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姓氏来源 古代春秋时,远古大禹的后裔杞国公子敬叔,到齐国出仕,受封为鲍邑(在今山东济南市历城区,过去是历城县)的首领,其子孙便以封邑为姓,世代相传姓鲍。
二、郡望堂号 秦置上党郡,现在山西省长子县。《姓苑》记载:“系出姒姓。夏禹后。春秋时杞公子有仕齐者,食采于鲍,因以命氏”。望出上党、泰山、东海、河南。
三、历代名人 鲍叔牙——即鲍叔,春秋时齐人,敬叔之子,官至宰相。自青年时即与管仲交,知管仲贤。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射小白中钩,及小白立,为桓公,鲍叔牙遂进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而成霸业管仲尝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故后世言人之相知,必称管鲍。鲍牵:齐灵公朝大夫,受诬陷被刖,后封为鲍庄子。鲍国:牵之弟,齐灵公至齐景公朝初期大夫,封为鲍文子。鲍牧:鲍国之孙,齐景公朝末期和悼公朝初期为右相,与伍子胥相友善,子胥将子寄养于鲍家。鲍息:牧之子,齐大夫。鲍焦:战国初期隐士,隐居洛阳,以刚直廉洁著称于世,不屈而死。 鲍宣:渤海高城人,好学明经,一代名儒。曾任司隶校尉,汉哀帝时征召为谏议大夫,为人正直,言语实在,以直谏知名。他刚正不阿,多次上书建言,关心民间疾苦,忠贞不逾,后为王莽所害。其妻桓少君修行妇道,乡帮称之,事入列女传。 鲍永:鲍宣长子,东汉时任司隶校尉、鲁郡太守等职。有父风,封关内侯。 鲍昱:鲍永子,亦为司隶校尉,出为汝南太守,官至司徒、太尉。 鲍德:鲍昱子,南阳太守,时各地多荒旱,唯南阳丰收,时人称之为“神父”,后征拜大司农。至此,祖孙四代皆显官。 鲍昂:鲍德子,有孝义节行;为避朝廷征召,始徙居东海泰山。鲍信:先为骑都尉,后为济北相,讨伐董卓时十七镇诸侯之一,与曹操莫逆之交。 鲍勋:汉鲍宣九世孙,三国鼎立时为魏御使中丞。 鲍敬言:魏晋时期唯物主义思想家,反对封建等级秩序,认为人在社会上天然平等。 鲍靓:西晋武帝时南海太守,学道有成,是葛洪的老师、岳父。鲍潜光:又名鲍姑,靚之女,善用艾灸济世治病救人,我国古代第一位女针灸家。 鲍照:南朝宋东海郡人,工诗文,擅长七言诗,如七绝、七律等。临海王刘子顼镇守荆州时,任前军参军,故世人称其为鲍参军。他的诗清新俊逸,后人对他很是推崇,唐杜甫就有诗评论他:“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他的诗作后世辑有《鲍参军集》十卷,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 鲍令晖:鲍照之妹,女文学家。鲍机:东海郯人,湘东王咨议参军。鲍泉:机之子,字润岳,美须髯,信州刺使,撰《新仪》四十卷,南史有传。鲍宏:字润身,泉之弟,麟趾殿大学士,北史有传。鲍行卿:南朝梁人,亦作鲍衡卿,博学大才著称,位后将军临川王录事兼中书舍人,迁步兵校尉,上《玉壁铭》,武帝发诏褒赏,撰《宋春秋》二十卷,撰《皇室书仪》十三卷,《乘舆龙飞记》二卷。鲍至:湘东王五佐正之一,有诗作流传于世。鲍季祥:北朝渤海人,好学明经识礼,有徒众,仕北齐,太学博士;从弟鲍长暄,任北齐任城王湝的丞相掾,北齐亡,归家讲经。鲍溶:唐朝诗人,元和年间进士,与孟郊、李正封友善,有集五卷,现唐诗收编其三卷。 鲍防:唐天宝年间进士,官太原尹,能文能武,后封东海郡公。有诗作流传于世。 鲍君徽:唐代女诗人,《全唐诗》中录其诗四首。鲍坚:唐代地理学家,撰《武陵记》,《南雍州记》三卷,《杂地记》五卷。 鲍当:宋朝人,官河南法篆,因其诗中有“天寒稻梁少,万里孤雁进”句,时人称之为“鲍孤雁”。 鲍彪:宋朝纵横家,注《战国策》。 鲍由:宋朝文学家,有文集50卷。 鲍同仁:元朝时歙人,状元及第。 鲍德:明朝景泰年间举人。 鲍忠:明朝监察御史。 鲍象贤:明朝时歙人,曾先后在七省十二任为官,有“仕不择地,官不择位”的名言,曾领兵镇守南北边陲,卒赠工部尚书,立坊旌表。 鲍诗:清代女画家,能诗善画,其娣妹四人皆知书会画。 鲍承先:明末清初人,曾任参将,清初大臣,官至宰相,现北京鲍家街即其府第,山西应县鲍氏即其后裔。鲍虎:(1614--1676)山西应县人,清顺治朝黄岩总兵,平定江南、镇守海疆有功,病没于军旅,其墓地在南京,现为文物受到保护。 鲍志道:清乾隆年间歙人,曾任御使,两淮盐务总商,为人诚信,讲义气,多次捐资修桥铺路,倡建宗祠。鲍皋:(1708—1765)字步江,号海门,镇江人。清康熙年间,镇江诗坛余京首倡唐音,康熙末年鲍皋与张曾继起,宗唐的诗风大盛,沈德潜称他们为“京口三逸”。鲍皋以才气胜,镇江后辈诗人都受到他的影响。其妻陈蕊珠、子之钟、三个女儿之兰、之蕙、之芬都能诗,可称一门风雅。鲍皋著有《海门初集》、《二集》、《三集》各19卷,今仅存《初集》;鲍之钟著《论山诗集》;陈蕊珠与三女有《课选楼合稿》。鲍廷博:一字以文,清朝安徽歙县人。家中藏书极富,乾隆时茧访遗书,廷博进家藏书600余种。又校刊《知不足斋丛书》30集,每集8册,收书200余种,在清代丛书中,以精善见称。著有《花永轩泳物诗存》。嘉庆十九年(1814年)逝世,终年86岁。鲍俊:广东香山(今珠海市香州区山场村)人,晚清著名诗人、书画家,被誉为“清代广东才子”,生于1797年,卒于1851年。鲍少游:广东省香山(今中山)人,画家。生于1892年,毕业于日本西京美术大学研究院,回国后于1928年与夫人曾丽铨在香港创办丽精美术学院,1978年成功举行丽精美术学院创院50周年师生画展,1985年病逝于香港。鲍廷干:山东冠县人,青年时代参加革命,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东北局最高法院院长,后受冲击,平反后担任吉林大学党委书记, 于九十年代病故,终年80余岁。鲍君甫:广东中山人,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打入敌特机关的情报人员,1929-1931年间,在上海敌特机关中为我党中央特科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先后营救过我党许多重要领导人如周恩来、陈赓、任弼时等,文革期间受迫害,于1969年因病去世,终年68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了平反,给予了正确的评价。鲍文蔚:(1902--1991年)江苏宜兴县人,曾留学法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大学教授,著名的教育家,翻译家。鲍先志:(1911--1988)湖北省麻城县人,1929年参加革命,一生光明磊落,英勇善战,屡建战功,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曾先后任南京军区副政委、济南军区副政委(大军区正职待遇),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优秀政治工作者,荣获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鲍启祥:(1913--1967年)河南省商城县人,1931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广东省军区副政治委员,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鲍化普:(1920--2002年)笔名管桦,著名作家,河北丰润县人,18岁参加八路军,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是北京市作家协会主席、文联主席,全国文联委员,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八届党代会代表。鲍奕珊:1923年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宁波定海,在上海读中学期间积极参加进步的学生运动.1941年夏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鲍昌(1930~1989),原籍辽宁省凤城县,当代作家、文学评论家。1946年入华北联合大学学习。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3年7月调天津市文联副秘书长,《新港》编辑部主任,天津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副教授,中国作协天津分会副主席,中国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第四届理事。著有长篇小说《庚子风云》(一、二部),中短篇小说集《动人的沉思》、《祝福你,费尔马》,文学论著《一粟集》。
就起源看,汉族鲍姓主要源出于姒姓,乃是上古贤君大禹的后裔。春秋时期,大禹的后裔敬叔食邑于齐国鲍邑(今山东济南市一带),而后其子叔牙便以鲍为氏,鲍姓就此诞生。此支乃鲍姓源流的主干,今天的鲍氏子孙也大多尊奉鲍叔牙为他们的得姓始祖。鲍叔牙是被誉为千古一朋式的人物,他知人善任,甘居下位,其以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齐桓公时代名相管仲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牙遂以“知人”为世人所称道,后世说到人之相知,也多以“管鲍”誉称。
除姒姓之源外,鲍姓也有出自庖牺氏,即伏羲氏的说法。与此同时,与其它诸多姓氏类似,鲍姓同样也有异族血脉的融入。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民族大融合时期,北魏代北地区少数民族俟力伐氏(一说为俟力氏)随北魏孝文帝南下,定居洛阳,与汉族融合,遂改姓“鲍”,称为鲍氏。而在今天满、蒙古、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早期鲍姓先民主要发源并繁衍于今山东省境内。战国初期,田氏代齐,为避战乱的鲍姓子孙开始迁徙、逃往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由此,鲍姓子孙开始了自己的漫漫迁徙路。
西汉时,渤海高城(今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人鲍宣不容于王莽,将长子鲍永、次子鲍升避居于上党屯留(今山西省长治市),这一支鲍姓此后名人辈出,以鲍昱最为著名,形成鲍姓的上党郡望。上党鲍氏开基始祖鲍宣,西汉渤海高城(今河北省沧州市盐山县)人,西汉名臣,是继鲍叔牙之后鲍姓族人又一名垂千古的人物。他好学明经,后举孝廉,在担任谏议大夫之后,常上书谏诤。其谏言,针针见血,切中时弊。后因得罪丞相孔光,而被流放到上党郡。这次发配之后,鲍宣极有预见的在生前将长子鲍永、次子鲍升避居于上党屯留(今属山西省),鲍永子鲍昱、孙鲍德、玄孙鲍昂俱有名于当世,尤以鲍昱最为著名,他贵至宰相,为后世鲍姓上党郡望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繁衍于山东、江苏等地的鲍姓人丁兴旺,分别以鲍照、鲍信为杰出代表,形成东海郡和泰山郡两个郡望。而在中原腹地河南郡也出现了族大人众的鲍姓子孙,逐渐形成鲍姓的第四个郡望。
唐末至五代的动乱,鲍姓子孙由是在今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定居下来。两宋时,鲍姓发展出现了新特点,其除昌盛于山东外,繁衍于今安徽、江苏、浙江等南方省份的鲍姓十分抢眼,名人辈出。元初、元末的动乱导致鲍姓向广东、福建、广西等地徙居。明初,山西鲍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安徽、江苏、河北、河南等地。明中叶以后,鲍姓进入台湾省,有清一代,鲍姓分布愈广。
就今天来看,鲍姓主要分布于浙江、山东、青海、江苏,这四省大约占了全国鲍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湖北、安徽、河北、河南,这四省的鲍姓又集中了23%。浙江为鲍姓第一大省,占鲍姓总人口的15%。全国形成了以东部江浙、西部青海为中心的两块鲍姓分布区。
鲍姓虽然不是中国一百大姓之一,但也是较为常见的姓氏,各朝各代出的名人亦是相当多。
姓名人有春秋齐大臣鲍叔牙、鲍牵、鲍国、鲍牧、鲍息;战国初隐士鲍焦;两汉时期有鲍宣、鲍永和鲍昱三代司隶校尉;东汉官吏鲍恢;西晋医学家鲍姑;南朝梁梁大臣鲍泉,齐文人鲍鸿;唐大臣鲍防;明大臣鲍象贤;清藏书家鲍廷博,才女鲍靓等。近当代鲍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鲍先志,电力工程专家鲍国宝,文艺评论家鲍昌,电影演员鲍国安,香港演员鲍方等。
而《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录了鲍姓历代名人85名,占总名人的0.19%,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101位;鲍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2%,排在并列第91位;鲍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7%,排在并列第94位;鲍姓的著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7%,排在并列第101位;
鲍姓人群的血型分布总的是:O型占32.4%,A型占29%,B型占29.3%,AB型占9.3%。
就整体来看,自鲍叔牙树立为人之友的典范之后,历代鲍姓后人以他为楷模,崇尚真诚、奉献的精神。而这种待人真诚、为人耿直这种心性也慢慢彻底融入到了所有鲍姓子孙的基因之中。
华夏鲍氏始迁祖初录
鲍世行
安徽新安(歙县) 鲍氏始迁祖 弘 公
浙江义乌龙溪 鲍氏始迁祖 孝恭公
浙江平阳龙泉 鲍氏始迁祖 藻 公
浙江兰溪石渠 鲍氏始迁祖 仲渊公
安徽池州香山 鲍氏始迁祖 铭 公
安徽潜山敦睦堂 鲍氏始迁祖 玉敬公
安徽休宁前江 鲍氏始迁祖 录 公
贵州安顺鲍家屯 鲍氏始迁祖 福宝公
云南大理 鲍氏始迁祖 昭 公
山西应州 鲍氏始迁祖 梦辉公
河北沧州 鲍氏始迁祖 锁儿公
安徽寿州慈孝堂 鲍氏始迁祖 琥 公
浙江山阴横山清德堂 鲍氏始迁祖 存安公
安徽桐城高甸敦叙堂 鲍氏始迁祖 积灰公
浙江萧山长潭承启堂 鲍氏始迁祖 诚善公
河南偃师南蔡庄 鲍氏始迁祖 创业公
始意公
安徽歙县棠樾 鲍氏始迁祖 荣 公
安徽歙县新馆著存堂 鲍氏始迁祖 德彰公
浙江绍兴五思堂 鲍氏始迁祖 曾尚公
曾可公
江苏东台 鲍氏始迁祖 仲生公
浙江鄞县光溪 鲍氏始迁祖 从三公
浙江鄞县勾甬正思堂 鲍氏始迁祖 昭元公
安徽和州 鲍氏始迁祖 启元公
启亨公
启忠公
江苏淮安 鲍氏始迁祖 振宇公
浙江富阳 鲍氏始迁祖 兼善公
福建三阳 鲍氏始迁祖 淑明公
安徽毕川 鲍氏始迁祖 积宁公
江苏睢阳鲍庙上当堂 鲍氏始迁祖 元 公
江苏遂宁存德堂 鲍氏始迁祖 士玉公
说明
本资料是根据已收集的20世纪上半叶以前编撰的鲍氏宗谱摘录整理而成,希望广大宗亲提供相关资料,使之补充完善。(计29支)
华夏鲍氏始迁祖续录
2008年鲍俊盛辑
迁居地 始迁祖 迁徙年代 祖籍地
河南省开封(汴梁) 炜公 西晋初 山东泰山平阳
河南省开封(汴梁) 崑公 西晋初 山东泰山平阳
江苏省淮安 偾公 西晋末 山东泰山平阳
江苏省淮安 凓公 西晋末 山东泰山平阳
江苏省淮安楚州区 继曾公 清后期 江苏镇江
江苏省无锡市 尚质公 宋末元初 江龙泉
江苏省镇江市 大儒公 明末 江苏仪征
江苏省宿迁市大兴镇 文华公 清初 江苏睢宁
安徽歙南老竹铺 俊昂公 明弘治年间 安徽歙县
安徽省凤阳县临淮镇 起邦公 唐中期 安徽歙县
安徽省祁门县狮子桥 思敬公 唐中期 安徽歙县
安徽省黟县 起礼公 唐中期 安徽歙县
安徽省黟县 先达公 唐中期 安徽歙县
安徽省休宁县 仁芝公 唐中期 安徽歙县
安徽省休宁县 思诚公 唐中期 安徽歙县
安徽省黄山市 先发公 唐中期 安徽歙县
安徽省黄山市 延质公 唐后期 安徽歙县
安徽省青阳县 十二宣议 宋 安徽歙县
安徽省安庆市 爱公 宋 安徽歙县
安徽省宁国县(市) 师善公 宋 安徽歙县
安徽省宁国县(市) 师轩公 宋 安徽歙县
安徽省泗县找沟镇 汝来公 宋 安徽歙县
安徽省泗县找沟镇 燮公 宋 安徽歙县
安徽省九华山 善公 明永乐 浙江鄞县
河北省临西县尖冢镇 铭公 明弘治年间 安徽凤阳府临淮县
江西省上饶市 一统公 唐朝初 安徽歙县
江西省婺源县 起魏公 唐中期 安徽歙县
江西省婺源县 起荣公 唐中期 安徽歙县
江西省浮梁县 起义公 唐中期 安徽歙县
江西省浮梁县 玄祥公 唐后期 安徽歙县
江西省万载县 千泗公 元 安徽歙县
江西省南昌云溪 仁烜公 安徽休宁县
江西省建昌县 延箴公 唐后期 安徽歙县
湖广(湖北湖南) 庆公 唐后期 安徽歙县
湖北省襄阳县 简公、防 唐前期 安徽歙县
湖北省襄阳樊城 汝芬公 南宋初 安徽歙县
浙江省旌德县 起仁公 唐中期 安徽歙县
浙江省旌德县 天赐公 宋末元初 安徽歙县
浙江省旌德县 高孙工 宋末元初 安徽歙县
浙江省淳安县 宏元公 唐中期 安徽歙县
浙江省建德市(严州) 弘祖公 唐中期 安徽歙县
浙江省明州 延桂公 唐后期 安徽歙县
浙江省建武 彦惟公 唐后期 安徽歙县
浙江省建武 凤公 唐后期 安徽歙县
浙江省杭州 德公 宋 安徽歙县
浙江省乐清旸川 贞伍公 五代后梁 江苏镇江
浙江省天台县 世德公 唐宣宗年间 浙江金华(古婺州)
浙江省会稽 升公 东汉初 山西上党(长子)
浙江山阴(绍兴) 萧山庸一公 南宋 安徽歙县
山东省泰山郡平阳 昂公 东汉 山西长子
山东省泰安 德学公 明初 山西长子
山东省泰安 世友公 明初 山西长子
山东省泰安 景洋公 明初 山西长子
山东省冠县 端蒙公及三幼子 明初 山西长子
山东省菏泽 端蒙公及长次子 明初 山西长子
山东省微山县夏镇 明经公 清初 安徽歙县
广东省中山市 允榆公 北宋末 广东南雄
广西省贵港市 玉公 明初 安徽凤阳府临淮县
辽宁葫芦岛市上三角 海公 清初 山东省文登县
(计59支)
中华鲍氏网 2008年12月15日 鲍荫华
为满足广大鲍氏族人寻根问祖的需求,特收集了鲍氏家谱四十二种,今后将继续收集,以满足我鲍氏族人的需要。并恳请各方知情者,能积极提供这方面的情况,丰富我们的鲍氏家谱库资料。在此先行谢过。
鲍氏家谱四十二种
1、【辽宁本溪】 鲍氏谱册 一卷 不详 不详 辽宁本溪市山城子乡硃石峪
2、【江苏】 淮安鲍氏族谱 一卷 (清)鲍揄弼等纂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 江苏镇江市博
3、【江苏镇江】 古润城南官塘桥凤凰山鲍氏族谱 二卷 (民国)鲍祖顺等重修 民国八年(1919)活字本二册 吉林大学
4、【浙江馀杭】 鲍氏宗谱 八卷 不详 木活字本 浙江馀杭县文管
5、【浙江馀杭】 鲍氏宗谱 八卷 不详 不详 浙江杭州市崭王路八号
6、【浙江萧山】 长潭鲍氏宗谱 八卷 (民国)鲍宪陶纂 民国六年(1917)刻本八册 上海图
7、【浙江鄞县】 三桥鲍氏重修宗谱 □□卷 (民国)鲍传发鲍传肃等纂修 民国三年(1914)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5)
8、【浙江鄞县】 三桥鲍氏重修宗谱 十六卷首一卷 (民国)鲍茂焘鲍茂权等纂修 民国二十四年(1935)伦叙堂重修木活字本十三册 天一阁
9、【浙江鄞县】 勾甬鲍氏宗谱 六卷闰谱一卷图一卷 (民国)袁政襄鲍咸临等重修 民国十三年(1924)正始堂活字本 北图南开大学河北大学吉林大学
10、【浙江鄞县】 光溪鲍氏宗谱 十二卷 (民国)鲍瑞亨鲍匡鳌等纂修 民国二十年(1931)报本堂重修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4、6-11)
11、【浙江绍兴】 会稽高车鲍氏五思堂宗谱 六卷 (清)鲍存良辑 清光绪元年(1875)活字本四册 北图河北大学
12、【浙江绍兴】 鲍氏五思堂宗谱稿 四卷首一卷 (民国)鲍德福续修 民国二十一年(1932)五思堂铅印本三册 北图浙江图浙江绍兴市档
13、【浙江兰谿】 鲍氏宗谱 十六卷 民国二年(1913)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岩山乡
14、【浙江常山】 上党鲍氏宗谱 六卷 (民国)鲍锦江续修 民国十五年(192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何家乡黄岗村(二部)
15、【安徽和龋】 和州鲍氏谱略 不分卷 (民国)鲍友恪等纂 民国二十三年(1934)排印本三册 江苏镇江市博安徽徽州地区博日本美国
16、【安徽歙县】 重编棠樾鲍氏三族宗谱 二百卷首一卷 (清)鲍光纯纂修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一本堂刻本二十册 北图(存199卷)安徽徽州地区博
17、【安徽歙县】 棠樾鲍氏宣忠堂支谱 二十二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鲍琮纂修 清嘉庆十年(1805)家刻本四册 北图人民大学安徽图安徽徽州地区博
18、【安徽歙县】 歙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 十六卷 (清)鲍存良等增修 清光绪元年(1875)著存堂活字本十册 北图浙江绍兴市档浙江衢州中文管安徽图日本美国
19【湖北】 麻城鲍氏宗谱 十四卷首一卷 (清)鲍兆南等纂 清宣统三年(1911)活字本十六册
20、何地不详 鲍氏宗谱 不分卷 (明)鲍从善纂修 明正统间刻本 北京大学
21、会稽高车头鲍氏宗谱 6卷 (清)鲍含章纂辑 光绪元年五思堂木刻本4册530页 ****
22、鲍氏诵先录 *** 时代纂者 版本不详5册315页 ****
23、鲍氏诵氏录雨篇附鲍氏集 *** (民国)鲍友恪纂修 民国二十五年铅印本6册317页 ****
24、勾甬鲍氏宗谱 12卷首1卷 (民国)鲍孝裕等纂 民国十三年正始堂铅印本6册546页 ****
25、遂安鲍氏宗谱: 十六卷,首一卷:[浙江遂安] 著者:鲍從苹等纂修 居第:浙江,遂安 版本:民国13年(1924), 木活字本
26、遂安鲍氏宗谱: 十六卷,首一卷 作 者:(清)鲍会龙纂修 先 祖:始迁祖:[宋]鲍思昌; 先祖:[宋]鲍明; 先祖:[宋]鲍志广; 本支祖:[宋]鲍志洪 居 地:浙江鲍氏家谱 > 淳安鲍氏家谱 > 遂安鲍氏家谱 版 本:清光绪9年(1883), 木活字本 摘 要:始祖思昌,北宋时因官由歙县棠樾徙家遂安邑西路口,子明,买产拓业造店踑八十四间於纯峰下。明二子,长志广仍居纯峰,後裔开派浯溪和宏川。次子志洪迁十二都石塘。是谱为志洪派修。卷首谱序,卷一家规、凡例、得姓源流、郡望、家谱辨,卷二像赞、里居记、十景诗、里居图、祠堂记,卷三古世系图考。
27、鲍氏宗谱: 四卷:[安徽宣州] 著者:(清)鲍云彩等修 居第:安徽,宣州 祖先:始祖:[春秋]鲍敬叔; 始迁祖:[明]鲍璋 版本:清光绪21年(1895), 木活字本
28、鲍氏家谱: 不分卷:[山西应县] 著者:鲍恒政主编 居第:山西,应县 祖先:始迁祖:[明]鲍孟辉; 先祖:[清]鲍承先 版本:, 1996年铅印本
29、龙溪鲍氏宗谱: 十四卷:[义乌] 著者:(清)鲍期俜等纂修 居第:浙江,义乌祖先:始祖:[唐]鲍孝恭; 先祖:鲍禄仕; 始迁祖:鲍惠 版本:清宣统2年(1910), 木活字本
30、龙溪鲍氏宗谱: 十八卷:[义乌] 著者:鲍文正等纂修居第:浙江,义乌 祖先:始祖:[唐]鲍孝恭; 先祖:鲍禄仕; 始迁祖:鲍惠 版本:民国23年(1934), 木活字本
31、鲍氏族谱: 不分卷:[歙县]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安徽,歙县 祖先:始迁祖:[西晋]鲍弘 版本:明, 刻本
32、萧山长潭鲍氏宗谱: 八卷 著者:鲍宪陶等纂修 居第:浙江,萧山 祖先:始祖:[明]鲍元祖; 始迁祖:[明]鲍懿宗; 先祖 版本:民国6年(1917), 木活字本
33、龙溪鲍氏宗谱: [义乌]著者:[作者不详]居第:浙江,义乌祖先:始祖:[唐]鲍孝恭; 先祖:鲍禄仕; 始迁祖:鲍惠版本:清光绪30年(1904), 木活字本
34、龙溪鲍氏宗谱: 十四卷:[义乌] 著者:(清)鲍书田等纂修居第:浙江,义乌 祖先:始祖:[唐]鲍孝恭; 先祖:鲍禄仕; 始迁祖:鲍惠 版本:清道光29年(1849), 木活字本
35、龙溪鲍氏宗谱: [义乌] 著者:(清)鲍以钧等纂修居第:浙江,义乌 祖先:始祖:[唐]鲍孝恭; 先祖:鲍禄仕; 始迁祖:鲍惠 版本:清道光9年(1829), 木活字本
36、龙溪鲍氏宗谱: [义乌] 著者:(清)鲍嘉瑞等纂修 居第:浙江,义乌 祖先:始祖:[唐]鲍孝恭; 先祖:鲍禄仕; 始迁祖:鲍惠 版本:清同治9年(1870), 木活字本
37、三桥鲍氏房谱: 不分卷:[鄞县] 著者:陈耕纂修 居第:浙江,鄞县 祖先:先祖:[宋]鲍孟辅; 始迁祖:[元]鲍学 版本:民国24年(1935), 木活字本 摘 要:先世始居会稽,後居甬东,至孟辅,南宋末迁至徐盛岭。始迁祖学,孟辅四世孙,元季由徐盛岭再迁三桥。书载谱序、九世起仲房下昂二公毅房之智房支世系。
38、三桥鲍氏房谱: 不分卷:[鄞县] 著者:陈耕纂修 居第:浙江,鄞县 祖先:先祖:[宋]鲍孟辅; 始迁祖:[元]鲍学 版本:民国24年(1935), 木活字本 摘 要:是谱前半部分与前条全同,而世系自九世起为仲房下昂八公廿四房之梅房支派,与前谱稍异。
39、光溪鲍氏宗谱: 十卷:[鄞县] 著者:(清)鲍传兴主修 居第:浙江,鄞县 祖先:始祖:[宋]鲍廉; 始迁祖:[元]鲍德; 分支祖 版本:清光绪27年(1901), 木活字本
40、遂阳鲍氏宗谱: [遂安] 著者:[作者不详] 居第:浙江,淳安,遂安 祖先: 版本:清, 木活字本
41、新安鲍氏承凤派支谱: 正编六卷,副编四卷,首一卷,附录一卷,丹徒鲍氏墓志四卷:[丹徒] 著者:鲍庆熙纂修 居第:江苏,丹徒 祖先:始祖:[宋]鲍仁矩; 始迁祖, 明:鲍大儒; 先祖:鲍鮎 居 地:江苏鲍氏家谱 > 丹徒鲍氏家谱 版 本:民国12年(1923), 木活字本 摘 要:一世祖仁矩,世居歙西岩溪鲍屯,北宋初与兄同举进士及第,时称鲍屯双凤。二十二世大儒,明季由仪真转迁丹徒,谱尊之为迁润始祖。大儒一子三孙,长孙讳鮎号步江,是谱即始迁丹徒下步江大宗支修。正编卷依次载谱序、凡例、世系图表、传记、墓志、行略、过录丹徒志所载鲍氏人物事矦、族人所著书目、跋语;副编为纶音、载籍、艺文、遗闻、印谱支款单;墓志卷载墓地、墓田、文契。有刘大鏪、法式善、李恩绶、冯煦等人撰文,及乾隆癸酉恶廪阻考案存略、乾隆三十四年夏季军机处现月档。
绍兴《横山清德堂鲍氏宗谱》《横山鲍氏宗谱》卷一内含序、目录、凡例、家规、新建祠堂、捐资(名录)、象赞并诗等,其中序言4篇:《新建鲍氏家庙宗谱序》,道光元年萧山王亚峰氏撰;《新建宗祠宗谱序》,道光元年三月萧邑孝廉周邦彦撰;《鲍氏修谱序》,为骆奎祺所撰;最后横山鲍氏10世孙学照公于道光元年撰写了《新葺宗谱序》。这些序言为我们提供了寻根溯源的依据和线索。
在杨汛桥镇横山鲍氏宗谱。是我的堂弟文良在旧屋大厅里发现的,现保存在我的大伯手中。《宗谱》为卷一文集、卷二世系图、卷三世传。全书木刻活字本,三卷合订成一册,共109页。由鲍学照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重修。
辽宁葫芦岛市连山白马石乡三角城子村鲍氏族史简介
先祖鲍海,有保音·武达(蒙语名)、保音·苏拉两子,保音·苏拉迁户到连山区新台门镇鲍家屯村,有后代较旺。由保音·伊林台字辈起,族分四大股,即:大榆树底下、前头院、东大院、西大院。文字辈共有亲叔伯兄弟九人,现知名的有鲍文魁、鲍文广(在西土地庙残碑上查到),不知是哪股先人;又有鲍文选为东大院股第四代次子。到云字辈,我族人丁兴旺,在上三角村有较重要地位。到年字辈,由于人丁较旺,有东大院股、西大院股阴宅迁出祖坟,另立坟茔。文化大革命期间祖坟在平地处的都被平掉,后辈又把先辈亡灵葬于老祖坟附近,也算认祖归宗。现老祖坟鲍海周围,都被自己的子孙亡灵簇拥,享受天伦之乐。
在历史的演变中,我族也有外迁发展而有后代在外落户的族群。
在前大院股天字辈鲍天良迁至北票下府村,现有后代百余人。西大院股鲍如汉迁至北京,有后代较多,有的在事业上有成就、有地位。西大院药铺小股鲍亭(守字辈)在兴城落户,并有社会地位。
也有单身在外,并在外娶妻生子繁衍者。
前头院小股鲍□春(九爷)在吉林有后人名曰鲍占文。东大院股凤字辈鲍凤□,迁至新台门西南葛刺沟,有后人鲍洪海、鲍永灵等。东大院洪字辈鲍洪礼、鲍洪才、鲍洪志在天山市落户。东大院股鲍胜春后代鲍凤宇、鲍洪恩在锦西落户。鲍洪吉在锦州落户。东大院股鲍洪波又名鲍景丰在新疆伊犁落户。前大院股鲍洪凯之子鲍永太、鲍永庆、鲍永石在杨杖子落户;鲍洪涛后人鲍永明在锦西落户。前大院股鲍永江、鲍永臣、鲍永吉在锦西落户。东大院股鲍洪兴在锦西定居,有后人鲍永阁、鲍永厚;东大院股鲍洪友之子鲍永升在锦西定居。东大院股鲍洪礼之子鲍永升、鲍东明在北京定居。东大院股鲍如普之子鲍洪生在建平哈喇沁定居。东大院股鲍凤阁之子鲍洪信在锦州定居有子孙若干。西大院股鲍如喜之子鲍建中在锦州定居;鲍洪奇之子鲍永芳在锦州定居;西大院股鲍如良及子孙在锦西龙岗定居。西大院股鲍守仁别号七十四,在吉林红旗岭定居。前头院鲍如彬之子鲍洪纯在锦西刘台子定居,鲍洪营在盘锦定居。鲍如朋在沈阳定居有儿小普在物资局工作。西大院股鲍洪举之子鲍永昌、鲍永禄定居北票。前头院股鲍如信在龙岗定居,有子鲍洪柱。东大院股鲍洪江之子鲍永平在哈尔滨定居。
鲍氏家族,在三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出现了许多有历史影响、有社会地位,对社会有较大贡献的人物。
鲍天华,字文亭,法名智慧,又称三喇嘛爷。光绪皇上赏号“莫尔根绰尔济”,汉文“智慧大法师”、出家于北京嵩祝寺,成为主持僧。因生辰八字和光绪皇帝“只有相生,并无相克”,被选为皇上的替僧。爵位不亚于蒙古亲王。他出资白银五千两,在上三角城子村建学堂十间,设高等小学,培养学生无数,为家乡的文化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皇上旌奖,在家乡立牌坊,慈禧太后为之题写横额“好善乐施”。又为家乡赠送松苗,在南山造林38亩。现已松树成林,有的直径超过50厘米。他的先进思想和“正气岩岩坚铁石,忠心耿耿贯乾坤”的性格至今影响着鲍氏后人,使鲍氏族人世代为官者居多,美名传千古。
鲍建中,又名鲍洪范。解放战争时期参军,在县大队为大队长马奔秘书。解放后转业地方,在锦州市委任秘书长多年,直至离休。后附《鲍氏义学碑文》、《光绪皇上的替僧、教育家》。
历史上十次大的移民与姓氏迁徙(网络摘录)
一、 西周时期的分封移民。
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文王灭商。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武王大规模分封诸侯。这些被分封的本族子弟和贵族大臣,后来大多在当地定居,他们的姓氏也随之分布到各地。许多地名成了国名,又被封君及其后裔采用为姓。
二、 秦朝的强制移民。
秦灭巴蜀,将山东(肴山、函谷关以东)万户被俘臣民入蜀垦殖。史称“山东迁虏”。又将六国贵族大姓、天下富豪12万户迁至京城咸阳,就近监控。
三、 西汉时期的移民。
刘邦统一天下后,也迁原六国贵族大姓富豪于关中地区。又多次迁徙六国之民开边戍守,移民总数达72.5万余口。从而使一些姓氏的发祥地和郡望不太一致。
四、 东汉末至南北朝期间北方各族的迁移。
这个时期的三百年,大批非汉族人口从北方、西北和中亚各地迁入内地,和汉族融为一个整体,实际上汉族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汉族了。如北魏孝文帝就下令改拓拔氏为元氏,一些被统治的少数民族为了生存的需要也不得不该用汉姓。
五、 西晋永嘉之乱后汉人的南迁。
西晋永嘉年间,匈奴由北向南推进,北方士族豪门纷纷南迁。今山东、河北及河南南部的汉人南迁至长江下游及淮河流域;今甘肃、陕西、山西和河南西部的移民迁至长江上游及汉水流域。到了南朝又迁至江西、福建、广东等地。
六、 隋唐五代边疆民族的迁移。
这一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陇右道和关内、河南、河北三道的北部。他们多以谐音方式采用汉姓。如来自中亚的“昭武九姓”,就根据汉译故乡的谐音康国、安国、米国、曹国等改姓康、安、米、曹等。
七、 安史之乱后北人的南迁。
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不已。中原士族再度大举南迁。东路自华北平原进入淮南、江南,而后经皖南、浙江进入江西,再分两支,一支南下岭南,一支翻越武夷山进入福建;中路自关中和华北平原西部进入今南阳襄阳一带,而后南下,穿过湖北南部和湖南全境,进入岭南;西路自关中越秦岭进入汉中地区和四川盆地。至此北方汉族姓氏几乎遍布南方各地。
八、北宋靖康之乱后北方移民的南迁。
靖康之乱后,南宋建都临安。中原人士再度大举南迁,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超过以前各次南迁。南迁路线大体和安史之乱后的南迁路线相近似。大多以江浙为迁徙地,也有的更加深入南方各地,分布也更加广泛。如福建宁化石壁,先后迁徙的姓氏就有100多个。
九、 清代前期的移民。
明末清初的战争使四川人口锐减,来自湖北、湖南、福建、广东的移民风拥而至,这就是著名的“湖广填四川”。因而今天重庆、四川的大部分姓氏都可以追溯到湖南湖北等地。而遇到灾荒年,黄河流域的百姓,不顾满清禁止汉人迁入东北的禁令,大批“闯关东”。以至现在的东北人大都是黄河流域的姓氏。
十、 清后期和民国时期的移民。
1850年,中国人口达到了4.3亿的空前高峰。太平天国战争人口损失严重,东北和新疆内蒙的开禁,使这些地方成了新的迁徙地,沿海向海外移民和乡村向城市的迁徙也开始兴成高潮。各种姓氏也遍布中国和世界各地。
杞与鲍氏文化研讨会暨《鲍氏文苑》
2009年10月30日,杞与鲍氏文化研讨会暨第十次《鲍氏文苑》编辑座谈会在山东新泰市杞都宾馆召开。新泰是古杞国的都城,是鲍氏始祖敬叔公的故国,是叔牙公的出生地。来自全国各地的鲍氏宗亲和鲍氏文化研究专家学者计二百余人出席了会议。鲍氏族史研究会副会长鲍中行教授主持了会议。会长鲍世行教授向大会报告了一年来的工作并对未来一年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新泰市委、人大、政府、政协的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市委副书记丁翊强代表新泰市领导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冒雨走访了叔牙公的故里汶南镇鲍庄。大会于31日完成了各项预定的目标,圆满结束。
研究会在总结一年来工作时指出:我们族史研究会坚持了“紧跟中央、依靠政府、服务经济、(发动鲍氏族史专家和广大鲍氏宗亲)开门办会”的做法,经过全体宗亲的共同努力,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的进展。
一是继棠樾之后,温州平阳鲍辉纪念馆在建筑和文史收藏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吸引了大批的考察者和游览者,名气越来越大。棠樾设立了鲍氏谱牒文物展厅。鲍氏文化宣传工作有了新的进展。
二是棠樾应部分鲍氏宗亲的要求,建立了寻根园。贵州鲍氏宗亲在那里竖起了“寻根碑”。许多从棠樾迁出的鲍氏宗亲,表示将陆续到棠樾寻根园立碑,表达自己“寻根、问祖、省亲”的情怀。
三是《鲍氏通史》一书的编撰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明年年会前一定会拿出一批比较成熟的稿子来。
四是鲍叔牙影视剧本的编写已完成大半,与新泰宣传部的合作会进一步加快剧本创作的步伐。明年要拿出初稿来。
五是鲍氏文化遗存有了新的发现。研究会领导在山西长治市对鲍宣墓的考察中,发现了长子县历史悠久、套路繁多、技艺高超的鲍家武术。鲍先锁宗亲制作成了光盘,会议期间进行了播放,大家也都看到啦。据说山东牟平也有鲍家武术的遗存,需要我们好好的挖掘保护。
六是我们促成了登封大禹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和绍兴大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我们鲍氏族史研究会的副会长鲍世济和副秘书长鲍俊盛及宗亲鲍友庚参加了绍兴大禹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副秘书长鲍俊盛并提交了《鲍姓是禹王之后》的论文。今后我们还要以此为媒介,加强和台湾数千鲍氏族人的交往,为祖国的和平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七是应邀参加了合肥包公节盛典。加强了和包氏宗亲会的学习和交流。
八是在清明节,我们组织了“南祭大禹、北祭鲍叔牙”的活动,表达了我们鲍氏崇贤敬祖的虔诚心意,增强了我们鲍氏族群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九是在电子信息方面,我们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们的主网站《中华鲍氏网》内容丰富、反应迅速、稿子质量高,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QQ主群《鲍氏QQ群》发展迅速,带动了49个鲍氏QQ群的设立,广泛的联系了众多的鲍氏宗亲,尤其是吸引了许多青年宗亲的参与,为族史研究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注入了青春活力。
十是新泰鲍济玺等宗亲艰苦努力,编辑出版了一期高水平高质量的第十一期《鲍氏文苑》,为鲍氏族人输送了不竭的精神食粮。
会议总结指出:由于新泰宗亲的努力,这次会议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为会议的成功召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会议向新泰市委、人大、政府、政协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出席会议的年轻人多、企业家多。这是我们族史研究的希望所在。今后我们要一如既往地让更多的年轻人多承担点责任,把族史研究工作继续向前推进。我们仍然要一如既往的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扬民主,实事求是的搞好族史研究。会议号召老年人也要利用好电子信息这个工具,以期加快族史研究的步伐。会议认为:我们除了《鲍氏文苑》杂志和“文苑座谈年会”以外,又有了第三个品牌,那就是《中华鲍氏网》《鲍氏QQ群》为代表的“鲍氏网群”品牌。希望我们的三个品牌更好的发挥作用,让鲍氏族史研究工作做出更大的成绩。
这次会议还有一个亮点,那就是吸收外姓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山西长子县鲍宣研究会会长赵善读先生和新泰先秦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李明杰先生、副会长陈新先生、山东理工大学《管子学刊》张越教授参加了研讨和座谈,并分别作了学术报告,发表了杞与鲍氏文化研究论文,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使我们鲍氏与会宗亲受益匪浅。
会议倡议各地研究鲍氏族史的宗亲及有关专家学者,在条件具备的时候,成立鲍氏族史研究方面的组织。各地名称不一定相同。我们相互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和协调,但不存在隶属关系。我们还要注意和有关研究机构的合作,争取政府有关方面的支持、指导。有组织的行动、有指导的的行动、有支援的行动是能够提高我们工作的质量和速度的。山西长治、山东新泰政府的支持和专家的参与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会议通过酝酿协商,做出了如下决定:
1、每年清明节前后,进行“南祭大禹、北祭鲍叔牙”的活动。南祭组长为副会长鲍世济、鲍训相;北祭组长为副会长鲍家虎、副秘书长鲍济玺。
2、征集歌颂叔牙公的歌词、曲谱。
3、调整了部分领导成员。增补鲍训相、鲍家虎、鲍根籽为副会长;鲍俊盛为常务副秘书长;增补鲍荫华(河北)、鲍新东(南京)、鲍林世(青岛)、鲍建华(女,山东新泰)、鲍建华(江西万载)、鲍吉品(贵州安顺)、鲍毓伦(贵州)、鲍利忠(云南)、鲍志煊(山西)、鲍任之(歙县)为副秘书长。会议向因为年龄原因不再担任研究会职务的鲍永臣、鲍亦骧等各位先生在任职期间做出的贡献表示深切的谢意。
4、叔牙公标准像已由国家一级美术师鲍家虎宗亲画出,并经会长会议决定作为叔牙公的标准像推行,鲍氏宗亲可以作为奉祀之用。有奉请叔牙公标准像的可以直接和鲍家虎联系(0531 88944911)。
5、会议对鲍氏基金会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鲍宣墓遗址建亭需要资助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6、决定明年的鲍氏文苑座谈会在山西长治举行。第十二期《鲍氏文苑》由山西宗亲主办。投稿电子邮箱地址是:[email=[U]baozhixuan9876@163.com
会议期间,云南的宗亲鲍利忠夫妇向大会赠送了大理石画、贵州的鲍毓伦等向大会赠送了恐龙化石、山西长治的鲍志煊向大会赠送了鲍宣墓出土的汉砖、温州的鲍一凡等向大会赠送了家谱书籍、宁波的鲍志军向大会赠送了古陶器、山东理工大学的张越教授向大会赠送了《管子学刊》。会场上到处热情洋溢,激荡着着亲情、友情的浪花。与会代表在走访叔牙故里汶南镇鲍庄时聆听了当地干部关于叔牙公遗存的讲解、瞻仰了约有2500年以上树龄的古柘树,不少鲍氏宗亲都情不自禁的捧起一把古杞国的黄土带在身上,充分表达了鲍氏族人对叔牙公无比的敬仰和崇拜。
大家一致赞誉本次会议开得圆满成功。临行互道珍重,依依惜别,期待着2010年金秋,上党再聚首!
杞与鲍氏文化研究暨第十次《鲍氏文苑》编辑座谈会主席台。鲍氏族史研究会副会长鲍中行教授(左4)主持开幕式。
《鲍氏文苑》座谈会会场一角。
鲍氏族史研究会会长鲍世行先生致开幕词。
市委副书记丁翊强到会致贺词。
杞与鲍氏文化专家李明杰、赵善读等到会作学术报告,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众多鲍氏宗亲踊跃登台,畅舒亲情,交流鲍氏文化研究成果。这是山西鲍志煊在发言:盛情邀请全国各地鲍氏宗亲2010年到长治鲍宣故里寻根祭祖。
来自云南、温州、宁波、贵州的宗亲各自向大会敬献了礼品。这是云南宗亲敬献的大理石石画。
研究会副秘书长鲍济玺(中)代表大会接受礼品。
会议期间,代表们到新泰汶南镇鲍庄寻根,瞻仰二世祖鲍叔牙的文物遗迹,收到乡亲们的热烈欢迎。
与会全体代表摄影留念。
鲍氏网站、博客、QQ群的现状及建议
鲍荫华 鲍余英
二〇〇九年十月三十日
由于族史研究会连续两年的呼吁和宗亲们坚持不懈的努力,鲍氏网站、博客、QQ群等电子工具开始强劲健康的发展起来。在鲍氏族史研究的交流和传播方面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继续大力提倡、规范和进一步的发展,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 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我们的族史研究是1999年开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研究工作的开展,很多宗亲逐渐感到依靠传统的书信、电话等方式交流资料、传递稿件甚为不便。新兴的电子邮件、自办网站是一种方便快捷省钱省力的好方式,逐渐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注意。首先是族史研究会副秘书长睢宁鲍俊盛先生在2004年注册了《鲍叔牙纪念馆》。在这里可以祭祀我们的二世祖鲍叔牙,还可以发表研究文章。鲍俊盛先生开了一个好头。使我们鲍氏族史研究搭上了网络这个快车道。继而,山东的鲍荫华先生于2006年注册了《鲍氏文网》。《鲍氏文网》设置了“鲍氏新闻”、“历史名人”、“当代英杰”、“迁徙谱牒”、“学习交流”等栏目。不但能分门别类的发表文章,而且可以上传照片,可以留言交流信息和发表感想。从而受到广大鲍氏宗亲的欢迎。至今已有一万三千多人登入浏览,被宗亲们亲切的称为网上的“鲍氏文苑”。不少宗亲称道说有“找到家的感觉”。但是因为该网站容量太小,且有不稳定之虞,又于08年注册了万姓网下的《中华鲍氏网》和《鲍氏论坛》,还注册了一个博客《叔牙后人网》。《中华鲍氏网》容量较大,几乎没有限制。《鲍氏论坛》可以自由的交流。从功能上和容量上都基本满足了族史研究的要求。在08年温州的年会上,研究会把发展电子信息工具列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并且将《中华鲍氏网》确定为中华鲍氏族史研究会的主网站,从而进一步推动了电子工具利用的进展。其间安徽宗亲鲍余英先生也办起了《鲍氏博客》,上传了族史研究会年会的视频,活动的画面真实的记录了会议的实况,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鲍余英先生被聘为《中华鲍氏网》副站长之后,又主政《鲍氏QQ群》。勤勤恳恳、夜以继日是他的真实写照。它及时将族史研究会的活动和研究成果在QQ群宣传出去,将各地的鲍氏族人的动态、愿望报道出来。这是一种面对面的感觉,是那样的亲切和自然。在他的强力推动下,大批的年轻宗亲加入QQ群,不少的群一百人的限额已满,不得不另建新群。目前已经有33个有关鲍氏的QQ群在全国各地遍地开花,参加交流的宗亲不下数千人,有力的加强了鲍氏年轻宗亲的亲和力。《中华鲍氏网》和《鲍氏QQ群》发挥了“主站”和“主群”的作用,对于其他站群起到了推动和引导的作用,保证了我们鲍氏族史研究在电子信息方面的稳妥和健康有序的进展。
二、存在的问题。
1、鲍氏族史研究方面的电子信息工作,严格的说,还缺乏系统的指导和统一的规划。
2、目前有专长的研究者,利用电子信息的较少。年轻人上网却没有研究的专长,大部分是受众的角色。总起来说还是要提高整个鲍氏宗亲的上网面。
3、家谱的制作、电子邮件的利用、网站博客QQ群的优化、视频聊天的实行、以及将来电子刊物的出版还缺乏一定的经费支持。
4、操作电子信息的人才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技能,更重要的是进一步发现或者宗亲们的“毛遂自荐”。目前的操作人员都无法承担电子信息升级的任务。
三、 几点建议。
1.族史研究会要加强电子信息方面的指导。建议确定一名副秘书长专门负责这项工作。以确保电子信息稳妥健康有序的发展,最大限度的发挥其应有的信息传递功能和宣传教育作用。
2.进一步明确鲍氏网站主站、博客主播、QQ主群的职责、运行规则和班子组成,以便推动和规范其他鲍氏电子形式的规范运行。
3.目前的网站和QQ群都是免费的,所以就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如容量、功能等方面都存有一定的缺憾。在可能的情况下,租用缴费的空间,保证站群的稳定和多样功能的发挥。值得一提的是,安徽鲍宪霞宗亲自愿捐款1500元,支持网站升级。充分表达了广大宗亲对于网站的认可和欣赏。
4.如今是信息时代。商场上有句话说“谁在信息上占领了先机,谁就可以无往而不胜”。同样,在族史研究方面,电子信息也是一种利器,可以使族史研究如虎添翼、锦上添花。我们的刊物《鲍氏文苑》将来要出电子版,《鲍氏文苑》和网站《中华鲍氏网》、《鲍氏博客》都要成为汉语和英语双语的电子产品。这样我们鲍氏研究会的信息就可以瞬间传遍全世界,成为包括海外华人在内的全球鲍氏宗亲的精神家园 。这是不难做到的。实现这个目标指日可待。
5.目前活跃在网络上的,大部分是青年人。但是也有不少老年人,我就在网络聊天时,和一个东北的八十多岁的鲍氏宗亲对过话。我们的已愈古稀的鲍有华宗亲也经常活跃在网上 ,我们的会长鲍世行先生也是一名驰骋网坛的老将。网络能拉进我们的距离,能让我们随时随地的促膝谈心,能快速的发表我们的研究成果、交流感情心得,真正实现“天涯若比邻”。 实际上使用电脑并不难,小学生都在使用。强烈建议我们的老少鲍氏宗亲都要上网。如果一时不能如愿,可以先让孩子给你建个电子信箱,先行架起一个联系的桥梁。我们的口号是:“让我们面对面!”
总之,在族史研究会的指导下,在宗亲们的关怀支持下,我们的电子信息工作有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还不够。一方面是缺乏系统的指导、组织还不健全;再一方面真正的人才还有待于发现、还需要少量的经费支持。我们虽然涉猎这方面较早,但技能不高。如电子刊物的编排就不行,出版双语刊物也有困难。殷切的希望宗亲中的行家里手站出来为家族史研究服务。我们也像老祖宗一样时刻准备荐贤让贤。还有一点就是尽量的扩大电子信息的受众。不少族史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不上网,着实令人遗憾。通过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相信我们的族史研究工作一定会稳妥健康的发展,相信我们的电子信息工作一定会发挥更好的作用,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发挥应有的作用。
重复一下我们的口号:“让我们面对面!”
谢谢大家!
附录一:主要鲍氏网群
1、《中华鲍氏网》网址:
http://www.10000xing.cn/x062/
2、《鲍氏文网》网址:
http://xzj.2000y.net/mb/1/index.asp?depid=31417
3、《鲍叔牙纪念馆》网址:
http://baoshuya.netor.com/
4、叔牙后人网:
http://blog.19lou.com/10605173
5、鲍氏博客:
http://baoshiboke.blog.163.com/
6、《中华鲍氏论坛》网址:
http://www.10000xing.cn/x062/bbs/index.asp
附录二:主要鲍氏QQ群:
《鲍氏qq群》群号74979264 版主鲍余英
《鲍氏家族-华东区》群号85082980 版主鲍峰
东北地区:《东北鲍氏》(群号)40089102 版主 鲍可心
华中地区:《中华鲍氏家族》(群号:85087093)鲍萧乐
鲍氏王朝 60449057 版主:鲍光华
鲍氏河南群56147963
东北鲍氏超级群:47895511 312人
辽宁鲍氏群:77781064 40人
吉林鲍氏群:54609303 33人
黑龙江鲍氏群:53413234 45人
鲍家大院1群:71975828 127人
鲍氏家族-华东区群:85082980 96人
中华鲍氏家族1群:85087093 200人
中华鲍氏家族2群:25656070 16人
鲍家庄1群:5437969 127人
鲍家庄2群:13690881 99人
鲍氏家族:67237944 32人
中国鲍氏集团:14934417 96人
鲍捷群:49855393 23人
鲍氏家族群 (8576271) 54人
鲍氏华东地区群 (21555820) 52人
鲍氏QQ群安徽分群76103145 73人
鲍氏总群 (22082236) 27人
鲍氏家族湖北群(15820015) 24人
鲍氏家族——江西区 (62936719) 23人
福州永泰鲍氏豪门 (45826503) 22人
鲍氏家蔟 (38580538) 22人
鲍氏家族 (15582082) 16人
鲍氏浙江群 (26982437) 16人
︶ㄣ鲍氏人︶ㄣ (33628467) 16人
鲍氏家族 (37568636) 15人
鲍氏家族 (2926538) 13人
鲍氏家族四川 (52616359) 13人
鲍氏家族 (35883368) 13人
鲍氏后人 (3075386) 12人
鲍氏QQ群河北分群 (68595712) 9人
江苏鲍氏群37508955
鲍氏河南群56147963
还有如下鲍氏QQ群号:67237944 21994107 13690881 76785280 21169593 50798526 86963369 40089102 51429201 5437969 14934417 85614802 71975828 49855393
补充修改:鲍可心
2009年12月30日20时16分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鲍姓社区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鲍氏家族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
查看更多讨论帖>> | ||||||||||||||||||||||||||||||||||||||
鲍姓社区最新话题
湘公网安备 43018102000107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