丘。葛藟冥蒙,荆棘四周。理苟不昧,神必俱游。异哉贞妇,旷世靡俦!卷九十四
列传第八十二
阉官 附:兄凭
封津
封津,字丑汉,勃海蓨人也。祖羽,真君中为薄骨律锁副将,以贪污赐死。父令德,娶党宝女,宝伏诛,令德以连坐从法。津受刑,给事宫掖。
积官久之,除中谒者仆射,迁奉车都尉。肃宗初,冀州大乘贼起,诏津慰劳,津世不居桑梓故不为州乡所归。灵太后令津侍肃宗书。迁常山太守。孝昌初,除中侍中,加征虏将军,仍除崇训太仆,领宫室都将,冀州大中正。超拜金紫光禄大夫。二年,封东光县开国子,食邑二百户,镇南将军、兼中关右慰劳大传。出为散骑常侍、征东将军、济州刺史。永安初,中侍中、卫将军,寻转大长秋、左光禄大夫。太昌初,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津少长宫闱,给事左右,善候时情,号为机悟。
天平初,除开府仪同三司、本将军、怀州刺史。元象初,复为中侍中、大长秋卿,仍开府仪同。夏薨,年六十二。赠冀、瀛、幽、安四州诸军事、本将军、司徒公、冀州刺史,谥曰孝惠。
养兄子长业,袭爵。齐受禅,例降。
津兄凭,字元寄,当时逃窜,后会赦免。太和中,奉朝请,冀州赵郡王干田曹参军、定州彭城王勰水曹参军、给事中、越骑校尉。以讨大乘功,除左中郎将,迁龙骧将军、中散大夫。孝昌中,历桓农、武邑二郡太守。寻除征虏将军、光州刺史。还为平东将军、光禄大夫,转镇南将军、金紫光禄大夫,除卫将军、右光禄大夫。初津被敕营出帝父广平王陵。永熙中,以营陵功,封津城阳县开国子,邑三百户。津自有封,乃后转于凭。后除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兴和三年夏卒,年六十七。凭无他才伎,始终资历,皆由于津。津卒之后,凭亦无赠。
子灵素,袭。齐受禅,例降。
津从兄荅,光禄大夫。
子宗显,司徒掾。
南齐书
列传第三十六 封延伯 卷五十五 孝义
封延伯字仲琏,渤海人也。有学行,不与世人交,事寡嫂甚谨。州辟主簿、举秀才,不就。垣崇祖为豫州,启太祖用为长史,带梁郡太守。以疾自免,侨居东海,遂不至京师。三世同财,为北州所宗附。豫章王辟中兵,不就,卒。
附:
《渤海堂朐山封氏族谱》云:
兖州牧 延伯公避北魏之乱,由渤海而南迁于朐之东海。三世同财。垣崇祖为
为南 (案,478年春——479年夏4月),请为长史,不就,上表荐于朝,诏书优礼征
483年),还居东海。苗裔甚 齐梁郡太守。为政清廉,有高士风。俄以疾免(应在
繁。厥后又由东海南迁于扬之泰兴。
延伯公事考:
《垣崇祖传》录:
垣崇祖,字敬远,下邳人也。
崇祖年十四,有干略,为宋义州王征北行将军,使还下邳招募。明帝立,崇祖
与亲近数十人夜救祖隆,与俱走还彭城。虏既陷徐州,崇祖仍为虏将游兵琅琊间不
复归,虏不能制。密遣人于彭城迎母,欲南奔,事觉,虏执其母为质。崇祖妹夫皇
甫肃兄嫂,薛安都之女,故虏信之。肃仍将家属及崇祖母奔朐山。崇祖因将部曲据
之,遣使归命。太祖在淮阴,板为朐山戍主,送其母还京师,明帝纳之。
崇祖以退困朐之虏,讨司马从之之叛,败淮南之虏,封下邳子。
泰豫元年,行徐州事,徙戍龙沮,在朐山南。历盱眙、平阳、东海三郡太守。
初,崇祖遇太祖于淮阴,太祖以其武勇,善待之。崇祖皇甫肃曰:“此真吾君
也吾今逢主矣,所谓千载一时。”遂密布诚节。元徽末,太祖忧虑,令崇祖受旨即
以家口托皇甫肃,勒数百人将入虏界,更听后旨。会苍梧废,太祖召崇祖领部曲还
都,除游击将军。
沈攸之事平,以崇祖为持节,督兖、青、冀诸军事,累迁冠军将军、兖州刺
史。太祖践祚,谓崇祖曰:“我新有天下,夷虏不识命运,必当动其蚁众,以送刘
畅为辞。贼之所冲,必在寿春。能制此寇,非君莫可。”徙为持节、监豫司二州军
事、豫州刺史。封望蔡县侯,七百户。
建元二年,虏遣马步号二十万,寇寿春。崇祖谓长史封延伯曰:“虏贪而少
虑,必悉力攻小城,图破此堰。见堑狭城小,谓一往可克,当以蚁附攻之。放水
一激,急踰三峡,事穷奔透,自然沉溺。此岂非小劳而大利耶?”至日晡时,决小
史埭。水势奔下,虏攻城之众,漂坠堑中,人马溺死数千,众皆退走。
世祖即位,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俄诏留本任,加号安西。仍迁五兵尚
领骁骑将军。 书、
太祖崩,虑崇祖为异,便令内转。永明元年四月九日,诏曰:“垣崇祖凶诟险
躁,少无行业,……”死时年四十四。子惠隆,徙番禺,卒。
《南齐书.垣崇祖传》云:“建元二年,虏遣马步号二十万,寇寿
谓长史封延伯曰……”故谱云:“请为长史,不就”事, 春。 崇祖
州辟主簿、举秀才,不就”为是。 当以“
《资治通鉴》录(卷第一百三十五太祖高皇帝)
建元元年(案,即顺帝三年)夏四月辛卯,宋顺帝下诏禅位于齐。
壬辰,帝乘画轮车,出东掖门就东邸。
甲午,王即皇帝位于南郊。还宫,大赦,改元。
苍梧王昱生平元年秋七月戊子被杀,安城王准即位,是为顺帝。
沈攸之升平二年春与其子文和走至华容界,皆缢于栎林。
宋顺帝开明而年春(478年)攸之事平。垣崇祖为持节、督兖、青、冀诸军事,
累迁冠军将军、兖州刺史。
宋顺帝三年(479年)夏四月,太祖践祚,崇祖即徙为持节、监豫、司二州军
事、豫州刺史 。
延伯祖“州辟主簿、举秀才,不就”,应在宋顺帝二年;齐太祖建元二年
“长史”事当以《南齐书》中“垣崇祖为豫州,启太祖用为长史”为是。 任
永明元年(483年)四月垣崇祖被萧赜杀。
故延伯公免亦当于此时前后。时淮北四州归魏。
中国历史大事编年表》录: 《
齐建元二年(480年)十月淮北四州(冀、青、徐、兖)民不愿归魏,常思归江
南,于是徐州民桓标之、兖州民徐孟子聚众起义反魏,推司马朗之为主。
建元三年(841年)四月,魏击败淮北民桓标之等。
《南齐书》录:
嶷发江陵感疾,至京师未瘳,上深忧虑,为之大赦,三年六月壬子赦令是也。
太祖四年三月崩,世子即位,永明元年,嶷领太子太傅,不参朝务,而言事
秘密,多见信纳。
故,“豫章王辟中兵,不就”当在“建元三年六月”以前,如此,前文
字方可有着落。 “俄”
南史
列传第六十三
封延伯
封延伯,字仲琏,勃海人也。世为州郡著姓,寓居东海,三世同财,为北
州所宗附。延伯好学退让,事寡嫂甚谨。垣崇祖为兖州,请为长史,不就。崇
祖轼其门,不肯相见。后为豫州,上表荐之,诏书优礼。起家为平西长史、梁
郡太守。为政清静,有高士风。俄以疾免,还东海。于时四州入巍,士子皆依
海曲,争往宗之,如辽东之仰邴原也。 卷一百六十八
列传第一百一十八 封敖封敖,字硕夫,其先渤海蓨人。祖希奭,父谅,官卑。敖,元和十年登进士第。累辟诸侯府,大和中,入朝为右拾遗。会唱初,以员外郎知制诰,召入翰林为学士,拜中书舍人。 敖构思敏速,语近而理胜,不务奇涩,武宗深重之。尝草赐阵伤边将诏,警句云:“伤居尔体,痛在朕躬。”帝览而喜之,赐之宫锦。李德裕在相位,定策破回鹘,诛刘稹,议兵之际,同列或有不可之言,唯德裕酬计指画,竟立奇功,武宗赏之,封卫国公,守太尉。其制语有“遏横议于风波,定奇谋于掌握。逆稹盗兵,壶关昼锁,造膝嘉话,开怀静思,意皆我同,言不他惑。”制出,敖往庆之,徳裕口诵此数句,抚敖曰:“陆生有言,所恨文不迨意,如卿此语,秉笔者不易挫言。”座中解其所赐玉带以遗敖。深礼重之。 然敖不持士范,人重其才而轻其所为,徳裕不能大用之。徳裕罢相,敖亦罢内职。宣宗即位,迁礼部侍郎。大中二年,典贡部,多擢文士。转吏部侍郎、渤海男、食邑七百户。 四年,出为兴元尹、御史大夫、山南西道节度使,历左骑常侍。十一年,拜太常卿、出为菑青节度使,入为户部尚书,卒。 子彦卿、望卿,从子特卿,皆进士及第,咸通后,历位清显。 史臣曰:润色之能,封无与让,寿考垂庆,儒何负哉。又赞曰:禁垣擅美,渤海凌云。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封氏历代名人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封氏历代名人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查看更多讨论帖>> | ||||||||||||||||||||||||||
![]()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