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轸(?—前627年),因采邑在原(今河南济源西北),又称原轸。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著名军事将领。初为下军佐,后升为中军元帅,掌握国政。
春秋初期,地处江汉之间的楚国日益强盛。它控制了西南和东面的许多部落和小国,到楚文王时,又北向黄河流域发展,攻占申、息、邓等地方,并使蔡国屈服。楚成王时,恰值齐桓公称霸中原,楚国难以再向北扩张,于是转向东方的淮河流域发展。到齐国势力衰落后,楚又转锋北向,控制了鲁、宋、郑、蔡、曹、卫等中小国家。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楚军在泓水之战中重创与之争霸的宋襄公之后,便进而向中原发展。
这时地处山西西南部的晋国也逐渐强盛起来,晋献公、晋惠公时,都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献公“作二军”(把原来的一军扩编为上下二军),惠公“作爰田”(促进生产)、“作州兵”(增大兵源),为以后晋国争霸中原准备了条件。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晋公子重耳回国即位,称晋文公。文公流亡时,先轸与狐偃,赵衰等是随从和辅佐他的近臣。文公深知,欲霸中原,必先抑楚;抑楚,必先整顿内政与富国强兵,然后西联秦,东联齐。
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楚国联合陈、蔡、郑、许四国攻打宋国,宋向晋求救。先轸认为宋曾在文公患难时给予厚待,理应报答;楚虽也有恩于文公,但当前唯有楚能与晋争霸,只有打败楚国,才能建立霸业,决不能放弃这个机会。晋文公和群臣均赞同,决定先发兵攻打新近与楚结盟的曹、卫二国,引楚来救,以解宋国之围。于是首“作三军”,使郤縠将中军,郤臻为佐;狐毛将上军,狐偃为佐;栾枝将下军,先轸为佐。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领兵伐曹,向卫国借道卫国不许,便绕路从卫国南面(今河南汲县南)渡过黄河,侵曹、伐卫。正月,先轸请求率本部军攻卫之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北)。他采取先声夺人之法,令军士在所过山林高阜之处遍设旗帜,使五鹿军民误以为晋军众多,吓得争相逃跑,一举攻占五鹿。二月,郤縠卒,先轸将中军,成为晋军主将。随后与齐侯联盟,占领全部卫地;三月灭曹,俘虏了曹共公,于是晋军逼临宋境。
晋军攻占曹、卫两国之后,楚军还用全力围攻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宋又向晋告急。文公对卿大夫说:“宋国告急,我如不救,宋必定降楚而与我绝交;想使楚不攻宋,楚又不肯;想同楚国一战,但齐、秦观望,不出兵相助,该怎么办?”这时作为中军元帅的先轸提出:最好的对策是要宋国去贿赂齐、秦,利用他们去劝楚撤兵;同时我们再扣留曹国的国君,把曹卫的一部分土地分给宋人,以坚定其抗楚的决心。楚国要保卫曹、卫,必定不会听齐、秦的劝告,齐、秦既接受宋国的贿赂,必定抱怨楚国不听劝告,因而就不能不参战。晋文公依此对策行事,楚成王果然拒绝了齐、秦两国的调停;齐、秦两国终于出兵参战。于是出现了晋、齐、秦三个强国联合攻楚的形势。
楚成王看到齐、秦与晋联合,形势不利,一方面令楚军撤退,一方面要统帅子玉(成得臣,字子玉)避免与晋交战。他告诫子玉说:晋侯流亡在外十九年,有丰富经验,又洞察民情,切不可轻举妄动。子玉以善战闻名于诸侯,但骄傲自负,不察晋军情况,仍然要求楚王允许他同晋军作战。楚王虽然答应了他的请求,但不肯多给他增加兵力,只派出西广、东宫(楚军编制名称)与若敖的六卒去增援。子玉为寻找借口同晋军决战,派宛春向晋文公提出了一个“晋许曹、卫复国,楚解宋国之围”的休战条件。狐偃认为子玉太无礼,他只解宋围,却要晋放弃曹、卫两国(所谓“君取一,臣取二”),主张抓住这个理由,向楚军进攻。先轸却认为,子玉的提议,“一言而定三国”,如果晋国不答应,就把三国都得罪了。晋国出兵是来救宋的,如果宋国灭亡,各国诸侯会责难晋国。楚国变成三国的恩人,而晋却与三国结怨。因此,他提出对策:“不如私许曹、卫以携之(离间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于是晋文公扣留宛春,私下允许曹、卫两国复国。曹、卫两国遂都与楚绝交。这样一来,子玉果然被激怒,不顾楚王“无从晋师”的告诫,立即挥军向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北)前进。晋文公见楚军逼进,下令“退避三舍”(古时一舍为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这是因为晋侯流亡在楚时,曾受过楚王的恩惠,并有“退避三舍”的诺言)。在城濮(今山东范县临濮集一带)扎下营寨。这既是信守诺言,又可占据有利地形,纵敌骄横,诱而歼之。子玉果然率兵追来。双方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
四月二日,晋军与齐、秦、宋各国的军队到达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四日在城濮以南的有莘与楚军对阵。决战开始,晋左翼下军佐将胥臣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以助军威,首先向对面的楚右军的陈、蔡两军发起攻击,陈、蔡军战斗力很差,遭这一突然攻击,惊慌失措,退却溃败。晋右翼上军主将狐毛,竖起两面大旗伪装主将后退,引诱楚左军出击。下军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车拖曳树枝,扬起尘土,佯示后面军队也在撤退,以诱楚右军,子玉不察实情,下令全军实施追击。子玉率左军迅速推进,以致—孤军突出,侧翼暴露。晋军主帅先轸见楚左军被诱出击,便指挥由晋国贵族子弟组成的精锐部队横击楚左军暴露的右翼。这时,伪装退的晋军也停止后退,配合中军夹击楚左军,楚左军遭到夹击,大部被歼。子玉看到左右两军都已失败,急急鸣金收军,退出战场,城濮之战至此结束。城濮决战当中,晋军针对楚军部署及其主帅骄躁轻敌的特点,采取避强击弱,佯退诱敌,各个击圾的战法,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子玉不久即引咎自尽身亡。
四月二十九日,晋文公在郑地践土(今河南原阳县西南)召集诸侯会盟,并向周襄王献上俘获的楚国步卒千人,兵车百乘。周襄王策命文公为候伯(诸侯之长),晋国的霸业自此确定,晋文公成为春秋时继齐桓公后的第二个霸主。
要论城濮之战的功劳,实际上正象当时有人说的:“城濮之事,先轸之谋。”
周襄王二十四年冬(前628年),晋文公逝世,晋襄公继位。秦国乘文公新逝,派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发兵偷越晋境袭击郑国。先轸对晋襄公说:“秦国违背蹇叔的谏言,由于贪婪而劳动百姓,这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机会。机会不能丢失,敌人不能放走。放走敌人,就会留下祸患;违背天意,就不吉利。一定要进攻秦国军队!”栾枝提出:“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施(指支持文公归国即位)而进攻它的军队,岂不是忘记了先君的遗命吗?”先轸回答:“秦不为我们的丧事悲伤,反而趁机攻打我们的同姓国家,这是他们的无礼,还讲什么恩施?我听说,‘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为子孙后代打算,怎么能说是忘了先君的遗命呢?”于是发布命令,紧急动员姜戎的军队,襄公把丧服染成黑色,决计出征。四月十三日,乘秦军袭郑归途中不备,率军在崤(今河南陕县东南)的隘道设伏,全歼秦军,俘虏了秦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崤之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秦东进中原争霸的企图。但此战破坏了秦晋联盟,在战略上可谓得不偿失。
文公的夫人本是秦穆公的女儿,襄公的嫡母。她请求把崤战俘获的秦三将释放回国,让秦穆公去杀他们,以免两国结怨过深。襄公动摇,答应释放。孟明视三人获释,不脱囚服,匆匆而去。先轸朝见,问起秦国的囚犯,襄公说:“母亲代他们请求,我放了他们。”先轸听了非常气愤,发怒说:“武将花了很大力气才在战场上擒获他们,妇人说几句谎话转眼之间就在国都把他们赦免。毁伤战果而长敌人的志气,晋国要不了多久就会灭亡的!”头也不回就往地上吐唾沫。先轸称襄公母为“妇人”,是怒极而忘了尊卑口气,对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因怒失礼,也是不适当的。襄公醒悟后,急派人追赶,但为时已晚。不出先轸所料,三年后秦军仍由盂明视三将率领两次攻晋,大败晋军,报了崤山之仇。这时,先轸已不在人世。
这年秋天,狄军攻打晋国,到达箕地(今山西太谷东)。八月二十二日,晋侯在箕地打败狄军。先轸说:“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一个普通人在国君面前逞一时快意而没受到惩罚,敢不自己惩罚自己吗)!”脱下头盔冲进狄阵,中箭身亡。狄人把他的头送回,面色还像活着一样。
其子先且居继为中军元帅。
点评:先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既有元帅职衔,又有元帅实绩的著名统帅。论才干,他既有军事家的韬略又有政治家的头脑;既有筹谋策虑之长,又有临阵指挥之能。而且他的谋略很多都具有普遍意义或理论价值。论人品,他性情暴烈不驯,却耿正忠诚,是一位不惮以身殉义的丈夫。
春秋初期,地处江汉之间的楚国日益强盛。它控制了西南和东面的许多部落和小国,到楚文王时,又北向黄河流域发展,攻占申、息、邓等地方,并使蔡国屈服。楚成王时,恰值齐桓公称霸中原,楚国难以再向北扩张,于是转向东方的淮河流域发展。到齐国势力衰落后,楚又转锋北向,控制了鲁、宋、郑、蔡、曹、卫等中小国家。周襄王十四年(前638年)楚军在泓水之战中重创与之争霸的宋襄公之后,便进而向中原发展。
这时地处山西西南部的晋国也逐渐强盛起来,晋献公、晋惠公时,都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献公“作二军”(把原来的一军扩编为上下二军),惠公“作爰田”(促进生产)、“作州兵”(增大兵源),为以后晋国争霸中原准备了条件。周襄王十六年(前636年),流亡在外十九年的晋公子重耳回国即位,称晋文公。文公流亡时,先轸与狐偃,赵衰等是随从和辅佐他的近臣。文公深知,欲霸中原,必先抑楚;抑楚,必先整顿内政与富国强兵,然后西联秦,东联齐。
周襄王十九年(前633年),楚国联合陈、蔡、郑、许四国攻打宋国,宋向晋求救。先轸认为宋曾在文公患难时给予厚待,理应报答;楚虽也有恩于文公,但当前唯有楚能与晋争霸,只有打败楚国,才能建立霸业,决不能放弃这个机会。晋文公和群臣均赞同,决定先发兵攻打新近与楚结盟的曹、卫二国,引楚来救,以解宋国之围。于是首“作三军”,使郤縠将中军,郤臻为佐;狐毛将上军,狐偃为佐;栾枝将下军,先轸为佐。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领兵伐曹,向卫国借道卫国不许,便绕路从卫国南面(今河南汲县南)渡过黄河,侵曹、伐卫。正月,先轸请求率本部军攻卫之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北)。他采取先声夺人之法,令军士在所过山林高阜之处遍设旗帜,使五鹿军民误以为晋军众多,吓得争相逃跑,一举攻占五鹿。二月,郤縠卒,先轸将中军,成为晋军主将。随后与齐侯联盟,占领全部卫地;三月灭曹,俘虏了曹共公,于是晋军逼临宋境。
晋军攻占曹、卫两国之后,楚军还用全力围攻宋都商丘(今河南商丘南),宋又向晋告急。文公对卿大夫说:“宋国告急,我如不救,宋必定降楚而与我绝交;想使楚不攻宋,楚又不肯;想同楚国一战,但齐、秦观望,不出兵相助,该怎么办?”这时作为中军元帅的先轸提出:最好的对策是要宋国去贿赂齐、秦,利用他们去劝楚撤兵;同时我们再扣留曹国的国君,把曹卫的一部分土地分给宋人,以坚定其抗楚的决心。楚国要保卫曹、卫,必定不会听齐、秦的劝告,齐、秦既接受宋国的贿赂,必定抱怨楚国不听劝告,因而就不能不参战。晋文公依此对策行事,楚成王果然拒绝了齐、秦两国的调停;齐、秦两国终于出兵参战。于是出现了晋、齐、秦三个强国联合攻楚的形势。
楚成王看到齐、秦与晋联合,形势不利,一方面令楚军撤退,一方面要统帅子玉(成得臣,字子玉)避免与晋交战。他告诫子玉说:晋侯流亡在外十九年,有丰富经验,又洞察民情,切不可轻举妄动。子玉以善战闻名于诸侯,但骄傲自负,不察晋军情况,仍然要求楚王允许他同晋军作战。楚王虽然答应了他的请求,但不肯多给他增加兵力,只派出西广、东宫(楚军编制名称)与若敖的六卒去增援。子玉为寻找借口同晋军决战,派宛春向晋文公提出了一个“晋许曹、卫复国,楚解宋国之围”的休战条件。狐偃认为子玉太无礼,他只解宋围,却要晋放弃曹、卫两国(所谓“君取一,臣取二”),主张抓住这个理由,向楚军进攻。先轸却认为,子玉的提议,“一言而定三国”,如果晋国不答应,就把三国都得罪了。晋国出兵是来救宋的,如果宋国灭亡,各国诸侯会责难晋国。楚国变成三国的恩人,而晋却与三国结怨。因此,他提出对策:“不如私许曹、卫以携之(离间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于是晋文公扣留宛春,私下允许曹、卫两国复国。曹、卫两国遂都与楚绝交。这样一来,子玉果然被激怒,不顾楚王“无从晋师”的告诫,立即挥军向曹都陶丘(今山东定陶西北)前进。晋文公见楚军逼进,下令“退避三舍”(古时一舍为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这是因为晋侯流亡在楚时,曾受过楚王的恩惠,并有“退避三舍”的诺言)。在城濮(今山东范县临濮集一带)扎下营寨。这既是信守诺言,又可占据有利地形,纵敌骄横,诱而歼之。子玉果然率兵追来。双方展开了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
四月二日,晋军与齐、秦、宋各国的军队到达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四日在城濮以南的有莘与楚军对阵。决战开始,晋左翼下军佐将胥臣把驾车的马蒙上虎皮以助军威,首先向对面的楚右军的陈、蔡两军发起攻击,陈、蔡军战斗力很差,遭这一突然攻击,惊慌失措,退却溃败。晋右翼上军主将狐毛,竖起两面大旗伪装主将后退,引诱楚左军出击。下军主将栾枝也在阵后用车拖曳树枝,扬起尘土,佯示后面军队也在撤退,以诱楚右军,子玉不察实情,下令全军实施追击。子玉率左军迅速推进,以致—孤军突出,侧翼暴露。晋军主帅先轸见楚左军被诱出击,便指挥由晋国贵族子弟组成的精锐部队横击楚左军暴露的右翼。这时,伪装退的晋军也停止后退,配合中军夹击楚左军,楚左军遭到夹击,大部被歼。子玉看到左右两军都已失败,急急鸣金收军,退出战场,城濮之战至此结束。城濮决战当中,晋军针对楚军部署及其主帅骄躁轻敌的特点,采取避强击弱,佯退诱敌,各个击圾的战法,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子玉不久即引咎自尽身亡。
四月二十九日,晋文公在郑地践土(今河南原阳县西南)召集诸侯会盟,并向周襄王献上俘获的楚国步卒千人,兵车百乘。周襄王策命文公为候伯(诸侯之长),晋国的霸业自此确定,晋文公成为春秋时继齐桓公后的第二个霸主。
要论城濮之战的功劳,实际上正象当时有人说的:“城濮之事,先轸之谋。”
周襄王二十四年冬(前628年),晋文公逝世,晋襄公继位。秦国乘文公新逝,派孟明视为大将,西乞术、白乙丙为副将,发兵偷越晋境袭击郑国。先轸对晋襄公说:“秦国违背蹇叔的谏言,由于贪婪而劳动百姓,这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机会。机会不能丢失,敌人不能放走。放走敌人,就会留下祸患;违背天意,就不吉利。一定要进攻秦国军队!”栾枝提出:“没有报答秦国的恩施(指支持文公归国即位)而进攻它的军队,岂不是忘记了先君的遗命吗?”先轸回答:“秦不为我们的丧事悲伤,反而趁机攻打我们的同姓国家,这是他们的无礼,还讲什么恩施?我听说,‘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为子孙后代打算,怎么能说是忘了先君的遗命呢?”于是发布命令,紧急动员姜戎的军队,襄公把丧服染成黑色,决计出征。四月十三日,乘秦军袭郑归途中不备,率军在崤(今河南陕县东南)的隘道设伏,全歼秦军,俘虏了秦将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崤之战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秦东进中原争霸的企图。但此战破坏了秦晋联盟,在战略上可谓得不偿失。
文公的夫人本是秦穆公的女儿,襄公的嫡母。她请求把崤战俘获的秦三将释放回国,让秦穆公去杀他们,以免两国结怨过深。襄公动摇,答应释放。孟明视三人获释,不脱囚服,匆匆而去。先轸朝见,问起秦国的囚犯,襄公说:“母亲代他们请求,我放了他们。”先轸听了非常气愤,发怒说:“武将花了很大力气才在战场上擒获他们,妇人说几句谎话转眼之间就在国都把他们赦免。毁伤战果而长敌人的志气,晋国要不了多久就会灭亡的!”头也不回就往地上吐唾沫。先轸称襄公母为“妇人”,是怒极而忘了尊卑口气,对着襄公的面“不顾而唾”,因怒失礼,也是不适当的。襄公醒悟后,急派人追赶,但为时已晚。不出先轸所料,三年后秦军仍由盂明视三将率领两次攻晋,大败晋军,报了崤山之仇。这时,先轸已不在人世。
这年秋天,狄军攻打晋国,到达箕地(今山西太谷东)。八月二十二日,晋侯在箕地打败狄军。先轸说:“匹夫逞志于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一个普通人在国君面前逞一时快意而没受到惩罚,敢不自己惩罚自己吗)!”脱下头盔冲进狄阵,中箭身亡。狄人把他的头送回,面色还像活着一样。
其子先且居继为中军元帅。
点评:先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既有元帅职衔,又有元帅实绩的著名统帅。论才干,他既有军事家的韬略又有政治家的头脑;既有筹谋策虑之长,又有临阵指挥之能。而且他的谋略很多都具有普遍意义或理论价值。论人品,他性情暴烈不驯,却耿正忠诚,是一位不惮以身殉义的丈夫。
■ 以上内容由网友共享上传,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族谱录赞成该内容或立场。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 如果您认为该介绍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可以 对其进行修改补充>>
■ 同时您还可以 进入先轸吧 与其他爱好和关注先轸吧的网友进行交流讨论。